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19: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芳瑜)
李崇建老師,是引領我接觸「薩提爾」的重要人物,也啟發並影響了我的教學慣性、教養理念,甚至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觀點。
這部影片是五年前的TED演講,剛好是我初識「薩提爾」的時候,從此,我才開始更深入的了解、重視「情緒教育」。
—————以下節錄自影片—————
「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大人:可以啊!我當然允許孩子成為自己啊!
「你允許孩子有自由的意志嗎?」
「他可以自由的選擇他的職業、性向嗎?」
大人:⋯⋯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他可以自由的表達嗎?」
「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他可以認識自己的情緒嗎?」
大人:⋯⋯
小孩生氣的時候,大人說:
「你不要再生氣了。」
「你如果再生氣,爸爸就要生氣囉!」
一個從小不被允許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生氣的人,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大人?
一個大人面紅耳赤,講話非常大聲,但他說:
「我沒有生氣!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而已啦!」
小孩難過的時候,大人說:
「你不要想那麼多,不要難過了。」
小孩害怕的時候,大人說:
「你不要害怕,沒什麼好怕的。」
小孩沒信心的時候,大人說:
「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不能接受自己難過、害怕,要怎麼相信自己呢?
這樣的小孩長大成人,他跟他的情緒失去了連結,他不認識自己。
媽媽問女兒:
「你想吃什麼?什麼都可以。」
爸爸問兒子:
「你有什麼想法,你可以說啊!」
孩子要相信的,應該是大人的表情,還是相信他的言語?
孩子要回答的意見,是大人心裡面的意見,還是他真正自己的意見?
─────
我談情緒的文章很多,但那都僅限於個人的經驗與省思,不如請大師「親聲」出馬,用他溫和從容的語調、貼近生活的舉例和深刻動人的敘述,比起文章或書籍,更能讓大家快速而直接的體會薩提爾的魅力。
不得不說,我昨晚再次含著眼淚看完影片,和我每次讀起李崇建老師所寫的文字一樣,感觸甚多。
這部影片,我大力推薦給:
#所有的家長和教師、
#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
#每一個內心有傷的大人。
#歡迎分享影片在留言處
#歡迎深入閱讀老師的書籍
—————
🔸延伸閱讀
📌觀點的選擇──是任性或是愛?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92824865593128/
📌我們在愛裡自由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93472458861702/
📌一致性──最理想的應對姿態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05911554284459/
📌大人沒有明說,其實孩子都明白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50488876493393/
📌有時候,你只是需要被溫柔的承接 (芳瑜)
https://fb.watch/6lkr2Kxqm3/
📌改變自己,或許是改變一切的起點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71066474435633/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念之轉》(另稱覺醒功課 The Work of Byron Katie)簡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患者好轉 第二組:患者服食抗抑鬱藥物-有40-60%患者好轉 第三...
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念之轉》(另稱覺醒功課 The Work of Byron Katie)簡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早前就一念之轉作出研究,把抑鬱症患者分成三組進行療程,然後在八星期後,檢測各組成效,結果顯示:
第一組:患者只服食安慰劑-有20-40%患者好轉
第二組:患者服食抗抑鬱藥物-有40-60%患者好轉
第三組:參加九天的覺醒功課課程(The School of The Work with Byron Katie)-有94%患者好轉!
