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巴菲特致股東信 心得分享
巴菲特的致股東的信每年總是給予大家許多啟發,今年一樣如此,也在這篇文章分享重點與我自己的思考!
不論股神近期的績效如何,能夠維持56年、年化20%的超級績效,必定有其值得學習之處。
以一個長期的角度來思考所持有的公司,能夠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額外的價值,從一個經營者的角度,思考能為股東帶來什麼價值是公司的核心原則,也因此讓許多投資者願意相信波克夏這間公司,堅定的持有公司的股票直到現在。
股東信中寫道,自1956年起波克夏的合夥事業持續壯大,巴菲特在合夥事業中並未收取薪水與費用,而是在確保每年投資報酬率超過6%時才收取績效獎金,好險合夥企業的報酬總是優於這個標準。
這也等於是巴菲特將自己與公司連結在一起,而不是不論績效好壞,都可以坐享管理費收入。有一句老話是:一個人花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會講節約又講效果,但是如果是花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我們把錢投入到一家公司前,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也是如此,公司是否會妥善運用資源,做出創造價值極大化決策,帶領公司持續成長才是關鍵。
在這次的致股東信中,巴菲特仍像去年一樣重提了"保留盈餘"的重要性,不支付股息的公司,利用公司所留存的現金能做些什麼?如果將這些資本進行高效的配置:擴大業務、收購可以為公司帶來為來的現金流,而回購股票與償還債務可以提高公司了獲利率。
複習文章:2020巴菲特致股東信 讀後心得分享(連結放留言)
不過,很多投資人卻忽略的這點,看重短期的現金收益,卻忽略了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於是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權,而公司未來的成長才是為你創造最大收益的來源。
舉目前波克夏的投資組合中,占比最大的蘋果公司(佔整體投資組合43.6%,在外流通股數5.4%)。波克夏在2016年底開始持續買入公司股票,直至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0億股的Apple股票(分割後),總成本為360億美元。
這筆投資為波克夏帶來了什麼收益?包括每年7.75億美元的股息收益,以及在近期公司賣出了小部分個持股,賺進了11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對於許多人關注波克夏賣蘋果,總是引起了許多討論,但即便賣出了小部分持股,蘋果持續的回購股票,讓波克夏可以零成本的持續增大所持有股權。
講到回購股票,波克夏在去年也創紀錄的回購公司股票,金額高達247億美元,相當於在外流通股數的5.2%,比2019年的49億美元大幅成長500%以上。由於擁有高達1380億美元的現金,又沒有可收購的大象級企業,繼Q3回購了90億美元的股票後,Q4仍繼續回購90億美元的股票,且按照數字來計算,2月前波克夏仍在回購自家股票。
回購的消息或許可成為下周一波克夏股價的催化劑(因為上一季也是如此),不過我們應該了解的是,回購股票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僅是為了取悅股東,激勵股價而已?
在過去討論巴菲特的著作中,常常提到公司回購股價的時機應該是在股價低於內在價值時才是真正對股東有利的,而在股價高於內在價值時回購股票,僅是在傷害股東權益,為什麼我們要用更高的價格買回公司的股票呢?
