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民主問責原則,領導防疫的人是陳時中,該被問責的人當然是他。但該早購多購疫苗卻遲遲未做,誰該被問責?該早購多購重症救治藥物設備,卻在疫情惡化後才做,誰該被怒飆?感染後致死率偏高,誰該被問責?接種後死亡的不良事件不斷發生,誰該被怒飆?疫苗接種順序違反全世界通則,讓政府官員優先接種,誰該被問責?想方設法以程序阻擋民間採購疫苗,誰該被怒飆?華航與諾富特破口惡化疫情,誰該被問責?「美國沙皇」如果犯了這麼多錯誤,早就被怒飆到體無完膚的地步,但犯錯的「台灣沙皇」不但未被問責,反而怒飆記者,天下寧有此理?>
權力有自我膨脹的特性,權力也與傲慢成正比,陳時中最近怒飆記者,就是這兩句話的實證。
但陳時中憑什麼怒飆記者?高端疫苗決定排入接種選項,記者問他高端送了幾批疫苗封檢,這是眾所關心的重大問題,有什麼「問法不好」?而且記者問了兩天都得不到答案,第三天再追問,為什麼「不是一個健康的態度」?陳時中權力再大,難道可以大到定義記者提問的問法好不好及態度是否健康?顯然他是膨脹到「比自我還要大」。
過去一年多,陳時中領導防疫,苦勞與功勞兼具,但功勞與苦勞不能合理化他的自我膨脹。況且,台灣民眾對他苦勞與功勞的「回報」,例如讓他高居神壇而不受民主問責,這種超高規格的待遇,絕不是其他民主國家防疫領導人所能比擬於萬一,即使是「美國陳時中」佛奇,他雖有「抗疫沙皇」之稱,但「沙皇」與「時神」相比,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佛奇在疫情爆發前,已是醫界教父,但領導美國抗疫後,卻從此跌落神壇。川普不接受他的防疫指引,稱他是「一場災難」,共和黨國會議員抹黑他私通中國,佛羅里達等保守派州長也抵制他,鼓吹民眾不戴口罩也拒打疫苗,右翼網軍更對他發出死亡威脅,迫使他與他的家人長期接受維安保護。
美國「沙皇」境遇如此,法國防疫領導更慘。馬克宏政府強制施打疫苗,以及強行推動健康通行證政策,引發法國民眾怒潮,十幾萬不戴口罩民眾連續數日上街示威,並與鎮暴警察爆發衝突,「五月革命」時期的「街壘之役」場景,儼然再現巴黎街頭。
與歐美或拉美相比,陳時中的防疫領導卻好像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不管他下達什麼防疫指令,台灣民眾無不遵命辦理,自肅舉世第一;而且,五權中有三權挺他,立法院有綠委保護他,讓他毫髮無傷;媒體報導監察院已立案調查疫情,監委卻駁斥媒體捕風捉影、炒作新聞;行政院長也指控苛責陳時中,不厚道也不公平。特別條例賦予他無限權力,五權中有三權當他護衛,再加上有一群「儘管不知之,但可使由之」的民眾,陳時中這個指揮官即使做得再怎麼辛苦,也該謝天謝地謝祖先,怎能有怒,而且怒飆發問有理的記者?
