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什麼東西讓人懷念、感謝是最重要。
#新北泰山 設治70周年,也是前臺北縣長 #謝文程 120周年冥誕,昨天我出席「#前臺北縣第4屆縣長謝文程先生紀念展」來表達我的敬意與感謝。謝老縣長一路從日治時期的新莊街協議會員至第4屆臺北縣長,任職期間積極推動興建 #永和堤防、道路柏油鋪設、#新海橋 引道工程及農地重劃等計畫等各項重大建設,協助地方發展,職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定位,如此良好的從政典範,是我的學習榜樣。
策展人 #新北市泰山文史協會 創會理事長張仁甫跟我分享泰山地區的「#文程廣場」及「#文程路」就是感謝謝老縣長的前瞻規劃及承擔執行,同時,希望透過由 #新北市立圖書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家屬、地方人士協助提供的謝文程縣長求學、任教、從政的老舊照片,在這一次的展覽喚起年長者對謝文程縣長的共同回憶,也讓年輕族群認識這位泰山先賢的畢生貢獻。
即日起至2月20日在 #頂泰山巖文化交誼廳 展出,現場精心準備紀念品,由 #明志科技大學 學生手繪謝縣長、頂泰山巖、明志書院及泰山景點之限量明信片套組500份及展品圖錄500本,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索取。
#新北有你真好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10的網紅林潭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一次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都很團結...
永和堤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橫跨新店溪連結今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三段和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的「中正橋」始建於日治時期1935年,並於1937年完工,最初名為「川端橋」,因其北端與臺北市川端町(今水源快速道路附近)連接之故,在二戰之後方改名為中正橋,現屬於縣道111號路段,是聯絡永和地區與臺北市之間的重要通道。
1933年,確定待昭和橋(今光復橋前身)完工後,架設中和庄至臺北市川端町之間的橋梁,名謂川端橋。
1935年6月1日,川端橋興工。
1937年2月,川端橋竣工,耗資25萬2千餘日圓,橋長300.56公尺,寬5.2公尺,設2線車道。
1937年3月25日上午,於橋畔舉辦竣工典禮,由中和庄協議會員范阿清及其子孫三代夫婦相隨首渡;同日下午,在漳和公學校舉行祝賀會。
1945年11月,中和鄉長蕭昌銅將橋名改為「中正橋」。
1954年,因應交通量大增與防空疏散需求,加寬橋面7公尺作人行道使用。
1961年,臺灣省公路局辦理第二次拓寬,橋面拓增至15.4公尺,8月1日大致竣工,先開放行人與部分車輛通行,8月16日起雙向通車。
1961年9月7日至9日,臺北市古亭區與臺北縣永和鎮聯合於橋下舉行龍舟競賽,以慶祝中正橋拓寬工程竣工。
1962年,政府修建永和堤防,為符合河寬之規定,橋長向南延伸100公尺,11月22日動工(開工前已先架設便橋),由榮工處興建。
1963年5月31日,橋身延長工程竣工;後於6月15日舉行通車典禮。
1968年4月15日起,以90個工作天整修伸縮縫。
1971年10月,第三次拓寬工程完工通車,橋寬成為24.5公尺,由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為臺北端橋頭新立的橋名石碑題字落款。
此時,中正橋的主橋長400公尺、寬24.5公尺、高11.8公尺,設有雙向各3線車道與人行道。
2010年5月,為配合新北環河快速道路永和段工程,環河西路一段路面拓寬與堤防外移,永和側橋面將需加高2公尺,於5月21日開始階段性施工,進行封路改行便橋、拆除與重建橋面工程。
2015年3月,因為中正橋耐震係數和防洪高度皆不合標準,所以臺北市政府決定進行改建,工程內容包括興建跨海新橋、拆除舊中正橋與重慶南路高架橋,並保留川端橋部分再利用。
2019年1月22日,歷經四度流標的中正橋改建工程終於決標。
2019年5月6日,舉行中正橋改建工程開工典禮;工程將分為四階段,耗時1440天,預定於2023年4月14日完工,工程總經費為新臺幣22億1790萬,由春原營造承攬。
