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etflix上架韓劇「醫生耀漢」,它稱不上新片,是2019年的舊劇了,在此我不是要推這部劇,只是對於此劇圍繞著「疼痛」這個主題的探討很有共鳴。
拜此劇之賜,我發現醫院竟然有「疼痛科」這種門診,是我過去所不知的。
我稍微查了一下,發現要當疼痛科的醫生並不簡單,得要橫跨多領域的醫學專業背景,才能有效協助病患找出痛因,對症下藥。(我並非專業人員,若是資訊有錯誤,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啊!)
男主角是疼痛醫學的權威醫生,偏偏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他罹患罕見的「先生性痛覺不敏感症」,不只感受不到痛覺,也完全接收不到溫度的刺激,意即不知道何謂疼痛和冷熱。
一個從小到大都不知何謂疼痛之人,竟然試圖了解疼痛,並努力為病患找出原因,聽起來是不是一種極為衝突的設定?
先不論男主角究竟能否對病患感同身受,但他對於疼痛的詮釋深得我心,他如此定義:「疼痛是身體對我們所說的話。」
意思是,身體有危險或異常的時候,會透過疼痛來告訴我們。
疼痛不過是個警訊,提醒我們身體已然失衡,需要做出調整,因此疼痛本身並不非壞事,而是確保存活的自然機制。
反觀與男主角一樣的疾病患者,大腦無法接受到疼痛的訊號,身體也就無法對周遭的環境做出適當的回應,通常都要危急性命的明顯症狀出現,才會得知身體出問題,因此這類患者的壽命大多很短暫。
由此可知,疼痛反而是值得感謝的一種禮物,讓我們知道太燙的東西不能碰、冷要加衣服避免失溫、痠痛需要休息、刺痛有可能是發炎要注意。
劇中男主角在接受訪問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只有不明原因的疼痛,沒有無原因的疼痛。」
往往會去到疼痛醫學門診的,都是較為特殊案例的病患,已經去過其他科別門診,做過許多檢查都找不出肇因。
劇中的醫生們面對這樣的患者,並非給個止痛藥,單純解決疼痛的感受就好,畢竟如此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疼痛依然有可能反覆發作。
他們得要試著抽絲剝繭,一步步排除單一因素,運用整體全面的角度,追根究柢去找出造成影響的是哪個身體系統病變,亦或是何種外在入侵的病毒。
這樣的過程,不禁讓我對聯想到「情緒」。
「疼痛」與「情緒」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皆為一種展現在外的表徵,差別在於,一個是身體層面,一個是心理層面,目的是讓我們有機會意識到自身的狀況。
當疼痛出現,基於想擺脫不舒服的感覺,便會促使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而找出應對及調整的方法,以至於有機會正視過往習慣的身體使用模式,是否不符合目前身體所需。
因此疼痛絕非是來折磨我們,反倒是來協助我們傾聽身體的聲音,提供更深入了解自己身體的機會。
畢竟人體是一個極度複雜且龐大的組織,縱使現代科技如此進步,仍有許多未能全盤解密的部分,即便同樣身而為人,也會由於基因、環境、飲食等因素而產生各自的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身體運作機制。
比起無法時時刻刻觀察我們的專業醫生,也許我們才是自己最好的治療師。
唯有當我們有意識地覺察並與身體連結,才會明白什麼是適合自己身體的解藥。
情緒亦然如此,常常我們都希望那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情緒趕快消失,就像我們祝福的話語總喜歡加上「快樂」兩個字,生日快樂、新年快樂、聖誕快樂、天天開心等,好似開心快樂才應該是常態,不屬於正向的情緒只會造成不良影響,最好通通離開。
當我們感到憤怒、失望、恐懼、傷心、焦慮、內疚等情緒時,絕非情緒本身是個錯誤,需要被擺平或消滅。
反而要恭喜自己,藉由情緒的發生,有了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機會,意識到必定是自己內在有某個議題存在,情緒才會被觸發。
進而向內探索,追本溯源找到困住自己的枷鎖究竟為何。
有可能是舊時未被處理的創傷,也有可能是已不再能支持到自己的某個信念在作祟。
覺知就是一道療愈的光,埋在底層的根源才有可能被照亮,帶來自我轉變的契機。
當我們有意識地一次又一次超越慣性反應,同樣的人、事、物便不再會產生左右自己行為的情緒了。
既然聊起疼痛,就必須來推一下自己的Podcast單集,在「EP22. 疾病不是身體的枷鎖,反而提供釋放自我的線索」,透過節目搭檔馬妮陪伴媽媽治療癌症的過程,以及我們各自從身體上的症狀所察覺到的內在議題,一起來探討看看我們是如何讓自己「病由心生」的。
不論是疼痛還是疾病,也許都是靈魂想說的話,透過有形的身體展現出來,為我們帶來生命蛻變的可能。
你是否也曾經對於健康感覺到焦慮?
