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座不繫安全帶,不是你自己不要命就算了,還會害到車上其他人!
#安全帶 #汽車 #後座 #撞擊測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的網紅科育goyou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車禍發生時,孩子是十分脆弱的。新生兒的頭部佔身體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頸部也尚未發育完全。當遭遇來自前方的撞擊時,前向乘坐的孩童,頭部會因反作用力往前,導致頭頸部瞬間產生極大壓力。 #為什麼孩子4歲以前都應該後向乘坐 汽座的前向撞擊測試顯示:比起後向乘坐,前向乘坐的孩童頸部承受壓力增加了五倍之多。另...
汽車前座規定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天,台中國道六號有名25歲女子自貨車副駕駛座摔落,遭自家貨車碾過雙腿,右腳嚴重粉碎性骨折,後續可能面臨截肢的命運。消息初出時,媒體報導為男女朋友吵架,女方憤而跳車。後來駕駛男友表示,當時它們購買菱角於車上當零嘴,女方倚靠在副駕駛車門吃菱角,似乎車門沒關緊,突然間便從車上摔落並導致重傷。
齋主寫這篇文,只想問有繫上「安全帶」嗎?
假設是吃菱角時不慎跌落,只要在車上有照規定好好繫上安全帶,我相信即便不是百分之百能避免這類憾事,但至少多個保障。再者,以安全帶的設計形式,副駕駛座的人不太可能同時繫著安全帶,又靠在車門上導致摔下車門。到底有沒有繫,我也不敢說死,但我認為這是一次良好的機會教育。
我國法律早在2001便規定只要上路,前座乘客就必須全程繫上安全帶,更在2012後規定,無論在條道路上,前後座乘客都必須繫上安全帶。如我沒記錯,從2001年出廠後的汽車,只要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前座乘客沒繫上安全帶,系統就會惱人且無法關閉的警示聲,逼迫乘客繫上安全帶,聲響才會消失。
不過法律相比於民情,似乎走得太前面。過了將近20年,雖然安全帶重要性及相關知識的普及已經有相當成果,但仍有部分民眾至今還是未養成繫安全帶之習慣。每每發生車禍新聞,便能看到甚麼乘客自車上被拋出,或者因為未繫安全帶發生車禍,而導致頭部與車內碰撞過甚,導致後續傷勢嚴重。
你只要走進任何一間汽車百貨,裏頭除了販賣各類上路就違法的改裝零件之外,還會有個特別專區「安全帶插扣」,專門販賣用於插上安全帶插座,藉此騙過系統的安全帶機制,避免車內持續發出警示聲。這種商品不只有賣,而且還賣得嚇嚇叫。大批民眾罔顧法律希冀人民平安的制度,反而盡可能讓自身置於危險之中,這實在百思不得其解。政府不針對安全帶扣環立法或限制,不過是單純不想管這些自願置身於危險當中的民眾罷了。
安全帶未必真那麼不舒服。我記得兒時初次繫安全帶時,確實相當不習慣。但真那麼習慣一陣子,反而上車不繫安全帶就少了些安全感,也無法真的放心入睡。
齋主以這新聞女主角可能將面臨截肢的慘痛結果,呼籲齋友們上車要繫上安全帶,特別是在車速較快的國道上。好好繫上安全帶,不只能讓車內警示聲關閉,也能在危急時刻真正的救你一命。
拜託,繫上安全帶吧。
汽車前座規定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林姓男子和吳姓女友人在聚會一起飲酒,他明知對方喝了不少,仍把車給吳女開自己坐在右前座,回程遇攔查吳酒測值達0.68被送辦,林也被依連坐罰裁罰8萬5000元,他辯稱「當時喝到斷片」主張撤銷處分,但法院發現,林還能下車和員警爭執、抽煙,並非全無感知,駁回其訴,可上訴。
警方調查,林男今年1月16日早上6點多,將所有的小客車交給吳女開,自己則坐在右前座為乘客,途中被新北樹林警分局攔查,測出吳女酒測值高達每公升0.68毫克,警方依公共危險罪嫌將吳女送辦。
此外,警方再依連坐罰,認定林男是車主兼乘客,有「汽機車所有人明知駕駛人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0.55以上)而不禁駛」違規,舉發後經桃園市交通裁決處裁罰林罰鍰8萬5000元、吊扣汽車牌照3個月。
林男不服提行政訴訟,主張當天和朋友聚會喝酒,因為自己喝到斷片無意識,吳女好意想載他去休息,途中遇到警察臨檢才被叫醒,這才知道對方開他的車。
法院勘驗當時警方的密錄器,發現吳女被攔停時向警方坦承15分鐘內有喝酒,員警等待15分鐘準備酒測時,林男下車帶酒意質疑警方態度,吳則上前攔阻並向警方道歉,幾分鐘後又再度喊林的名字,阻止他對員警講話,後來吳、林都坐在分隔島上休息,15分鐘後吳就接受酒測超標。
法院審酌,林雖自稱「喝酒會有一種狀態,喝到斷片意識完全不輕,可是別人帶他走,自己還是可以走,但很多事情沒有記憶」,但林當時坐在右前座,被攔查時仍可以自行下車、和員警爭執,就算有醉態仍行動自如蹲坐分隔島休息。
且攔查的員警也證稱,覺得林男很清醒,還可以對談、抽煙,打電話給朋友等,依客觀判斷顯然未達酩酊而喪失意思能力,對於周遭事物並非無感知,顯然有知悉並容許一同飲酒的駕駛人開車,不採信其辯詞,認定裁罰無誤,駁回林男之訴。
汽車前座規定 在 科育goyout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車禍發生時,孩子是十分脆弱的。新生兒的頭部佔身體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頸部也尚未發育完全。當遭遇來自前方的撞擊時,前向乘坐的孩童,頭部會因反作用力往前,導致頭頸部瞬間產生極大壓力。
#為什麼孩子4歲以前都應該後向乘坐
汽座的前向撞擊測試顯示:比起後向乘坐,前向乘坐的孩童頸部承受壓力增加了五倍之多。另外前向乘坐的孩童,也有撞上汽車座椅前座的風險。如果孩童面朝後向乘坐,汽座本身的包覆能夠緩衝吸收撞擊力,保護孩子,降低傷害。
#台灣2歲以前須後向乘坐
BeSafe 也一直持續推廣後向乘坐的安全觀念,建議孩童直到 4 歲之前都盡量採用後向乘坐。為了保護孩童乘車安全,台灣今年也規劃修法,2 歲以下幼童需坐後向式安全座椅,預計 2020 年 9 月法規上路,未依規定使用安全椅者,可處 1500 元至 3000 元罰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k8g9zjf9F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