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們,好還要更好!
在疫情蔓延導致孩子在家上課,加上暑假,已經有近九十天了!
孩子們都非常想念學校的時光,家長們也希望孩子們能趕快回到健康安全的學校!
一般來說,學校將在九月一日開學,
然而沒有暑假的非公幼幼兒學,通常是在八月一日開學,但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而延後到八月十六日明天開學。這群幼兒學小小朋友們即將開學之前,淵翔事先到中正區兩所新設立的非營利幼兒園關心與協助,為了這群第一次到校的孩子們(新設幼兒園沒有舊生),我們要關心這兩個學前教育現場!基隆市今年共計有六所新設立的非營利幼兒園,五所屬於市政府教育處所設立,另一所是由國立海科館設置。在中正區的有位於正濱國中校園內,由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的18位幼教團隊承辦的基隆市成長幼兒園,迄今已經招生約110位小朋友,另一所是由社團法人金字塔幼兒教育研究學會的11位幼教團隊承辦的海科館大翅鯨非營利幼兒園,目前招生約60位小朋友,藉此,先幫忙兩所新設的幼兒園做個小廣告,兩所非營利性幼兒園都還有名額,歡迎大家的寶貝一起來就讀喔!
淵翔在參觀並與兩位所長交流後,提出下列幾點提供給大家參考,必須協助的地方也會給予幫忙:
一、專業團隊 經驗豐富
首先是兩所非營利性幼兒園的幼教團隊從園長以降,都非常具有專業與熱忱,海科館大翅鯨幼兒園的陳瑢菂所長,親切態度中展現幹練的幼教專業,本身有不下十所的創設園長的經驗,大翅鯨幼兒園的臉書上說:「國內第一所博物館幼兒園,由社團法人金字塔幼兒園會領航,即將帶領75位3至6歲的小小孩,揮動好奇的大翅,舞動探索學習之尾翼,有如大翅鯨隨著洋流遨遊智慧的海洋。」而位於正濱國中的成長幼兒園的鄭世儀所長,友善地待人接物,小朋友都叫他鍬形蟲,熟稔自然生態環境是我從他身上發現的專長。鄭園長説:基隆市成長非營利幼兒園的教學理念是人本、開放、大自然,教學的目標是快樂、自信、做自己。讓孩子做一個快樂而有自信的自己,教學方法將會採用:
1.學習區教學:讓孩子自由探索與學習自理 能力、基本發展能力,透過操作、模仿,創作,建立經驗知識。
2.主題教學:老師引導討論,擴展、加深、統整孩子的經驗知識。
3.大户外教學:帶孩子實地踏察社區的自然環境與文化建築,參與在地文化活動,讓經驗知識融入在地文化。
4.兒童戲劇活動:結合繪本閱讀,並演出繪本故事的角色,內容,非但學到繪本的文學性,藝術性內涵,並滿足孩子愛扮演的天性,更讓孩子透過角色扮演,跳脫自我中心的思考,了解故事情境中的人我,物我、的關係,終而成長成(懂事)的孩子。
二、政府興設 補助開辦
海科館大翅鯨幼兒園是由教育部海科館撥出原圖書館空間改建而成,至於開辦費用我尚未能取得,不過經過現場參觀後,除了教室以外,還增設了廚房與戶外的空間(附照片),館方與園方也有共識,希望幼兒園的教玉現場可以擴及到博物館所轄的室內外空間,而位於正濱國中成長幼兒園,依照教育處提供給議會的預算來看,除了利用兩年時間興建整棟幼兒園的預算以外,今年有中央與本市的預算:去年編列的補助營運30萬(非營利幼兒園1年所需公付營運成本為300萬元,中央補助270萬元,本府配合款30萬元,108年度共辦理7園,百福非營利幼兒園、信義非營利幼兒園、暖西國小非營利幼兒園、正濱國中非營利幼兒園、中山國小非營利幼兒園、武崙國小非營利幼兒園、南榮國中非營利幼兒園,所需經費210萬元。)及今年追加新設暖西國小、中山國小、正濱國中、武崙國小非營利幼兒園等四園辦理「建築物裝修及購置教學設備經費」第2、3、4期經費共計3,423萬6,900元,從預算上看來投資不少經費在非營利幼兒園的計畫上。
三、議員建議 收聽民意
這次參訪與交流中,我具體提出幾點建議給園方,首先是環境上,請園方妥善為幼童們規劃到校後的「通學路線」,尤其注意基隆「冬天多雨的狀況模擬」(兩個承辦的法人皆來自外縣市)及與附設組織的「動線要注重安全」,海科館的遊客出入複雜,正濱國中的孩童也有別一般的國小附幼,尤其是操場與球場的使用要特別注意。另外,「班班有冷氣」,及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後的「防疫設備」與「網路教學設備」也要具備,我也建議要與「社區環境與人文結合」,除了民政系統的區公所與里辦公處以外,警政消防也是園方可以合作的對象,我願意擔任橋樑給予協助。除了我個人淺見外,我更期待各位網友們,若您有孩子或是朋友的孩子就讀這兩所或其他幼兒園,或是您對基隆市的教育有任何建議,請不要吝嗇給予我建言喔!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們,好還要更好!
