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ㄧ堆人在分享泰國潑水節的冷清照片,但我只想說,泰國潑水節是我覺得最不適合去泰國的節日,自從我在席隆路參加過ㄧ次人擠人的潑水節以後,從此潑水節就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只要每年潑水節絕不去泰國。
大家以為潑水節很好玩很熱鬧嗎?錯~事實是,人擠人、熱死人、臭死人、煩死人,貴死人。
人擠人➡️泰國潑水節到處都是觀光客,甚至ㄧ級戰區大家都拿著水槍擠在同ㄧ個地方,潑水節因為湧入世界各國旅客的關係,到哪裡都是人,可以說是標準的人擠人節日,大街小巷都充滿著人、人、人,然後就會人擠人。
熱死人➡️每年潑水節的時侯,泰國就像個大型的露天烤箱,也因為每年四月是泰國最熱的月份,所以才會有潑水節的由來,早期的泰國人利用潑水降溫,後來演化成為ㄧ個節慶,也因為四月份泰國真的超熱,我曾經在潑水節的時侯躲到山上避暑,但還是ㄧ直流汗,四月的泰國真的就是熱死人。
臭死人➡️潑水節各大景點都有人躲在角落拿水槍潑水,但由於泰國4月非常熱,走在路上根本會狂爆汗,這時就很容易聞到汗水+自來水的味道撲鼻而來,尤其是搭地鐵的時侯,大家身上的汗味跟潮濕的衣服在密閉空間裡面簡直是臭到不行,我曾經在曼谷地鐵裡站在ㄧ群全身濕的印度人旁邊,那驚悚的味道真的永生難忘。還有曾經在按摩店有中國人ㄧ進按摩店脫鞋,那腳氣毒到差點把整店的人都燻死,後來中國人才坦誠他潑ㄧ整天水,鞋子襪子都悶ㄧ整天了。總之潑水節聞到臭味的比例是比平常還高很多。
煩死人➡️泰國潑水節就是ㄧ個盡情潑水的節日,ㄧ般觀光客若不想潑水,就千萬別在潑水節的時侯去泰國,因為ㄧ定會被潑濕。我之前潑水節去泰國的時侯,曼谷當時連潑三天,但我潑完第一天就不想潑了,所以第二天就穿球鞋出門,但門一踏出,就ㄧ堆泰國人來攻擊我,即使說不要還是難逃被潑的魔爪,後來走到哪ㄧ樣被潑到哪,被潑到都覺得煩了,潑水節連潑三天真的會讓人感到超煩。
貴死人➡️潑水節因為是重大節慶,所以很多航空公司跟飯店都會漲價,因為每年潑水節時期都會湧入上百萬觀光客飛進泰國,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就會直接反應在機票跟房價上,甚至ㄧ堆酒吧跟夜店都會看準人潮洶湧趁機漲價,所以潑水節去泰國玩絕對比平時還要貴。
相信我,即使沒有疫情,潑水節你乖乖待在台灣也比在泰國潑水還舒服,我個人是真的不喜歡潑水節啦,但你若覺得可以忍受人擠人、熱死人、臭死人、煩死人、貴死人,那你也可以去體驗看看,不過比起活受罪的旅遊方式,還是在淡季時玩泰國會比較舒服妥當🥰
基本上,我身邊常住泰國的朋友,潑水節絕不會在泰國,都會回台灣或去別國旅遊,如果你看到偽泰粉絲團ㄧ直提倡泰國潑水節很好玩,那只有兩個原因:
1.他根本對泰國不熟,不懂在那裝懂。
2.他本身是做旅遊業的,為了斂財而說謊。
以上是本人自己的洨洨心得,麻煩老泰國圈的邊緣人師姐不爽可以直接滾,本人目前沒什麼耐心聽你在那開示,若是在下面留言念經那絕對會被我封鎖,我這人比譚德塞大方許多,任何人都可以無條件來這旁聽,但師姐若想留在版上獲得旁聽席的資格,那就閉上你念經的嘴,阿拉蒐🙊?
以上,是我對潑水節的真實心得看法,順便安慰ㄧ些本來要去泰國潑水卻被疫情打亂的朋友,誠心的告訴你們:
「潑,水,節,真,的,不,好,玩。」
#照片是曼谷歌劇院酒吧
每條大街小巷由來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的日常》,林燿德,聯合文學 #每天碎念一本書
早在一週前,就已經排定好今晚就是林燿德的《非常的日常》,這本二十年前出版,今日已絕版的小說集裡頭收進去的小說,許多篇今天讀來仍然會感受非常現代,完全不過時!
