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羚羊100(人間福報專欄)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石橋機車羚羊100」的照片,車旁站著一位留披肩長髮、著迷你裙、一雙長腿蹬著馬靴、手持太陽眼鏡的八〇年代美女,廣告的文案,強調機車擁有最豪華完美的設備和性能,我仔細閱讀了其中的說明:
1、 採用劃時代的旋轉活門進氣系統,可獲得高速、平穩而舒適的加速行駛。
2、 裝有新反衝式起動方式,無論在任何變速齒輪位置,均可獲得迅速而易行之啓動。
3、 化油器完全封閉於引擎之內,防止灰塵及水之侵襲。
4、 採用堅固的油壓式簧衝設備,穩重安全,乘騎舒適。
5、 使用大型車燈及方向指示燈,完全防水超大型剎車鼓,以確保有效的制動與安全。
讀著的同時,忽然勾起許多兒時回憶。
在1973年以前,我們一家還住在花蓮美崙的大陳一村,靠著父親打零工,母親做家庭手工來維持生活經濟,當時我三歲,哥哥六歲,收支是入不敷出的。尤其那個年代,缺乏保障勞工權利與安全的相關法規,父親以臨時工的身份,在參與中橫開路、花蓮銅山電廠整建、颱風天蘇花公路搶通、國軍英雄館建造等等過程中,工人因意外造成的傷亡,司空慣見,也毫無賠償的機制,傷亡勞工的家屬,只能自嘆造化弄人,自吞苦果。
為了徹底改善經濟,爭取穩固的家庭收入,已經35歲的父親參加基隆碼頭工人的徵試,並獲錄取,於是我們舉家遷到基隆中山區一個叫太白里的地方住了一年,一家四口擠在四坪左右的分租屋間過日子,直到媽媽在太白里生下了妹妹之後,才又搬到居仁里租了一間較大的木房,對我們孩子而言,終於有了可以鑽進竄出的活動空間了。
1980年,父親在當了七年的基隆碼頭工人後,終於買了第一輛機車,成為我們一家五口出遊的代步工具,它就是「石橋機車羚羊100」,其實在當時的基隆碼頭工人,只要省吃儉用,不涉賭博惡習,普遍都能擁有一輛代步的機車。
記得父親剛將嶄新的機車牽回家時,我們三兄妹雀躍不已,好像家裡降落了一部飛碟似的,感到特別新奇,圍著機車前觀後看,伸手觸摸冰冷的油缸、皮質的座椅、橡膠的輪胎,感到驚奇不已。哥哥立刻央求父親讓他跨坐在機車上面,兩手緊握龍頭把手,嘴裡喊著:「嘟!嘟!嘟!」,一付飛馳奔行的樣子,逗得父親哈哈大笑。
據父親回憶,他這輛新機車在第二次騎行時,就因不慎擦撞路邊分隔島導致車體磨損,還讓他心疼了好一陣子。
過去父親都是踏腳踏車去碼頭上工,偶爾父親因為順路的緣故,用力踩著腳踏車,把我載到位於坡度40度以上的小學校門放下,每見父親吃力地踩著腳踏車,後背滲出汗水,心裡總是覺得歉疚。而今父親換騎機車了,長約100公尺的斜坡,父親油門一摧,一下子就到了斜坡頂端的校門口,覺得拉風不已,那種興奮的心情,至今仍能感受餘溫。
自從家裡有了這台石橋羚羊100後,全家也多了許多出遊踏青的機會。每逢假日,父親碼頭沒有派工,我們一家五口就開始整裝出遊,這時7歳的妹妹、10歲的我坐在機車前汽油缸的位置,再來是父親,父親後面坐著13歲的哥哥,母親則坐最後頭,一路風馳電掣,我總忍不住興奮大喊,有一種在天空飛翔的感覺。我們的足跡由近而遠,遍佈基隆外木山、金山、萬里、野柳或往東北角方向等海岸,我們也經常去台北探訪親友,一趟往返,往往需要騎上三、四小時,從不覺得勞累,只是回到家裡,滿頭臉的灰塵污垢,總要母親特別為我和妹妹仔細清洗,總算才能一身清爽。
誠然,一輛機車全家五貼,已違今日交通安全法規,也會遭到交警的嚴格取締,但在八0年代的台灣,這成為當時買不起車的台灣勞工家庭,普遍的出遊方式,並成為我童年歡樂記憶的一部分。
而今再度回想起兒時騎乘父親機車的情形,這輛機車被命名為「羚羊100」,我忽然恍然大悟,對兒時的我而言,那真像是騎在一隻非洲草原奔跑的羚羊背上,在童年的時光中任性飛馳。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49834
(照片攝於2016年3月亞歷桑納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