網路資訊:
海科館大翅鯨幼兒園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kidsplace367/
基隆市成長幼兒園臉書 https://reurl.cc/gWq2eV
幼兒園(教保服務機構)因應 COVID-19 官方防疫管理指引 https://askg.kl.edu.tw/news/file/144/376570000A_1100128918A00_ATTCH1.pdf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一起守住另一個防疫戰場 高雄市除了武漢肺炎本土案例今日仍然+0外,另外從去年一整年迄今,這一年八個月以來,高雄市也沒有發生登革熱本土案例。 高雄有海、空雙港,船員、移工多,與東南亞互動密切。加上南部氣候、雨水,以「境外移入」並造成社區傳播的登革熱,一直以來對高雄是艱難挑戰,也是每年夏秋必須面...
「武崙國小」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童子瑋 仁愛新世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Re: [問題] 請問基隆市國中風評- 看板Keelung 的評價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基隆市安樂區武崙國民小學Keelung Municipal Wu-Lun ... 的評價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來自校方的肯定-『基隆武崙國小--楊坤祥校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武崙國小 在 請教武崙國小國中風評如何? - Mobile01 的評價
武崙國小 在 童子瑋 仁愛新世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子瑋與武崙國小校長 #楊坤祥 及體健科 #李上泰 科長,前往安樂區武崙國小,🤓規劃基隆市小學第一座室內打擊練習場,基隆因為氣候的關係☔️,室內運動空間是所有運動員都很期待的設施。👏
子瑋認為要推廣基隆的棒球運動⚾️,除了資源挹注外,室內的運動空間更不能缺少🧐,謝謝市政府的支持🙏,將投入60萬的經費,補助基隆市第一座的室內打擊練習場, 預計在年底前完工,讓更多學生參與棒球運動。👍
Wayne Tung
#室內打擊練習場
#棒球癡 #棒球魂
武崙國小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基隆市議會第16、17次臨時會預備會】
基隆市議會第16、17次臨時會將在8月16日至8月20日、8月22日至8月27日舉行,本次臨時會主要會討論報告事項(議會提出議題請市府報告)與市政考察,同時本次臨時會也將在審查會中🔸審查基隆市政府2020年的決算🔸。而屬於監察單位的基隆審計室也會提出2020年基隆市政府與各附屬單位決算審查完整報告,其中會有許多重要的建議,我們也會參酌來審查並要求市府改善!
在8月2日(昨天)的預備會上,我所提的報告事項建議除了防疫工作檢討(疫苗施打規劃以及疫調平台的狀況),我也特別針對即將要舉行的♦ #城市博覽會♦,要求市府遵守我與多位議員共同於第五次定期會連署提案要求市政府針對城市博覽會之活動形式、活動目標、行銷對象與行銷管道進行具體明確報告,亦說明城市博覽會疫情因應方式,除依照防疫指引辦理活動與降載外,是否有參照國際經驗提出結合創意與新媒介之活動再現方式。
除了我以外,也有多位議員希望城市博覽會的相關細節,同時也有議員提到
在市政考察的議題上,除了因疫情而延期的和平島汙水處理廠海產街轉型與停車規劃等考察外,我也希望可以針對武崙國小非營利幼兒園上下課車流的交通配套與規劃提請交通處與教育處來說明,但後來因為此議題因為涉及範圍太小被否決(QQ),改進行海港大樓動線和西二三碼頭倉庫的參訪。
最後議員所提出的報告事項與市政考察建議會由程序委員會來做順序,也請大家多多關注將於8月16日至8月20日、8月22日至8月27日進行‼第16、17次臨時會‼,一起來監督市政與市府的防疫工作💪!