王健壯/請不要再叫他長官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5658279
同時也有38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民主問責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靠著「政府效能」和「公民社會」的自主性,在沒有封城下控制住疫情】
在防疫上,台灣的指揮中心不斷勸說台灣人民擔負一定的公民責任,將NPI切實執行在生活裡,這種即自主又必須自律的狀況是很微妙的。
像是像馬來西亞,如果一開始就嚴格封城,被關太久的人民更有可能在解封後大量群聚,導致解了封、封了解的循環。我可以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所謂「自律又自主」的微妙:
#防疫 #Covid19 #台灣 #馬來西亞 #公民社會 #民主問責
民主問責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早上,台美將舉行中斷近五年的 TIFA 會談。
這五年來,歷經美方兩度政權輪替、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對台美雙邊產業經濟都帶來不小影響,如今雙邊終於有機會坐下來,就貿易投資的方方面面重新討論調整,值得高興。
不過正如幾年前兩岸《服貿》爭議所凸顯的,台灣在民主化進程中,政府對外經貿談判,也要面對內部溝通、民主問責更高的期待。經貿談判要能取得社會支持與信任,「訊息透明」、「民主參與」與「國會監督」是不可迴避的原則。
因此幾天前我曾呼籲過,行政院應公開談判議程,邀請社會各界檢視,甚至傾聽各界在台美貿易上遇到的問題,與美方提出協商。
我方要做出的具體承諾,也應接受民意與國會的監督——若有可能衝擊到國內民生、產業的部分,務必要先透過「公聽會」或「聽證會」來徵詢各方意見,切忌行政專斷,招致「黑箱」疑慮。
尤其是如「萊豬進口」這種已經引起社會公憤,並正透過公投程序進行民主複決的爭議事項,蔡政府應善盡充分溝通之則,切勿給美方不實的承諾期待。
TIFA 從1994年建立以來,台美雙邊曾有過十次會談,並曾在不同歷史階段中,就菸酒進出口、智財權保障、台灣電信市場開放、健保藥品核價等事項,取得關鍵共識。這次睽違五年,國際經貿環境又經歷可觀改變,本屆TIFA會談勢必將涵蓋廣泛項目。
這次美方疫苗援台,全民都很感謝。但回到經貿談判場域,仍期許我方談判代表團能不卑不亢、有為有守,在深化台美經濟合作的方向上,替台灣爭取最大利益。
民主問責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民主問責 在 呱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次的質詢題目較難,所以這裡整理個文字懶人包:
台北市有一筆基金今年就會突破一百億大關。這筆基金很厲害,每年固定會多出二十億的現金,所以明年底預估會有130億那麼多。
但這筆越變越多的現金卻是台北市最大的虧損投資之一,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個故事很長,要從一個叫做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東西開始說起。
很久很久以前,基於都市計畫的理由,台北市把一些土地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這些土地的所有者很倒霉。因為公保地的意思就是市政府想要買下來建設成道路或公園,但是現在沒錢。可是因為已經被政府保留了,所以地主也不能拿去做別的用途,因為「有一天」政府會來買。
很多公保地就這樣躺在那裡十幾二十年。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2014年市政府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讓建商可以去「幫市政府買」。建商可以買公保地和捐現金給台北市政府,換取建商自己建案的‘容積獎勵,讓建商可以蓋更大的房子。通常轉手之間就可以賺到三倍以上的利益,不過政府也獲得公保地,倒楣地主也順利脫手,三贏啊。
但是這個好辦法卻出現一個bug。
這筆錢每年固定會收到建商給付的現金大約30-40億,但是每年都沒花完。例如今年收到35億,只花了15億,剩下20億。
有剩餘好像也不是壞事?但其實這筆錢有法律規定的用途,不能因為有剩餘就改拿來賑災、紓困、或做社會福利。它只能拿來買地。
當錢沒花完放在銀行時,每年利率大概0.1%,但是土地價值每年固定成長1.5%-4%。也就是你今年沒花完的錢,明年會因為土地價值的成長而損失1%左右,以容積代金總額100億來算,等於每年虧損1億以上。
那為什麼不把錢花完?明明被限定使用的公保地還那麼多。
因為公保地是採取標購制,畢竟我們是民主社會,我們不准地主隨便亂搞這些公保地,但我們也不能強迫他賣,所以地主要自己拿著地給市府標。
但是他們也不想賣。
因為按照規定,政府收購公保地的價格只能是土地公告現值的15%。等於要叫地主打1.5折賣給政府,很多地主並不樂意。而且因為依照現行的容積代金制度,建商也可以買公保地,而且不受15%的限制。最後建商與公保地主的成交價常常是在50%或甚至200%以上。建商很樂意出高價,因為容積獎勵可以讓他賺更多。
所以地主幹嘛把土地賤賣給政府呢?
