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非中東新聞>
*可名列史上最熱奧運之一 東奧各國選手都受高溫之苦
*即使封鎖也無法拉平確診曲線 澳洲雪梨的防疫封城令再延四周
*澳洲各大城周末數千人沒戴口罩違反居家禁令的抗議活動 引發疫情蔓延風險並導致官方被迫延長封鎖
*兒童染疫風險低於成人? 印度最近幾周有數百名兒童死於新冠病毒
*日本塩野義製藥開發的一天一顆治療新冠病人的藥丸 本月開始人體實驗
*日本開始接受新冠疫苗護照申請 允許已接種疫苗者可以豁免一些篩檢及隔離措施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首次正式訪問印度 稱美印必須共同努力對抗對民主的威脅
*大到不能倒? 恆大集團許家印迅速成為中國和習近平最大的財務隱憂
*過去逢低買進騰訊和美團股票的中國投資人 如今開始大量拋售
*中國打擊科技行業的目標轉向誤導性”彈出視窗內容” 責令騰訊和其他13家開發商修正應用程式的彈出內容問題
*由於對石油產品徵更高的稅加上預收稅款活躍 經濟學家預估印度年度稅收將超過目標
*韓國與朝鮮恢復被切斷的通信聯絡線路 美國稱南北韓關係解凍有助於核談判
*中國臨床藥品開發商天境生物 擬在上海股市科創板雙重上市
*中國提高主要城市的房屋抵押貸款利率 不斷升級對房地產的限制打壓炒房
<歐洲新聞>
*發表醫學期刊柳葉刀的數據顯示AZ疫苗第二劑不會增加血栓風險 接種第一劑沒問題者應該接種第二劑
*英國計畫鬆綁來自美國與歐盟的旅遊禁令 已完全接種疫苗的旅客可免除強制隔離
*英國週二單日新冠死亡人數131人創三月以來最高 官方警告疫情還沒結束
*道瓊新聞社引述BNT執行長稱施打該公司疫苗就算免疫力下降也能受到保護 無須第三針加強劑
*全球再現疫情抗議 法國周末逾16萬群眾抗議政府新冠健康通行證政策
*德國高官建議對未接種疫苗者實施嚴格的限制 甚至考慮強制施打疫苗
*德國跨越疫苗接種里程碑 逾50%民眾完全接種 逾61%民眾至少接種一劑
*英國跨黨派議員小組發布報告 新冠疫情衍生的預算成本恐在疫情結束後數十年都還要償付
<美洲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承諾”歡樂的夏天” 因為民眾對疫苗的抗拒以及Delta病例激增而蒙塵
*即使已接種疫苗仍可能被傳染 美國疾管局CDC要求即使已完全接種疫苗者也須在疫情熱區的室內戴上口罩
*Delta變種病毒病例急速升溫 美國總統拜登考慮強制聯邦雇員全部都要接種疫苗
*美國疫苗接種登記已經連續六天增加 單日接近80萬人接種為本月初以來最多
*首席傳染病學專家佛奇稱美國處理新一波變種病毒疫情走錯方向 應該為脆弱族群施打疫苗加強劑
*美國體操選手拜爾斯因心理健康因素退出東奧體操團體項目後 再宣布退出女子體操個人全能賽
*美國國會小組敦促包括可口可樂和威士卡等美國企業 因人權問題不要贊助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
*比特幣連漲至4萬美元價位附近徘徊 有望實現今年加密貨幣最長的漲勢
治療窗曲線 在 香蕉太太MrsBanan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學生粉 #大學角膜塑型片 矯正之路】
