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在認識了《甘願綻放》作者本人,菁芳是一位聰慧有學者氣質的女子。我們的兩本新書剛好在今年六月出版,朋友也拍下了兩人作品並排置放書店新書區的照片,好似同期畢業的學生。於是趁著赴台北洽談公務,約在出版社附近與她餐敘。彼此聊起寫作生活與出租大叔的陪伴工作,相談甚歡,萌生透過臉書進行文字對談的想法,希望未來也有機會在真實世界對談。
***
菁芳問我:銀快,你睡前都看什麼書?
果然是個好問題
還不曾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原以為是簡答題,三兩句就能說完了。
結果認真想了很久,才發現~
愈簡單的題目愈不容易回答。
有人說,睡前讀書應該不好入睡,
我倒是沒這個問題,想睡的時候,
不管讀什麼內容,還是照睡不誤。
學生時代的話,數學參考書最催眠了
讀著讀著就會不小心睡著,
可能下意識在對抗數學試題,
我的數學成績是全班最差的,
經常在班上墊底,本能排斥數學。
有鑑於此,有陣子患上失眠症,
我認真拿起《費馬最後定理》讀讀看,
果然有效,不一會兒睡意襲來,
一覺到天亮,真心不騙。
往往認真想讀的書,愈容易想睡,
跟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
純粹為了在睡前打發時間的書,
反而愈看愈起勁,不覺得時間流逝,
猛然想起一看手機竟然已經凌晨四點,
幸好隔天不用上班,把書往床頭櫃一擱,
拉上被單,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
有時候,閱讀是為了孵夢。
我是個多夢之人,屬於淺眠的類型,
為了做奇怪的夢,有時會仰賴閱讀引導,
夢對我而言,就像意識上的空想旅行,
有些書,可以帶領我去平行時空,
體驗現實生活不可能接觸到的世界。
像是奧爾嘉·朵卡萩《收集夢的剪貼簿》
封面的文案上寫著:
「我在做夢,
我覺得時間走得沒有盡頭,
沒有以前,
也沒有以後。」
幾個人聚在一起圍坐著輪流說故事的畫面,
像是映在腦海中的黑白電影播放,
朵卡萩的輕鬆漫談的筆調
很容易把讀者給織進她的故事裡。
會選這本書閱讀是有理由的,
作為孵夢的導航裝置,它十分精準到位。
彷彿在闔上書本稍後做的夢,
也染上民間傳說的色彩,
波蘭那種帶有神秘性的寓言裡面,
我可以進入沒有被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國度,
毫無壓力的盡情造夢。
昨天我想多讀一點妳寫的《甘願綻放》,
一翻開篇名即是<讀一些老派的書>,
覺得有些熟悉的味道自書頁發散,
宛如打開了注滿精油的瓶子,
封存在舊時光裡的文字被召喚出來。
不由得想起青春時期
不曉得跟著誰的腳步
讀木心的散文《素履之往》
讀沈從文的《邊城》
讀溫瑞安的《山河錄》
讀方娥真的《娥眉賦》
我真是在夜裡讀的,
可能是夜晚靜得下心來,
與那些老靈魂特別容易接上線,
彷彿也在空中開啟了對話。
睡前會在書架上挖一兩本想讀的書,
挖掘的過程很有趣,明明是自己買來的書,
突然變得陌生起來,怎不記得買過這樣的書,
好像不曾翻閱過,是什麼機緣下買的,
壓根兒想不起來,最後決定放過自己。
也會發生好笑的事,
睡前認真在書架上挖掘,
好像要搬進位於地底下的防空洞
像核災後倖存的難民。
準備好了精神食糧
以為可以好好度過漫長的夜晚,
但不知怎的,
書挑完了準備上床擺好姿態閱讀,
這時偏偏睡意正濃,
老花眼鏡還沒摘下,
瞬間就睡著,
醒來時手裡還抱著那本書。
稿子寫不出來的夜裡,
索性找來小川洋子《文稿零頁日記》
試圖安慰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糟,
連心儀的女作家
也會有絞盡腦汁的時候,
與其連一個字都動不了筆,
不如就天馬行空的胡想亂寫,
