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用興趣找工作嗎?今晚,大人學想和大家聊聊怎麼 #找自己
Joe和Bryan創立大人學以來,時常在網路上分享有關職涯發展與兩性溝通等等的人生議題。
所以三不五時就會收到網友的來信或留言,有的人希望我們對他們的出路給建議,有的則直接把履歷寄給我們調整。
而且,隨著Podcast的崛起,有越來越多年輕朋友知道大人學的品牌,這樣的需求持續增加,這樣讓我們的履歷課公開班一直處於相當搶手的狀態,因為不少網友希望藉由Joe和Bryan的調整,讓自己的履歷更能吸引企業主。
近期,因為Clubhouse,【直言不諱】系列的線上諮詢誕生,Joe和Bryan也時常在上面解答網友職涯與感情的問題,一直之間,Bryan幾乎快變成業餘的求職顧問,Joe也幾乎變成了一位兼職的愛情顧問。XD
但不論是讀友的來信,還是聽友的回饋,我們從中發現幾個現象。
詢問Joe感情問題的信中,當事人多半花很多篇幅描述自己的心情與處境;而來信詢問Bryan生涯規劃的朋友,則很專注在就業市場的發展性,甚至希望能抓住下一個上升產業。
說實話,我們認為,感情問題光往內看(自己),而生涯規劃純往外想(市場),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
#兩者的方向正好都錯了!
Joe在談感情的文章裡,試著用各種思維模型來解釋我們遭遇到的問題,就是希望深陷愛情迷宮的朋友能「登上高台,俯瞰全局」,或許就能走出迷陣,畢竟哪個人遇到感情挫折不是往心眼裡鑽呢?
而面對生涯規劃的分叉路時,Bryan認為心態則要剛好相反,最好不要太在意外界所謂的「明星產業」與「金銀銅鐵飯碗」,反倒該多多「捫心自問,檢視自己」才能做出合理的決策,獲得最終的幸福。
面對生涯發展的決策,我們會建議給年輕朋友的思考方式其實很簡單,用「三個圈圈」就可以搞定了。
第一個圈:有興趣、有熱忱或覺得自己擅長的領域與條件(主觀)
第二個圈:曾獲得身邊人們稱讚或肯定的事實與特質(客觀)
第三個圈:市場存在的職位、機會、和專業領域(市場)
思考的方法是: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拿出紙筆,畫出第一個圈並仔細想想裡面有哪些內容,然後才畫第二個圈,並試著找出和第一個圈的交集。最後再拿這兩個圈的聯集(非交集),試著去套第三個圈,尋求三者間的完全交集或部分交集。
為什麼不把第三個圈當成第一考量?
首先,因為經濟發展就像是個永遠轉動不息的輪盤,球會停在哪個數字格裡是很難預測的,就算僥倖被你猜對一次,輪盤很快又會再度轉動,球跑了,但人卻老了。如果把「追逐明星產業」當做思考主軸,你等於是把自己的職涯投入一場盲目的賭局,下注的籌碼是我們的年華,人一生能投注幾次呢?
原因之二,是因為「人是有個性的動物」這件事實。就像談感情一樣,有些人明明客觀條件很好,但另一方就是看不上眼,這其實沒什麼道理可言,純屬個人喜好罷了!選了一個「政治正確」卻「味道不對」的職業,就像是勉強結婚,這也是一種賭局,賭的是「能不能忍受一輩子不爆發」,這樣會不會太辛苦了?
所以我們認為最有系統化,最有彈性且不走極端的方式,就是好好畫這三個圈圈。
第一個圈,好好問問自己,從小到大,什麼事情你自己覺得比較擅長,或是,什麼事情你覺得真的非常有趣,常讓你樂此不疲。看似這是兩個不同問題,但答案往往是一致的。
Howard Gardner寫的暢銷書「發現你的天才」就強調,我們的熱情往往就透露出我們天賦,這兩者乍看之下或許不完全契合,甚至有矛盾之處,但仔細觀察一定可以找到背後的共同點。
第二個圈,多了解周遭人們對你的看法,尤其是你的特質,這會幫助你把第一個圈畫的更完整,畢竟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大家可以仔細去思考一下,從小到大,是否有甚麼事情是你有被周遭的人讚美特別擅長的?因為當我們很擅長某些事情時,其實我們是不太會自我察覺的,藉由他人的提點,才會更了解自己。
以上第一第二兩個圈,是每個人都要一輩子好好釐清,並且深深印在自己腦海裡的。
有了兩個圈作為基礎,接下來才是在就業市場與專業領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試著在瞬息萬變的環境捕捉到上升氣流(明星產業),還不如踏實地打造自己航空器。
其實大家不妨看看最近幾個當紅產業(房地產、智慧手機、社群網站)中的頂尖人物,其實都是在該產業還沒成形之前就已經投入了。
當你聽到哪個產業很夯,除非你正好已經在裡面了,不然應該把它直接刪掉。
這跟股市投資的原理很像,當大街小巷都在談論某支股票的時候,你該做的是出場而不是盲目跟進。
這三個圈提供給大家一個尋找自我的心法。當然,如果希望能有更多系統話的工具,非常推薦大家來參加我們的講座【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
>>https://bit.ly/2Q3UGjh
如果你已經找到天賦熱情,希望Joe和Bryan幫忙調整履歷,則歡迎【履歷優化與個人品牌重塑】,這堂課從開班至今收到不少學員的回饋,有學員表示上完之後,換到了更好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待遇,這也是令我們相當開心的事!
