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很多人把「財務自由」、「被動收入」掛在嘴邊;我想先定義這「兩件事」對我的意義。
「財務自由」:不是指月薪有多高,或是銀行戶頭有多少錢,而是指「被動收入」足以支付你日常食衣住行的基本開銷;就算沒了工作,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而「被動收入」:是指不用付出時間和勞力,就能獲得的金錢收入。例如:房租收入、版稅收入、股息收入都算是被動收入;也有人把「販售線上課程銷售、開設團購網、打造營銷的團隊、建立連鎖店系統….」列入廣義的被動收入來源 (但我覺得這些都有門檻)。
就算你年薪百萬多多多,都稱不上「財務自由」;因為當你工作沒了,收入就斷了;存款敗光了,也就玩完了。
有些年輕時就日入斗金的明星、中了樂透頭彩的得主,誤以為自己錢夠多、就是財務自由了,才會淪落下流老人的下場。
我們這種受薪階級,就像替地主打工的「佃農」,有做工、才有飯吃;想脫離佃農人生的循環,就必須想辦法創造出自己的田地,讓別人為自己耕田。
除了固定薪資這個「主動收入」,你必須在該理財、能理財的年紀,為自己創造出第二個「被動收入」,並且讓被動收入越來越多,多到足以買單你的基本生活,這才是真的達到「財務自由」的程度。
剛提到了好幾個被動收入的方法,像是:「販售線上課程銷售、開設團購網、打造自己營銷的團隊、建立連鎖店系統…」,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並不是人人能實踐。
我自己也認為這中間也還有許多不穩定性存在;回歸到最可行、人人都有機會的方法,就是創造「股息收入」和「租金收入」,這兩者更容易得到的就是「股息收入」。
創造被動收入之前,我們必須把一些基本的武器備好,不然只是紙上談兵。
(一)在本業上努力賺錢、(開源)
(二)在生活上開源節流、(節流)
(三)用閒錢投資、(游刃有餘)
(四)投資收入再投資創造複利效果。(滾雪球)
/
有人問巴菲特累積財富的方法。
巴菲特說:
「我的方法很簡單。」
那人又問他:
「既然這麼簡單,為什麼很少人作得到呢?」
巴菲特說:
「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有錢。」
/
只有扎扎實實把這四件事做好,才能幫你創造自己的田地,擺脫佃農生涯;不要連主動收入都不穩定、平常生活入不敷出、笨笨地借錢投資,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行為;你要當投資者,而不是當賭徒。
以前我有個朋友,一心只想在股市賺快錢,竟然挪用公司貨款來炒股,後來被公司發現,不但丟了工作、錢也被套在股票,這種像賭博的行為,千萬千萬別犯,不然連主動收入都不保。
當你一心只追求「高獲利」、或是習慣短線的暴利,會產生「錨定效應」,反而忽略了複利和時間的力量。
為甚麼「股息收入」是「被動收入」?
來想像一下,你和崴爺合夥開了一家餐廳,我佔股60%、你佔股40%;隔年,我們結算上一年度的營收,我們餐廳賺了100萬!
我們決定從獲利中撥出50%,當成股東的分紅,並按照持股的比例來發放;崴爺拿到30萬、你拿到20萬,這個就叫「股息」。
現在,股票市場把事情簡化了。
我們不用辛苦的去搞一家餐廳,不必去張羅那麼多設備、員工,不用去應付客戶,我們只要這些上市的公司裡,挑選一個本質不錯的公司,買進它的股票,就可以成為他的股東。
這家公司每年都會結算前一年的獲利狀況,然後獲利的部分比例當成股息,分配給我們這些小股東們。
你要做的就只有幾件事:
選一個正派經營、穩定獲利的公司;
挑一個配息穩定的公司;
在適當的買點買進;
好好的抱著它;買進更多的股票。
甚麼都不用做、就可以有錢拿,這就是股息的迷人之處,是不是比自己創業更輕鬆簡單呢。
|
預計八月出版的新書,
要延到明年春天發了。
先把一些寫好的文章分享出來,
明年再寫新的吧😬
#宅居的男人與小公狗
正崴年薪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跳槽,要跳出『硬實力』》
湖中央有個藏著寶藏的小島,如果可以使用任何工具,你會用什麼方式到達小島、取得寶藏呢?
游泳、划船、快艇、直升機?能用的方法不少,但速度有快有慢、風險係數有高有低。
職場,就是這片大湖,最努力的人、最用力的人不一定能最快抵達小島、拿到寶藏。
坦白說,這就是一個『不公平』的比賽啊;大家各憑手段、本事,所以靠一些「技術、策略、手段」也挺重要的。
『能者多勞、但不必過勞』,少在職場上繞彎、少點磨難,這才是要真的。
可以坐直升機登頂,誰要慢慢爬呢 ?
不是每個人都有本錢出國深造、鍍金回歸職場;這世界的伯樂不多,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變成一月千里的幸運馬;「職場素人」怎麼快速增值,崴爺想分享我自己的方法。
(ㄟ,為了避免筆戰,以為崴爺在誤導上進的上班族;如果您不認同,那一定是我錯、我壞壞,感恩感恩)
我算過,自己在職場的時候,平均每兩、三年換工作;和我共事、交集的同事超過上百個。
你知道嗎,從這一百個同事延伸出去,是一面很可觀的職場『人際網絡』。
能力,不等於「實力」。
在職場上,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單兵作戰,擁有職場上的各種資源,才能真正建構出你的「實力」。
因為在平面媒體工作過,我認識了記者朋友、媒體業務;在廣告公司待過,我認識了不錯的平面設計、廣告導演;在電視台工作過,我認識了幾個節目製作、經紀公司….