雖然在市場上只要是關於回購的消息往往都令人興奮,但巴菲特認為唯有波克夏的股價/帳面價值的1.2倍時(目前標準已有更改,為巴菲特和蒙格認為合理的價格)才該進行回購。在過去一年,波克夏的股價/帳面價值大多低於1.3倍,也低於過去五年平均的1.4倍,也使得公司的回購數量持續成長。
參考文章:股票回購的思考(連結放留言)
債券投資的討論也相當值得一提,巴菲特認為目前仍不是債券投資的好時機。主要在於債券殖利率目前仍處於非常低的水準,許多開發國家甚至維持負利率,讓機構投資者感受到巨大壓力。
保險公司、退休金或資產管理業者,為達到承諾客戶的收益率,不惜放棄原本低風險的債券資產(國債),轉而投向風險較高的高收益債券,因為他們會提供更高的報酬率,但這都只是鋌而走險。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許多負債累累的公司最後都已倒閉收場,而他們的債權人也無法拿回自己的錢。債務衍生的利息支出,對企業來說是固定成本無法避免,一旦收入無法因應時,就會變成無法控制的局面,發生在一般投資人上已經很難受,何況是機構更會引發連鎖效應。
歷史不會重演,但會以類似的方式重覆發生。巴菲特在信中提醒,30年前儲蓄與貸款行業也是用這樣的方式自我毀滅,而若是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也同樣會埋藏潛在的危機。
對於債券的投資思考,我仍認為在2017年的致股東信中提到的"重要的投資課"可以作為參考。
巴菲特與避險基金Protégé Partners賭盤中,預先一百萬購買了零息債券,到期後領回可以支付賭金。由於債券是折價發行,所以計算年化約4.56%。但是,這筆債券在2012年,由於面值已漲回面值的95.7%,巴菲特將其賣出轉而購買波克夏B股。在年報中,巴菲特形容已當時的價格換算債券收益率,已經變成一項a really dumb investment(愚蠢的投資)。
複習文章:2018巴菲特致股東信 心得分享(連結放留言)
最後,則是波克夏所全資持有的公司,也是波克夏營運中相當重要的收益來源,包括保險、鐵路與能源公司,在這段時間都有明顯的復甦。
傳統產業需要高額的資本支出,在沒有盈收的成長助挹下,甚至在2020年面臨大幅的衰退,對於這些企業都是相當困難的一年。但是去思考在目前疫情趨緩,疫苗逐漸普及,經濟續恢復到正常軌道下,這些公司今年的表現反而更值得期待。
也讓巴菲特在信中再次強調,美國是成功企業的搖籃,創造出成功的企業家們。在美國仍是世界的領頭羊,帶領這個世界從危機中重新振作的情況下,不要看空美國!
對於這些公司的營運對波克夏的意義,可參考我在2018年致股東信中的介紹。
複習文章:2019巴菲特致股東信 心得分享(連結放留言)
同時也有7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股魚-不看盤投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都說APP功能太多,到底該怎麼用? 我的「不看盤投資」到底怎麼實踐的,非常多外面沒有的的財務數據,例如淡旺季 / 同業分析,讓你在價值投資上可以利用這些實用的數據了解過去發展軌跡,也提供獨家財務評價,及獨家估價法。 . 免費APP 股魚極速成長股掃描器 💥 IOS - https://appl...
每年投資報酬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想很多人會有疑問,「投資ETF就能賺錢」是不是被過度神化?
自己從指數裡面挑選成分股,把較差的成分股篩掉自組ETF,這樣不是更好嗎?基金經理人選股也有贏過大盤的吧?
其實,這些種種造成你投資ETF的阻礙,巴菲特已經有了實際金額的實驗。
巴菲特在2006年的股東大會中公開提出一項挑戰:他願意用100萬美元的賭注,接受任何人挑選最多10檔避險基金的投資組合,來跟美國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比較績效,獲勝的一方就能贏得對方的100萬美元,並捐給自己指定的慈善機構。
這件事情公開之後,前投資公司Protégé Partners共同經理人賽德斯(Ted Seides)接受了挑戰,並挑選了5檔避險基金挑戰巴菲特。
很快的,這場賭注於2017年12月31日正式落幕,巴菲特選擇的指數型基金10 年報酬率是94%,在過去這10年間,獲得了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8.5%的成績;