武崙國小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一起守住另一個防疫戰場
高雄市除了武漢肺炎本土案例今日仍然+0外,另外從去年一整年迄今,這一年八個月以來,高雄市也沒有發生登革熱本土案例。
高雄有海、空雙港,船員、移工多,與東南亞互動密切。加上南部氣候、雨水,以「境外移入」並造成社區傳播的登革熱,一直以來對高雄是艱難挑戰,也是每年夏秋必須面對的課題。
因此,我上任後,我們重新擬定我們的戰略:如何將病毒阻絕境外?如何主動監測病媒蚊?如何快速篩檢發現個案?成為我們的日常。
高雄市除了進行社區防治噴藥,我們特別加強「源頭管理,決戰境外」:
✅入境住防疫旅館加強噴藥滅蚊,防止叮咬入境人員後再跑到社區。
✅重點區域加強環境整頓並擴大病媒蚊監測工作,常規列管積水地下室、空屋、空地、陽性水溝等高風險場域(定點偵測、清除孳生源)
✅主動監測境外移入個案,自高風險國家地區入境者,全面公費NS1快篩
病媒蚊監測尤其重要,邊境管制雖然可以控制病毒入境,但由監測去整頓環境、徹底減少病媒蚊可能孳生的積水容器,其實才是關鍵。
登革熱以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為傳播媒介。埃及斑蚊以人工容器為孳生地,喜愛北回歸線以南的環境、人類活動密度高的地方,儲水槽、廢輪胎的積水處,就成為他們的最愛。白線斑蚊,則以屋外為主,遍佈全台。
我們的里長、社區志工及市府團隊們,認真的在街頭巷尾消毒、清理孳生源。
今天,我也到鳳山中崙國小、五甲一路與國富路口,感謝登革熱防治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們。
雨後落實巡、倒、清、刷:巡視家戶內外積水容器、將積水倒掉、清除不要的容器、留下的器物刷洗以去除可能的蟲卵。
我們會和市民朋友一起持續努力登革熱防治工作,讓高雄市登革熱本土病例能繼續+0,守住另一個防疫戰場。
武崙國小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武崙國小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武崙國小 在 基隆市安樂區武崙國民小學Keelung Municipal Wu-Lun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學校社區手牽手,防災教育向前走有鑑於學區內大武崙溪畔遇暴雨容易積水、滋生水患,武崙里辦公處、武崙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與武崙國小合作,推動學生防災教育扎根計畫, ... ... <看更多>
武崙國小 在 來自校方的肯定-『基隆武崙國小--楊坤祥校長』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校長的肯定#基隆武崙國小#彩虹媽媽#青春啟航#生命教育課#青春特工#反毒反菸. ... <看更多>
武崙國小 在 Re: [問題] 請問基隆市國中風評- 看板Keelu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lovedora (不屑紀念)》之銘言:
: 今年很幸運有考上基隆正式專輔老師,
: 但是因為我是南部人,
: 對於基隆市各國中的狀況不是很熟悉,
: 想請問版友們有沒有推薦哪所學校?推薦的理由是什麼?
: (或許是自己的母校或者聽說輔導環境不錯)
: 或者哪所學校我可能要注意,如果推/回文不方便,
: 可否麻煩站內信告知。
: 希望能分發到愉快的工作環境,
: 另外想請問基隆哪些區交通及生活機能比較方便?
: 從地圖上看不出來,
: 因為我只會騎機車,
: 如果很山上或偏遠我就要考慮交通問題了。
: 今年有14所學校有缺,明德、銘傳、信義、成功、南榮、正濱、建德、百福、武崙、碇內
: 安樂、中山、暖暖、八斗(高中附設國中部)
: 麻煩版友對以上學校有耳聞的可以告訴我,因為分發當天下午4點前得到學校報到,
: 擔心交通問題,還有後續租屋問題,想瞭解一些基本資訊,麻煩版友了。
若以離基隆市中心遠近來區分(廟口商圈),可以選以下幾間
銘傳(走路就可以到)
中正(不過在山上),天天要騎車上下班,基隆常下雨,會很不方便
若以租屋方便來區分,可以選以下幾間
正濱(離海洋大學很近,附近租屋方便,食衣住行也不會是問題)
中山(離經國管理學院很近,不過生活機能稍差)
以下幾間學校交通通很不便利,建議不要選
百福(離基隆市區太遠,去哪都不方便)
武崙(同樣都在安樂區,選這間不如選建德安樂會方便許多)
碇內(那邊還滿偏僻的,且離基隆市區太遠,去哪都不方便)
暖暖(那邊還滿偏僻的,且離基隆市區太遠,去哪都不方便)
八斗(離基隆市區太遠,去哪都不方便)
建德和安樂都是很好的選擇,這兩間學校均位於基隆市安樂區,基隆市安樂區
是全基隆市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全基隆市有五分之一的人住在這區,人多的地
方,一定是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德國中雖離市區較遠,但鄰近長庚醫院商
圈,附近生活機能相當好,很多生活上的大小事都可以在該區解決,不必跑到
市區,且交通極為便利,離一高二高只有十分鐘車程,客運相當多,坐車到台
北(信義區市府轉運站)不用半小時,將來要回南部,要到台北轉車都相當方便
。安樂國中雖離長庚商圈稍遠,但離基隆市區相當近,附近生活機能不輸長庚
商圈,且離基隆火車站只有十五分鐘車程(騎車),相當方便。
此外,若怕報到趕不上,可以搭計程車,若從基隆車站到上面所有國中,250元
內可以解決(基隆不大),不用太擔心,到最遠的百福也是250元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64.74
※ 編輯: t288850 來自: 123.194.164.74 (08/14 23: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