>>https://bit.ly/32cbYgv
當然,如果你是對自己在感情的「市場價值」有疑問,則歡迎參加Joe的【戀愛大人學】,教你看懂關係的自然走向,並讓你有能力把關係引往長期穩定的方向!
>>https://bit.ly/3mK5k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對求職顧問的工作內容有什麼概念呢?⠀ ⠀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日本的求職顧問Beck。⠀ ⠀ Beck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大學時有在日本麗澤大學交換留學一年的經驗。畢業後則輾轉在不同公司累積業務的經驗,因為嚮往日本,在2015年獲得大手眼鏡公司的OFFER進到大阪、擔任販售與店舖管理職位。20...
求職顧問 在 鋼鐵 V 。 薇琪職場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i 大家好久不見,從 2020 開始因為疫情的狀態,對於這世界造成很大影響,也聽到不少朋友說今年很多 Headcount 凍結,加上 20 萬海外人才返回台灣,在於工作職缺上面相當競爭。
自己最近在 Clubhouse 上面被朋友邀請分享一些對於職涯看法,也意外聽到很多很有料分享,在想 CH 是一個說話平台,可以利用語言方式代替寫作,同一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加上之前沒有錄音的隱密性,讓更多業界大神願意上來分享。
CH 是一個很好練習說話和思考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的地方。過去我多半是一個寫文章方向來思考問題,問題卡住了可以上網找 Google,因此 CH 多了即時性的訓練; 但在 CH 是一個可以訓練如何加速思考、濃縮觀點,產出清楚脈絡產出,有這樣平台我也覺得蠻好的。
剛好之前在房裡被問過:說說你選擇工作時最重要的三個考量嗎?
我自己會用時間來區分這個問題,剛出社會時候,會偏向找到好主管、未來有發展性的且能有完善訓練、學習的環境。為什麼主管這麼重要,主管做事情方式、看事情的角度,會影響自己會來 3-5 年的發展或許更長,包括他們的核心價格也會連帶影響到自己的價值觀。
再來因為台灣教育與業界存在 gap ,持續成長學習續能是一件非常重要事情,所以也希望公司是能提供相關資源,最後有關於工作未來性,可以切分為產業或職位。
當然這可能就無法一次說盡,需要透過平日資訊收集與累積,幫助自己判別,找出自己適合且有未來願景的職缺。假設說,大家都在談 AI,但 AI 為什麼值得著迷,為什麼願景會好 ? 還有哪些產業在未來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還有哪些是夕陽產業 ?
工作 3-5 年之後,當更加了解自己之後,會著重在,團隊成員、自主性和薪水。找到好的團隊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可以幫助補足我的短板,知道很多時候不能靠自己硬來!
當然在過程中有足夠自主也是相當重要,因為有了前面的累積後,開始從最初從零到一主導一件事情的改革或是發展新創意,增加自己在企業的個人資產,也因為有之前經驗的累加,所以會開始幫助企業帶來更多價值,所以薪水也會是這個時間點中重要的考量之一。
對於選擇工作在思考的三元素,會隨著時間和資歷有所改變。也希望對於大家在思考這問題時候,有不一樣的剖析。
講到面試相關內容,不得不跟大家推薦一個我自己很喜歡的看之前曾經面試過多家知名儲備幹部 Ina。最後落腳於 Shopee 電商擔任數據行銷工作,最近自己出來求職相關內容,看過 Ina 文章就知道她的內容有多精實,沒看過可以趕快補一下。
外商 P&G 面試文:http://bit.ly/3rImCGY
Ina 已經幫助超過 100 位職場人士,透過她幫助不少候選人成功進入了夢想公司,像是 Loreal, Unilever,P&G 這些外商公司。最近她出了一堂線上課程,把很多面試流程都一一理清楚,像是如何透過行銷做出職場個人品牌,幫助自己拿到更多大公司的面試機會。
當然這些外商必考題,都也收錄在這是的線上課程當中,也幫助大家精準剖析。網路上的確很多資訊,但 Ina 透過細節來跟大家分享,幫助自己做到策略性差異化,所以非常推薦給職場新鮮人、想跨領域轉換跑道的朋友。
特別是現在募資期只要半價 1190 就能彈得一份好工作,我相信這是回報很高投資。除此之外,輸入折扣碼:ironv01,輸入後即可折價 $100,期限至 3/13 23:59。
連結:https://hoost.pse.is/3brfhh
最近花更多時間在公司上面,這也大大影響撰寫文章時間,不過也是趁機找個時間做自己想做事情,我想這也是一個正常的循環,也希望有天可以再找一天空擋,把最近在公司裡面感受到的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包括回到工作崗位上面等等心得。
求職顧問 在 全職獵人FullTime Headhun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長文慎入——
新年快樂!