說不定還可以蒐集到
未來什麼故事的靈感題材。
聽起來是個好主意,
覺得自己總要做點什麼才好,
閱讀可以安撫躁動不安的靈魂,
就這個層面上我相信
小川洋子的文字是我的藥箱。
最近重看《無名指的標本》
想到書中替別人的回憶製作成標本
這個特殊職業十分貼近作家這個行當,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
又和小川的《沉默博物館》有著相仿的性質
人們透過物件與記憶接軌,
懷念也好,沉思也罷,閱讀即是星空的仰望,
排列組合出無限的星宿與幻想編織的銀河,
那是多麼美好、多麼幸福的體驗與感受。
比起回憶錄,更傾向讀一些喃喃自語的心境小說,
像《在自己的房間裡旅行》、《過於喧囂的孤獨》
或是以女性獨白體著稱,太宰治寫的《女生徒》。
覺得在夜裡讀起來更有魔性,
你幾乎可以聽見書頁間,
有誰默默的唸出書中的字句,
彷彿來自心的誦讀聲,
不免會被那樣的聲音吸引誘惑,
掉入書中的世界,像<葉櫻與魔笛>
我最愛的枕邊書
應當是費爾南多.佩索亞《惶然錄》。
對我來說,它是一本靈感之書,也是永恆之書,
它既是日記也是哲學筆記,是小說,也算隨筆,
它沒有辦法被好好歸類在某一種文體,
始終停留在某種未完成的時態,誘發創作者去思考,
灰色雲霧的背後應該藏著什麼未解之謎吧,
如果帶著這樣的心情睡著,總會孵出奇異而有神諭性質的夢。
又或者隨興所至,讀讀吳爾芙的《海浪》
波赫士的《歧路花園》
或是《銀河便車指南》系列
讀讀卡爾維諾的《帕洛瑪先生》
魔幻又精采的空想之旅《看不見的城市》
像是睡前的寧靜祈禱,莊嚴又帶有神秘性。
有人曾經向宇宙進行深沉的叩問,
而我們只要透過閱讀,
跟隨他們步履走過的節奏前進,
可以把心事都放下,
把凡塵瑣事徹底隔絕在門外,
靜享字裡行間多旋律和諧的相處,
如同巴哈的平均律與賦格,
從簡單到複雜,從個體到宇宙,
渾然一體,純然寂靜的感知世界。
像《愛因斯坦的夢》
像《g先生:關於宇宙創造的小說》
這些書給了造夢者一個寬闊的天與地,
靈感全面啟動的渦輪引擎,
不是能那麼快讀完的書本,
陪伴我無數個冥想的夜晚。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這一年,
我重讀阿爾貝‧卡謬的《瘟疫》
讀遲子建的《白雪烏鴉》,
夜裡讀來最是寒風澈骨。
聽說人在病入膏肓的時候
大腦反而會特別清楚,
就像新冠病毒的擴散,
強迫人們去思索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事。
書蟲如我,只願有書本伴隨自己
度過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如果你讀過李娟寫的《最大的寧靜》,
你會試著拋開既有的成見,
放下對世間所有的迷戀與執著,
以信仰般虔敬心情去閱讀字裡行間的美好,
漠北極荒之地的文學作品,
在大自然嚴酷環境下生長的牧民,
生命的意義就不再是嘴巴上說說的空談而已,
而是扎扎實實來自土地的聲音與靈魂的絮語。
我相信,睡前讀一讀《甘願綻放》的生活隨筆
有些老靈魂會被溫柔的文字召喚回來,
容我在此摘錄一段書中的文字:
「凡真實的皆是無可畏懼的,凡是無可畏懼的心皆能自由。真誠的友誼照亮了我們的恐懼與軟弱,讓我們不再活在虛幻的想像與自我瞞騙當中,因而能夠腳踏實地而自由無畏地活下去。」
能夠在睡前好好靜下心閱讀是幸福的,
尤其在紛擾吵雜的年代更顯珍貴。
文 / 銀色快手 不再失眠的夜晚
20200722 PM 12:21 桃園 寫作的房間
#許菁芳
#甘願綻放
#解憂書店
#銀色快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暨贈書活動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8.4.7 -...
