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電影充滿隱喻 才子自評: 不清高不沉重
二十年前,記者和《愛.尋.迷》裏的男主角一樣都是小學雞,電視裏天安門一片漆黑,坦克車像幽靈般恐怖,在小學禮堂的集會上,戴着分發的黑紗,還有牆壁上的十字架,在老師的引領下唱着「愛豉油,為豉油!」
二十年後回想,那應該是第一次參與政治集會,如今遊行示威變成家常便飯,也知道當年普通話的「豉油」,就是一直捍衞的自由。
做了三十多年人,激進過、震撼過、反省過,今天的香港依舊讓人迷茫,陶傑的《愛.尋.迷》提供一條出路,一個亂世中自處之道。陶傑把自己投射在三個男主角裏,那三位主角正好代表三類香港人,有中西方的知識分子,也有典型的香港仔,到底哪一類會是真正的倖存者?
《愛.尋.迷》三名男主角分別是關楚耀飾演的星、徐天佑飾演的樂和吳國耀飾演的賢,三人是小學同學,出身貧窮的星和樂分別是髮型師和大學講師,賢則從事金融業。三人多年後重逢並相約一年後再見,期間分別遇上三個女人,分別是羅琳飾演的貴婦、Mandy Lieu飾演的情婦、盛朗熙飾演的內地大學生,三段情各有暗示。
阿星是三人中唯一結局有點不同的,他不是知識分子,只是在社會夾縫裏的求存者。星頗有才子陶傑的影子,陶傑的專欄《黃金冒險號》上至教授、下至高登仔都捧場,電台節目《光明頂》也長做長有,如今連導演夢也達成了。很多人說他是乩童、抽水機,畢竟香港人少了點幽默感,更遑論什麼是犬儒了。
香港人就缺乏犬儒主義,那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不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但是又不能走火入魔,不然就變成多疑的獨裁者。魯迅說過:「凡是看中國,我都用最壞的動機推測。」然而,香港人卻把犬儒當做無種、沒有腰骨的象徵,於是乎,社會上「英雄主義」抬頭,他們爭着去當「烈士」,享受別人給他的掌聲。
生存比什麼都重要,但始終要有底線,不然就成了忽然愛國的商家政客,身家豐厚了卻敗壞了名聲。阿星的下場就是影射這班人,他先搭上豪門怨婦羅琳,而後又與對方的兒子好上,最後阿星與男童看似大團圓結局,但在璀璨煙花的背後,男童卻投入其他男人的懷抱,阿星獨自坐在吧枱上,財富是有了,卻始終是被拋棄的人。
香港新疆同一命運
阿樂的角色令人難忘,這位大學教授面對一班無知的本地學生,他很投入地教學,眼前的學生卻在吃杯麵、打瞌睡,諷刺的是唯一能與他交流的是內地女生。這位來自天山的維吾爾族女子,跟阿樂一樣是社會的邊緣人。陶傑借此隱喻香港與新疆的同病相憐,新疆的傳統和文化早在中共統治下蕩然無存,政府鼓勵漢人移居當地,早已把新疆人「溝淡」和邊緣化。
這樣的政策如今用在香港上,不管是每天一百五十個團聚名額,還是專才移民計劃。伴隨移民政策還有經濟上的「着數」,最近新疆人在昆明火車站大開殺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開發大西北政策,漢人的GDP至上、寧要銀紙不要文化的思維,不但破壞新疆的自然環境,也破壞當地人的生活模式。最後盛朗熙離阿樂而去,就是回鄉組織政府的清拆行動。
阿樂的角色也是隱喻本港的知識分子,他們希望「國家好」,卻忘記了那個國家早已名存實亡。阿樂片中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生父,母親卻一直隱瞞對方的一切,至母親去世,他才與「蝗蟲」女友四出尋找,不過真相卻令阿樂大吃一驚。張國強的角色就是香港人面對的「國家」,很多人在中國尋根,尋找中國文化的認同,但事實上那個中國早已不存在。
阿樂知道父親的真相,加上女友離去的打擊,決定……,徐天佑的演出十分精采。香港一些知識分子也應及時放下對中國的迷戀,認清殘酷的現實,繼續天真和一廂情願下去,只會徒生痛苦。陶傑生於左派報人家庭,在教會、左派學校讀過書,在「愛國」上恐怕經過一番煎熬,不然不會把阿樂塑造得如此真實和深刻。