另一方就不是那麼樂觀了,賽德斯選擇的基金報酬率為24%,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只有2.96%。
比賽結果顯然是巴菲特利用指數基金大勝,並為他選擇的慈善機構贏得了獎金。
巴菲特能贏的原因在於「低成本」,因為他選擇的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讓他能夠用低成本取得股票市場的合理回報,隨著比較時間越長,低成本帶給他的勝算就越大。
內容連載: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五萬本紀念版)(全兩冊套書)優惠價:71折511元
優惠只到12/7,即將截止:https://reurl.cc/2gR3j6
每年投資報酬率 在 Megan安琪兒的理財與斜槓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安琪兒愛分享✔
投資人第一件該認識的是合理報酬率
期望中的合理報酬率就能創造足夠財富
【請注意:是合理不是想像】
而不再需要依賴傳說中的明牌或報酬率好到不能再好的投資工具😑
主要為下列三點:
1. 先對資產報酬率有正確認識
2.別低估複利威力
3.定期定額小資扣,長期效果驚人
任何“保證”每年投資報酬率 10% 20%以上的投資工具,都極有可能屬於龐式騙局。
所以不要再私訊我說我有沒有辦法幫你一年10-30%
當初房地產自己賺多少多少
朋友自己操盤一年40%
這些廢話不要跟我說
因為你或你的朋友真的賺這麼多
你應該自己去自己投資或找朋友幫忙而不是找我
我只能讓你穩穩賺
不好意思
⚠️結論
單筆加定期定額,讓資產配置更上一層樓
儘管市場充滿不確定性
但股債均衡配置的資產組合
搭配單筆與定時定額雙管齊下的投資策略
可幫助投資人面對各種潛在市場變化
並投以更穩定的報酬。
#部分內容取自股感知識庫
#歡迎追蹤分享並按讚
🌟IG
http://instagram.com/meganbyangel
🌟想了解更多理財專業,生活小知識,美妝美食分享,產品邀稿~請follow安琪兒
https://www.facebook.com/AngelbyMegan/
每年投資報酬率 在 股魚-不看盤投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家都說APP功能太多,到底該怎麼用?
我的「不看盤投資」到底怎麼實踐的,非常多外面沒有的的財務數據,例如淡旺季 / 同業分析,讓你在價值投資上可以利用這些實用的數據了解過去發展軌跡,也提供獨家財務評價,及獨家估價法。
.
免費APP 股魚極速成長股掃描器
💥 IOS - https://apple.co/3iXBpf8
💥 Android - https://bit.ly/3xXuDtR
.
成長股是老師最喜歡的股票類型,成長型公司有機會幫投資人賺到極高的價差、還有部分股息報酬率,可以說是兩邊賺。
.
老師將教你用五大指標選出績優股,在大盤震盪時,你也能不害怕。
選對股票,在成長初期或中期就投資它,幾年後光是每年領到的股息,就可以讓你有打敗大盤的績效了,因為殖利率會變非常高,每年領高額股息,而且只要公司持續成長,殖利率還會不斷升高。
.
但如何估算出便宜價、昂貴價,老師的秘密武器估價法到底有多好用?
好工具帶你上天堂👼
大家都怕買貴股票,要如何找出低點就用估價模型,大家最愛的金融股也有專屬估價模型哦!
只要利用分數判斷與和估價模型功能。想投資哪一檔,時機好壞一按就懂了!趕快去體驗!
.
選好公司的好處:不需要太多複雜的公式,也不用時時盯盤,在股票變便宜時,可以找好時機入手。利用APP的三大估價模型,計算便宜的財務價格。
.
了解更多財經內容
📣 優分析價值K線:https://bit.ly/3fbuRVE
📣 Blog : https://stocksardine.com
📣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tocksardine
.
⚠️本影片所提之個股內容無不當財務利益關係,不具投資建議,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每年投資報酬率 在 懶錢包 Lazy Walle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購太陽能板替台灣綠能發電貢獻小小心力,還能穩定領到4.25%收益,所有人都能參與的中租全民電廠是什麼?