政府不希望調高公保地收購價格是因為怕某些在最近幾年才持有公保地的建商或掮客牟取暴利,但是容積代金的問題不解決,我們只會看到一筆不能使用的現金變成利息虧損的怪獸。如何在合理範圍內調整土地收購的方法、刺激地主賣出土地的動力,或甚至找到代金的其他使用方法,是台北市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
--
📌加入呱吉頻道會員:https://bit.ly/3361X61
📌呱吉的Podcast(每週更新):https://apple.co/2GKc3Rp
📌呱吉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froggychiu/
📌呱吉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froggychiu/
📌呱吉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e/uuepLUX
📌呱吉的美食廢人地圖:https://goo.gl/bpPKvW
民主問責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民進黨創黨35周年:為人民反省
今天是民進黨創黨35周年,每一年我們都會舉辦黨慶,紀念與回顧來時路。民進黨的黨史,與台灣民主發展史緊緊扣連,經過35年的奮鬥,我們走過驚心動魄的創黨之路,也開啟過風雲變色的政黨輪替,如今透過民主選舉,本土政權完全執政,民進黨成為台灣第一大政黨,除了紀念與回顧,我想前輩們與台灣人民,更希望民進黨能時時刻刻自我反省,前瞻遠眺.才能知道下一步,民進黨要帶領台灣社會往哪裡去。
謙卑反省
今年佳龍入黨滿20年,我們從批判體制到進入體制,企圖改革、推翻國民黨這套擴及中國大陸版圖的荒謬體制,固然每一步都是困難重重,但已經掌握絕對權力並擁有國會多數的民進黨,該當可以闊步向前,立定歷史目標,啟動憲政改革的工程,擘劃民生經濟的願景,開創國際地位的空間,創造一個為民服務的效能政府,才能為下一個世代奠定和平安定的基礎。我們的路,不會比威權時代更艱苦,但責任確是更重。因為,我們以權力為名所作的每一個決策,每一天都在為世世代代負責,必須謙卑反省。
接棒守護
日前,佳龍受游錫堃院長邀請,參與《衝破黨禁1986:民進黨創黨關鍵十日紀實》一書的新書發表。心中油然回升那些被遺忘的勇氣。透過這本書,我們看見游錫堃院長等前輩,在那些歷史場景,站在時代的高牆前,用力敲開威權的裂縫,讓民主浪潮奔騰而入,沒有民進黨的誕生,台灣民主、自由、人權之路不可能快速走到今天這步,也許一個不小心,我們已經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所以你問,前輩為什麼甘願冒著被補入獄與生命安全的風險?游錫堃院長回答:「但願留給下一代是勇敢而不是遺憾,是民主的燦爛,而不是極權的黑暗。」這樣波瀾壯闊的氣魄,經過35年,化成民主自由的空氣,後輩在享受民主自由之時,更有責任接棒守護台灣。
大隊接力的每一棒都必須是強棒,要盡最大力氣跑下去,也不能掉棒。而民主接力賽,重要的人才,如果不能持續培養進入政府的人才,並確保人才有健全的心理素質,深刻了解「清廉.勤政.愛鄉土」的精神,民進黨將後繼無力,也辜負人民託付。我想野百合世代,有許多人加入民進黨,我們批判時局的精神仍在,也該深刻反省我們對上一代與下一代的責任所在。這也是許多朋友在聚會討論時,經常會點出的問題,我們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我們
又要為台灣留下什麼資產?我們要深刻反省這些時代課題,才能清楚我們的歷史使命。
團結合作
昨天是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朱立倫主席收到中國共產黨習近平主席的賀電,朱立倫表示與中國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求同尊異」。當年國民黨創黨之初,也曾懷抱理想,與中國共產黨勢不兩立,但一個失去黨魂的政黨,無法帶領台灣人民走向民主的未來,走向正常國家的想望,民進黨當更戰戰兢兢,時刻反省,為國培養人才,更為台灣永續而團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