學習使用轉念作業,即時解除讓我們痛苦的念頭。有時人生就是被無謂的信念搞砸了,改寫負面信念將會為人生帶來新出路,活出圓滿人生。
2021年《奇蹟課程》將會提升並重新整合至《覺醒功課》,以《一念之轉》為基礎,把《奇蹟課程》裡的非二元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化解過去讓我們痛苦的知見世界,認清仁慈的真相,然後把療癒力量帶給我們遇見的每個人,以生命影響生命。開課日期為2021年8月,敬請密切留意,可讚好Facebook以獲得最新資訊。
電郵:hypnohealinghk@gmail.com
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一念之轉 #特殊教育需要 #SEN
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我們的孩子在呼救:一個兒少精神科醫師,與傷痕累累的孩子們」介紹
訪問作者:謝依婷 醫師
內容簡介:
「我都有在關心,這孩子什麼都不說啊!」
其實孩子什麼都說了,
透過笑或不笑、哭或不哭,沉默、憤怒或自傷……
▌在孩子的失序、難解背後,是那顆很想被看見、被好好愛著的心。▌
‧「沒有人看見一個少年正在被強暴。」──一直說頭痛而拒學的少年,以自己的血,寫下祕密日記。
‧「這樣他就會死掉了!」──四歲女童拿玩具刀瘋狂剁碎黏土人。她被娃娃車司機性侵了。
‧「有時候我真的好討厭自己。」──少女纖細手臂上的自殘傷痕,就像媽媽的情人一樣數不清。
‧「如果我馬上送她去醫院,說不定她就不會死了。」──最好的朋友驟逝,女孩一滴眼淚都沒有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兩年來從未開口的少女,最後寫下了這句話。
任何表面狀況都不僅是表面。最需要去聽見的,往往是沒有說出口的。
身為兒少精神專科醫師,謝依婷深知對於身心尚在發展、尋找自我定位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說,大人眼中「沒什麼」的小事,卻可能造成令他們窒息的壓力和影響。大人不解的情緒起落、行為變化,事實上,正是孩子在釋放線索,用力呼救:「請你多注意我!請你真的瞭解我!」
謝醫師溫柔同理,帶我們一同牽著孩子,和他們站在一起,看入受創的心,理解傷的源頭,因為當孩子被理解、被接納了,他們也更能有力量,好好長大。
孩子真正渴望的,往往說不出口。那麼,我們就先對他們說吧:
{孩子別怕,我會陪著你,我會接住你。
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不變。}
作者簡介:謝依婷 醫師(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人與人相遇是一種機緣巧合,能夠傾聽和幫助孩子,是身為兒心科醫師的使命和幸運,雖然不一定能幫上每一個孩子,但總是要盡力去做。」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進修中。
曾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系住院醫師、總醫師,兒童心智科代訓醫師。亦曾擔任衛福部心智障礙者精神醫療服務品質改善計畫雲嘉南區執行醫師,現為成大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
兒少精神科也稱為兒童心智科,主要是看十八歲以下的對象,這個領域的專科醫師在全台灣只有兩百多位。
兒心科醫師在看診時,必須扮演多重角色,懂得許多不同面相的事物,比如:與兩歲小小孩牙牙學語地對話,和憂鬱高中少女聊偶像,與過動國中少年討論手遊,而面對拒學的國中少女,談的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使用病人的語言,才有辦法與病人溝通。
碩士論文還沒寫完,先出了這本書。
私心希望自己是業餘醫師;旅行、寫作、運動、和潛意識工作以及好好生活,可以是主業。
(本書所舉之診間故事皆經改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桃園電影節公布片單 精選「大手牽小手」等5部闔家觀賞電影
以「愛」出發 幽默溫馨 不同角度看世界
瑞莎力推:沒有任何事比愛的力量還要大 愛可以度過所有問題
桃園電影節公布「大手牽小手」片單,精選5部適合闔家觀賞的電影作品,皆以「愛」為出發點,親子觀影也能感受到滿滿暖心。影展正式開幕前,10/3在國泰置地廣場戶外電影院播映以棒球與親情為題的熱血電影《棒球英雄小聯盟》。影展大使瑞莎主動挑選出推薦片單,包括動保議題的開幕片《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以及「大手牽小手」單元中的《小小的回家願望》、《弟弟追著恐龍跑》瑞莎:沒有任何事比愛的力量還要大 愛可以度過所有問題。