▎本集節目與中租全民電廠合作推出
➥中租全民電廠:https://bit.ly/3z9wtJr
#穩健收益 #太陽能 #長期收益 #中租全民電廠 #無腦投資 #懶人理財 #懶錢包
▎相關資料
➥ 2019-2025預估發電配比(經濟部能源局 能源轉型白皮書 2020.11)
https://energywhitepaper.tw/upload/20201118/1091118_%E8%83%BD%E6%BA%90%E8%BD%89%E5%9E%8B%E7%99%BD%E7%9A%AE%E6%9B%B8%E6%A0%B8%E5%AE%9A%E6%9C%AC.pdf
➥ 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概況(經濟部能源局)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14437
➥ RE100中文參考資料
https://www.re100.org.tw/
▎綠能減碳詳細計算方式如下:
1. 年發電量=裝置容量kW*每日發電量3.4215度/天*365天。每kW日發電量參考能源局太陽光電單一窗口之估計值。
2 .每戶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為292度。平均用電量參考台灣電力公司107年電價與電費支出之估計。
3. 減碳量=發電量*碳排放係數0.509kg/度 。碳排放係數參考經濟部能源局108年最新之估計。
4. 相當種植樹木棵數=減碳量/樹木年吸碳量12公斤。樹木年吸碳量參考能源局太陽光電單一窗口之估計值。
▎穩健收益舉例B方案IRR詳細計算方式如下:
投入180,000元,在20年間按月回收本金利息,預估總回收270,000元,且第20年期滿後不再有任何收益。此時月利率(即內部報酬率)r 的計算方式:
180,000=第1月回收金額/(1+r)^1+第2月回收金額/(1+r)^2+第3月回收金額/(1+r)^3+…+第240月回收金額/(1+r)^240
即投入金額=加總(每月回收金額以月利率用複利方式折現)
月利率r 無法直接用公式算,但可輸入每月預估回收金額後,利用excel的函數(IRR)算出 r=0.379%
則年利率R=4.55%=月利率0.379%*12
—
▎More 懶錢包Lazywalle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helazywallet/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helazywallet/
▎合作邀約MAIL / thelazywallet@gmail.com
每年投資報酬率 在 OP凱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0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用選擇權的價差策略
來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方法
1:28 為什麼要做價差
a.已知最大風險,不會因為黑天鵝而被抬出場
期貨有可能會因為跳空,而出現無法預期的虧損
甚至不用談到跳空,有的時候你可能只是去忙一下
回來一看卻發現,怎麼豬羊變色了
但是垂直價差策略在你一開始建立好的時候
就已經知道最大虧損最大獲利是多少
以及損益兩平點在什麼位置
你可以抱著價差安心上班,安心睡覺
但如果是做期貨,你可能就三不五時會想要打開來看現在指數在哪
b.比起期貨,選擇權價差更能增加你的勝率
撇開技術分析不談(因為要談的話其實對期貨對選擇權都是同樣的影響)
期貨在進場之後,上漲下跌機率其實就50%50%
但是價差可以透過履約價的調整,來增加你的勝率
舉例來說,指數17000
期貨多單進場之後,就是以此為分水嶺,上漲賺錢下跌賠錢
但選擇權價差可以選
例如我作16800-16900看多價差,我會有一百點空間
結算在16900之上我都是獲利的
也就是說即使指數是下跌,但我最後也是獲利的
當然這個不能下跌太多啦,下跌太多跌破我看多價差做的履約價的話也還是會受傷的
當然,有一好沒兩好
選擇權也不是萬能的
如果我們要選擇更高勝率的履約價,最大獲利就會降低
反之,如果我們想要最大獲利高一些,勝率也就會低一些
(例如現在指數在17000,我想做多,
選擇169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我會有比較好的獲利,但勝率低
選擇168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獲利會比較差,但勝率高)
不過我這邊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你先求穩,再求多(先求有,再求好)
意思是如果你要做的話我會建議你先做勝率高的組合
雖然他最大獲利低,但你積少成多慢慢累積資金
後面慢慢增加你做的組數,整體獲利也會往上升
c.保證金比期貨低,可有效運用你的資金
小台的保證金要四萬多
但我們選擇權做價差,一組的保證金最低只要2500
因為他的保證金計算方式是用兩個不同的履約價之間的差去乘以50元
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做一組16850跟16900的價差
