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投書 | 在那寂寞的小島,你不孤單 - 我的帛琉回憶】
2015年到2017年,我以二等秘書的身份被派駐至駐帛琉大使館。
出發之前,我對於這國家的認識粗淺有限。只知道,帛琉是我們的友邦,是個很漂亮的太平洋島國,人口不多,物質生活很單純。依稀就是一些模糊的認知。
我從來沒有想過,帛琉的故事會那樣動人,島上居民率真、質樸,用心交陪。那是一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島國。沒造訪過,臉上拂不著太平洋的風,海洋的自信,跟南島民族的樂天之愛。
島上的愛恨情仇、家族政治、生老病死、愛慾糾葛,在小小的島被放至無限大,又在廣大無垠的藍色海洋被瞬間稀釋,隨著海豚背上吐出的水柱,一霎那之間回到自己的家。這樣的魔力,直至今天回憶起,都還胸口澎湃,不知如何寫起。
「Jerry, we are in the Pacific.」一位帛琉的友人曾經這樣告訴我。這句簡單的話,我嘗試用了全身的力氣,去感受。用盡氣力,才發現其實不需用力。
因為海的運行,自有吐納,怎會需要用力呢?
#自然的連結更勝過人工網路
在帛琉的日子裡,我常想起一部國片《等待飛魚》(2005年),那是一部由王宏恩跟Linda主演有關蘭嶼的電影,其中一句暖人心頭的對白是:「當大哥大收不到訊號,愛情才要開始。」
你能想像,在這美麗的海島國家,當烏雲密佈或傾盆大雨,全國就會瞬間失去網路訊號嗎?
因為還沒有海底電纜(在2017年7月我調離帛琉之前都還是),網路訊號仰賴鄰國的衛星訊號,於是乎,烏雲的屏蔽及宣洩的大雨,常常在1分鐘之內將帛琉從全世界密密麻麻的通訊圖瞬間失聯(disconnect)。當你在辦公室萬分焦急,突然間網路訊號悄悄歸位,原來,方才那朵烏雲已經飄走,接近赤道的陽光重新射下。
對於網路重症患者如我,剛抵達帛琉時萬分不能適應。失聯的焦慮,無法打卡的焦慮,找尋資訊的焦慮,總之萬種焦慮在心頭。時間一久,慢慢適應島國的悠緩步調,也開始感受及理解那種緩慢自在的怡然。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陪著國內訪賓會晤帛琉總統雷蒙傑索(Tommy E. Remengesau, Jr.)時,他帶著感嘆地苦笑:「奇怪,現在的小孩出了海,怎麼腦子裡還想著上臉書?」是啊!為什麼呢?帛琉人看潮汐、星星,看浪頭也看烏雲。對於大自然,最好的崇拜就是一直深情注視。倘若一直低頭滑手機,怎能捕捉大自然捎來的訊息呢?
當然,網路已經是全球沛然莫之能禦的能量,即便在這北緯7度到9度的太平洋島國,人民也極度渴望藉由網路與外界聯結。但常常,有了網路,跟全世界連上了,卻失聯了眼前。
有一天,我在海邊的壘球場練球,住在球場旁邊的當地友人(其實就是帛琉財政部長)告訴我:Jerry,快下雨了喔!我當下想拿起手機查天氣,這位部長狐疑地看著我,說:不用查啦!你看那朵雲就知道了!我半信半疑,望著那朵雲從很遠的天邊緩緩飄來,不消一刻鐘,雨水落下。
跟海洋緊密連結的帛琉人,跟大海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依賴大海,崇敬大海,愛戀大海。他們知道大海迷人,但也知道他的無情。對於大海,他們沒有爛漫地天真,只有虔心地守護,跟被守護。
帛琉的孩子們,從小被丟進海中學習游泳。沒有昂貴名牌的泳衣器具,但彷彿血液基因帶著海水的鹹,帛琉人在海裡總能輕鬆載浮載沉。他們看起來不是在游泳,比較像是在海裡生活,那樣地自在。他們看著平靜的海,告訴你,要小心喔!那底下有一股暗流,別冒險。對於海,誠心虔心地愛著,宛若朝向法相莊嚴的神祇,祂神聖望下,人謙卑而沐。
#氣候變遷與觀光困境
對於大海的崇敬,也反映在他們對於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海洋保育的重視。
在駐帛琉大使館服務時,我有幸負責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業務,因此深刻感受帛琉人民對於全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的焦慮。
雷總統公開說:「我知道有人質疑氣候變遷,但我要說,氣候變遷在我家後院日夜發生著,我目睹海平面日漸上升。」
帛琉跟許多太平洋島國相同,有著共同的焦慮。海平面上升,代表著領土面積變小。吐瓦魯、吉里巴斯等島國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全球暖化也影響海水組成。帛琉最知名景點「水母湖」(Jellyfish Lake)近兩年因為氣候暖化,水母因而絕跡,對全國觀光帶來劇烈衝擊。
每年,這些在氣候變遷最前線的島國領袖,包括帛琉在內,總是在國際會議中疾聲而呼,呼籲全世界的碳排放大國捲起袖子,做出改變。無奈,國際政治的現實,常常叫人嘆息。
台灣,應該在氣候變遷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在海洋保育,又該肩負何種責任?
