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價太高怎麼解決?當然是建更多再生能源啊!
文:Tony Yen / 德國弗萊堡大學再生能源工程與管理碩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最近歐洲的批售電價一直飆高,在一些新聞裡常常看到媒體將這個現象怪罪於再生能源。實情是入秋以來的高電價,有複合成因;除了水力能、風能發電確實欠佳之外,燃氣價格上揚、較多核能機組非預期性停機等情況,也連帶影響批售電力市場的成交價格(比如關於英國的詳細分析,便可參考這個連結:https://bit.ly/3lToafv)。
事實上,如果讀者有注意歐洲儲氣槽的進氣量狀況(https://agsi.gie.eu/#/),可以發現目前各國儲氣量明顯低於往年同一時間的平均值;由於要為冬季的供熱需求預做準備,這個時節儲氣槽的進氣量會是全年最高,因此入冬以後如果全歐的供電能力沒有好轉,情況可能會更嚴峻。
然而若欲將這樣的現象歸咎於綠能在電力系統佔比過多,是不正確的。正如過去我們在分析2020年加州限電事故、以及今年台灣的517限電事故時所指出的道理一樣:難道系統上綠能裝置容量較少,就能避免這樣的高批售電價嗎?恰恰相反,如果今天系統上沒有綠能裝置容量,那麼傳統電廠的發電量只會增加,如此也只會讓批售電力市場的成交價格變高而已。如圖所示,觀察再生能源佔比高於鄰國的德國就可以發現,綠能發電相對充裕的德國,批售電力市場成交價格就比較不受高燃氣價格所影響。
當然,變動性再生能源的發電量並非恆定,因此綠能佔比高的電力市場會有比較明顯的電價波動(圖中也可以看出來)。然而即使有更劇烈的價格波動,綠能佔比更高的電力市場平均而言的成交電價仍較低;而且對於新興的彈性資源比如電池或需量反應來說,進入市場獲利的前提和離尖峰電價的變動幅度有關,這樣的劇烈變動才有助於這些新興彈性資源更快導入市場。
總而言之,事實再簡單不過:如果想要減少或避免傳統電廠因為燃料價格波動、單一電廠非預期性停機等等對電力系統穩定性的危害,解方就是設置更多的再生能源,這樣除了減少傳統電廠的發電量,也能創造新興彈性資源取代傳統裝置容量的有利投資環境。
♡
歐洲核能綠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來想發文談談這件事,但整個沒有時間校正回歸QQ,上週歐洲發生很多關於核能或氣候變遷的事件沒能即時撰寫,這週五來看看要不要開直播分享好了...
星期五有87位的歐洲議會議員連署要求歐盟執委會依據科學證據將核能納入永續分類投資EU Taxonomy,讓核能科技得以站在公平起點為氣候變遷貢獻。
這封信的背景脈絡是這樣…
📄四月JRC報告出爐,認為核能很棒
有7個國家元首建請歐盟將核能納入分類
📄六月JRC報告審核完成前
有5個國家部長要求歐盟排除核能
📄七月報告由委員會審查完成,核能沒有不棒
有87位議員建請歐盟應該將核能即刻納入
到底是誰在反科學又不尊重他國使用能源的自由真的很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參與連署的歐洲議會議員多來自歐洲人民黨EPP,是歐洲議會最大黨,也是通過各種法案支持台灣外交環境的友好夥伴。
歐洲核能綠能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產業遊說凌駕科學評估,核能無法符合永續定義】
日前路透社報導,根據外流的歐盟文件顯示,歐盟的專家小組「聯合研究中心」,擬將核能與天然氣列入綠能投資,在歐洲除了科學界共同表達 #反對立場,國際環境組織和政界亦強烈質疑「永續活動分類」的依據。綠盟認為此份評估係因 #產業遊說拉低綠能標準,以漂綠取代科學,爭議極大。
歐盟原本打算訂立「永續活動分類」指引企業投資,以供《歐洲綠色政綱》所列投資範圍參考。由於 #天然氣與核能並不符合永續定義。歐洲議會早在2019年3月 #決議排除 核能列名「永續活動」,而後核能與天然氣集團為了爭取列入「永續活動分類」,自2018年初以來至2020年7月8日,與歐盟決策者舉行高達310次會議,平均每月為10.3次,肆無忌憚地遊說,要求變更認定方式,大力干涉科學判斷與政策制定。
由於該「永續活動分類」聽任跨國企業頤指進退,故而引起歐洲123名科學家聯署要求歐盟執委會,應依據科學為分類標準,勿與《歐洲綠色政綱》#背道而馳。
➤ 參考資料:https://pse.is/3du6lp
綠盟呼籲各界應審慎看待能源議題,天然氣可以作為過渡時期的能源選項,但不該被視為綠能,更不該意圖簡化核能為技術問題,漠視核燃料循環所衍生的大量碳排與氣候、環境、健康危害。更不該迴避能源自始自終為政治經濟、公衛 、環境、氣候問題,致使跨國企業一再以遊說降低綠能標準,以漂綠混充科學,加劇氣候問題。
#閱讀全文:
核能、天然氣絕非綠能 勿以遊說漂綠取代科學評估
http://www.gcaa.org.tw/post.php?aid=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