比如,每逢十二月二十四日,我總是會反覆想起這篇〈聖誕節真正的由來〉。對聖誕節這個節日以及龐大的商業活動,林燿德精準且戲謔的嘲諷:
「聖誕老人來自傳說,不管第一個創造童話的那個善人是否瞭解他造成的後果,聖誕老人已蛻變成一種都市裡的人工植物人,趕在耶穌一年一度的出世前叢生在都市的每一個角落,帶來一種無害的瘟疫,警告著人們不要忘了寄一張卡片到洛杉磯,或者隔壁,然後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晨全部凋萎。
愈接近二十四日子夜的時刻,他們的紅制服變得愈加鮮豔,帶給人們一股虛假的、迷惑的節慶氣氛。如果,誰好事地拉下肯塔基先生顯的略小的紅帽、拆開發條聖誕老人的塑膠體腔,或是扯出櫥窗內的紅色老頭,就會發現傳說以多麼可悲的方式寄生在都市中,但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做,誰都知道一切都是幻覺,知道聖誕夜的紅衣老人是不存在的,他的不存在比兩伊戰爭的結局更容易肯定。」
將聖誕老人比擬為一種瘟疫或者現代都市的空虛寄生物,指的不是原初的聖尼古拉,而是櫥窗的、富有商業利益氣味瀰漫的,在大街小巷四處遍布套上紅色衣裳帶著假白鬍鬚的偽裝品。
今天重讀這篇後,發現一件更好玩的趣事。最早這篇〈聖誕節真正的由來〉首次發表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中時副刊。對!也就是三十二年前的今天,在平安夜刊登一篇嘲諷聖誕節的小說,十分有趣。
更何況那年聖誕節距離解嚴還沒超過半年啊,就敢挑戰發表這種「紅色」玩笑,只能說林燿德不愧是八零年代光速躍進的神童!
-\-\
by 餵鹿吃書
每條大街小巷由來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的日常》,林燿德,聯合文學 #每天碎念一本書
早在一週前,就已經排定好今晚就是林燿德的《非常的日常》,這本二十年前出版,今日已絕版的小說集裡頭收進去的小說,許多篇今天讀來仍然會感受非常現代,完全不過時!
比如,每逢十二月二十四日,我總是會反覆想起這篇〈聖誕節真正的由來〉。對聖誕節這個節日以及龐大的商業活動,林燿德精準且戲謔的嘲諷:
「聖誕老人來自傳說,不管第一個創造童話的那個善人是否瞭解他造成的後果,聖誕老人已蛻變成一種都市裡的人工植物人,趕在耶穌一年一度的出世前叢生在都市的每一個角落,帶來一種無害的瘟疫,警告著人們不要忘了寄一張卡片到洛杉磯,或者隔壁,然後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晨全部凋萎。
愈接近二十四日子夜的時刻,他們的紅制服變得愈加鮮豔,帶給人們一股虛假的、迷惑的節慶氣氛。如果,誰好事地拉下肯塔基先生顯的略小的紅帽、拆開發條聖誕老人的塑膠體腔,或是扯出櫥窗內的紅色老頭,就會發現傳說以多麼可悲的方式寄生在都市中,但誰也沒有想到這麼做,誰都知道一切都是幻覺,知道聖誕夜的紅衣老人是不存在的,他的不存在比兩伊戰爭的結局更容易肯定。」
將聖誕老人比擬為一種瘟疫或者現代都市的空虛寄生物,指的不是原初的聖尼古拉,而是櫥窗的、富有商業利益氣味瀰漫的,在大街小巷四處遍布套上紅色衣裳帶著假白鬍鬚的偽裝品。
今天重讀這篇後,發現一件更好玩的趣事。最早這篇〈聖誕節真正的由來〉首次發表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中時副刊。對!也就是三十二年前的今天,在平安夜刊登一篇嘲諷聖誕節的小說,十分有趣。
更何況那年聖誕節距離解嚴還沒超過半年啊,就敢挑戰發表這種「紅色」玩笑,只能說林燿德不愧是八零年代光速躍進的神童!
--
by 餵鹿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