「油壓缸油封」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油壓缸油封更換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油壓缸油封更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油壓缸油封更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評價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三通行空油壓配件、機械五金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請問有沒有大大可以告知這種雙向的油壓缸要怎麼換油封呢? 的評價
- 關於油壓缸油封 在 [討論] 關於那台吃機油鬧很久的500R的結局 的評價
油壓缸油封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憶羚羊100(人間福報專欄)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石橋機車羚羊100」的照片,車旁站著一位留披肩長髮、著迷你裙、一雙長腿蹬著馬靴、手持太陽眼鏡的八〇年代美女,廣告的文案,強調機車擁有最豪華完美的設備和性能,我仔細閱讀了其中的說明:
1、 採用劃時代的旋轉活門進氣系統,可獲得高速、平穩而舒適的加速行駛。
2、 裝有新反衝式起動方式,無論在任何變速齒輪位置,均可獲得迅速而易行之啓動。
3、 化油器完全封閉於引擎之內,防止灰塵及水之侵襲。
4、 採用堅固的油壓式簧衝設備,穩重安全,乘騎舒適。
5、 使用大型車燈及方向指示燈,完全防水超大型剎車鼓,以確保有效的制動與安全。
讀著的同時,忽然勾起許多兒時回憶。
在1973年以前,我們一家還住在花蓮美崙的大陳一村,靠著父親打零工,母親做家庭手工來維持生活經濟,當時我三歲,哥哥六歲,收支是入不敷出的。尤其那個年代,缺乏保障勞工權利與安全的相關法規,父親以臨時工的身份,在參與中橫開路、花蓮銅山電廠整建、颱風天蘇花公路搶通、國軍英雄館建造等等過程中,工人因意外造成的傷亡,司空慣見,也毫無賠償的機制,傷亡勞工的家屬,只能自嘆造化弄人,自吞苦果。
為了徹底改善經濟,爭取穩固的家庭收入,已經35歲的父親參加基隆碼頭工人的徵試,並獲錄取,於是我們舉家遷到基隆中山區一個叫太白里的地方住了一年,一家四口擠在四坪左右的分租屋間過日子,直到媽媽在太白里生下了妹妹之後,才又搬到居仁里租了一間較大的木房,對我們孩子而言,終於有了可以鑽進竄出的活動空間了。
1980年,父親在當了七年的基隆碼頭工人後,終於買了第一輛機車,成為我們一家五口出遊的代步工具,它就是「石橋機車羚羊100」,其實在當時的基隆碼頭工人,只要省吃儉用,不涉賭博惡習,普遍都能擁有一輛代步的機車。
記得父親剛將嶄新的機車牽回家時,我們三兄妹雀躍不已,好像家裡降落了一部飛碟似的,感到特別新奇,圍著機車前觀後看,伸手觸摸冰冷的油缸、皮質的座椅、橡膠的輪胎,感到驚奇不已。哥哥立刻央求父親讓他跨坐在機車上面,兩手緊握龍頭把手,嘴裡喊著:「嘟!嘟!嘟!」,一付飛馳奔行的樣子,逗得父親哈哈大笑。
據父親回憶,他這輛新機車在第二次騎行時,就因不慎擦撞路邊分隔島導致車體磨損,還讓他心疼了好一陣子。
過去父親都是踏腳踏車去碼頭上工,偶爾父親因為順路的緣故,用力踩著腳踏車,把我載到位於坡度40度以上的小學校門放下,每見父親吃力地踩著腳踏車,後背滲出汗水,心裡總是覺得歉疚。而今父親換騎機車了,長約100公尺的斜坡,父親油門一摧,一下子就到了斜坡頂端的校門口,覺得拉風不已,那種興奮的心情,至今仍能感受餘溫。
自從家裡有了這台石橋羚羊100後,全家也多了許多出遊踏青的機會。每逢假日,父親碼頭沒有派工,我們一家五口就開始整裝出遊,這時7歳的妹妹、10歲的我坐在機車前汽油缸的位置,再來是父親,父親後面坐著13歲的哥哥,母親則坐最後頭,一路風馳電掣,我總忍不住興奮大喊,有一種在天空飛翔的感覺。我們的足跡由近而遠,遍佈基隆外木山、金山、萬里、野柳或往東北角方向等海岸,我們也經常去台北探訪親友,一趟往返,往往需要騎上三、四小時,從不覺得勞累,只是回到家裡,滿頭臉的灰塵污垢,總要母親特別為我和妹妹仔細清洗,總算才能一身清爽。
誠然,一輛機車全家五貼,已違今日交通安全法規,也會遭到交警的嚴格取締,但在八0年代的台灣,這成為當時買不起車的台灣勞工家庭,普遍的出遊方式,並成為我童年歡樂記憶的一部分。