去年其實係一個非常之差嘅一年,老實講,作為前線嘅獵頭,幾乎每日同求職者及客戶溝通:求職者方面,好多被裁員、好多係一間公司做咗10幾年之後,理應係不可或缺甚至係高層,公司都突然間將他裁走,選擇另外聘請兩到三位經驗較少的去替代一個10幾年經驗的,甚至選擇內部晉升,「工作穩定性」好似已經變得好虛無飄渺。透過Career Coaching,我哋接觸到唔同層面嘅求職者,唔講唔知,有超過七成係用了待業人士半價優惠,所以我哋去年做咗大量嘅待業人士Career Coaching。客戶方面,無論係BD Call開客或者係現有客戶Client Meeting,我同同事聽到最多嘅係:「暫時唔開俾獵頭公司做」、「我哋自己搵咗先」、「公司cut budget」、「Headcount freeze咗,要出年年中再睇吓社會環境再決定」,Business Development變得非常激烈同埋困難。
一直喺度諗,其實喺香港,傳統獵頭公司經營模式究竟幾時先會被淘汰,獵頭係咪真係要咁被動咁樣去幫公司開客,好似一個營業員咁樣,日日打好多電話介紹自己公司同埋自己嘅服務,從而希望客戶選擇你,所有因素都變得好被動,一直都同朋友講,獵頭係最難做嘅一個”Sales”,我哋用本身嘅專業,去兼顧客戶及求職者兩邊嘅期望,唔係一個單向銷售,反而係一個雙向銷售,當過程出現變化,其實就好難可以掌握,甚至會甩單。所以其實近幾年都聽到好多大行已經好着重用自己嘅人才資料庫,再訓練一班新入職嘅獵頭,每日做”Job Chase”,即係睇吓各大招聘網站有啲咩公司請緊人,就直接打去間公司聯絡負責人講:「客戶您好,見到你而家請緊一個職位,咁啱我手頭上有四五個適合嘅Candidates,麻煩您睇一睇有冇興趣?」,有啲甚至唔打電話,直接掟幾個Candidates過去,希望客戶會被吸引到,簡單啲講就係最緊要「快」,所以某程度上會忽略咗求職者嘅感受,同埋成件事變得好銷售,但係其實都冇辦法,大公司有燈油火蠟,細公司會更加需要默默經營,你唔快就會俾其他公司捷足先登,跑唔到數自己都會擔心俾人炒,一般獵頭公司如果三到四個月冇數就會叫你入房照肺。
如果一切變得唔再被動,反而係客戶甚至係求職者主動搵你,甚至係成個就業市場幫你搵客戶甚至求職者,一個以人為本嘅生態系統,會否可以顛覆甚至改變香港的獵頭市場?所以我開咗自己嘅獵頭公司FILLTURE,作為香港首間兼具 B2B(企業招才)及 B2C(求職顧問)服務元素之招聘顧問公司;FILLTURE致力於Sales & Marketing、HR、Accounting & Finance與IT四大範疇,為各式求職者及僱主提供專業、貼心、度身訂造,以人為本而具備溫度的獵頭服務。FILLTURE的 Career Coaching 服務,以求職者的事業發展成功為先。我們會充份理解你的個人特質、強弱、心理因素,再為你度身訂造最適合你的事業及個人改善發展建議,以勾劃獨一無二、最切合你需要的事業藍圖。與獵頭服務相輔相成。
你永遠唔會知,求職者第時會唔會變咗你嘅客戶,甚至你嘅客戶第時會唔會變咗你嘅求職者,又或者你嘅客戶甚至求職者會唔會轉介身邊朋友變做你的客戶或者是求職者。
FILLTURE - 可能係香港第一間兼顧 B2B、B2C市場需求、同時提供Recruitment同 Career Coaching 服務,Human-centric 嘅顧問公司。喺短短一年內,實現了超過 180 個因為Career Coaching間接或者直接搵到工嘅成功過案;獵頭公司方面,都托賴因為我哋下半年行15% Flat Rate,客戶方面接受程度會比較高,同我拍擋同埋團隊,四個人可以做到超過30個Placements。
今年,我有幾個小目標:除咗 FILLTURE嘅獵頭業務會繼續擴展,而家我哋嘅四人小團隊希望可以請多兩個Recruiters,分別係睇IT 以及Accounting & Finance;同時我希望真係可以整返個比較靚仔少少嘅公司網站,因為資金問題,我哋一路都冇時間同埋資金去揼一個靚仔的公司網站,或者咁樣講,出邊嘅報價太海鮮價(如果有讀者介紹歡迎搵我);我都會開埋FILLTURE Facebook page,同埋係我哋IG,多啲分享市場職位空缺;同埋好多客戶都非常滿意我哋做15% flat rate,個市場需要改變,服務需要改變,我哋唔係希望顛覆呢個市場,我哋希望可以改變呢個市場心態同埋生態,既然今年市場環境咁唔明朗,我哋決定繼續做返15%,希望幫到中小企,甚至大企業多一個選擇。
Career Coaching 方面,Group Class 都會正式開始,希望可以針對大專生同職場新鮮人嘅需要,幫大家撐過寒冬、迎接復甦。初步會分兩班,面試技巧及履歷表攻略班,會用一個非常優惠嘅價錢去大眾化,等更多人接觸Career Coaching,而大家亦可以多啲選擇,希望係小班教學還是一對一服務,亦會開展海外市場,利用網上教學去協助一些海外嘅求職者,當然,愚公計劃,都希望可以搞多幾場,用免費嘅價錢去幫一啲社會上有需要嘅人。