那我的保證金就要(16900-16850)*50=2500
不過通常我建議去做100點價差的組合,所以保證金要5000元
再高一點的150點價差或200點價差也可以,但相對來說保證金就會變貴
如果需要的保證金太高,小資族要去操作的話會比較難受一點
這樣對你後續部位的調整可能會比較沒有彈性空間
7:32 如何做價差
a.他其實就像是替賣方部位加一個保險
舉例來說,今天我認為指數不會跌破16900
那我就會在履約價16900的位置賣出賣權(不認為會下跌)
但畢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
如果接下來跌破16900,我會有很大的風險
所以我在16900之下的履約價加買一個賣權
例如我在16800這個履約價買進賣權
那麼當指數下跌的時候
這個16800買進賣權的部位會獲利,也就會幫我cover我原本的虧損
以上的舉例把它們組合起來,就會變成是一個看多價差
b.看多價差與看空價差的組法
那其實你要組看多價差或看空價差呀,用買權或賣權都是可行的
重點在於你做的履約價
今天如果你想做看多價差,只要你買低履約價賣高履約價
就會成為看多價差
反之,如果你買高履約價賣低履約價,就會變成看空價差
不過今天介紹的這套方法,你做價差的話
我會建議用賣權去組看多價差
用買權去組看空價差
原因是流動性的問題,我們要挑選成交量大的履約價去做
不然理論上買權還是賣權組其實是沒有差異
詳細的細節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關於價差的文章或影片
在我的頻道裡面有一個關於選擇權策略,一系列的影片
其中有詳細介紹關於履約價對於價差策略流動性問題的部分
在這邊我們就不多贅述了
前面有提到,我會建議各位先求穩再求多
所以我會建議這種價差組合你要去做賺賠比低於1的
因為通常賺賠比低,也意味著他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賺賠比就是最大獲利除以最大損失
通常我習慣做賺賠比0.1~0.3的組合
因為通常這樣的勝率其實蠻高的
而獲利嘛,雖然你可能會覺得一組5000元保證金只能賺幾百~一千多,感覺很少
但實際上我們把它換算成年報酬,你會發現這種東西的報酬率是高於其他投資工具的
c.要記得做複式單,或之後合併(保證金優化)
各位要記得,如果你要做這樣的策略
一開始要以複式單的形式進場
因為如果你是一個買方部位跟一個賣方部位分開下單的話
那個賣方部位會需要很多很多保證金
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我們一開始說的"有效運用你的資金"這個優勢
那如果你本來就是先做一口買方之後因情勢變化才多做一口賣方的話
我會建議你去把這兩口單合併成一組價差
保證金會從好幾萬變成只要幾千元,這樣能夠節省你的保證金
13:51 具體行動
以上大概介紹了一些你在做價差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項
那如果對於價差或者選擇權其他相關知識不瞭解的部分
可以參考我的YouTube頻道或者Blog文章
裡面有很多關於選擇權的知識補充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策略
是你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的策略
而且做法並不難,你只需要懂均線,會看支撐壓力表
這樣其實就足夠了
指數走勢長期是多頭,在月選做看多價差
如果你要我去猜下一秒指數是漲是跌,我會跟你說我不知道
我猜中的機率大概跟丟硬幣差不多
可是如果時間拉長一點,我就可以提升我猜對的機率
為甚麼?因為股市有所謂的趨勢
當股市趨勢是處於多頭趨勢的時候,要我猜明天是漲還是跌,我會選擇猜漲
也許不是100%穩贏,但至少也是贏多輸少
反之,在空頭趨勢,要我去猜明天漲跌,那我會猜明天下跌
打開K線圖來看你就會發現,在多頭趨勢看到的是紅多綠少,對吧
因此,我們要跟著趨勢去做,因為這樣的話勝率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股市的走勢長期來說是多頭趨勢
那我們的基本目標就出來了:
長期來看我們要做多頭價差
至於選擇權要做周選還是月選,我們要用月選來做多頭價差(周選存續時間太短)
利用均線作為基準,支撐壓力表作為輔助
所以打開K線圖,你會發現我們簡單用大家常看的5、10、20MA就能辨別趨勢
當現在是多頭排列時,股市為呈現多頭走勢
反之,變成空頭排列時,往往都是處於空頭走勢
所以我們在多頭走勢的情況之下
把我們多頭價差的履約價,建立在20MA的位置
也就完成了我們該做的事情
這邊可以看一下這三張圖
上面這張是多頭排列的樣子
下面這張是空頭排列的樣子
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出現糾結的狀況
像中間下面這張
但有時候也會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指數可能離20MA太遠,這時候做的價差可能最大獲利太低
低到如果算上手續費跟稅,你可能還倒賠
那我們可以做一些修正
去看看當時的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在哪裡