而今再度回想起兒時騎乘父親機車的情形,這輛機車被命名為「羚羊100」,我忽然恍然大悟,對兒時的我而言,那真像是騎在一隻非洲草原奔跑的羚羊背上,在童年的時光中任性飛馳。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549834
(照片攝於2016年3月亞歷桑納洲)
油壓缸油封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0cc跑車更輕巧的乘座感。
事實上,新款R1可以說是Facelift版,而上一代R1在2015年推出,分別有採用電子避震的R1M,以及配置傳統機械式油壓避震的標準版,而新款R1同樣有兩個版本,今次遊車河的屬於標準版。廠方之所以推出新款R1,原因之一要把車子提升到歐五環保排放標準,順道改變一下外型,以增加車子的吸引力。
外型方面,新款R1採用新設計的車頭及包圍,廠方表示新車的風阻更低,有利加速性能。引擎是新車改良重點,盤頂經過大幅修改,進氣歧管、然油噴注噴咀及排氣管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目的是提升燃燒效能,因此工程師無需增加排氣量,而又能夠維持200匹馬力;此外,廠方表示採用新設計的手指式氣門搖臂(Finger-Follower Rocker Arms),使引擎的高轉表現更佳,能讓R1的尾段加速力與對手匹敵,這點主要針對賽道改良。近年,大部份公升級超電陸續轉用手指式氣門搖臂,目的是加強引擎的高轉性能。
好多年前,自己使用過舊款R1比賽,包括初代的化油器版本及早期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版本,由於她們的加速力及操控性能出眾,所以R1成為了好多車手及街道騎士夢寐以求戰車。不過以今天角度來看,當年的R1毫無疑問又重又大部,可是當時我沒有這個想法,原因是當年的超電都是這個標準,只是現今的超電又輕又細部,才顯得以前的超電像一艘龍舟。
此外,即使新款R1有200匹馬力,數字遠高於舊款R1,但是新車並沒有因為馬力大增而變得更難操控;相反,新車因為又輕又細部,又有頂級車架及大量先進電子科技,所以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省卻了不少經驗累積的操控動作。回想以前在賽道駕駛舊款R1,不僅要與對手較量,事實上還要跟「巨型」的R1角力,原因是拖波(降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把車子拖得很慢,甚至使車尾左右搖擺,加速時車頭很容易升起,以及油門反應十分之「牛」 ,所以需要大量體力抑制各種擺動及應付搬身攻彎,油門控制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巧,否則像蠻牛一樣的馬力好容易在出彎時造成Highside。
及後,自己在2011年幫moto-one在街道試駕2012款YZF-R1,而這代R1正式邁進電子化時代,採用電子油門,還有馬力模式及擁有防打滑的循跡系統,引擎更採用YAMAHA自豪的十字曲軸,配合滑動式離合器,能夠消弭大量拖波(退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減少鎖緊尾輪的牽引力,使減速入彎更暢順,讓騎士輕鬆地衝入彎道,其實跟2衝跑車十分相近。雖然這一代的R1擁有大量電子科技,不過車身體積及重量仍然維持舊派超電的風格—又長又重又大部。
要數革命性的YZF-R1,非2015年版本莫屬。雖然這代R1面世一段時間,不過自己在19年初才有機會在賽車場試駕,然而那次試駕只是短聚,沒法像比賽般用力地造圈速,純粹感受一下新車的性能。其實只要騎上車子,就可輕易感受新、舊R1的分別,因為新R1不僅在視覺上更細小,推車感覺又輕又順,手臂握軑把與油缸距離感好近,大腿夾油缸的感覺更窄,唯一與舊款R1相似的地方是座姿好高好戰鬥格,雙腳像芭蕾舞,這是歷代R1的共通點。
一如所料,新一代R1的彎向非常鋒利,能夠讓我輕鬆地「劈」入彎道,我是首次在日本超電上找到這股銳利感,估計跟她的體積及重量有關,而車架及座姿等等的設定都是功不可沒。雖然同級的日本四大超電已經好細部,不過相對R1而言始終有一點點腫脹感。