帛琉全國90%以上的GDP仰賴觀光業,而今日,超過半數的國際觀光客來自中國。中國遊客在全世界泛濫成災,太平洋島國也不例外。帛琉人民對於中國的觀光又愛又恨,情感兩歧(ambivalence)。
當地報紙上不時出現中國遊客破壞海洋資源及不尊重保育類海洋生物的新聞,例如浮潛的中國遊客踩在保育類珊瑚上、中國釣客違反法令拉起海龜等。提起中國遊客,當地居民搖頭嘆息,義憤填膺。雷總統在2015年就曾公開表示,為了保護帛琉,他下令中國航班減半。
但不可否認的是,龐大的中國觀光客是個難以抵擋的商業誘惑。公開謾罵不齒的雖然大有人在,但暗自張開雙臂歡迎中國遊客的人也不在少數。沒有絕對的對錯,畢竟,哪個人不用養家餬口?
身為駐帛琉大使館的外交人員,心裡其實常常拿著一把尺,暫時、假性地拋開自己的工作,試圖中立中性地觀察發生在這島上,經濟與政治之間的拉扯,個人與國家的角色衝突,這類無解的難題。每個人都有著無奈,人生常常扛著難題,那可能是家族的、健康的、歷史的、尷尬的、金錢的。動輒以邦交之義解讀套用,只能換來表面的點頭致意。以同理心去公平地柔情衡量,有時候才能理解帛琉兄弟姊妹們的人生。那跟你我一樣,複雜艱難的人生。
#分享與共好的世界
Sharing is caring. 分享就是照顧。這是帛琉人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初來乍到時,我還不太理解這句話的涵義。
或者說,我懂這句話表面的意思,中文也常聽到類似的話。But it is not what it sounds like.
你無法理解位於太平洋的小小島國,物資的缺乏所造成對生活的影響。因為稀缺,因為運補不易,所以當你擁有時,人民習慣、勇於分享給所愛的人。
在僅1、2萬人的國家,彼此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無論有無血緣關係。當你幸運地富足,你願意分享。當你處於人生的艱難時刻,旁人遞出珍貴的所有。分享,出於內心。
望著廣大無垠的太平洋,帛琉人民深刻理解唯有彼此照顧,家族才能生存,血脈得以延續。不帶條件地照顧。Unconditional love.
