先學一學康納曼模式,用他的模板做開場:
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學習,以下有兩個人,用簡單粗暴來概括,你會選擇跟誰學習:
❶博覽群書20年的人;
❷有20年實戰經驗的人;
❶和❷的選項是沒有任何細節,只有憑直覺快思的選擇。
有的人喜歡❶,有的喜歡❷,沒有任何細節資訊都是直覺的評估。
但,這些二選一的直覺評估遊戲,亦可看出個人的喜好之區別。
如讀書20年的人,有可能是讀死書的人,也有可能是把書讀活的人;
如20年經驗的人,有可能是他的20年是經歷,不是真的是經驗,也有可能是對方將經歷琢磨得像寶玉一般光滑鮮麗。
用喜好的評估,我當然是選擇❶,我選擇的評估,已經假設了這個人是把書讀活的人,我還假設了20年博覽群書的人,是「不可能沒有任何經驗的」,我是假設了讀活書,用活經驗——看明白我說不可能沒有任何經驗的這句話嗎?
當然,❷也有可能有20年經驗的人,甚至也可能是博覽群書的人。
一旦我們將經驗與讀書,變成對立之後,我們很有可能看不到這四個層面的可能性了,這是思考的偏差。
因為言不盡意,選擇題突出了A是博覽群書,聽者和閱者,沒受過“去偏”的思辨訓練,很自然因為心中的喜好認知,而有了選擇的偏差和刻板的印象:讀書20年,就是書房派的。
反之,20年經驗的刻板印象是實戰派的,而沒有考量他也可能是博覽群書的人。
在儒家内修的角度,「去偏」加上「清心」之後,才比較容易做到「窮理致知」的明理效應。
什麼是認知的偏差呢?
用這個案例做例子:我曾經遇到的一位老前輩,話説老前輩看到我問博學和尚教孩子的方法,老前輩事後就開始教育我:「……教小孩子,你怎麼會去請教一位和尚呢?做和尚的,又怎麼會有教小孩的經驗呢?」
套用直銷商最喜歡說的,「要成功就要問成功的人」——「要問對人」!
諸位看官的明公大德,兄弟朋友:
如果這句話讓你覺得很有理的話,是因為你的評估判斷主導了你。
實際上直銷商這樣跟你說,是因為更想你問回做直銷內部的人,因為一旦你衹是問做這家直銷公司成功的人,你未必有更全面的資訊,而做出更加客觀的判斷。
——說得難聽一點,直銷公司至所以想你「問對人」,就是想幫你洗腦,以及杜絕任何不利他們的資訊,不想你聽到這些額外之聲,不想你聽到更客觀的現實資訊。
當我聽到老前輩用反問句說,做和尚的又怎麼會有教小孩的經驗呢?
既然是反問句,背後暗地裡埋伏著,要問有教過小孩經驗的人,才是問對人!
當然,我沒有任何爭論,因為我和老前輩是在社交,老前輩從小到大都是在教育我的。
不過,我內心裡面,其實也是有反問句的:「你怎麼知道博學和尚沒有“教”小孩的經驗?」
譬如,博學和尚在寺廟內,有看過帶孩子來做三天兩夜義工的父母是怎樣“教”孩子的?
這個可能是涉及了“看”過,一定是比“親自教“差嗎?
先提一個可能”親自教“的爸爸媽媽,教孩子時是走打壓和羞辱路線的,那麼“看的人”有反思,甚至對看到的狀況,進行「窮理致知」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請問這個和尚的看到,難道會比親自上陣教的人差嗎?
至於看和親自上陣教的細節就此打住不詳細對比之,否則就很長了。
再反思問,你怎麼知道博學和尚沒有教的經驗呢?
譬如:寺廟裡面,博學和尚是做師父的,他會有年長的徒弟,年輕的徒弟,幼年的徒弟,和尚一教,三個年齡層的教育經驗都有了,你這麼過于早和很草率,就匆匆下一個「沒有教小孩的經驗」之判斷呢?
當然,這裡又得打住,不繼續討論這個關卡,因為這裡是可以延伸出去討論的話題!
我用這個角度,才說老前輩的反問句是有思考的偏差(快思慢想的用語,不是貶詞)。
對我而言,喜歡閱讀,大量閱讀,對埋首書堆的人而言,我只看到博學和尚教得精彩,教得有深度,教得有層層佈局和千里伏線,萬里貫穿,而不是散錢無串的教,所以,我從來沒有用經驗論來看博學和尚教我的方法。
思考一下,如果你看到我天天埋首教養孩子的書堆,看了一本又一本儒家內修教養孩子的書,然後我又有一子一女,一旦我引用了書中的見地,你能不能説我是書房派,而沒有實戰經驗呢?