第三位男主角是阿賢,一個英國回來的知識分子,這與陶傑留學英倫的背景相同。阿賢是很有理想的年輕人,討厭虛偽,富有正義感,可惜偏偏愛上政客的妻子Mandy Lieu。政客是有大陸背景的特首候選人,某天Mandy Lieu給阿賢看丈夫狎玩雛妓的手機短片,這種鏡頭前道貌岸然,私下卻有魔鬼面孔的未來特首,令阿賢大為反感。
阿賢出於正義感,也相信公開片段能挽救與Mandy Lieu的感情,於是把短片交給傳媒……阿賢在英國讀的是金融,而不像陶傑讀英國文學,不了解人性的陰暗面。陶傑的文章和電台節目很少罵得青筋暴現,更多的是含蓄的嘲諷,因為他太明白獨裁者對文化人的厭惡,甚至不惜趕盡殺絕,背上千古罪人的惡名。
充滿陶傑個人影子
看完《愛.尋.迷》試片不久,接連發生李慧玲被商業電台炒魷和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遇襲事件,記者相約陶傑喝茶聊天,他劈頭就說:「我在英國讀書,認的價值觀是英國的,一定要民主、人權,你堅持這些東西,是不是一定要做烈士呢?我自己有底線,我認為這個國家不值得我為她犧牲,所以我某程度上是認同關楚耀的角色。有時候生存比犧牲更重要,犧牲沒有用,譚嗣同、岳飛……你看金庸的系列,到後來的作品也不相信犧牲,他相信生存。」
這套電影有很多陶傑的影子,就連一開始三人在酒吧裏碰頭前,也看到陶傑坐在酒吧裏與好朋友褚簡寧聊天,記者知道陶傑喜歡希治閣的電影,不禁抽水:「你扮希治閣喔,在鏡頭前一閃而過……」他笑笑說:「致敬啫!其實裏面有很多細節都是我自己的,比如徐天佑桌面上的《大公報》,翻查資料時看到的《大光報》。羅琳與阿星及兒子的三人談判,其實是影射中英談判的三角凳論。1983年,尤德說要代表香港人加入中英談判,大陸說沒你們香港的份,羅琳就是這樣下令兒子出去的。電影就要這樣多些層次,有點餡,低成本電影就要讓觀眾多入場看幾次,追那些細節。」
文人電影不能清高
陶傑慨嘆當下已經沒有文人辦報,於是拍一套文人電影,「當然文人不能清高,這樣會沒人看,但也不是完全媚俗。有人說看完很沉重,我會說影片只有好看與不好看,沒有沉不沉重,《舒特拉的名單》也沉重,《雷霆救兵》也沉重。中國人都嚮往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好是父慈、兄友弟恭,師奶就最喜歡這樣的結局,我完全可以安排徐天佑和盛朗熙最後在羅湖橋來個擁抱。」
《愛.尋.迷》由三個故事交叉編織而成,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獨立成一套片,為何選擇這種手法?
「一旦獨立成片會太靜態,太多內心戲香港觀眾接受不了。香港的文藝片成功的很少,《甜蜜蜜》也是快樂結局,中國人都不喜歡悲劇,因為過去兩千年來都是悲劇,相反歐美的中產階級不介意看悲劇,Greek Tragedy 是西方文化的一大價值之一。」
香港經歷過曾經的輝煌,現已進入悲劇的序幕,如何在悲劇中適者生存?當中有犬儒那種質疑和清醒,不輕易相信眼前一切,明天不會更好,因為現實就是由悲劇組成。就像《愛.尋.迷》最後一幕只見璀璨的煙花,卻是默然無聲的,只見小女孩空洞的眼神……
節錄自信報吳雄專訪
陶傑電影充滿隱喻 才子自評: 不清高不沉重
二十年前,記者和《愛.尋.迷》裏的男主角一樣都是小學雞,電視裏天安門一片漆黑,坦克車像幽靈般恐怖,在小學禮堂的集會上,戴着分發的黑紗,還有牆壁上的十字架,在老師的引領下唱着「愛豉油,為豉油!」
二十年後回想,那應該是第一次參與政治集會,如今遊行示威變成家常便飯,也知道當年普通話的「豉油」,就是一直捍衞的自由。
做了三十多年人,激進過、震撼過、反省過,今天的香港依舊讓人迷茫,陶傑的《愛.尋.迷》提供一條出路,一個亂世中自處之道。陶傑把自己投射在三個男主角裏,那三位主角正好代表三類香港人,有中西方的知識分子,也有典型的香港仔,到底哪一類會是真正的倖存者?