全職獵人方面,我希望可以係新年之後開Patreon,聯合一批志同道合、但風格各異嘅朋友一齊做針對職場,辦公室的“Webgazine”,因為文字有價,同埋FB真係而家好難去到一個好合理嘅Reach,我相信Webgazine一定有得做。而我,亦會積極寫書,第四本書應該會叫做《獵頭奇情II》,因為已經出咗兩本工具書,讀者反而希望我今次寫一啲搞笑八卦題材。
最後,其實過往一年一直都比一啲同行甚至Haters攻擊,將我嘅太太甚至屋企人起底,最後雖然搵到係邊個,但係我都冇追究落去,因為原來我同佢係素未謀面。問返原因,原來係因為我做爛市,因為我係獵頭之恥,因為覺得我𨳍,總之好多唔同嘅原因啦。但係我想講,其實我嘅出現你唔應該視作為一個威脅、甚至係一個擾亂市場嘅行為,顛覆呢個市場並唔係我一個人可以做到,但係改變一個市場,就係我哋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嘅事,過往獵頭往往俾人覺得係冇價值、一個Condom,我好想改變人哋對我哋嘅諗法,與其日日喺度鬧我,惡意中傷我太太、日日問候我娘親、鬧埋我啲狗仔,倒不如一齊各有各做,好好用心去服務客戶同埋求職者,做人太多怨氣會對身體唔好,你哋可能會覺得點解要咁多求職者會俾錢做Career Coaching,呢啲唔係我哋本身獵頭已經做緊嘅嘢咩?但係其實外國Career Coaching係好流行,服務內容同平時獵頭同求職者講嘅嘢係唔同的,起碼你唔會係公司或者工餘時間可以用到兩個鐘時間去同求職者分析佢哋嘅職業生涯規劃,所以最近有好多獵頭慕名加入我哋嘅團隊,幫到人,自己又可以有得着,何樂而不為?與其每日好有怨氣咁樣鬧我,不如嘗試接受我,我又同你素未謀面,又冇食咗你張單,點解唔嘗試了解吓我,不過如果你真係咁有心,睇到我篇長文嘅最後一部份,證明你真係都幾關注我,主動搵我,我出嚟請你食餐飯,賠個罪,了解我之後,到時你再憎恨我都唔遲。同埋,真係一個自由市場,我從來唔覺得平係可以吸引客戶,只不過係多一個選擇,有位前輩講過:「如果你有本事碼得住你啲客,係人哋搶唔到的,又或者你可以同你公司溝通,睇吓公司可唔可以調整價錢;再唔係你就自己開一間獵頭公司,收低過我嘅Fee,又或者自己去做Career Coaching。」你可以日日憎恨、咀咒我,但係請你唔好抹煞我嘅努力同埋對事業嘅熱誠,我今年係完全沒有收爐,直至今日我都係出去沖我嘅事業。
今年,我覺得會比去年更加差,我會盡全力去守住呢份初心同埋FILLTURE,我會都希望大家今年繼續支持我。
多謝大家睇完我依篇長文,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久保
IG: Fillturegroup
求職顧問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對求職顧問的工作內容有什麼概念呢?⠀
⠀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在日本的求職顧問Beck。⠀
⠀
Beck畢業於淡江大學日文系、大學時有在日本麗澤大學交換留學一年的經驗。畢業後則輾轉在不同公司累積業務的經驗,因為嚮往日本,在2015年獲得大手眼鏡公司的OFFER進到大阪、擔任販售與店舖管理職位。2017年時、輾轉透過朋友介紹到了株式會社Dive幫助在日本的台灣人(其他也包含中國人,香港人等華語圈人士)進行工作求職的介紹與顧問。⠀
邀請Beck的契機還滿有趣的,其實是我自己在去年年底找工作、和Dive連絡的時候認識的。目前為止的離島人都是在求學或是分享求職經驗,想透過這個機會來了解求職顧問是如何幫助大家找到理想的工作。⠀
⠀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Beck在日本幫助大家求職的經驗以及想法。⠀
⠀
(註:因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株式會社Dive2020年4月開時暫時停止台灣人才介紹服務)⠀
-----⠀
🎙Ep075 - 在日台灣人求職顧問:曾韋雄⠀
#BeckTseng #曾韋雄 #離島人⠀
🔗https://www.linkedin.com/in/beck-tseng-828537186/
⠀
🏆經歷⠀
- 日本 株式會社Dive⠀
- 日本 JINS HOLDINGS⠀
- 台灣 日東電工株式會社 台灣分社⠀
⠀
🎓學歷⠀
- 台灣 淡江大學日文系⠀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p7J4LYxIuI/hqdefault.jpg)
求職顧問 在 TAG 求職顧問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你需要#模擬面試 & #面試諮詢. TAG求職顧問擁有專業的顧問團隊,幫助求職者從策略 性的角度,重新架構、編排、 ... ... <看更多>
求職顧問 在 中高階求職,該注意哪些事情?-104獵才顧問Lynn & Kat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做職場上工作幾年後想轉職, 不一定會用投遞履歷的方法, 可能會尋求獵人頭 顧問 ,幫你找到更好、更合適的職缺。 今天的Giver是104的兩位獵才 顧問 , ... ... <看更多>