沉思錄笛卡兒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周專欄:靈魂的激情
笛卡兒出名是個不看書的人。同行和聯絡人寄給他的學術著作,他多半看也不看,或者只是翻一翻目錄便丟在一旁。所以他家裏沒有藏書,死後遺物裏的書本亦寥寥可數。他在《談談方法》的自傳部分,聲稱自己年輕時便決心要拋開前人的成見,親自閱讀世界這本大書,四處遊歷,增廣見聞,和不同階層和類別的人接觸和交談。他從這樣的經驗中得出什麼學術啟發,不得而知。除了「走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他也主張往自己的內部探索以獲取知識,也即是靠純理性的思考。
當然,純靠「食腦」是不行的。所以往自我內在的思索只是基礎。在確立了對自我存在確切無誤的知識之後,我們便可以運用這可以信賴的理性,通過觀察、實驗和推論,去認識自然界。觀察、實驗和推論這些程序,也是不必依靠書本的。對他來說,世界上的書籍十之八九不但無用,簡直有害,特別是源自亞里斯多德的經院哲學(scholastic philosophy)。打倒經院哲學是他終身的目標,這一點當然引來了猛烈的反擊。
在出版《談談方法》和《第一哲學沉思集》之前,笛卡兒採用了一個特別的手法,就是先印刷一定數量的先行本,寄贈給行內的重量級人物,謙遜地邀請大家就書本內容作出批評和指正。在收到批評之後,笛卡兒會挑選其中特別有討論價值的幾篇,撰寫反駁,然後把批評和反駁一併刊登於正式出版的著作裏。於是,就變成了批評者被一一駁倒,而作者在辯論中大獲全勝的局面。這樣的做法惹來了許多不滿,得罪了許多重要學人。
身居於以加爾文教派為主要信仰的荷蘭,身為羅馬天主教徒的笛卡兒也惹來了不少麻煩,兩次捲入和當地神學家的罵戰,甚至差點去到法院訴訟的程度。而曾經一度是笛卡兒追隨者的後學,後來又因為觀點不同而反目,到了公開互相指責的地步。自以為在學術推廣上很有部署和手段的笛卡兒,結果還是「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生前並沒有爭取到多少成績。
世界上唯一能壓倒笛卡兒的人只有一個,就是伊麗莎白公主,史上稱為Elisabeth of the Palatinate或Elisabeth of Bohemia。她的父親腓特烈五世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選帝侯,一度被擁戴為波希米亞國王,失勢後與家族流亡荷蘭,後來更戰死沙場。她的母親是英皇詹姆士六世的女兒、查里士一世的姊姊。血統高貴的她後來長期寄人籬下,雖然身為王室成員,但生活頗為拮据。身份所帶來的精神壓力和禮儀責任令她心力交瘁。一六四三年,伊麗莎白二十五歲,於寄居海牙期間得悉笛卡兒的學說,在他人引介下首次和笛卡兒見面。兩人開始了長達七年的交流,多半通過書信,但哲學家也間或親自拜訪。笛卡兒當初積極與公主結交,很可能出於尋找贊助者的意圖。在次年出版的《哲學原理》開首,他寫了一段極盡讚美和尊崇的獻辭給「至為安寧的殿下」,並把著作奉獻給伊麗莎白公主。這種做法表示作者得到尊貴的王族成員認可,可以減少它受到抨擊的風險。
不過,伊麗莎白其實是個有名無實的公主,在實際上沒能為笛卡兒提供什麼幫助。兩人的交往和通信,最大的成果反而是真誠開放的學術交流。公主雖然比哲學家年輕二十二歲,像同時代的女性一樣沒有接受過正統教育,但好學而聰慧的她對科學和哲學略有認識,所以抓緊機會向笛卡兒提出了許多疑問。公主以自我貶抑的措辭,謙稱自己愚笨而無知,但往後提出的詢問,都極尖銳而切中要害,點出了笛卡兒學說中的弱點或矛盾。也許,由於身份地位的差異,笛卡兒收起了平素目中無人的作風,以極謙遜而耐心的態度,一一對公主的提問作答。但貌似無知的公主問得實在太「到肉」,使哲學家往往難於招架,而要絞盡腦汁思考令對方滿意的答案。這樣下來,笛卡兒去除了心高氣傲的惡習,反而能實事求是地細心思考反對的意見,慢慢修正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說法。
公主關心的問題,首先是笛卡兒提出的非物質的靈魂,如何能推動物質的身體這一點。用現代的說法,就是心理和生理之間的關係。兩人之間的討論,慢慢地成為了笛卡兒下一本著作《靈魂的激情》的題材。所謂「激情」原本用字為”passion”,並非指後來的「熱情」,而接近「情緒」的意思,當中包括好奇、愛悅、憎恨、快樂、悲傷等多種。根據笛卡兒的人體機械論,passions的產生來自身體內的「動物精質」(animal spirits)。當身體感官受到外物或想法的刺激,「動物精質」便會對腦袋裏的松果體作出影響,進而產生相應的passion。這些passions其實就是內心的情緒波動。因為是被動產生的反應而稱為passion,與意志所主動作出的action相對。
The Passions of the Soul出版於一六四九年,是笛卡兒的遺作。可以說,伊麗莎白公主是它的催生者。對於二人的關係,後世有很多揣測。有人認為兩人互相暗戀對方,但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伊麗莎白於一六四六年被迫離開荷蘭前往德國,當時笛卡兒曾經提出雙方以後用密碼通信,但事情不了了之。兩人之後亦再沒有機會見面,但保持書信往還,直至笛卡兒一六五零年死於瑞典。笛卡兒前往瑞典之時,把公主的信件帶在身邊。他死後友人曾徵求公主的同意,把她的信件公開,但遭到公主拒絕。結果公主把信件全部取回。伊麗莎伯後來加入路德會修道院,並成為院長,直至終老。至於後世如何發現公主致笛卡兒的信件的抄本,又是一個機緣奇妙的故事了。
