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告訴我,在國中時,與補習班老師相愛,也做了愛。
整件事情是如何開始的?我問
A告訴我,剛開始是老師常常把自己留下來補課。
A的功課不差,但家境不好,多出來的補課,A認為是幫助自己得到更多進入明星高中的入場券。
於是,A欣然接受。
只是,除了補課以外,還有一些A稱之為「朝夕相處所必然產生的情愫」出現,但在我聽來,只是一些會令人不太舒服的撫摸動作,以教學之名出現而已。
總之,後來他們發生了關係,A也在上課跟上床中間,上了本來就會考上的學校,因為離開居住城市的關係,A跟老師也沒有再聯絡了。
只是當A放寒暑假時,老師會打電話或傳簡訊,告訴A有空可以聯絡,但A覺得不需要吧?
我問A,當老師提出補課的要求時,其他老師沒有覺得很奇怪或阻止的嗎?
A沒有回答我,只是自顧自地說:
「後來我沒有再跟他聯絡,因為我發現,除了我,他還有好幾個這樣的對象,跟我一樣,都補課上明星高中。」
A當時為什麼沒有拒絕?
A說自己覺得那是戀愛,老師愛著自己,對自己很照顧,自己也要報答老師。而且…
自己如果拒絕了,是不是就上不了明星高中,不能翻身了呢?
A是男生,A是未成年,A並不是同志。
如果A是女生,是不是以上都不構成權勢性侵跟誘奸呢?
當然不是。
既得利益者,當他要利用自身權勢來達成任何事情時,沒有任何脫罪的藉口。什麼女權至上,什麼女性主義又上身了,都只是管不住自己下半身的任何人的藉口。
性侵就是性侵,只要不願意,都是性侵。
只要事後想起自己當時其實不是願意的,是礙於某種原因的,就是性侵。
過了好幾年,我問朋友A:「你當時愛過老師嗎?」
A回答我:「愛屁愛拉,幹,我只是怕考不到明星高中。馬的,收我補習費還要我肉體償。」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沒 上明星高中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回響「憂鬱世代」
滑手機被唸,孩子甩門離家....
吳芳枝/退休人士(台中市)(圖為示意。報系資料照)
手機放桌上,三歲孫兒眼尖拿到手機,也會好奇學大人滑來滑去,手機的誘惑太大了;當孩子玩到停不下來時,父母要有警惕。
孫兒說,幼兒園有些小朋友已有手機了。到底幾歲可以給孩子手機,成了數位時代父母的煩惱和困擾。經蒐集整理,小孩使用手機年齡,最早的是英國,七歲時大多有手機了;台灣、美國、日本、中國約在十至十三歲。家長給手機理由,是聯絡方便,了解孩子行蹤,所以多只給通話、傳簡訊基礎功能手機。
外甥從小學到國中都是資優生,也沒跟父母開口要手機;考上明星高中後,因離家遠給他手機好聯繫,沒想到一頭栽進電玩虛擬世界,無法專心讀書。
有天晚上,妹妹看孩子一直玩手機,叨念幾句,外甥竟甩門離家出走,直到深夜才回家。控制孩子使用手機,卻引起反彈,變成兩代間沒完沒了的戰爭。
「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高中生如此,何況更小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薄弱,看過太多孩子毀在手機例子,不得不提高警覺,但是過度放縱或嚴格禁止,都不是理想的做法,如果無法掌控,恐是傷身又傷心。
父母要以身作則,家人吃飯或相聚時,絕對不要使用手機,跟孩子約法三章,家人共同遵守。能當面溝通的,不要用簡訊,親子互動是最可貴的親情。手機是通訊工具,不必因噎廢食,善加利用可讓手機變成多元學習管道。
沒 上明星高中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大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多麼困難;或者說,能夠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多麼幸運的事。
這世上大部份的成功,都不是自己一個人努力就可以,有太多不確定的事,控制在老天手上,掌握在別人手上。
我的成長背景是聯考時代,國中要努力準備高中聯考,考上明星高中要準備大學聯考,考上好的大學才有前途。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氛圍都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我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把書讀好,其他事都不用管。
還好,讀書真的是一件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事。課文多背幾遍,分數就可以多幾分,練習題多做幾題,分數又可以考高一點。
當我第一次發現,人生中居然有事情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在大學時談戀愛失敗,感情的事情努力跟回報是不成比例(甚至是完全無關的),你對對方好一點,對方未必多愛你一點。
進入職場開始醫療工作之後,更多更多的事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疾病往往來得又快又急,死亡總在不預期中出現,醫師固然要盡力救治病患,但病人能否存活是老天說了算。
這段時間忙著孩子的教育,或許做父母的我們願意「一分耕耘」,但未必能在孩子身上「一分收穫」,要向孩子傳達一個我從小就根深蒂固相信的觀念,竟是如此困難,這已經不是個人努力就可以,還需要你努力的對象願意配合。有時候我真恨不得能替孩子去念書,去考試!
最近工作事情有點多,有點雜,再加上下班之後還要忙孩子的事,忍不住想碎唸一下。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真的很難。
****補充史迪普的看法****
這個世代早已跟我們過去的經驗不同,我們所深信的成功經驗,現在未必是唯一的路;我們過去認為沒用沒出息不可思議的事,現在可以走出一片天。
以前打電動是荒廢課業不被允許,現在連拍影片教人家打電動都可以賺錢,而且賺的比大部份人都多!以前要靠讀很多書,得到高學歷,才是高薪高社會地位的保證,現在隨便一個Youtuber獲得得名氣與金錢,都不是普通人賺的到。
難怪孩子們會想效法,難怪孩子們聽不進去讀書有多重要,難怪孩子們沒辦法被我們說服。
我們沒辦法怪孩子不聽話,不過做父母的我們,還是必須有些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