求職顧問 在 [心得] 求職平台&人力銀行使用心得-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從出社會到現在,歷經了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運用過各種求職網站。近幾年更是新增
了許多新興求職平台,對於求職者來說,找工作的方式又更多了。
這篇文章將找工作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再細分各種不同網站、平台作介紹:
一、求職網站
二、職缺搜尋網站
三、其他管道
以下是我個人歷年使用各種找工作平台、管道的心得,提供同樣有在找工作的朋友們參考。
有圖有連結網誌版:https://bit.ly/2TUP0Uz
==============================================================================
一、求職網站
多年前剛出社會的時候,主流的求職網站大概就只有104人力銀行和1111人力銀行,但近
年新創產業蓬勃發展、獵頭平台崛起,新增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人力銀行或求職網站,以下
根據我自身使用經驗與觀察,將找工作時曾用過的網站與平台整理如下。
【104、1111、518、yes123 - 台灣四大傳統人力銀行】
這四家人力銀行都是在網路起飛的年代就開始發展的網路人力銀行,也是目前在台灣找工
作、查詢職缺內容最多的網站。
基本上各大企業都會有104的徵才頁面,其他幾家人力銀行網站所擁有的資訊都和104差不
多,或是比較少。
這幾家傳統人力銀行,雖然年紀大,但也各自陸續發展出不同的網站功能,例如家教網、
外包網、獵頭、職涯社群等功能,不過多數用戶主要使用的功能還是著重在求職與徵才這
兩項目。
四家傳統人力銀行都是以初階到中階職缺為主,若想找高階人才,企業主通常會仰賴獵頭
(人事顧問)、人脈介紹或其他平台。
1. 104人力銀行
●特色:台灣元老級人力銀行,號稱最多人使用,台灣找工作必備網站。
●優點:職缺多、推薦工作功能好用、另有開發外包網、家教網、職涯社群等各種分眾求
職或社群功能。
●缺點:網站介面亂、雖然功能多,但不是每個都好用。
●簡介與使用心得:
104是台灣元老級的人力銀行,也經常被網友稱為「e04奴隸銀行」或是「資方的打手」。
網站功能多元發展,職缺最多,各大企業徵才幾乎都會使用,是在台灣找工作一定要用的
人力銀行。但如果你是想要找一些遠端工作、新創公司、國外職缺等特殊的工作機會,在
這邊比較不容易找到。
此外,104的家教網、外包網對於自由業者、兼職工作者或家教老師們來說,也是尋找案
件還不錯的管道之一。
2. 1111人力銀行
●特色:也是台灣元老級人力銀行,跟104同個年代的品牌,職缺較104少一些。
●優點:傳統人力銀行第二品牌,特企活動多。
●缺點:網站介面亂、雖然功能多,但不是每個都好用。一路走來,很多功能都跟著104
做。
●簡介與使用心得:
由於104較早成立,大多企業都以104作為主要刊登求才資訊的網站,1111(俗稱鐵支人力
銀行)對多數人而言,算是求職網的第二個選擇。隨著近年太多不同類型的求職網興起,
1111的存在感好像又稍微降低了一些。
最近1111積極主打找到幸福企業工作送紅包又抽獎,用各種促銷方案想盡辦法將人賣出去
,算是相當積極在努力推廣啦。
不過找工作這檔事,也不是隨便說想換就換,若這種活動沒有長期執行,且限制又多,可
能看不見什麼太明顯成效。
另外,個人蠻好奇1111所謂的「幸福企業」定義,究竟是以繳交的年費多寡,還是各企業
員工的真實意見調查來評選的呢?
3. yes123求職網
●特色:成立時間較晚,一出來就以搶104的客源為目標,強打電視廣告,並推出幾個特
殊功能。
●優點:企業24小時回覆專區、快速複製104履歷表功能。
●缺點:職缺比起104較少,光這點就輸了。
●簡介與使用心得:
早期強打企業24小時內回覆專區,對一些常常丟履歷得不到回音的求職者來說,相當有感
,即便是回覆不錄取,好像也比沒收到回覆讓人空等的好。但我個人覺得有好的職缺會比
快速回覆更重要...
要說yes123跟其他傳統人力銀行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多了塔羅占卜、星座運勢這
種不科學、走偏門又要跟工作搭上邊的內容,能吸引到一些相信這些內容能夠為自己帶來
好運的特殊客群。
4. 518人力銀行
●特色:成立時間較晚,網站上的職缺有差異化,和別的人力銀行不同。
●優點:可以找到一些「特別」的職缺、網站介面好看。
●缺點:職缺內容較少,且那些「特別」的職缺,可能不是一般大眾想找的。
●簡介與使用心得:
518網站最近改版變得很清新,大概是請了新的UI/UX設計師吧?