而生存,又談何容易?帛琉人用愛度量生命真諦,盈滿心的能量。當生命來臨,雙臂擁入懷裡疼心守護。有天,緣盡情逝,生命隨著浪花留下最後一抹白,雖然仍然有哀傷的淚,卻也堅強。
在帛琉群島的西南側,是Hatohobei跟Sonsorol,兩個遙遠的州。從這兩個小島,搭乘交通船到帛琉本島科羅,通常是一週的船期。在船上望著海,內心得學著抵抗孤單及恐懼,與世隔絕然後與自己對話其實很難,況且要在船身搖晃的情況下平衡自己逐漸脆弱的身心。
抵達西南群島,瞬間理解對他們而言,科羅島可是遙遠的市區,可比屏東到台北需要搭車北上7個小時那樣的辛勞,要目睹見證繁華,可得花上一星期的船程呢!島上景色原始瑰麗,卻見少數小孩有著因島上人口有限而難以避免的近親基因缺陷。家庭、社會,這類的發展能否達到喜樂,有時很大程度上著實受限那先天的、難以撼動的結構性因素。
母系社會的帛琉社會也重視婚喪喜慶,跟台灣社會一樣,但「婚」卻不是婚禮,而是小孩的滿月禮party。情投意合的愛侶有了愛的結晶,小孩生下滿月時雙方大家庭各自穿著獨特設計T-shirt,有如紅白大賽似分坐兩邊,佐以音樂及舞步。中午時分,雙方家長討論新生兒父母是否應結為連理。不管有無談成婚事,下午party繼續,不抱憾不傷感,父母還是小孩的父母,只是無緣夫妻一場。
#你是帛琉的兄弟
記得離任前,有位與我情同姊弟的當地友人問我願不願意留下後代?
「Jerry,我們喜歡你,也會喜歡你的小孩。不用擔心,你不需要負責任,多年之後,假如你想回來看他/她,非常歡迎,但那之前我們會好好照顧你的小孩。對我們而言,Jerry,你已經是我們帛琉的兄弟了!」
會驚訝嗎?其實不會。在那寂寞的荒島,其實你不孤單,如果有愛。
#天下雜誌 #帛琉 #自然環境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在那寂寞的小島,你不孤單──我的帛琉回憶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8/article/665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星期威尼斯發生了53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整座城市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地方都泡在水裡。你可能想說,啊威尼斯不是本來就蓋在水上嗎?對他們來說淹水再怎麼嚴重,最多就跟台灣有個”嚴重的颱風”差不多吧? 是這麼說沒錯,不過這一次不是普通的強烈颱風,而是威尼斯的納莉颱風。 威尼斯水患越來越嚴重的原因,首先就是...
氣候變遷與觀光困境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星期威尼斯發生了53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整座城市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地方都泡在水裡。你可能想說,啊威尼斯不是本來就蓋在水上嗎?對他們來說淹水再怎麼嚴重,最多就跟台灣有個”嚴重的颱風”差不多吧?
是這麼說沒錯,不過這一次不是普通的強烈颱風,而是威尼斯的納莉颱風。
威尼斯水患越來越嚴重的原因,首先就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地基鬆軟造成的地層下陷。科學家估計,目前威尼斯下沉的速度大約是每年一公釐。但是影響最大的卻不是這個原因,而是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的海平面持續上升,光是這一個世紀,海平面就比起以往高了超過20公分。一邊地面越來越低,一邊水越來越高,日積月累起來這個地方的水災就越來越嚴重。
這只是普遍的情況。那這一次的水災有什麼不一樣呢?
這一次威尼斯剛好遇上了一個把潮汐、海流和季風三者的影響一次加在一起的”超級漲潮”,每一次威尼斯只要遇到這個”超級漲潮”就會淹大水。今年慘上加慘的是,老天在這個超級漲潮的日子又下起了暴雨。12號跟22號的水位分別就搶下了1923年有紀錄以來的第二高跟第三高。你就知道今年的水災有多厲害。
威尼斯這座城市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觀光聖地,其中最著名的聖馬可廣場一帶,因為地勢低窪,在這一次的水災裡受到的衝擊最為慘烈。而廣場東面的聖馬可大教堂下方有一座12世紀時就蓋的地下墓室,在12號的大潮中慘遭海水「完全覆滅」。威尼斯主教還說這次水患已經造成不可修復的重創。因為根據教堂的紀錄,水淹到教堂裡面在這一千兩百年間也只發生過六次,其中就有四次是在這20年間發生。