沉思錄笛卡兒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超級歪電影院暨贈書活動ep10
https://picsee.pro/v-3845200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8.4.7 - 2018.4.14
👏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的熱情贈書
-
第十集【科幻電影系列】:銀翼殺手電影解析三部曲(上集): 何謂真實?Blade Runner / 擬仿物&布希亞 Simulacra and Baudrillard
-
超級歪:「等等,難道滴妹不就是一個擬仿物嗎?不是滴妹不存在,而阿滴創造出的擬仿物掩蓋了滴妹的不存在。正好相反,是先有滴妹的擬仿物,阿滴才藉由擬仿物建構了自己的真實頻道。那麼阿滴的頻道本身真實嗎?」
-
本集關鍵字:#虛假記憶 #魔鬼總動員 #極光追殺令 #笛卡兒 #一級玩家 #孚卡測驗 #同理心 #Tomasello #意向性 #交互主體性 #神經現象學 #Magritte #虛假的鏡子 #維根斯坦 #Nagel #逃出絕命鎮 #擬仿物 #駭客任務 #虛擬偶像 #CSI犯罪現場 #黑暗騎士 #布希亞 #小熊維尼 #習近平
-
參考資料
reference
David Graeber
2016,《規則的烏托邦》,商周
Evan Thompson
2007, Mind in Life: 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ind
Frans de Waal
2017,《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馬可孛羅
Jacques Monod
1972, Chance and Necessity: An Essay on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Modern Biology
Jean Baudrillard
1994,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中譯本:1998,《擬仿物與擬像》,時報)
1993,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中譯本:2006,《象徵交換與死亡》,譯林)
Michael Tomasello
1999,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
2014, 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
René Descartes
2015,《沉思錄》,五南
Slavoj Zizek
1993, 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 Kant, Hegel,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
Thomas Nagel
1974,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Ludwig Wittgenstein
2009, Major Works: 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中譯本:1996,《邏輯哲學論》,商務印書館)
沉思錄笛卡兒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暨贈書活動
-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8.4.7 - 2018.4.14
👏感謝 的熱情贈書
-
第十集【科幻電影系列】:銀翼殺手電影解析三部曲(上集): 何謂真實?Blade Runner / 擬仿物&布希亞 Simulacra and Baudrillard
-
超級歪:「等等,難道滴妹不就是一個擬仿物嗎?不是滴妹不存在,而阿滴創造出的擬仿物掩蓋了滴妹的不存在。正好相反,是先有滴妹的擬仿物,阿滴才藉由擬仿物建構了自己的真實頻道。那麼阿滴的頻道本身真實嗎?」
-
本集關鍵字:#虛假記憶 #魔鬼總動員 #極光追殺令 #我思故我在 #笛卡兒#一級玩家 #孚卡測驗 #同理心 #Tomasello #意向性 #現象學 #交互主體性 #神經現象學 #Magritte #虛假的鏡子 #維根斯坦 #Nagel #逃出絕命鎮 #擬仿物 #駭客任務 #虛擬偶像 #CSI犯罪現場 #黑暗騎士 #布希亞 #小熊維尼 #習近平
-
參考資料
David Graeber
2016,《規則的烏托邦》,商周
Evan Thompson
2007, Mind in Life: Biology, 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ind
Frans de Waal
2017,《你不知道我們有多聰明》,馬可孛羅
Jacques Monod