網站上有個「媒合見證」頁面,放了很多有如直銷洗腦大會或宗教會場感恩seafood的文
案,大概是一種能夠騙騙不懂事的求職者的做法。
媒合見證文字有如直銷洗腦大會文案:
「很驚人,在其他人力銀行找不到喜歡的工作,竟然在518有我喜歡的工作來通知面試!
超高興!」 (求職者:白小姐)
看完這段描述我笑了XD
518近年在各職缺下方加入面試心得、經驗分享等網友評論功能,有點像是將「求職天眼
通」的功能直接內建到職缺頁面。
一般企業的職缺不是518的強項,但特殊職缺絕對是518最強的地方,如果想找八大行業或
是一些非主流的小公司職缺,到518就對了!
【104小技巧:儲存職缺更有機會找到理想工作】
以上四個傳統人力銀行,我個人最常使用104的APP。
因為大多數正常企業都會在104刊登,像我這樣平凡的上班族,用平凡的人力銀行是基本
必備的求職工具。除非是為了參加活動拿紅包,或是找一些比較冷僻的職缺,才有可能會
使用其他家。
在這邊特別推薦一個104的使用技巧給各位,104會根據求職者的「儲存工作」,透過一些
演算機制,找到類似的「推薦工作」給你,當你累積的儲存工作夠多時,且職缺類型差異
不大時,就會推薦更多相關工作給你參考,比起自己一一設置條件查詢工作,還要容易找
到感興趣的職缺。
所以,不論是否有在找工作,不定期開啟APP,看到感興趣的職缺,不論有沒有機會錄取
,先儲存起來就對了,之後104才會推薦更多你可能想嘗試或感興趣的工作機會給你。
【搜尋工作技巧】
在儲存工作前,總是要先搜尋自己想要的工作,建議先上網爬文、問有相關經驗的前輩,
好好了解自己幻想的理想工作,是什麼樣的產業、職業。
在搜尋工作時,欄位記得明確點出自己想應徵的行、職業,系統才會準確推薦正確職務給
你。或是自行透過關鍵字搜尋也是一個方式。
關鍵字搜尋工作時,選對關鍵字很重要,因為每家公司對於職缺的名稱定義都不同,像是
廣告投放專員,搜尋「投放」、「數位媒體」、「媒體採購」、「AM」都有可能找到相關
職缺,所以在找工作之前,也要好好了解這項工作在不同產業、公司之間,會不會有不同
的名稱。
==============================================================================
【其他求職平台】
一般在台灣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大多是運用上述幾個知名的傳統人力銀行網站找工作,但
近年其實有更多新興求職平台,可以更明確找到特定領域的職缺。以下就挑選幾個我曾用
過的平台分享給各位參考。
1. Linkedin
●特色:跨國平台,中高階職缺多、外商、人資、獵頭人愛用徵才平台。
●優點:人脈經營、放大專業技能、有機會被獵頭。
●缺點:不適合新鮮人,較少初級職缺,須有一定歷練或專業才能在這邊找到適合的職缺
。
●簡介與使用心得:
傳統人力銀行是在台灣找工作最常用的求職網,但如果你想找各種外商、跨國企業職缺、
國外工作機會,用Linkedin才是首選求職平台。
由於外商及跨國企業職缺多,在這邊用英文履歷會比較有機會找到好工作,中文履歷就留
給台灣本土的其他求職吧。
除了職缺資訊之外,Linkedin也經營類似職涯版的Facebook,讓職場上可能有相關的人可
以在這邊以工作技能、知識、新聞等無聊議題作互動、拓展人脈。
這邊也有很多不同國家的獵頭人出沒,如果對自己的履歷有把握,就上來適度開放履歷,
有機會獲得一些不錯的職缺資訊或面試邀約。
Linkedin的另一個特點是,這邊的用戶都相當執著於工作、升遷,通常在職場上都有不錯
的地位或表現,加上會在這邊刊登職缺的公司規模也多屬跨國企業,開出來的職缺會比一
般人力銀行的職缺還要更高階,想找有發展性的主管職,到Linkedin會比你在傳統人力銀
行有機會。
另外,獵頭或人資會透過搜尋某些專業技能關鍵字來找適合的人才,當你有市場上少見的
專業技能時,一定要列出來,會讓你的履歷更有機會被求才者看見,強者我同學就是這樣
被找進Google的。
2. Yourator 新創職涯平台
●特色:定位明確的求職平台,專門針對新創事業職缺做媒合。
●優點:想找台灣新創產業的相關職缺,用這個平台最好找。
●缺點:職缺幾乎都是新創公司或大公司的新創部門,而新創事業的缺點,你上網爬個文
就知道。
●簡介與使用心得:
不少在台灣的新創公司會透過Yourator平台協助找尋適合新創產業的人選,由於Yourator
明確打著「新創產業」的名目,有機會看到一些104找不到的公司或職缺,對新創有興趣
的人可以考慮看看。
Yourator也蠻常舉辦各種新創議題講座或新創徵才博覽會,可以從這些活動中學到不少關
於新創產業的知識,算是相當有新的求職平台。
然後,很重要的一點,提醒各位一件事,「新創」不見得適合新鮮人。
新創事業若沒有專業團隊與充裕的資金,是很難撐到起飛或成長期的。相較於穩定成長的
大公司來說,新創公司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需要的大多是擁有即戰力的人才。
新創產業也是有不少新鮮人職缺,大多是需要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例如學生時期就能培
養的寫程式能力,否則大多屬實習或給較低薪資的職缺。
畢竟公司資金可能不是太充裕,會希望找到年輕、有本事又耐操的新鮮的肝。
也有些新創公司給的薪水不高,但公司未來有發展性、老闆也照顧員工,或是擁有良好的
職場氣氛,也能學到一些最新的技術、知識或創業技巧,就看你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3. Wanted
●特色:來自韓國的職缺媒合新平台,以推薦制為最大特點,人人都能當獵頭人的概念。
●優點:推薦獎金制、新創產業與職缺為主。
●缺點:職缺種類多是徵求科技業、資訊服務業人才,尤其以工程師職缺最多,種類比一
般求職網少一些。
●簡介與使用心得:
和一般求職網不一樣的地方在於,Wanted將履歷中「推薦人」變成一個獵頭人,可直接向
企業推薦朋友應徵職缺,若順利錄取並任職滿一定時間後(之前看是3個月),推薦人和被
推薦人雙方都能獲得獎金(雙方至少各10000元),算是將原本企業找獵頭所需的獎金,分
給了推薦人和求職者,對一般求職者還蠻有吸引力的!