粉粉在三年級時被診斷為近視,學校發回的眼科檢查單讓她從此走向畏光之路,期間看過幾家眼科皆是開立散瞳劑治療,因此在白天戶外時眼睛常常睜不開,畏光到必須戴著墨鏡才行,偏偏ㄎㄧㄤ姐不是浪得虛名,常忘記帶墨鏡出門,或是去學校她不好意思戴墨鏡,所以在外老是因為眼睛畏光的狀況而沒耐性發脾氣,後來也越來越討厭出門,更不用說出門運動了,甚至學校運動課聽她說常躲在樹蔭下看同學打球,都讓我覺得不能再這樣了,我怕她之後就會變成吸血鬼(最好是),且點散瞳劑治療2年也只是維持著已經近視的度數,減緩度數增加的速度,問過當時的醫生,除了戴眼鏡可回到1.0的正常視力,不然就要試試角膜塑型片,阿母我眼鏡族已20年,太懂戴眼鏡的不方便,尤其是對運動來說有夠阿雜,愛水的粉粉也表示不想戴眼鏡,之後在網路上爬文做功課後,了解到9~18歲學童、青少年是角膜塑型片最佳配戴時期,只要晚上睡覺時配戴,起床後摘下,白天就能擁有清晰視力,還可以 #安全控制近視度數 ,於是決定來去試一試。
大甲沒有角膜塑型片專屬眼科,只能往台中市區找,我們是在台中大學眼科找蘇皓琳醫師,阿母大推蘇醫師,她不止郎水還非常溫柔細心,粉粉從小就有眼睛脫窗(斜視)的狀況,看電視或放空時才會出現,只有我們長時間相處的家人才有發現這現象,從小我們也帶她去幾家眼科看過,每家醫生都檢查不出來,就連粉粉至今遇過幾任老師也只有一位察覺,但蘇醫師第一次看診就發現了,還耐心解答了我們長久來的擔憂,原來粉粉斜視狀況是天生的,影響也不大,也因此從第一次諮詢我的感受就很好,很加分。
諮詢過醫師,下次回診確認是真性近視也檢查過是健康的眼角膜沒有傷口後,就可以進行檢測與試戴,每個人眼睛大小不一,所以鏡片會有各種弧度,要試過才知道哪個最適合孩子,塑型片還會有度數,所以每片都是專屬訂製的,約要2~3週時間才能取。
取鏡片當天會需要約兩小時做衛教,學習如何幫孩子配戴及清洗(初期醫師建議先由家長做配戴,熟悉後可回診時再幫孩子衛教,教孩子自己配戴),對了!大學眼科配戴塑型片都會有一個專業人員會幫助所有事項,而且是可以24小時諮詢的,不管是早上摘鏡片時或晚上配戴時有疑問或狀況,隨時都能詢問,這點也是我大推的地方,阿母金魚腦衛教聽一聽竟然忘記反面怎麼洗,多虧他們有這服務,我們在家也能立刻詢問,輕鬆解決。甚至回診時可以把塑型片也一起帶著,除了幫忙檢查鏡片狀況,他還會幫我們清洗,哇哈哈~當天回家就能直接配戴免洗,賺到!!!
配戴約一周時間,醫師會再安排回診一次,檢查配戴是否正確、角膜是否健康、鏡片是否清潔到位,這樣謹慎也是我很喜歡的地方。且他們不只是一般驗光,還會搭配眼軸長測量,科學去追蹤孩子控制的效果,另一個我很愛的地方是,他們的line可以讓家長記錄每次回診的數據,會自動有眼軸長發育曲線圖讓你掌控,這點超級方便,而且診所還說經過紀錄,若有不正常的發展,也會立刻發出警告通知,系統完善到讓人安心。
最後是粉粉的矯正成果,戴角膜塑型片前的視力是右眼0.6左眼0.8(右眼近視50度+75度散光、左眼近視150度+50度散光),目前配戴後是左右眼皆矯正到1.0的視力,看眼軸長的紀錄也有改善,粉粉在學校看黑板非常清楚,甚至看書也因此保持較正確的距離(以前近視看書越看越近),最開心是對陽光不再那麼敏感,戶外活動時可以很自在不會不方便,是否宅女粉變身為運動少女指日可待😜
以上是大家瘋狂問我的角膜塑型片紀錄與心得,我們是8月去諮詢,9月中取片,配戴到現在一個月,若想了解角膜塑型可參考此篇:http://pse.is/SY9TW
大學眼科-學童視力健康讚也有很多資訊,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去詢問喔:)
治療窗曲線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oo close for comfort 中美次季GDP乏社交距離
全球社會封鎖近兩個月,所有國家和人都無法再忍耐下去,必須重啟社會。既有經濟需要,人民的耐性已近沸點,早前在美國密歇根州,不少示威民眾都攜有槍械,包括AR-15突擊步槍!