撇除現代人更容易發生的那些心理疾病,各種過敏、皮膚發炎、頭痛、關節炎、胃痛、腰背疼痛等等大家也都不陌生的吧!
在醫學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因為各式疾病資訊的頻繁流通,反而使得大多數人對於健康都有著隱隱的焦慮。
相信從小到大,每個人都經歷過各種不同的疼痛或是疾病,可能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會想著趕快消滅病原或是解決問題,而忽略了背後更大的秘密。
若是更有意識地去覺察,也許會看見病痛真正想要傳達給自己的訊息。
而那些小病小痛也夾帶著身體寫給我們的情書,讓我們有機會從另一個面向好好愛自己。
如果看到這裡你也對這集的主題有興趣,那就趕快打開Podcast聽一下吧!
收聽連結放在留言處喔!
#瑜珈是很好與身體連結的方式
#因此選了這張照片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
治標不治本反義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發炎 為認知退化最重要的促進因子之一,也是直接影響阿茲海默症的機轉。
1. 消除發炎的根本原因非常重要,例如飲食習慣不良、慢性感染等。
2. omega-3及薑黃素等抗發炎物質,有助於阻止新發炎的出現。
3. 避免接觸會導致發炎的物質就非常重要,導致發炎的原因可能不只一個。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3537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治標不治本反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關青少年—「高壓」是最誘人的邀請?!😱】
現在教養很流行和孩子對話,大師們也開班授課,當場示範對話的奧秘;至於在家裡實驗起來成效如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過成效不好的父母千萬別氣餒,因為從小和孩子練習對話、實踐尊重,我相信最大的好處不是為了現在的教養,而是準備自己儘可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有能力避免「高壓」😉。
「父母的高壓政策」是我們自己青少年時期領受到的對待,在缺乏溝通/尊重/同理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的父母相信高壓是「端正試聽,培養健全人格」的不二法門……然而此不二法門對親子關係的破壞不須小弟贅述,我們都點滴在心頭😌。
我們都想換個方法和自己的孩子互動,從懷孕的那天即開始汲汲營營。有良好的互動/溝通,我們才能知道孩子、了解孩子,為的不只是陪伴他們長大,也為了讓自己少點麻煩(?)。教養,某種程度可能不是「為孩子做出最好的決定」,而是「和孩子學習如何一起生活」😅。
「高壓」的問題,即在於無法讓孩子願意與你產生良好的互動/溝通。
高壓為何無用? 因為會激起孩子高昂、害怕中帶著興奮的鬥志! 什麼鬥志? 和我們決鬥,展現他「長大了」的豪情壯志! 對青少年來說,他怕你,但更想從你身上證明自己! 他們也許正想像自己如電影《300》裡的斯巴達烈士,奮勇對抗蠻橫無理的波斯大軍! 你愈高壓,他愈勇敢;即使犧牲,也是一條好漢,溝通個屁!
我們已經沒有過去長輩那種「壓到底」的狠勁與執念 (也不需要有),孩子雖怕高壓的父母,但不至於怕到放棄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因此每次的高壓,將激起他們反抗的快感,他們正為自己而戰! Freedom~~~~我敢嗆我爸了! 我賞我媽好幾個白眼!!
「避免高壓」的道理雖然好懂,然而青少年父母卻發現,「雖然知道『好好』跟白目孩子講話很重要,但是我做不到」。當然,太少人可以百分之百做到,但若把標準降低,把自己當成「全新的父母」、「父母2.0」來開始練習,漸漸累積成功率,就會變成「我做得到,只是偶而忘記。」這絕對不是換句話說,而是我們對自己的全新定義。
在開始練習之前,讓我們先每天堅定的,每個早上、每一次蹲馬桶時、每一次起衝突後,告訴自己:高壓無用! 以退為進!!
----------
Ps.
我一直想要做「治本」的事,從轉化童年經驗、提升自我價值開始,和父母們一起第二次轉大人,以更開放、柔軟的心陪伴自己和家人。但這幾年也發現,不少人不願意、也不熱衷這樣的學習,無論原因為何,這是事實,也是選擇。
但我想如此選擇的,許多都是有想法、有自己教養觀的父母,也不適合提供缺乏彈性、制式的做法。也許把治本與治標做些結合,提出有理有據有血淚的「參考」,較能和父母同道取得共鳴。
在疫情之際,我會試著多寫些類似的文章囉!