在Wanted上刊登職缺的大部分都是新創、跨國科技公司,職缺需求專業能力也有一定門檻
,算是明確鎖定要年輕、優秀人才。如果自認能力不錯,也想進入在台灣的新創公司、資
訊科技產業,就相當推薦使用Wanted。
4. Meet.jobs
●特色:主打全球工作,並以推薦制為賣點,人人都能推薦朋友工作拿獎金。
●優點:推薦獎金制、全球工作。
●缺點:職缺搜尋機制不完善、職缺不夠多、且多為資訊、科技相關產業。
●簡介與使用心得:
Meet.jobs(之前叫做mit.jobs),是台灣本土的求職網,並且有著和Wanted一樣的推薦獎
金制度。
Meet.jobs的「目標」是讓人才能夠找到全球各地的理想工作,但目前看到的職缺仍多以
台灣為主,和同樣有推薦獎金制的Wanted比起來,職缺少了許多。猜測也許是因為最近網
站仍在改版的緣故,還沒有時間與更多跨國集團邀約刊登職缺。
比起Wanted,Meet.jobs似乎又更著重在獵頭的工作上,並且有直接由Meet.jobs刊登的職
缺推薦人專屬計畫,應該是想運用平台的推薦獎金機制來招募更多的獵頭人一起加入
Meet.jobs的行列吧?
總之,目前的Meet.jobs網站功能還不算太完整,但目前內部仍有持續招募員工,期待將
來他們能持續強化網站功能與國外職缺內容,讓求職者們有一個好用的尋找國外工作機會
的平台吧。
5. CakeResume
●特色:以免費製作一份專業精美的履歷為出發點,帶入職缺搜尋、獵才顧問等相關功能
。
●優點:履歷範本好用,製作完成比傳統人力銀行好看許多。職缺內容也還算豐富,適合
年輕人使用的求職網。
●缺點:人才搜尋引擎的履歷開放,有網友反應服務被獵頭濫用造成騷擾。
●簡介與使用心得:
CakeResume最早就是以履歷範本起家,操作上非常直覺式思考,就能創造出精美的履歷表
。網站上也有不少關於履歷撰寫技巧的文章分享,對於比較用心的求職者來說,簡直是一
大福音。
近年看到網站上的職缺內容陸續增加,算是新創求職網中表現還不錯的一個平台。陸續也
開出求職顧問、獵才顧問等功能,也是走出自己風格的網站。
後來CakeResume有個「人才搜尋引擎」功能,讓求職者可以將自己的履歷公開放在網站上
,提供業者搜尋,雖然是好意想幫助企業與人才之間媒合,但其實企業的人資少有時間會
去搜尋資訊,所以大多是獵頭(headhunter)在用這個功能找適合的人選推薦給企業。
不過headhunter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headhunter的態度不佳、水準低落,導致求職者的
資料遭獵頭濫用或騷擾,是目前這個功能最大的缺點。
除非你是把自己當成個人品牌經營,也不怕headhunter的騷擾,才適合將自己的履歷公開
在網路上。
6. Facebook-徵才工具
●特色:社群媒體也能用來找工作。
●優點:常瀏覽的粉絲專頁新增職缺會主動通知。
●缺點:職缺少、分類不夠仔細、也不是一般企業主要用來找人才的平台。
●簡介與使用心得:
Facebook的求職功能,絕對不是一個當你想要主動搜尋工作時,就能馬上找到好工作的平
台。
但是當你有幾個按讚、追蹤、經常互動的、你熱愛的企業粉絲專頁透過Facebook徵才工具
刊登徵才訊息時,身為忠實粉絲的你,有機會第一時間收到Facebook貼心的通知,若你一
直夢想著某一天能成為該組織的一員,就是Facebook徵才工具的最大優點,企業也能透過
此方式來找到認同品牌的人。
當看到職缺刊登出來的時候,可以運用Facebook平台直接回覆履歷,是個還蠻方便的求職
方式。
有些企業品牌形象粉絲專頁也會以一般貼文形式張貼徵才訊息,不一定會使用Facebook徵
才工具,有空多幫自己喜歡的品牌按讚,才能在第一時間看到他們的徵才資訊。
另外還有一些Facebook社團是專門以各領域職缺分享為主,也能從中找到不錯的工作。例
如台灣知名的社群經營資訊討論社群「社群丼」,就有開放各企業張貼徵求社群經營職缺
的貼文,如果今天想找社群相關工作,來這邊找會比到一般人力銀行還要更精確。
除了一般職缺外,目前由於Facebook在徵才工具控管不夠嚴謹,也經常會有一些特殊行業
的職缺,若你不是想找這種特殊的工作,請自己多加仔細確認職務內容與公司經營狀況。
==============================================================================
二、職缺搜尋網站
由於現在的求職網站、平台很多,職缺的搜尋引擎也因而誕生,讓求職者可以用幾個求職