《愛.尋.迷》三名男主角分別是關楚耀飾演的星、徐天佑飾演的樂和吳國耀飾演的賢,三人是小學同學,出身貧窮的星和樂分別是髮型師和大學講師,賢則從事金融業。三人多年後重逢並相約一年後再見,期間分別遇上三個女人,分別是羅琳飾演的貴婦、Mandy Lieu飾演的情婦、盛朗熙飾演的內地大學生,三段情各有暗示。
阿星是三人中唯一結局有點不同的,他不是知識分子,只是在社會夾縫裏的求存者。星頗有才子陶傑的影子,陶傑的專欄《黃金冒險號》上至教授、下至高登仔都捧場,電台節目《光明頂》也長做長有,如今連導演夢也達成了。很多人說他是乩童、抽水機,畢竟香港人少了點幽默感,更遑論什麼是犬儒了。
香港人就缺乏犬儒主義,那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不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但是又不能走火入魔,不然就變成多疑的獨裁者。魯迅說過:「凡是看中國,我都用最壞的動機推測。」然而,香港人卻把犬儒當做無種、沒有腰骨的象徵,於是乎,社會上「英雄主義」抬頭,他們爭着去當「烈士」,享受別人給他的掌聲。
生存比什麼都重要,但始終要有底線,不然就成了忽然愛國的商家政客,身家豐厚了卻敗壞了名聲。阿星的下場就是影射這班人,他先搭上豪門怨婦羅琳,而後又與對方的兒子好上,最後阿星與男童看似大團圓結局,但在璀璨煙花的背後,男童卻投入其他男人的懷抱,阿星獨自坐在吧枱上,財富是有了,卻始終是被拋棄的人。
香港新疆同一命運
阿樂的角色令人難忘,這位大學教授面對一班無知的本地學生,他很投入地教學,眼前的學生卻在吃杯麵、打瞌睡,諷刺的是唯一能與他交流的是內地女生。這位來自天山的維吾爾族女子,跟阿樂一樣是社會的邊緣人。陶傑借此隱喻香港與新疆的同病相憐,新疆的傳統和文化早在中共統治下蕩然無存,政府鼓勵漢人移居當地,早已把新疆人「溝淡」和邊緣化。
這樣的政策如今用在香港上,不管是每天一百五十個團聚名額,還是專才移民計劃。伴隨移民政策還有經濟上的「着數」,最近新疆人在昆明火車站大開殺戒,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開發大西北政策,漢人的GDP至上、寧要銀紙不要文化的思維,不但破壞新疆的自然環境,也破壞當地人的生活模式。最後盛朗熙離阿樂而去,就是回鄉組織政府的清拆行動。
阿樂的角色也是隱喻本港的知識分子,他們希望「國家好」,卻忘記了那個國家早已名存實亡。阿樂片中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生父,母親卻一直隱瞞對方的一切,至母親去世,他才與「蝗蟲」女友四出尋找,不過真相卻令阿樂大吃一驚。張國強的角色就是香港人面對的「國家」,很多人在中國尋根,尋找中國文化的認同,但事實上那個中國早已不存在。
阿樂知道父親的真相,加上女友離去的打擊,決定……,徐天佑的演出十分精采。香港一些知識分子也應及時放下對中國的迷戀,認清殘酷的現實,繼續天真和一廂情願下去,只會徒生痛苦。陶傑生於左派報人家庭,在教會、左派學校讀過書,在「愛國」上恐怕經過一番煎熬,不然不會把阿樂塑造得如此真實和深刻。
第三位男主角是阿賢,一個英國回來的知識分子,這與陶傑留學英倫的背景相同。阿賢是很有理想的年輕人,討厭虛偽,富有正義感,可惜偏偏愛上政客的妻子Mandy Lieu。政客是有大陸背景的特首候選人,某天Mandy Lieu給阿賢看丈夫狎玩雛妓的手機短片,這種鏡頭前道貌岸然,私下卻有魔鬼面孔的未來特首,令阿賢大為反感。
阿賢出於正義感,也相信公開片段能挽救與Mandy Lieu的感情,於是把短片交給傳媒……阿賢在英國讀的是金融,而不像陶傑讀英國文學,不了解人性的陰暗面。陶傑的文章和電台節目很少罵得青筋暴現,更多的是含蓄的嘲諷,因為他太明白獨裁者對文化人的厭惡,甚至不惜趕盡殺絕,背上千古罪人的惡名。