#青少年
#學習小記
治標不治本反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
以三高為例,台灣醫師通常都告訴你:「最好馬上吃藥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壞,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而且不能停藥……」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我們常說藥物治標不治本,每一種疾病都有其造成原因,那才是「本」。從根本控制、調整,就有機會擺脫藥物人生,追求真正的健康。這是江醫師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醫師的責任與義務。
▌從演化角度檢證,身體習慣什麼,就對健康有好處!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生活習慣,絕對經得起演化考驗!
江守山醫師指出,不論在飲食選擇、生活型態等各方面,符合演化慣性對健康而言是比較安全的,越晚出現則越危險,對身體的影響會比較劇烈。
例如,約在140年前,以甜食愛好者救星姿態出現的代糖,不僅對減重沒幫助,反而容易讓血糖上升更快,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對健康有害而無益。又例如,現代人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冷氣房中度過,漸漸身體開始出現頭暈、頭痛、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搔癢、打噴嚏、咳嗽、全身痠痛等等不適延伸出的「冷氣病」。
回溯人類與食物的接觸歷程,我們能清楚知道人類最早接觸、最習慣的是海產,並非米飯或肉類。在演化上,江醫師主張最適合人類的飲食是「食物中沒有腳的優於1隻腳;1隻腳優於2隻腳;2隻腳優於4隻腳。」也就是海產>菇蕈蔬菜>禽類>豬牛羊。
作者簡介: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江醫師保健館創辦人
江醫師健康廚房創辦人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壢家安診所院長
喜悅健康診所醫師
經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粉絲頁: 江守山醫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治標不治本反義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IYR3i8NJAfo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本港再有外傭宿舍爆疫,有確診者更帶病感染僱主一家,政府宣布將為全港外傭提供一次過免費檢測,看似有對症下藥,實際是否治標治本,卻令人懷疑。外傭檢測安排拖長個半月來做,又沒強制,不少外傭擔心飯碗多於染疫,多少人會積極參與檢測,還得走着瞧;外傭宿舍多屬無牌經營,居住環境差,早在第三波疫情期間,不少人已指出外傭宿舍是一大防疫漏洞,要求港府加強監管執法,至今卻未見有何顯著改善,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監管責任你推我讓。由公屋擾流效應播毒,到外傭宿舍爆疫,相類的感染情况一再發生,當局未有好好汲取抗疫漏招教訓堵塞漏洞,很難不重蹈覆轍。
蘋果頭條
死忠藍絲、盲撐梁振英的正義聯盟創辦人李偲嫣送院1小時猝死,並驗出武肺病毒,終年56歲。《蘋果》從多於一個渠道證實其死訊。李偲嫣4日前在Facebook的最後帖文,狠批梁頌恆和諷刺黎智英,並寫上「#下一個是誰」、「#應有此報」的hashtag。李偲嫣的奶奶接受《蘋果》專訪時爆料,原來李偲嫣早在兩三日前已發燒。李偲嫣的丈夫謝鋮浚亦曾發燒,正居家隔離。消息指謝鋮浚報警時,指李偲嫣在元朗八鄉元崗新村寓所房間暈倒,並一度聲稱李偲嫣有心臟病。據悉,李偲嫣因有病徵,同時氣促,病情非常差,今早(16日)突召救護車。救護員發現她病得相當重,曾使用AED機復蘇心跳,但效果不明顯。她送到博愛醫院急症室1小時後,證實死亡。
東方正論
新冠疫情失控式大爆發,確診個案幾何級增長絕非危言。香港正值生死存亡之秋,港府卻採取半放棄態度,一味指望疫苗打救,然而疫苗副作用未明,安全性成疑,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更於此時拋出「藥廠免責論」,意味市民接種後若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死亡,港府都不會向藥廠究責,令人心寒。特區政府抗疫無能,香港人命賤如泥,經濟直插谷底,全城只能等死!陳肇始上周六出席港台節目時,曾拍心口表示港府有監察疫苗副作用機制,有關機制同樣適用於新冠疫苗,如市民接種後有不良反應,衞生署會進行調查,如懷疑疫苗有問題會向疫苗製造商追究。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病毒近日走入住宅,昨日再有兩幢大廈的居民因大廈爆疫而須撤離接受檢疫,當中彩雲邨明麗樓更懷疑涉及喉管問題。該大廈至昨日有共六個單位的住戶染疫,包括三個33號單位及兩個34號單位,有垂直傳播傾向。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晚聯同衛生防護中心及環保署到場視察大廈喉管,初步估計或與喉管老化至氣體滲漏有關,全幢33號單位及34號單位的住戶需要撤離。乙明邨明恩樓三十二樓亦疑出現超級傳播,其中一邊電梯口有三個單位有人確診,三十二樓1至12室、14和16室單位住戶均要檢疫。
