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海恩議員發言】《施政報告》致謝議案: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
立法會在2月16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場討論主題為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土地短缺及房屋樓價高企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認為政府首要任務是制訂適切的房屋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快興建公屋和研究興建過渡性房屋,保障所有市民都能安居樂業。
我認為政府可從檢視現時城市規劃和改變土地用途政策著手,在發展新市鎮的同時,也要檢討如何活化舊區,妥善利用空置建築和土地。作為新界東議員,我亦希望政府能繼續改善區內的交通配套,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質素。
其次,舊區樓宇老化日益嚴重,政府須制訂相關應對措施,我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成立一站式跨部門支援和服務平台,協助小業主進行樓宇維修及管理。促進樓宇的維修和保養能令住宅單位的可供使用期延長,減少物業市場的單位流失率,長遠來說,對房屋單位供應有正面幫助。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到,截至去年12月底,預計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的供應量達94,000個單位,比本屆政府上任時高出45%,是過去12年以來的新高。但特首同時承認,公屋用地供應仍然落後,公屋輪候時間明顯延長,若政府及社會不下定決心加快覓地建屋,房屋問題仍然難以解決。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於去年12月提交的《長遠房屋策略》2016年周年進度報告,未來5年,本港公營及資助房屋的總建成量約為94,500個單位,平均每年只有18,900個,比長遠房屋策略原訂每年建28,000個單位的目標,足足少了9,100個單位。公屋輪候冊的輪候人數已接近30萬,改變富戶政策都未必能夠紓緩輪候冊大排長龍、市民等候上樓時間越來越長的問題。所以,我希望特區政府加快建屋進度,兌現輪候冊3年上樓的承諾。
主席,根據政府統計處於去年4月底公布的2014/15年度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結果,在衣、食、住、行四大範疇中,每戶在住屋開支方面的負擔最重,平均每月開支為9,894元,佔住戶總開支34.3%,比2009/10年度增加近4成,創歷史新高。
此外,根據美國環球物業顧問研究中心今年初發表的最新一份「全球住房負擔能力調查」報告,在全球20個房價最貴、市民最難負擔的城市中,香港繼續排名首位,成為世界之最,香港樓價中位數高達高庭入息中位數的18倍,顯示本港樓價已達到極難負擔的水平。
市民除了要負擔沉重的住屋開支,同時亦要面對居住環境差、單位面積狹小的問題。根據政府的統計數字,在2013至2015年間,劏房單位數目上升了32.7%,約有88,800間,居住人數增加至接近20萬人。最近,深水埗有劏房發生火警造成一死兩傷,反映了現時劏房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和消防安全問題。可是,如果他們被迫遷亦會面對無家可歸的慘況。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夠為劏房居民提供適切支援,並採納新民黨的建議,重新研究興建過渡性房屋。
主席,對於不少市民來講,要「住得起、住得好」,到今時今日相信已變成一種奢望。我希望政府能從兩大範疇著手,第一是檢視現時城市規劃政策,第二是審視本港改變土地用途政策。我們不單單可以發展新市鎮,也要在舊區尋找空置或發展停滯的地皮,研究如何活化歷史建築和空置校園。
另外,新界東有很多偏遠的鄉村,例如沙頭角和西貢,希望政府能繼續改善交通配套設施和推動該區旅遊景點的發展,讓市民能安居樂業,往返工作地點也更為便利。
此外,我想講另一個同房屋有密切連繫的樓宇維修及管理問題。本港樓宇高齡化與人口老化問題同樣迫在眉睫,政府有需要及早制訂應對措施。今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推出第3期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加強對舊樓業主的支援,並協助「三無大廈」業主成立法團及支援法團履行責任。然而,有關措施對小業主的支援實屬有限,我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成立一站式跨部門支援和服務平台,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統籌有關工作,為小業主提供更全面、更具效率的樓宇維修及管理的支援和協助。
主席,做好樓宇維修及管理,將可令住宅單位的可供使用期延長,減少物業市場的單位流失率,無疑對住宅單位供應會有正面幫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會在2月16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場討論主題為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土地短缺及房屋樓價高企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認為政府首要任務是制訂適切的房屋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快興建公屋和研究興建過渡性房屋,保障所有市民都能安居樂業。 我認為政府可從檢視現時城市規劃和改變土地用途政策著手...