並且以此作為基準去抓我們可以做的位置
下一張投影片我們來看一下支撐壓力表
支撐壓力表是一項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不會畫線抓支撐壓力的新手
找到現在市場上大家認定的支撐與壓力
解讀支撐壓力表,我們要站在賣方的角度去思考
因為賣方留倉會有壓力,但買方沒有
所以你看買權與賣權變化量最大的地方,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舉例來說
你看到買權是17650變化量最大,賣權17000變化量最大
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賣出買權在1765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漲破17650
賣出賣權在1700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跌破17000
那這樣我們的月選看多價差,就可以建立一個16900-17000的看多價差
這裡補充一下,雖然我們是去做月選看多價差
但支撐壓力表我們還是觀察該周的支撐壓力表,而不是該月的支撐壓力表
除非到第三個星期三
(當然,偶爾會有特別的例子,例如之前日誌影片中有提到
當兩大法人都在做買進賣權的時候,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其實就沒有支撐效果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bwQXrZOPI)
偶爾會有回檔,在周選做看空價差
但股市也是有時晴有時雨
總是會有回檔下跌的時候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短均線5MA來作為判斷基準
如果指數跌破五日均線
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時候做空頭價差
履約價可以抓前面的高點作為參考基準
另外,由於我們是判斷回檔
所以不需要把這個空頭價差做在比較長期的月選
而是做在比較短期的周選
如此一來這個空頭價差就能替我們月選多頭價差沖銷方向上的風險
其實如果你對選擇權已經有接觸過的話
你應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變形的兀鷹
只是兀鷹策略會做在同個時間的契約裡面
又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當作是時間價差或者對角價差
但上述兩者會有裸賣部位
但我們這個策略在周選與月選都是價差,風險是有保障的
26:02 總結
這裡我們就給明確定義
a.在均線多頭排列時,做這樣的策略
每個禮拜固定做一組看多價差,我推薦星期五做
而在做這樣策略期間,如果遇到空頭排列,看多價差要停損出場
(空頭排列:5MA,10MA,20MA)
如果均線糾結在一起,則暫停動作(10MA,5MA,20MA,or 20MA,5MA,10MA)
b.做月選多頭價差,位置做20MA
若獲利空間不大(指數位置離20MA太遠),參考支撐壓力表的支撐
(to新手:如果要談技術分析的話,支撐通常會是前面的低點)
c.跌破5MA,在周選做看空價差,位置選在跌破五日均線前的高點
(這裡注意,不是做在5MA喔!是做在前面的高點)
補充:
a.新手的話我建議本金5萬來做這樣的策略
雖然說你其實不需要這麼多資金,但至少你一開始輸的話
比較不會有壓力
b.逆向的月選看空價差,周選看多價差這種做法並不建議
因為空頭走勢又急又兇
這樣做可能討不到甜頭,倒不如直接做買進賣權
▼凱文的選擇權課程,適合新手、小資族,讓你瞭解如何運用選擇權獲利!▼
https://optionplayerkevin.teachable.com/
▼歡迎加入會員▼
小額贊助,可以在留言區使用特別的專屬貼圖
鐵粉會員,除了貼圖,每天我會與你分享我對盤勢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2JKimITPdd37tEzJrHPAg/join
▼底下有各種資訊,歡迎點開參考▼
✅選擇權討論社團: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groupkevin
✅IG: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instagramkevin
✅FB: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facebookkevin
✅line社群:https://lihi.tv/YcKVl
這個頻道專注在選擇權的話題上
股票、期貨、基金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希望大家都能變得更有錢,邁向財務自由
本集節目由蝦皮贊助播出
https://shp.ee/2dues3k
----------
***重要申明:影片主要為分享我個人的想法,並非投資建議,請觀眾在操作前仍需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