經濟社評
港府成功採購疫苗後,網上有人惡意抹黑,又湧現一些惡毒謠言,市民不禁感到疑惑和疑慮,新近又有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對藥廠免責言論的改變,令資訊更添混亂。疫苗攸關人命及經濟重啟,當局若未能提供準確資訊,恐削弱市民接種信心,因此官員須盡力謹言慎行,給予公眾清楚明白信息,密切注視及更新外國接種情況,更要做好落實的配套措施。疫苗是當前世上最重要也最受關注課題,由於是全新事物,大家都非常關心其安全有效性,一旦接種後出現不良反應,藥廠應否被追責,當然也是大家關心的議題。
治標不治本反義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1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BYXv4sQbUB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疫下香港經濟深度衰退,第三波疫情仍待克服,下半年經濟未許樂觀。政府兩輪抗疫基金,雖然有助紓緩中小企成本壓力,然而部分行業生意持續慘淡,愈來愈多商戶捱不下去,情况令人擔憂。百業凋敝不能不救,失業嚴重不能不幫,政府不能一下子「拔喉」停止「吊鹽水」,與此同時,當局亦要確保財政穩健。全球疫情未見盡頭,疫苗未知何時面世,若要救經濟保就業,必須找出一套高效控疫方法,讓經濟活動可以持續重開,單靠政府銀彈救濟,只能治標不治本。疫下政府收入銳減,財政儲備急降三成,若繼續以現時速度「燒錢」,就算有近萬億元儲備,亦撐不了多久。
蘋果頭條
隨着中共推出「港版國安法」,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兼制裁中港官員,總裁特朗普最新打擊目標為本港金融中心地位,最極端情況下,市場憂慮香港會被踢出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禁止港銀進行美元清算,此舉相當於港美貿易全斷,屆時中資、港資、美資面臨「攬炒」局面。特朗普近月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屢次發表強硬態度,本月初批評香港將不會再是成功的交易所,美國將會取回有關業務,上周更指香港市場會「Go to hell」(玩完),讓人疑惑「金融武器化」是否真的會成真。
東方正論
民以食為天,可惜廢官抗疫失職,香港人難有安樂茶飯食。晚市禁堂食令轉眼一個月,中間甚至擴大至全日,導致民情洶湧,一張張打工仔踎街食飯相醜出國際,所以兩日內即彈弓手縮回。無論如何,禁晚市堂食令已經足夠令市民困擾,食肆叫苦連天,港府卻看來無意取消禁令,昨日早上雖然一度放風稱將會放寬,卻在下午臨門退縮,宣布和其他禁令都延長多一周。政府數小時內前後態度不一,據聞是因為多位醫生及專家反對放寬禁令,稱會令到抗疫前功盡棄,當局沒有周詳考慮,一聽權威之言當堂腳軟。晚市禁堂食令引來爭議,並非一兩日的事,坊間主要質疑,為何指定要六時後,並非六時半或七時後,難道病毒懂看時鐘,又或者是像貓頭鷹,晝伏夜出,早上午間不會活躍?這個措施邏輯究竟何在?
星島社論
政府決定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人大常委會通過全部議員延任一年,包括參選被DQ的四人。中央此舉可謂「高招」,旋即令反對派陷入進退兩難困局,如果留低,便與反對推遲選舉的原則相違,但若杯葛,則失去權位與豐厚收入,故為此傷透腦筋。泛民昨天召開近三小時閉門會議,會後發表聲明指,大多數議員傾向留守,可見「主留」已是「主流」,總辭不再成氣候。一如既往,泛民「主留派」拋出種種振振有詞的理由解釋,但功利主義考慮委實太明顯,其一直佔據的道德高地恐會失去,而與抗爭派的分裂也會加劇,未來處境將甚困難。
經濟社評
昨日早上有多個消息來源,指港府準備恢復食肆晚市堂食,但據悉最後因醫療界專家反對而急煞停。當局試圖在控疫和撑經濟間取得平衡,希望早些逐步恢復經濟活動,以助小商販捱過目前困局,應是無可厚非,不過也有很強烈意見指,當前疫情只是稍緩,過早放寬措施恐令疫情有反撲風險,當局宜先從嚴控疫,做好全民檢測找出隱形病人,更應精準支援最受影響行業人士。因應飲食業困境,港府與業界商討後,原本計劃昨天宣布放寬限制,讓食肆在晚上6時恢復堂食至9時,每桌維持只可坐兩人,既解決市民晚上沒地方開餐問題,亦增加食肆生意2至3成,俾令業界願意繼續撑下去。消息傳出後,在多名專家齊聲反對下,政府急轉軚。
治標不治本反義 在 野台| 這就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作為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就是典型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作為。 ... 公投邁入最後倒數,這個禮拜六,12月18日「#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四項公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