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法會在2月16日繼續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第二場討論主題為土地、房屋、交通、環境及保育。土地短缺及房屋樓價高企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認為政府首要任務是制訂適切的房屋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快興建公屋和研究興建過渡性房屋,保障所有市民都能安居樂業。
我認為政府可從檢視現時城市規劃和改變土地用途政策著手,在發展新市鎮的同時,也要檢討如何活化舊區,妥善利用空置建築和土地。作為新界東議員,我亦希望政府能繼續改善區內的交通配套,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質素。
其次,舊區樓宇老化日益嚴重,政府須制訂相關應對措施,我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成立一站式跨部門支援和服務平台,協助小業主進行樓宇維修及管理。促進樓宇的維修和保養能令住宅單位的可供使用期延長,減少物業市場的單位流失率,長遠來說,對房屋單位供應有正面幫助。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到,截至去年12月底,預計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的供應量達94,000個單位,比本屆政府上任時高出45%,是過去12年以來的新高。但特首同時承認,公屋用地供應仍然落後,公屋輪候時間明顯延長,若政府及社會不下定決心加快覓地建屋,房屋問題仍然難以解決。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於去年12月提交的《長遠房屋策略》2016年周年進度報告,未來5年,本港公營及資助房屋的總建成量約為94,500個單位,平均每年只有18,900個,比長遠房屋策略原訂每年建28,000個單位的目標,足足少了9,100個單位。公屋輪候冊的輪候人數已接近30萬,改變富戶政策都未必能夠紓緩輪候冊大排長龍、市民等候上樓時間越來越長的問題。所以,我希望特區政府加快建屋進度,兌現輪候冊3年上樓的承諾。
主席,根據政府統計處於去年4月底公布的2014/15年度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結果,在衣、食、住、行四大範疇中,每戶在住屋開支方面的負擔最重,平均每月開支為9,894元,佔住戶總開支34.3%,比2009/10年度增加近4成,創歷史新高。
此外,根據美國環球物業顧問研究中心今年初發表的最新一份「全球住房負擔能力調查」報告,在全球20個房價最貴、市民最難負擔的城市中,香港繼續排名首位,成為世界之最,香港樓價中位數高達高庭入息中位數的18倍,顯示本港樓價已達到極難負擔的水平。
市民除了要負擔沉重的住屋開支,同時亦要面對居住環境差、單位面積狹小的問題。根據政府的統計數字,在2013至2015年間,劏房單位數目上升了32.7%,約有88,800間,居住人數增加至接近20萬人。最近,深水埗有劏房發生火警造成一死兩傷,反映了現時劏房普遍存在的結構性和消防安全問題。可是,如果他們被迫遷亦會面對無家可歸的慘況。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夠為劏房居民提供適切支援,並採納新民黨的建議,重新研究興建過渡性房屋。
主席,對於不少市民來講,要「住得起、住得好」,到今時今日相信已變成一種奢望。我希望政府能從兩大範疇著手,第一是檢視現時城市規劃政策,第二是審視本港改變土地用途政策。我們不單單可以發展新市鎮,也要在舊區尋找空置或發展停滯的地皮,研究如何活化歷史建築和空置校園。
另外,新界東有很多偏遠的鄉村,例如沙頭角和西貢,希望政府能繼續改善交通配套設施和推動該區旅遊景點的發展,讓市民能安居樂業,往返工作地點也更為便利。
此外,我想講另一個同房屋有密切連繫的樓宇維修及管理問題。本港樓宇高齡化與人口老化問題同樣迫在眉睫,政府有需要及早制訂應對措施。今年《施政報告》指出,政府會推出第3期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加強對舊樓業主的支援,並協助「三無大廈」業主成立法團及支援法團履行責任。然而,有關措施對小業主的支援實屬有限,我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成立一站式跨部門支援和服務平台,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統籌有關工作,為小業主提供更全面、更具效率的樓宇維修及管理的支援和協助。
主席,做好樓宇維修及管理,將可令住宅單位的可供使用期延長,減少物業市場的單位流失率,無疑對住宅單位供應會有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