不要被我天天埋首書堆,開口成章而忘記了我有一子一女,難道我學這些都不是用來實戰的嗎?
再說,如果明白我套用康納曼的思考模式來看「評估的偏差」這回事,那麼,讀書假如會落入書房派的書生之見,經驗主義者,其實又會不會有經驗的框架呢?
如果經驗主義者,有機會跳出經歷的框架,相同的,讀書人,也一樣有機會可以沒有書生之見的!
而且我還是始終很懷疑,一個人的生命侷限在時間線和空間點上,還有你的機緣遭遇上,更有現實的客觀條件,你的經驗又能有多豐富呢?
我從做藥物銷售員,還有去農場做藥物銷售員,再到開塑膠袋工廠,再到開成衣業工廠,我見過的公司,估計是已經超過一千家以上的,或者更多。
我的業務經驗佔了90%是流水作業,僅僅是10%是精彩絕倫的,也僅僅是少數的經驗是寶貴的。
對比一個人用古人的訓練方式去讀一本《史記》,只要讀《史記》的人,方法用對了,訓練是正確的話,讀一本《史記》得到看人的經驗,是不會比見過一千位顧客的我之經驗少的。
如果明白這句話,你們就會感嘆教我下棋的師父,他在當年就告訴我:「下棋經驗?你能跟多少人對弈,多少人是優質棋手?你的生活圈子,一本名人對局,隨時就贏過你跟身邊的人下棋十年經驗了!」
法老本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21臺北文學季 #公車捷運詩文(第三季)※
淮遠〈秋〉
我自雁子的嘴裏
走出來
啊,主
我行走在
你年年相同的
年年相同的
眼神中
而無人肯將他的臉面對着我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淮遠 創作
#陳姝如 手寫
#許靈勻 朗讀,演員粉專 許靈勻 - Amy Hsu
#李畇墨 朗讀,創作粉專 蕪地芳草
#林思彤 朗讀,創作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
※聆聽靈勻,及畇墨、思彤兩版朗讀,請至詩聲字YouTube頻道:https://youtu.be/5XNejbNUjLo
※主辦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
※活動粉專 臺北文學季
※規劃執行 《文訊》雜誌社
※淮遠
香港作家,50年代生,本名 #關懷遠。曾任職記者、編輯、新聞系兼職講師。中學時曾是香港新詩研究團體「詩作坊」最年輕成員。著有詩集《跳虱》(非賣品,1988)、《跳虱》(復刻版,2015),以及散文集《鸚鵡韆鞦》、《懶鬼出門》、《賭城買糖》、《水鎗扒手》、《蝠女闖關》和《獨行莫戴帽》。香港詩人廖偉棠說「淮遠是香港文學最精華的一部分,而且至今沒有人能取代他特殊的存在。」
(引自 臺北詩歌節Taipei Poetry Festival,經微調)
※陳姝如
畢業於僑光商專電子資料處理系,目前於中興大學就讀中文系碩專班,「#鵞湖居書法教室」書法老師。
法老本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看《道德經》Ep1:如果是老子,他會怎麼看待「政治不正確」?】
自己解讀《道德經》是一個訓練深度的方法,在於老子這部作品字數少,涵義卻深邃,使得每個學者翻譯都不太一樣,不只難讀,還很容易懷疑自己的理解方向。
幸好見到後世各書己見,不差我一人在書,以下就當作個人心得分享。
-
今天我分析的是《道德經》第 51 章,先提到「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而後老子會用「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來形容一個人最理想的「德」是什麼。
尊道與貴德,這邊就必須提到老子的「道」跟「德」是分開的,講的跟品性好壞完全無關。
道,指的是存在本身;至於德,則是講述如何透過一些方法去肯定這個存在,肯定這個道。
因此,尊道,講的是「尊重存在」;貴德,則是「肯定奠定存在的過程」。
—
拿我自己來舉例,我,本名高瑞希,我就是「道」,因為我已經被生到這個世界上了,我有肉體跟知覺,別人看得見我,我這個人就是扎實存在地球上的現代智人。
至於「德」是什麼?
就是我從小到大跟家人、同學、老師,再到歷任男友的磨合後形成的三觀,又或是國家局勢如何影響經濟環境,環環相扣再如何影響我選擇事業的取向等等。
各種「外在促使內在往前」的因素,慢慢形成我的思考模式和價值觀,這個就是「德」。
啊,我不曉得有沒有人聽懂。
-
反正繼續說下去,若用老子的核心觀點-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來延續,我認為他跟沙特的存在主義有一點像,皆有肯定「人的個體性」,以及相信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遇到的人事物,都有可能讓他們產生不同的思考脈絡,繼而形成他們獨特的模樣。
只不過,這些人形成的價值觀,扭曲也好,正向也罷,其實都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或扭轉自己的人生。
可能連他們事後回想都搞不清楚:嗯?我怎麼會把人生過成這樣?