充滿陶傑個人影子
看完《愛.尋.迷》試片不久,接連發生李慧玲被商業電台炒魷和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遇襲事件,記者相約陶傑喝茶聊天,他劈頭就說:「我在英國讀書,認的價值觀是英國的,一定要民主、人權,你堅持這些東西,是不是一定要做烈士呢?我自己有底線,我認為這個國家不值得我為她犧牲,所以我某程度上是認同關楚耀的角色。有時候生存比犧牲更重要,犧牲沒有用,譚嗣同、岳飛……你看金庸的系列,到後來的作品也不相信犧牲,他相信生存。」
這套電影有很多陶傑的影子,就連一開始三人在酒吧裏碰頭前,也看到陶傑坐在酒吧裏與好朋友褚簡寧聊天,記者知道陶傑喜歡希治閣的電影,不禁抽水:「你扮希治閣喔,在鏡頭前一閃而過……」他笑笑說:「致敬啫!其實裏面有很多細節都是我自己的,比如徐天佑桌面上的《大公報》,翻查資料時看到的《大光報》。羅琳與阿星及兒子的三人談判,其實是影射中英談判的三角凳論。1983年,尤德說要代表香港人加入中英談判,大陸說沒你們香港的份,羅琳就是這樣下令兒子出去的。電影就要這樣多些層次,有點餡,低成本電影就要讓觀眾多入場看幾次,追那些細節。」
文人電影不能清高
陶傑慨嘆當下已經沒有文人辦報,於是拍一套文人電影,「當然文人不能清高,這樣會沒人看,但也不是完全媚俗。有人說看完很沉重,我會說影片只有好看與不好看,沒有沉不沉重,《舒特拉的名單》也沉重,《雷霆救兵》也沉重。中國人都嚮往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好是父慈、兄友弟恭,師奶就最喜歡這樣的結局,我完全可以安排徐天佑和盛朗熙最後在羅湖橋來個擁抱。」
《愛.尋.迷》由三個故事交叉編織而成,每一個部分都可以獨立成一套片,為何選擇這種手法?
「一旦獨立成片會太靜態,太多內心戲香港觀眾接受不了。香港的文藝片成功的很少,《甜蜜蜜》也是快樂結局,中國人都不喜歡悲劇,因為過去兩千年來都是悲劇,相反歐美的中產階級不介意看悲劇,GreekTragedy是西方文化的一大價值之一。」
香港經歷過曾經的輝煌,現已進入悲劇的序幕,如何在悲劇中適者生存?當中有犬儒那種質疑和清醒,不輕易相信眼前一切,明天不會更好,因為現實就是由悲劇組成。就像《愛.尋.迷》最後一幕只見璀璨的煙花,卻是默然無聲的,只見小女孩空洞的眼神……
節錄自信報吳雄專訪
歐美男童髮型 在 男童髮型- Explor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距離上次在恩剪頭髮已經三個月了,這次來爸媽朋友位於東區的店OKIII Studio剪頭髮,看看在恩會不會像以前一樣大爆哭。 剪髮的過程發現原來之前大爆哭,是因為家裡附近 ... ... <看更多>
歐美男童髮型 在 男童发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歐美 男孩推剪示範- 髮型師諾曼 · 小男孩該怎麼剪|三個步驟快速剪髮|小孩剪髮技巧分享- 髮型師諾曼 · Shorts · 剪男髮基本功#髮型設計#髮型師基本功#剪髮基本功練習#髮型設計 ... ... <看更多>
歐美男童髮型 在 M.HAIR - 👉#男孩極短髮#歐美髮型#漸層#吋頭‼️‼️本身要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男孩極短髮#歐美髮型#漸層#吋頭‼️‼️本身要剪吋頭造型的男孩們是要有條件的哦! ⚠️顏值要有信心指數滿滿五官要較立體還有頭型後方不能太扁哦‼️‼️今天沒預約到的客人不好意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