那這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科學家自認己經講得夠清楚了,地球暖化水平面上升,是威尼斯現在動不動泡在水裡的主因。
但科學家不管把這字寫得再大,喊得再大聲,就是有很多政治人物可以睜著眼說瞎話,啊,什麼地球暖化?沒有啦?我們威尼斯本來就淹水,來,發你個水瓢,你回去舀一舀就好了。
在這次威尼斯開始淹大水後,威尼斯市議會趕快召開了會議,大家快來研究研究威尼斯這淹水的事該怎麼辦。中間徧左的民主黨就說,我們也該撥點經費做點友善環境的措施,比如新能源、電動車、減塑之類的。這看起來像是一個很合理的建議,現在有誰講環保比威尼斯更有說服力呢?但現在在威尼斯市議會的最大黨,是極右的的聯盟黨(League),這個黨長久以來就是不相信地球暖化的,根據德國智庫統計的投票紀錄,在2014-2018年前,這個黨在歐洲議會,只要是環保相關的法案,全部投反對票。所以在這次的威尼斯市議會,對這個民主黨提出來的環保法案,聯盟黨又投了反對票,把環保法案丟出了門。
很諷刺的是,從來沒淹過水的威尼斯市議會,在這個法案被否決之後兩分鐘,大水就淹進了市議會。我看威尼斯市議會,以後開會,大家要學女神維納斯,都站在貝殻上。
威尼斯市目前對淹水的處理方案,很多人認為很有問題,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摩西計劃“,要在威尼斯建設近80道活動水閘,每逢大潮時便可將水閘機動升高,形成一道堤壩防線,阻絕海水湧入,還用「摩西分紅海」的聖經典故為這個計畫命名。但在十年前就該完工的計劃到現在還沒完成,還老是有貪汙的傳言。這次為了保住威尼斯的經濟命脈,威尼斯市府大撒錢,市民家裡淹水的,馬上補貼五千歐元,餐廳等商家最高還可以拿到兩萬歐元。這個補貼大概就是要讓家家戶戶,可以去買個水瓢治水。
除了錢的問題之外,這個摩西分海是不是真的能分海,也有很大的疑問。由於摩西計畫的原設計只考慮了未來一百年水位會上漲22公分,有很多學者就警告說,全球的海平面上漲是這個估算的兩倍多,幹麻要花45億歐元蓋這個沒用的東西?更不用說這些水閘對旁邊威尼斯潟湖的生態影響了。這個計畫的工期不斷拖延,就跟某個城市的大巨蛋一樣,期間也一直傳出建材生鏽、損壞等消息。在全球暖化衝擊下,摩西計畫到底要蓋還是要拆呢?能否真的拯救威尼斯呢?大家頭上都是一堆問號。
從這次威尼斯市議會對環保法案的態度,大家可以看到現在想要推廣對抗地球暖化的議案有多吃力。像義大利的聯盟黨,這樣不承認地球暖化的極右政黨,現在在很多國家都占領導地位,即使國家裡己經出現了跟氣候變遷有關的嚴重災害,還是不肯承認災害跟地球暖化有關。像美國加州野火燒得這麼厲害,燒得除了傳統的乾季濕季之後,現在還多了個火季,可是美國總統川普還在說地球暖化是騙人的。在南半球的澳洲,野火燒得無尾熊都快絕種了,澳洲執政的自由黨,對環保議題也還是在裝傻。
不過跟這些極右派的全盤否認相比,就算是在政策上對環境相對友善的國家,也很難避免錯亂的現象。比如挪威好了,挪威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處北極圈,對冰川的變化及北極熊的困境,特別敏感,很早就宣稱願意投入資源,來推動國際間對氣候友善的共識。但即使是挪威,也還在開採石油。所以常常看到的就是,珍珠奶茶還是要喝的,喝的時候也還是要用塑膠吸管,只不過一邊喝的時候,一邊心裡很內疚。
威尼斯的外號是水都,一個基本上蓋在水上的都市,自古以來,就要學習與大海相處,有時候人會贏,有時候海會贏。如果主事者不願承認,地球暖化是威尼斯淹水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之一,不願意對症下藥,我們可以想像,將來大海要贏的機率,只怕是越來越高。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M2UdQ0c9H8/hqdefault.jpg)
氣候變遷與觀光困境 在 越南觀光產業蓬勃發展過度觀光問題湧現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以及京都所遭遇的「過度 觀光 」問題,如今也發生在越南熱門的 觀光 景點,衝擊了當地的環境與資源。 ... 氣候變遷 海草森林消失復育迫在眉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