老子想說的是,你會造成這樣的果,有九成的因都出在自己身上,出在你看待外界事物的方式,是你的「德」把你變成這樣。
-
肯定人類的存在,是老子和沙特都有的思想。
不過老子學問是有上升到萬物跟宇宙觀,而沙特就是專注在講人類本身的存在價值,以及強調上帝已死這件事。
這不怪沙特,戰後的哲學思想都有這個狀況。
畢竟戰爭剛打完,人民明顯感受到自己再怎麼努力跟善良,可為什麼家人還是戰死?為什麼依然窮困潦倒?為什麼貪官污吏還是可以待在辦公室過爽爽?接著,他們就會開始質疑神的存在。
我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對神保持懷疑,但信仰本身是需要存在的,甚至,我們也要尊重信仰神祇的人,因為那是他們的信仰,有救到他們最重要。
話說我也是相信神明的存在,也相信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因為我的確有心想事成的能力,有時常覺得自己滿矛盾的。
-
扯遠了,回到老子在意的,什麼叫做「玄德」?意即最美好跟神奇的德。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德,每個人的德形成他們的獨特,從而改變他們的人生,那麼,老子自己嚮往的德是什麼?
他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我生下它,但我不會存在擁有它的心與行為;我去做一件事,但我不會去想著要用這件事得到些什麼;我讓它自由生長,但我不會想去主宰跟控制它些什麼。
發現了嗎?老子是最早的心靈雞湯,它講的是尊重,但是尊重到底是什麼?
容我就從最敏感的「政治正確」開始說吧。
社群媒體普及,網路出現一堆真假難辨的消息,尤其疫情期間,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吵來吵去,都說現在是民主社會,我尊重你發言的權利,但你也要擁有我跑來跟你吵架留言的風度。
這都不是符合老子的「尊重」,我認為老子最想講的就是:你一輩子,永遠,都別想著要去改變別人的思想跟行為。
—
是啦,你是可以用輿論獨裁跟取消文化控制,讓政治不正確的人在「表面上」消失,但你不得不承認,會抱持著歧視的人,他就是會一直歧視。
要真正推行思想與政策的大變革,往往需要漫長時間,種族歧視從百年前就有,哪怕前人負重前行、做出各種令人動容的改革,但一路努力到現在,我們不得不承認:是有進步,但歧視依然存在。
正因秉持「順應自然」的核心,所以老子絕對不是要你「不能做」,你當然可以發聲,當然可以捍衛,如果是老子,他會告訴你:你想做的話,你一定要去。
這才會有老子原本想勸退孔子不要想著拯救百姓,可是當孔子執意要去做,老子隨他去了,事後對孔子寄予最高評價:「這個人在做一件明明不可能做到,但又很偉大的事情。」
只是老子同時想提醒,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所能改變的很有限,我們必須認清這件事,否則內心會一直感到憤怒、不會快樂,反而失去你一開始從事這件事的初衷,這就是「為而不恃」的意義。
-
如果老子遇到和自己思想不同的人他會怎麼樣?我大膽猜想,抱著順其自然與長而不宰的想法,老子應該會說:
「呵呵,隨便你。」
這是一種基努李維式的一加一等於五,通通以你為主的概念。
反正,你的思想跟行為,終將影響你命運。
恩,這句確實有恐嚇的味道,怎麼樣?
雖然我知道老子肯定很豁達、不會亂嚇別人,他必然認為你爽就好。
可是若當你去做一件事,結果反倒搞得連你自己都覺得人生不開心,欸,何必啊?真的別把自己看偉大了,盡力就好。
法老本名 在 法老Pharaoh - 『无名之辈』(Official Music Video)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那天,我做好了一切准备,以无名之辈的身份流浪于人海。直到现实的海浪拍了上来,我才发现自己竟瞬间被轻松击沉……”演唱: 法老 Pharaoh/泠风(@杨泠风) ... ... <看更多>
法老本名 在 法老王- 王至德律師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法老 王- 王至德律師, 台北市。 13807 個讚· 770 人正在談論這個。我是唸法律的老王,不是隔壁的老王。 唸法律的老王=法老王演講,通告等各種合作邀約請寄信 ... ... <看更多>
法老本名 在 墨鏡哥sg本名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2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台新政卷. 塞顿探险队隅田川边的誓言找出记忆中的白鲸上. 七步成詩解釋. 找法老本名相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