瑞莎11年前以烏克蘭人身分來台發展,近年來升格幸福媽咪,償投身於台灣韻律體操訓練,以愛與溫暖為出發點的「大手牽小手」片單,讓她格外有感,包括來自奧地利的《小小的回家願望》,以孩童角度描繪車臣難民的現實生活,時而幽默、時而溫馨;《弟弟追著恐龍跑》中,患有唐氏症的弟弟,如何以獨特觀點教會哥哥用不同角度看世界。《小小的回家願望》 (2).jpg瑞莎表示:「看完《小小的回家願望》,覺得自己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在疫情時期特別適合給大家看,我們必須堅持,沒有可以比愛的力量還要大,我也很喜歡《弟弟追著恐龍跑》,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特別的地方,但『愛』可以度過所有問題,這兩部很有愛的電影,推薦給大家。」
身為影展大使的瑞莎,這次也盡責地化身催票大使,聽到桃園電影節票價,笑喊:「謝謝桃園有這麼棒的活動,一張票才70塊,大家趕快去買票,我真的不敢相信,我可以全部票買下來嗎?」
來自奧地利的《小小的回家願望》,改編自Monika HELFER的同名小說,描述8歲奧斯卡、13歲姊姊莉莉跟母親相依為命,身為車臣難民的他們,因媽媽自殺未遂被送進醫院,兩個孩子雖不用遣返,但必須透過政府暫時安置,安排到不同的寄養家庭生活。天真的孩子們一心想要回到媽媽的身邊,用盡各種方式打聽媽媽的下落,希望用他們的愛以及溫暖的話語,克服一切障礙,讓一家人團圓。導演阿拉什.里耶長期關注難民議題,這次改以孩子的角度描繪,兩位童星的精彩演出令人驚艷。
《弟弟追著恐龍跑》描述小時候的傑克相信父母所說,覺得患有唐氏症的弟弟傑歐,有如漫畫裡的超級英雄,然而長大後的傑克,卻對弟弟感到丟臉,對外假裝自己沒有弟弟,也不敢喜歡的女孩面前承認。本片改編自賈柯莫‧馬札里歐(Giacomo MAZZARIOL)的暢銷同名自傳小說,故事真實描述比他多了一對染色體的「特別」弟弟,降臨到他的世界,他曾說:「我花了12年才學會用我弟弟的眼睛看世界,我真心覺得,那個世界還不賴。」幽默溫馨風格拿下2020年義大利電影金像獎大衛青年獎、歐洲電影獎青年觀眾票選獎,並獲得義大利銀緞帶獎最佳新人導演提名。
《哈囉世界,我來了》結合紙雕、攝影及2D繪圖而成的逐格動畫,白斑狗魚希望成為水底之王;幼小的蜻蜓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火蠑螈則想離開水面透透氣,動物們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是生命共同體,也努力著追逐牠們自己的夢想。片中製作超過110隻動物模型,共有76種動物,43種植物、4種菇類,所有模型皆以古董書的紙張所做成。「透過此動畫,我們試著理解每個動物的世界觀,並開始學習多元觀點。靜靜觀賞著大自然,拋開成見與刻板印象,超越所有生物階層意識,虛心接納成為世界的一份子,熱愛生命。」
《彼得與狼》以真人動畫影片方式呈現,描述彼得如何在其他動物朋友的幫忙下智取大灰狼的故事,巧妙融合現場音樂和動畫,又充滿文字設計和編排的藝術趣味,於2014年獲金玫瑰獎最佳美術獎項肯定。片中也邀請義大利籍指揮家丹尼爾.加蒂(Daniele GATTI)帶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實景演出,丹尼爾.加蒂現任馬勒室內樂團藝術顧問。
短片《動物狂歡節》則描述每天晚上,父親都會講睡前故事幫助兒子入睡,孩子總是選擇有點嚴肅,有音符、管弦樂隊照片和動物圖畫的《動物狂歡節》。看似簡單的故事,經過父子兩人想像力變得生動,搭配樂團的現場演奏,一個個動物有了自己的出場主題曲。音樂具體化動物的形象,讓整部影片鮮活動人。
2020桃園電影節將10月9日到 10月23日舉行,共規劃7大單元、超過75部國內外精采好片輪番上陣,更多影展訊息請密切關注桃園電影節官方網站(http://tyff.taoyuancf.org.tw/)和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ff/)
文章
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 在 永不停止的拔河~一個自閉兒母親形塑生命調適歷程之故事敘說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研究呈現我和一個自閉兒母親透過敘說性研究的方式,覺察自己的生命內涵與運作, ... 許多有殘障兒的家庭,母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能不能被接納,而這項檢驗就在學校和 ... ... <看更多>
每一個不被接納的孩子 在 就有多接納自己! 面對孩子,尊重、欣賞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 存在本身就足以贏得矚目與欣賞每一個孩子都會發現,有些行為會給自己招來麻煩,不過這絕對不意味著他們不被接納或者不受尊重。 因此這一點就顯得愈加關鍵:身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