工程先在維持原有車道及動線情況下,拆除中正橋北端之重慶南路高架橋下的自強市場與活動中心,並施作改道交維便橋。然後在2020年春節期間拆除重慶南路高架橋,工時定為5日,於整建重慶南路期間維持雙向各3車道通行。工程後期會先開放往新北車輛行駛新主橋,最終階段再開放南北兩線通車。
2019年12月27日,中正橋改建工程之臺北端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工程與交通維持等計畫定案,確定在2020年農曆春節期間:1月23日(小年夜)晚上9點至27日(初四)晚上7點,進行封路拆除,屆時汽、機車替代道路分別為水源快速道路和廈門街114巷。
臺北市長柯文哲要求施工期間比照2016年2月進行之忠孝橋引道拆除工程,工務局、交通局、警察局等機關副首長以上主管皆須進駐應變中心。
新工處專案工務所主任詹名成表示,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工程會以怪手大鋼牙進場,不動用需要較大迴轉半徑的吊車,如此可縮短工期,以降低施工噪音與對附近住戶之干擾。
新工處工務科長郭俊昇表示,施工期間,新北市經中正橋進臺北市的汽車,可改走水源快速道路至師大路駛往目的地,而臺北市經中正橋往新北市的汽車,則可循泉州街轉水源快速道路過中正橋駛往目的地,至於機車則是利用廈門街114巷單側雙向通行,現場會安排義交協勤引導,另提供巡迴接駁巴士供工區兩側的居民搭乘出入,完工之後,重慶南路三段將配置為雙向各3車道通行,並於路旁新增人行道。
此外,臺北市公共運輸處表示,行經施工管制路段(重慶南路三段及重慶南路汀州路口)的公車路線將於施工期間配合調整,共計影響16條路線、取消停靠7個站位。
【認識新店溪】
新店溪是淡水河水系三大支流之一,河長81公里,流域面積921平方公里。主流上源為北勢溪,發源於雙溪區鶯子嶺北側標高約700公尺處,向西流至新店區龜山會合支流南勢溪後,始稱為新店溪;合流後往北流經屈尺、直潭、新店,在景美附近匯入另一支流景美溪後,形成新北市、台北市之天然邊界,流至江子翠與大漢溪交會後,改稱淡水河。
影片提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永和堤防 在 陳鴻源‧愛的行動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侯友宜參訪永和大陳新村時強調,要改變居住與公共安全必須落實都市更新。未來新北市政府會更積極扮演協調角色,並展現魄力創造政府、民眾、建商三贏局面。
侯友宜訪視大陳新村瞭解當地都市更新的迫切性。立法委員 林德福、市議員 連斐璠、陳鴻源 等人陪同。
永和區市議員連斐璠今天表示,大陳新村的都市更新主要關鍵在於「政府不讓利、都更不容易」,尤其,此處的都市更新涉及許多的產權不清與錯綜複雜因素。社區有私有、公有、占用或是有房無地等,大陳新村是當年政府為興建永和堤防,將原先大陳義胞居住地集中在大陳新村。但因為家庭人口繁衍,建物不斷往上興建,當年台灣省政府也發出「不雅觀證明」提供申請產權的依據。
但世代交替後,有土地產權、建物產權及租賃問題,造成都市更新的過程困難重重。因特殊發展背景,難以推動都市更新,許多單元的公辦都市更新都流標。
侯友宜說,大陳義胞奉獻國家刻苦歲月走過時代,政府應該給予公平正義。目前規劃7個單元都市更新,在地里長也積極反應,都更不是只有法令問題,問題與環境錯綜複雜,須拿出強而有力的辦法,並創造政府、民眾、建商三贏的環境,以透明公開方式展現協調力。
永和地小人稠,是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大陳新村房屋老舊、道路狹窄,這裡的都市更新不只是居住的安全,更涉及公共安全,是屬於防災型都市更新。
當年政府臨時安置後撤的大陳義胞,導致居住空間狹小,新北市府現在推動的「危險老舊建物都市更新」政策,至今大陳新村的都更因為許多原因還有6個區塊尚未招標都更,未來當選,會用更高效能、更大魄力,給大陳義胞可以順利都更。
#行動小編
==============================
開放的新北!建設的永和!期待的明日!
1124.安居樂業 x 進步家園.陳鴻源
永和堤防 在 林潭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一次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都很團結
永和堤防 在 林潭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永和堤防 獅子 造型椅
永和堤防 在 林潭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多刺菊石獸:岩石性、水性[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