馬力方面,R1有200匹馬力,即使當日駕駛的R1沿用原裝排氣管,排氣聲被封鎖,但馬力仍然是蜂擁而至,油門反應遠比舊款線性,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是這代R1採用更先進的電子科技,即使大油門加速導致車頭升起,也不用像過去立即縮油,讓頭轆返回跑道上,因為新R1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地介入,讓前轆緩緩地重返路面,轉數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可是原裝電腦程式並非萬能,若選擇不合適的設定,要是大油門出彎都會出現車頭升升、跌跌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在電子科技協助下,即使車身仍然傾則同時提早加油出彎,比以前更輕易地做到長距離車頭升起像職業車手的出彎效果,而又不用擔心炒車,相當神奇,好明顯是電腦程式幫我控制馬力輸出,才做到這種效果,在適當時候減少供油,大減輪胎過度打滑導致意外。事實上,相比舊款R1,新R1能夠讓騎士做少好多動作之餘,連引擎煞車的反應也有得調校,操控起來不用像過去的R1要跟車子搏鬥,像這樣不用造圈速的情況下駕駛,新R1是一部可以讓騎士嘆彎的超電,只是略嫌這代R1的掣動力不足。
老實說,今次以遊車河性質駕駛新款R1,事關在街道好難全面感受200匹的威力。不過就算在馬路無法讓超電盡展所長,依然吸引好多騎士駕駛,就好像moto-one早前訪問一眾澳門車友所言—自得其樂,而騎士們總會找到享受方法。如前述,今次駕駛的新款R1屬於Facelift版,操控感與早前在珠海駕駛的上一代R1十分接近,例如車身體積跟600cc大包圍分別不大,即使在街道都可以感受到輕巧及靈活的轉向反應。但由於自己身高只有5呎5吋,R1座位較高,而街道駕駛需要經常停車或斜路掉頭,因此要格外小心,不過這情況對玩超電的玩家來說十分常見。
當天一開始使用最強的賽道馬力模式Mode A,上一次在賽道駕駛都是選用這個模式,Moda A打開油門的加速反應非常敏捷,可讓車子凌厲地轟出彎道,駕駛超電無非就是要這種感覺。不過由於Mode A的低扭馬力輸出比較突然,再者街道的車速及引擎轉數遠低於賽道,因此在山路或低速行駛的油門操控較敏感。其後轉用街道乾地的Mode C,雖說這模式的油門加速反應不及Moda A敏捷,不過在街道上仍然覺得很強勁,但是低轉的油門操控較Moda A容易,因此在餘下遊車河時間繼續使用Moda C。自己覺得新R1的整體油門操控還要較上一代R1順滑。
據報新R1採用經過改良的避震,而個人認為原裝避震都適合香港街道使用,一點都不硬,嘗試過急煞的下壓反應,十分漸進,感覺它的油路設計極佳,但是前掣動力不算太強。
油壓缸油封 在 油壓缸油封更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油壓缸油封 更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油壓缸修理包、油壓缸構造、油壓缸組裝就來速食推薦評價懶人包,有最完整油壓缸油封更換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油壓缸油封 在 三通行空油壓配件、機械五金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油壓缸 維修一支比人還要高的 油壓缸 ,到底要怎麼維修呢? 油壓缸 裡面的 油封 會因為使用頻率、工作溫度長時間高溫,導致脆化使得 油壓缸 沒力甚至漏油無法 ... ... <看更多>
油壓缸油封 在 油壓缸油封更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速食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油壓缸油封 更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油壓缸修理包、油壓缸構造、油壓缸組裝就來速食推薦評價懶人包,有最完整油壓缸油封更換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