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7Car News小七車觀點 新聞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亞洲戴姆勒商車今日 4/15 於 2021 商業車博覽會上展出於 2019 年發表的 eCanter F-Cell 氫燃料商用概念車,此車是自日本發表以來首次於海外展示,另外同場也展出了 PRO 5、17 噸超長軸貨卡及 35 噸旗艦重卡 Super Great,以及全台唯一的 Rosa 巴士也...
氫能巴士日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屆日本東京奧運宣揚永續環保概念 利用回收手機家電、回收木料打鑄獎牌(07/13/2021 Tokyo 2020、香港頭條日報)
(記者郭嘉輝報導)延期一年的東京奧運將於本月二十三日揭幕,今屆奧運貫徹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大量採用回收循環再造物料,奧運村廣場由日本各地捐贈木材建成,獎牌、火炬,以至頒獎台,也分別由回收的家電、廢棄鋁材及廢塑膠製成,而選手村及大量比賽場館亦會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務求做到百分百環保潔淨的奧運會。
為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東京奧運在比賽場館,以至奧運選手村也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亦藉着舉辦奧運,增加社會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其中,東奧的焦點設計之一,是積極推動採用氫能,而氫能的排放只是水,被視為潔淨能源。外務省國際報道官室的官員早前向本港媒體介紹,東奧選手村的設施,以及接載選手及遊客往來選手村及東京市內地點的接駁電動巴士,都有採用氫能推動的燃料電池,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3城市捐木材用後歸還
為配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東奧大量環節亦採用循環再造物料。奧運村廣場由來自日本各地六十三個城市所捐贈的木材建造而成,並會在奧運會結束後歸還,盡量做到減少浪費。奧運舉辦期間產生的廢棄物,將有六成半要達至重複使用或循環再造。場館內亦使用過濾設施,包括收集雨水重用。
另外,東京奧委會從二○一七年開始,向民眾收集了約七萬八千九百八十五公噸,各式各樣的廢棄電子產品和小型家電,包括手機、相機、手提電腦及遊戲機等,再由收集的廢電器,抽取當中的金屬物料,打造成奧運會上頒發的五千塊獎牌。他舉例,從日本電訊營運商NTT Docomo從門市收到的六百二十一萬部二手手機,藉此提取約三十二公斤純金、三千五百公斤純銀和二千二百公斤純銅,以此作為獎牌的材料。
奧運會和殘奧會頒獎台亦加入可持續的元素,頒獎台由3D打印及塑膠物料製成。據了解,日本當局分別透過民間、學校及商業組織收集了十一點九噸、一點一噸和十一點五噸的廢塑膠,即合共回收約二十四點五噸的塑膠,製成今屆奧運所需的九十八個頒獎台。
「三一一」地震再生鋁製火炬
至於為奧運揭開序幕的聖火傳遞,東京奧運火炬採用「再生鋁」材料製作,這些材料來自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為災民臨時住宅建造後所剩下的鋁材,除了象徵環保,同時向世界傳遞災區復興的訊息。火炬設計採用傳統櫻花圖案,並運用新幹線子彈列車製造時的鋁擠壓技術,糅合日本傳統和先進技術。
今屆東京奧運有五大主題,分別是氣候變化邁向零碳、資源管理實現零廢棄物、維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尊重人權、勞工和公平的商業操作;以及通過參與、合作和溝通,達至平等中團結一致。而今屆奧運口號正是「為地球及人類,共創美好未來」。
2020東京奧運利用環保回收廢棄手機以及廢棄木料再生材質來製造本屆奧運獎牌的完整流程:
Behind the Tokyo 2020 Olympic Medal
https://youtu.be/uOo_gFjECIQ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2129859/即時-港聞-東奧宣揚可持續概念-回收手機家電鑄獎牌
♡