目標,一次搜尋所有平台。
就好比電商平台崛起之後,商品比價網站跟著出現;眾多訂房網興起,Trivago再去從各
訂房網中做搜尋這種類似的概念。
1. Indeed
●特色:職缺專屬「搜尋引擎」,也有網友匿名提供的企業評價可參考。
●優點:一次搜尋各大人力銀行、求職網的相似職缺;輕鬆應徵功能;全球職缺。
●缺點:搜尋引擎的進階搜尋功能強,但不容易上手,不會主動推薦職缺。
●簡介與使用心得:
Indeed是個能夠搜尋各家人力銀行職缺的搜尋引擎,提供有如Google搜尋引擎的搜尋機制
,能夠運用各種條件篩選出自己想要的工作。
但前提是你必須很明確地知道想找到哪些指定類型的職缺,也要了解搜尋引擎的進階操作
方式。
Indeed號稱全球最大的職缺搜尋引擎,在這也能找到刊登在其他國家人力銀行上的職缺,
若要搜尋國外工作,使用Indeed也蠻方便。要找其他國家的工作可直接點選Indeed國家分
類連結。
網站上除了有搜尋各家求職網的職缺外,還有企業主動透過Indeed刊登的職缺,所以除了
人力銀行的職缺外,也有一些是屬於Indeed專屬的職缺。
此外,有些職缺可以直接選擇「輕鬆應徵」選項,直接上傳履歷,不必加入任何求職網站
會員,是個相當便利的功能。
2. Google
●特色:Google搜尋引擎功能再進化,新增求職專用職缺搜尋功能。
●優點:一次搜尋各大人力銀行、求職網的相似職缺;各種搜尋與條件設定,更容易找到
理想的工作。
●缺點:2019年3月剛開放,功能好像還不是很完整。
●簡介與使用心得:
2019年Google運用本身搜尋引擎的強大優勢,推出職缺搜尋功能以及電子郵件快訊,某種
程度上也算是和Indeed搶市場。
只要在一般的Google搜尋列輸入(職缺 工作),就能跳到職缺搜尋功能頁面。不過目前好
像不是所有職缺輸入都能開啟此頁面,但可以先輸入(工程師 工作)來開啟頁面,再從頁
面中去調整想找的職缺類型。
這個頁面可以運用各種搜尋機制來過濾、篩選想找的工作,以及職缺的最新狀況。也可以
建立電子郵件快訊來追蹤職缺狀況,基本該有的搜尋功能都有,但未來應該還會有更多好
用的功能持續開發出來吧?未來可以列入找工作優先使用的工具之一。
==============================================================================
三、其他求職管道 - 內推、獵頭
除了上述的求職網站、平台之外,最好的找工作方式,其實是透過公司內部人員推薦或是
人脈介紹,對企業來說,這通常也是最佳求才方案。
但這樣的機會不見得是人人都能遇到,若沒有朋友推薦,你也可以透過人事顧問公司(俗
稱獵頭公司)去幫你推薦適合的工作。
獵頭公司主要的服務,是透過headhunter協助各大企業找到適合的、優質的人選,所以在
將你的履歷推薦給企業之前,headhunter通常會先審核、篩選求職者的履歷,確認有哪些
地方能夠加強、改進,並尋找適合的徵才企業,才有助於錄取相關職缺。
若運氣不錯遇到專業的headhunter,在幫你媒合工作時,還會協助你洽談更好的薪資(有
些方案中,你的薪資會影響他拿到的獎金),或是幫你分析未來職涯規劃,對於不擅長找
工作但專業能力不錯的求職者來說,是個不錯的求職管道。
不過人事顧問公司在幫企業找的人才,大多需具有一定專業能力或資歷,通常求職者也要
有些本領,才有機會透過人事顧問找到好工作。
另外,如果你不擅長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透過一些政府機構,例如職訓局、就業服務中心
等機構協助安排職業技能訓練、就業媒合。
就以上提到的幾種求職管道中,若是以錄取機會和找到好工作的機會來看,個人認為優先
順序如下:
內部推薦>獵頭>人力銀行>政府機構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見解,如有錯誤或不妥之處,歡迎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8.2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54380867.A.29F.html
※ 編輯: unknown50 (118.169.8.215), 04/04/2019 20:33: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