現在正適合作一個對A.C.(After Covid)世界狀况的半場報告。其實只可說希望是半場,亦有可能只勉強完成籃球賽的第一節!分三個息息相關的層面:疫情本身、全球經濟,以及地緣政治的變化。因涵蓋範圍甚廣,所以只可粗略分析,在此致歉。
全球疫情終於出現放緩迹象,每天個案增長率已下降至約1.4%左右。是好消息,但我們要清楚明白這並非一個自然現象,是經過很多人工紓緩政策和巨大社會犧牲的暫時成果。社交隔離和經濟停擺等措施,對壓扁感染曲線,證明有效。但我們見到最粗略,最實在的CFR(case fatality rate),比最初所有專家預期高極多的6.9%!
若從另一角度來看,只計已有結果的病例來分析死亡率更恐怖,近200萬宗案例(其餘250萬仍在治療,未知結果),完全康復的比例只有85%,死亡比例高達15%!最高峰時,死亡比例更高達20%!在本以為較先進的西方更差,美國的完結個案的死亡比例仍高企在22%(最高時30%),比利時和不少西歐國家的死亡比例更曾高達40%!
近3個月前,我已指出處理疫情的措施有不同選擇,果斷的盡力壓制,或採取自由的「疫症派對」政策,亦即「群體免疫」。正確一點來講,政策是一個光譜,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壓制,亦沒有一個國家真的完全放手不理。
歐美起初崇尚群體免疫 死亡率仍高
兩個策略方向似乎有利有弊,強硬的壓制手段,減少感染個案,減低死亡人數,這是任何政府的最基本責任,表面上犧牲短期經濟,但其實長期效果可能更佳。群體免疫策略,想法是既然避不了,暫時又沒有疫苗和藥,不如索性什麼都不做,任由病毒肆虐,愈多人得病愈好,不管死亡人數,只冀求盡快達到所謂群體免疫,亦以為這做法所造成的經濟傷害較小。
理論上最佳應對疫情的方法當然是全球各國政府協調政策,但事實證明不可能做到。選擇採取較強硬政策的主要是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韓國等東亞地區,而猶豫不決,浪費寶貴時間而導致較遲和選擇較輕鬆紓緩策略的就包括美國、英國和大部分其他歐洲國家。最口硬的國家可說是瑞典,仍堅持群體免疫為最佳方法。但瑞典的CFR高近19%以上,每一百萬人的死亡率高達332,是中國的100倍,只略低於法國的408。如果這是成功,不敢想像失敗的定義!
群體免疫支持者的最大問題是自以為科學化,但諷刺地與事實恰恰相反!最重要的盲點是不同殺傷力的疫症,有不同的最佳政策平衡點。只有在死亡率非常低的疫症,如chicken pox(水痘),加上幾肯定感染一次就有終生免疫力(其實是永遠感染,日後可變為生蛇,shingles),在尚未發明疫苗和藥物治療前,才有人大膽冒險玩疫症派對。
最初所有人都嚴重低估了Covid的殺傷力。初時專家估計R0只有1.4至2.5,美國CDC的最新中位估計已提升至5。專家本以為初時湖北的3% CFR太高,隨着陸續發現大量輕症,將跌至遠低於1%。發夢都想不到現在仍徘徊在7%的恐怖水平。雖然德國、意大利和紐約州等少數地區,已終於開始進行我呼籲的隨機抗體測試,發現當地感染率高達15%至20%,亦即是IFR確比CFR低很多,但仍接近1%,仍比流感的死亡率高出30倍至100倍以上!而且隨着更多的觀察和研究,Covid病毒遠比原先想像複雜,除襲擊呼吸道外,對血液和神經系統的影響也很大,即使年輕病人的住院率也很高,經常出現血塊凝固和中風情况,連本以為完全不受影響的兒童,都出現類似Kawasaki病的徵狀。
客觀結論已很清晰,對付Covid的手段應從嚴,疫症派對策略完全錯誤、殘忍和接近瘋狂!英美和其他大部分西方國家,初時誤走疫症派對之路,到後來三月中Imperial Report發表後,發現此疫症非同小可,才企圖急轉彎改變政策,可惜為時已有點晚,疫症已散播至接近失控地步。
更可悲的是不少西方政府、傳媒和個人,漠視科學,初時固然拒絕戴口罩,歪曲科學事實,反而說為有害,到近日才勉強承認有效,但特朗普和彭斯仍堅拒戴上,可以想像他們的鐵粉,會否乖乖戴口罩?攜槍上街的機會應該較高!他們已有很多陰謀論,除賴中國外,亦有說病毒是Bill Gates發明出來的,更多人相信Fauci是個賣國賊或為錢出賣靈魂,有些根本不相信病毒的存在!