1972, Chance and Necessity: An Essay on 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Modern Biology
Jean Baudrillard
1994, Simulacra and Simulation (中譯本:1998,《擬仿物與擬像》,時報)
1993,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中譯本:2006,《象徵交換與死亡》,譯林)
Michael Tomasello
1999,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human cognition
2014, 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
René Descartes
2015,《沉思錄》,五南
Slavoj Zizek
1993, 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 Kant, Hegel,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
Thomas Nagel
1974,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Bat?
Ludwig Wittgenstein
2009, Major Works: Selected Philosophical Writings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中譯本:1996,《邏輯哲學論》,商務印書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UfEGMfl0m8/hqdefault.jpg)
沉思錄笛卡兒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超級歪電影院暨映後贈票加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804486253038378
📣臉書貼文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中5/5重返大銀幕得【攻殼機動隊1995】電影票2張!還有機會抽中Haraway的《猿猴、賽伯格和女人》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7.4.23 - 2017.4.30
👏感謝 CatchPlay 與 群學出版社 的熱情贈書
-
第七集【攻殼機動隊系列】:攻殼機動隊動畫解析(上) :什麼是人? / 賽伯格與哈洛威
EP7【Ghost In The Shell Series】: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Ghost in the Shell :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human? / Cyborg and Haraway
超級歪:「先別管賽伯格了,大家一起來yeeee識吧!」
-
本集關鍵字:押井守 / 攻殼機動隊1995 / ghost / 《銀翼殺手》 / 《西部世界》 / 《駭客任務》 / 《寄生獸》/ 《機械姬》Ex Machina / 笛卡兒 / 我思故我在 / 心物問題 / Gilbert Ryle / 拉岡Lacan / 自我意識 / 鏡子測試 / 中文屋論證 / Richard Dawkins / 自私的基因 / 二元對立 / koko / Hagen人 / Achuar人
-
參考資料:
Carol P. MacCormack, Marilyn Strathern
1980 Nature, Culture and Gender
Donna Haraway
1998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
2004 The Haraway Reader
2010《猿猴、賽伯格和女人》
Gilbert Ryle
1992 《心的概念》
Jacques Lacan
1949 The Mirror Stage as Formativ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I as Revealed in Psychoanalytic Experience
Philippe Descola
1998 The Spears of Twilight
René Descartes
2015 《沉思錄》
Richard Dawkins
2009 《自私的基因》
Stanley Coren,
2000 How To Speak Dog: Mastering the Art of Dog-Human Communication
協助翻譯:田博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KYHDAEFW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