氫能巴士日本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這起日本世紀懸案不得了!你聽過嗎?/
「去京都,一號線……兩公里,巴士站,城南宮長凳的後面」繼承了父親的裁縫店,在京都北部安居樂業的裁縫師曾根,某日在家中櫥櫃了裡找到一捲收錄了自己兒時唱歌片段的錄音帶,正當他在稚嫩的歌聲裡揚起懷念之情時,突然聽見中間穿插這些不成句的單字,然而,搭配著和錄音帶一同被收藏的老舊筆記本內容,他赫然發現,當年還是兒童的他,居然成為日本懸案的推手,因為這段錄音正是彼時被用來犯下的世紀大案的關鍵工具。
————————————————————
▲ 《罪之聲》預告
https://youtu.be/g_U__M_OXF0
————————————————————
電影《罪之聲》改編自塩田武士拿到「本屋大賞」第三名的同名小說,導演土井裕泰你不可能沒看過他的作品,他經手的作品隨便喊都是經典,《魔女的條件》、《ORANGE DAYS》、《GOOD LUCK!!》、《飛翔公關室》、《產科醫鴻鳥》、《重版出來》、《月薪嬌妻》以及《四重奏》等,過去導演的電影作品雖然不多,但你一定知道《淚光閃閃》、《花水木》、《現在、很想見你》,還有今年拿下六週票房冠軍的《花束般的戀愛》。至於編劇,更是以《月薪嬌妻》、《重版出來》、《MIU404》、《法醫女王》等作品奠定口碑的野木亞紀子,從戀愛、職業、警事等題材切入,在作品中每每都能展現屬於個人獨到的溫柔。
簡介完導演與編劇,回到《罪之聲》。這個案件以日本八零年代經典懸案「固力果‧森永案」為藍本複製出片中的「銀萬事件」,犯人綁架了企業老闆,同時以恐嚇信威脅多家零食企業,要求交付贖金,否則將在市面上的企業產品如糖果、巧克力中投放劇毒氫化鈉。在斡旋過程中,犯人以稚嫩童聲錄下指示放置贖金的地點,將警方耍得團團轉。面對著拿著消費者性命當威脅,堪稱「劇場型犯罪」的案件裡,當時日本投入百萬警力仍一無所獲,嫌犯集團最終消失逃逸,在證據不足的狀況下本案也過了追朔期,成為日本犯罪史上一大懸案。
————————————————————
▲ 小栗旬、星野源受訪
https://youtu.be/RmLZRBQfCA4
————————————————————
《罪之聲》故事的好看,不僅在於巧妙把「固力果‧森永案」改寫為「銀萬事件」後的破案過程,重點是作者想探討「散佈摻有劇毒的零食,欺騙孩子錄下恐嚇內容,是怎樣的父母會將孩子捲入犯罪?而那些被利用的孩子又到哪裡去了?」的脈絡。
劇情從飾演曾根的星野源意外發現自己居然成為犯罪推手的震驚開始,另一方面記者小栗旬則也在製作懸案專題時,一路往下搜查相關的線索,同時想挖掘真相的兩條平行線最後終於交會,各種在當年線索後,未被察覺的故事一一堆疊,進而為電影帶來高潮。
老實說,當年在讀《罪之聲》小說時,我當時因為出場人物實在過多,讀到中途就決定放棄,但這回從電影入手,覺得反而是親近這部作品的最佳管道。電影架構不複雜,也非槍林彈雨的動作片,但當中製造的懸疑感拿捏得相當好,甚至有點讓人心驚膽顫的刺激氣氛,當然,野木亞紀子在情感上的書寫無庸置疑,「被錄下聲音的孩子現在過得幸福嗎?」在這個問題背後所建構出的故事線,在演員精彩的表現下,呈現出的內容令觀眾也跟著一起為之震驚、心痛與動容。
看完《罪之聲》,我想特別推薦 Uru 所演唱的主題曲〈振り子〉,此曲映照著沈重的劇情,最後在演員表出現時緩緩吟唱,簡直就是一種烏雲密佈天空所透下來的聖光,充滿著純淨的救贖感,讓我起了雞皮疙瘩,也深感音樂所帶來的能量無比強大。
————————————————————
▲ Uru〈振り子〉
https://youtu.be/4muxe8YRwPE
————————————————————
又,星野源和小栗旬都是左撇子,左撇子寫字好可愛。(完全無關劇情的發言)
本片在台灣由 GaragePlay 車庫娛樂 發行,昨日進行線上首映,請期待在電影院放映那一天的到來。
#dato電影院
#罪之聲
氫能巴士日本 在 7Car News小七車觀點 新聞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亞洲戴姆勒商車今日 4/15 於 2021 商業車博覽會上展出於 2019 年發表的 eCanter F-Cell 氫燃料商用概念車,此車是自日本發表以來首次於海外展示,另外同場也展出了 PRO 5、17 噸超長軸貨卡及 35 噸旗艦重卡 Super Great,以及全台唯一的 Rosa 巴士也在會場展出。
#Fuso
延伸閱讀:https://www.truck.tw/article/7373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9CD-nZiai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