這些「跳槽」跳出來的資源,讓我擁有自己的職場支援系統;就像是擁有一幫不同特異功能的「超級英雄」一樣,讓我隨時都找得到適當的資源。
這些,都是我的「底氣」。
崴爺真的見過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女生,靠著「計畫性」的跳槽,從設計公司、廣告公司、一直跳槽到品牌端,短短時間就讓自己成為高階主管,百萬年薪。
你不必成為大內高手(因為很累),但至少要能讓手上的功夫,到哪都能游刃有餘;既然,從工作上帶不走漂亮的薪水,那就帶走些漂亮的人脈、資源。
喔,對了,關於「跳槽」這點崴爺有幾個前提要提醒:
一、
必須在相似的產業鏈裡跳,不要太跳TONE不然資源很難用得上。
二、
必須是計畫性的跳槽,而不是隨便亂跳;知道自己缺甚麼,就去補甚麼。
三、
離職必須要『好聚好散』,並且建立可以讓人信賴的形象;否則以後人家才懶得理你。
職場,就像線上遊戲中『收集寶物』過程。
老闆「花錢」讓你有機會認識同事、廠商、客戶、名人、強者;貴人,這些人可能都是你平時遇不到的,如何讓這些職場資源替自己的「未來」加值,也是幫你硬實力加分的途徑。
但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在公司還是要認真工作,留給人探聽。
▋
有首山歌是這樣唱的:
『下山、上山,下山是為了上山。』
我們進入職場,就是為了有天能不被職場給束縛,過自己想要的美好日子。
只要無傷大雅、不是大奸大惡,大家各憑本事,早日超脫職場裡的磨難吧。
正崴年薪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跳槽,要跳出『硬實力』》
湖中央有個藏著寶藏的小島,如果可以使用任何工具,你會用什麼方式到達小島、取得寶藏呢?
游泳、划船、快艇、直升機?能用的方法不少,但速度有快有慢、風險係數有高有低。
職場,就是這片大湖,最努力的人、最用力的人不一定能最快抵達小島、拿到寶藏。
坦白說,這就是一個『不公平』的比賽啊;大家各憑手段、本事,所以靠一些「技術、策略、手段」也挺重要的。
『能者多勞、但不必過勞』,少在職場上繞彎、少點磨難,這才是要真的。
可以坐直升機登頂,誰要慢慢爬呢 ?
不是每個人都有本錢出國深造、鍍金回歸職場;這世界的伯樂不多,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變成一月千里的幸運馬;「職場素人」怎麼快速增值,崴爺想分享我自己的方法。
(ㄟ,為了避免筆戰,以為崴爺在誤導上進的上班族;如果您不認同,那一定是我錯、我壞壞,感恩感恩)
我算過,自己在職場的時候,平均每兩、三年換工作;和我共事、交集的同事超過上百個。
你知道嗎,從這一百個同事延伸出去,是一面很可觀的職場『人際網絡』。
能力,不等於「實力」。
在職場上,個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那只是單兵作戰,擁有職場上的各種資源,才能真正建構出你的「實力」。
因為在平面媒體工作過,我認識了記者朋友、媒體業務;在廣告公司待過,我認識了不錯的平面設計、廣告導演;在電視台工作過,我認識了幾個節目製作、經紀公司….
這些「跳槽」跳出來的資源,讓我擁有自己的職場支援系統;就像是擁有一幫不同特異功能的「超級英雄」一樣,讓我隨時都找得到適當的資源。
這些,都是我的「底氣」。
崴爺真的見過一個三十歲不到的女生,靠著「計畫性」的跳槽,從設計公司、廣告公司、一直跳槽到品牌端,短短時間就讓自己成為高階主管,百萬年薪。
你不必成為大內高手(因為很累),但至少要能讓手上的功夫,到哪都能游刃有餘;既然,從工作上帶不走漂亮的薪水,那就帶走些漂亮的人脈、資源。
喔,對了,關於「跳槽」這點崴爺有幾個前提要提醒:
一、
必須在相似的產業鏈裡跳,不要太跳TONE不然資源很難用得上。
二、
必須是計畫性的跳槽,而不是隨便亂跳;知道自己缺甚麼,就去補甚麼。
三、
離職必須要『好聚好散』,並且建立可以讓人信賴的形象;否則以後人家才懶得理你。
職場,就像線上遊戲中『收集寶物』過程。
老闆「花錢」讓你有機會認識同事、廠商、客戶、名人、強者;貴人,這些人可能都是你平時遇不到的,如何讓這些職場資源替自己的「未來」加值,也是幫你硬實力加分的途徑。
但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在公司還是要認真工作,留給人探聽。
▋
有首山歌是這樣唱的:
『下山、上山,下山是為了上山。』
我們進入職場,就是為了有天能不被職場給束縛,過自己想要的美好日子。
只要無傷大雅、不是大奸大惡,大家各憑本事,早日超脫職場裡的磨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