西方拒隔離病人 「民主」表現難接受
另一嚴重失誤是西方採用的所謂家居隔離,不止無效,簡直接近謀殺全家!數周前看過一篇《紐約時報》的詳細報道,描述意大利的很多家庭慘劇,例如一位婆婆,盡力照顧感染了Covid的中年兒子,但不幸病逝,然後同受感染的丈夫亦死了,而自己也得病,非常可憐。本以為《紐約時報》的結論是家居隔離政策是錯誤的,西方所有國家都應馬上矯正,但原來我徹底猜錯了!《紐約時報》有指出中國採取完全隔離每一個測試呈陽性病人,對控制疫情很有幫助,但它的結論竟然是只有「非民主」國家才可這樣做!意大利和美國等民主國家,病人有選擇留在家中的權利,况且意大利家庭觀念重,堅持一家人同住在一起!如西方不承認家居隔離是錯誤的,反而把「謀殺全家」說為民主的體現,我也無話可說了!難道死亡率高達90%的伊波拉或鼠疫,也應容許病人「民主地」留在家中?這想法比中世紀時更落後。但連西方國家亦已禁止老人院探訪多時,為何阻止家人見年長父母就不違反人權,就符合民主?
到了近日,在美國和歐洲,催促盡快重啟經濟的呼聲已震耳欲聾。但科學上,疫情是否真的已到適宜開放的水平呢?按白宮指引,本來全國封閉應維持至五月一日,但多謝特朗普,在四月十六日,已自打嘴巴發出攻擊民主黨州分的推文:"Liberate Minnesota, Liberate Michigan, Liberate Virginia!"毫不意外,不止這三個州分的人馬上上街示威,連多個其他州分的人也開始漠視禁制令,隨意大批人聚集在沙灘、公園和其他地方,大部分州政府亦不遵守白宮要求連續14天個案下跌的重啟指引。
每個地區都面對重開社會將可能帶來第二波疫情的風險。新加坡是個非常嚇人的例子,即使韓國和武漢,最近亦見到一些反彈。香港亦重現個別本地感染個案,但不算嚴重,整體香港處理疫情比絕大部分地區好,實想不通香港人自己給自己27分的道理(積壓150多年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真厲害)。美國以及歐洲重開社會的風險更高,因為從未成功把疫情壓制下去。尤其美國,提早了兩周,混亂地重開極可能將有代價,漏出白宮內部預測,到6月初,每日個案或高達20萬,死亡人數3000! 希望這預測完全落空,如不幸屬實,不敢想像後果!
美重金救股市 無助失業民眾
經濟前景亦必然跟抗疫成敗有密切關係。無疑今次美國的貨幣兼財政救市政策組合拳,反應速度和規模都遠勝2008年金融海嘯,超過3萬億美元,即GDP的15%。在過去,一年一萬億財政赤字已破紀錄,但只4月的財赤已超過7000億,全年將輕易超過3萬億。成效如何?最成功當然是有助股市反彈30%,更重要是給予航空、郵輪公司、波音和其他很多企業,一個融資的窗口,發債近萬億,最少確保金融系統崩潰的概率極低。
實體經濟又如何?不好意思,股市反彈幫的仍是富人為主,對3000多萬失業的美國人幫助不大。失業率已攀升至近15%,肯定仍未見頂。第二季GDP更誇張,或將閃崩30%,近40%都有可能!如經濟成功重開,當然下半年GDP將有明顯反彈,但如疫情大規模復發,即使政府無意再嚴厲停擺經濟,消費者意欲仍必受影響。線上消費肯定受惠,但無法完全彌補線下損失。
中國情况較佳。因為疫情控制得較好,所以重開經濟亦較順利。據報,整體國內交通使用率,已回復到疫前75%水平。國際旅遊仍然近零,但對刺激本地消費反而有幫助。除此,因擔心中美關係將變得更緊張,中國科技尤其半導體,正加速本地化。如無意外,中國第二季GDP將穩定下來,回升1%左右。另一重點是今次中國已宣布的刺激方案,只約等如GDP的3%,遠比歐美各國小,有人擔心不足夠。我也不能下定論,但明顯中國不想重複2008年的大水漫灌經驗,導致債台高築,且有巨大浪費的情形(反而美國可能出現)。今次中國的刺激政策盡量精準,且嘗試採用新的高科技數碼消費券,順帶推動電商人民幣的流行使用。
照道理,誰能用最少的債務來刺激經濟,而又達到最快和最順暢的經濟重開,誰就是最後相對贏家。暫時中國似有優勢。
今次疫情對地緣政治也肯定有極大影響。毫無疑問,美國將企圖推卸處理疫情失當的責任到中國頭上,中美關係亦必變得更緊張。只希望特朗普明白中國核武數量雖遠少於美國,但用於防守和阻嚇,已綽綽有餘。其他方面的鬥爭,包括貿易、科技、金融、公關和意識形態等,在所難免,但所有競爭力都源於經濟。講得坦白一點,「莫財」就甚麼都做不到。
美國是二戰後70多年來的經濟和金融霸主,兩者是手牽手的。因為美國經濟第一,所以美元就是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所以美國就可隨意「印鈔票」來填補任何財政和貿易赤字,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稱之為"exorbitant privilege"(高昂的特權)。有人指出中國人花了40年時間,憑辛勤和血汗儲蓄下來的外滙儲備就是這3萬億美元,美國不消兩個月,聯儲局就憑空印了3萬億出來(對不起,應稱之為QE),不費吹灰之力。傻瓜才真的會開工廠,真幹活!
不錯,如有此昂貴特權,為何不見風駛盡𢃇?全球三分之二儲備是美元,每天90%以上外匯交易,其中一邊是美元。但這一切都是建基在美國能長期保持經濟一哥地位的假設上。
我已多次指出過第二季度,美國和中國的GDP,將會是前所未見地接近。美國去年GDP約21萬億,中國約14.5萬億,只要美國第二季GDP真的下跌30%,兩國GDP已幾乎一樣,如美國跌更多的35%,中國甚至有可能超越!
我較大膽指出此淺而易見的事實。美資大行的經濟師也知道,但不好意思寫,中國仍想盡量低調,避免招風雨,所以更不會講。但這必然是一個超重要的里程碑。
中國已長期不停追上來,但本來以為仍需7至10年時間,但想不到A.C.後,疫情成為了追趕的催化劑,把時間表縮短了很多。如美國下半年能成功重啟經濟,將重新擴大GDP差距,但仍必比B.C.接近不少,超越的時間表可能縮短至5年不到。假如美國下半年第二波疫情嚴重,經濟重啟受阻,那麼GDP境况就更堪虞。所以亦形成更大壓力要重開,即使犧牲更多性命。
近日美國國會建議第五輪,又3萬億的刺激方案。聯儲局主席Powell亦認為美國經濟或再需政府伸出援手。本來如魔術般,只要多做一點QE,或多舉一些超低利率的國債,不是甚麼問題都迎刃而解嗎?但意外地,特朗普這位過去數十年一直認為借錢和賴帳都是輕鬆事的真正「債王」,竟然對再大幅舉債刺激經濟有所猶豫。會否是因為中國GDP追得太近,缺乏「社交距離」,已變得"too close for comfort"?
在可見將來,人民幣或任何貨幣,都不能取代美元地位。但如美國逐漸失去經濟一哥地位,美元的昂貴特權又能否永遠保持?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