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時波蘭台北辦事處舉辦國慶酒會,辦事處代理處長李波(Bartosz Ryś)當時發言感謝台灣去年捐贈波蘭100萬個口罩,對台灣的援手永誌不忘,並考慮致贈疫苗,今天證實波蘭將有疫苗來台。
波蘭人的國家歷史,很動盪悲壯,同樣面對難處的鄰國,曾遭遇多次的被侵略佔領。
簡單說下幾個值得留意的點:
一、波蘭既視感的境內貴族依附境外勢力歷史
十八世紀時,波蘭部分貴族依附俄國的彼得大帝,邀請俄國插手干涉國政,俄國沙皇藉機滲透成為波蘭的操控者,俄國在波蘭栽培親俄的貴族,並致力於讓波蘭陷入動盪內亂,為以消滅波蘭。
二、地理位置夾在大國之間的北約最前線
波蘭緊鄰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地緣上是北約最前線,因平坦的波德平原地形,作戰想定是蘇聯裝甲鐵拳席捲的戰場,天然地形易攻難守,且有二戰慘痛經驗,如此壓力之下,#波蘭人對獨裁或強大的「#鄰國」相當敏感。
三、目前較為親美的政治態度
波蘭夾在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由於過去歷史,對於俄羅斯、德國都無法信任。曾因為二戰起源原因與俄羅斯公開齟齬。而在今年二月時,由於俄羅斯政府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下毒手並監禁,波蘭曾驅逐1名俄羅斯外交官表示抗議。
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波蘭對於美國較為親近,先前川普發言要撤出駐德美軍,波蘭則表示歡迎美軍進駐波蘭,而美國與波蘭之間的軍備往來、政治經濟的交流,關係一直十分密切。
四、地緣政治促使波蘭有極高敏感度
由於地緣風險,波蘭非常在意白羅斯一舉一動,波蘭外交部資助白羅斯衛視(Belsat TV),提供白俄羅斯人不同的資訊管道,當然白俄羅斯政府也致力於干擾封鎖這類媒體。可由此點觀察到,波蘭對於訊息戰的重視。
而波蘭有反共的歷史,對於間諜、情報活動十分敏感,今年六月曾有一案開始審理,案件內容是華為前員工涉及了間諜案。而在一月時,波蘭最高法院裁定不引渡瑞典法輪功學員李志輝,理由是中國的法律判決不符合歐洲的法律精神,此判決暗示歐洲質疑中國的人權問題,以及不信任中國能讓審判者獲得公正的對待。
另外說到波蘭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波蘭的總統杜達曾公開指出中東歐國家與北京的貿易存在互惠互利「不足」的狀況。
五、與台灣之間的往來
波蘭是歐洲第一個和台灣簽署司法合作協定的國家,在今年一月時波蘭總統杜達簽署「台灣波蘭刑事司法合作協定」,內容包括刑事司法互助、引渡、受刑人移交、分享法律與實務見解、分享追訴犯罪及犯罪預防的資訊等等。
--
我們觀察中東歐地區,目前捐贈台灣疫苗的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四國,過去都曾被共產暴政統治過,自然能對台灣更感同身受。而這次捐贈疫苗的波蘭,對中東歐地區的政經影響力不容小覷,台灣若能把握機會,當然對我們的外交是一大利多!
#同樣有難相處的鄰國
#鄰國煩惱友情聯盟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
歐洲大平原上的國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813紐約時報
*【阿富汗加速被塔利班占領,塔利班逼近兩個重要城市】
阿富汗西部和南部兩個主要城市在週四晚間,瀕臨被塔利班攻陷的邊緣,隨著塔利班在坎達哈(該國南部普什圖人中心地帶)和赫拉特(重要的文化和經濟中心)的突擊,叛亂分子幾乎完全接管其軍事要地。目前僅剩包括首都喀布爾等四個城市仍在政府控制之下。部分美國官員擔心阿富汗政府會在30天內垮臺,並正在準備撤離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world/asia/kandahar-afghanistan-taliban.html
*【美國將向阿富汗派遣3000名士兵,開始撤離使館和公民】
阿富汗首都即將淪陷,五角大樓正在部署數千名海軍陸戰隊員,以幫助美國大使館和公民撤離喀布爾。官員們表示,這座城市可能會在30天內落入塔利班手中。當前阿富汗局勢急劇惡化,坎達哈和赫拉特這兩個文化之都均瀕臨淪陷。週四,美國大使館發出最新警報,敦促美國人“立即利用現有商業航班離開阿富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us/marines-evacuation-afghanistan.html
*【隨著酷熱席捲美國大部分地區,停電加劇了中西部的苦難】
週四,全美超過1.5億人處於某種形式的高溫警報之下,在太平洋西北部、部分平原和南部以及東北部大部分地區出現高溫。中西部及五大湖地區刮起了狂風暴雨,數十萬人面臨著沒有電和冷氣的高溫和令人窒息的潮濕下。風速高達每小時80米的狂風吹倒了樹木和電線,導致威斯康辛州、伊利諾州和密西根州大面積停電。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us/extreme-heat-warning.html
*【熱浪席捲義大利島西西里島創歐洲紀錄高溫】
島上的一個監測站週三報告溫度為119.84華氏度,48.8攝氏度。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歐洲有史以來最高的記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world/europe/sicily-record-high-temperature-119-degrees.html
*【亞裔、拉美裔人口激增,美國人口更加多元化】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顯示,自2010年以來,亞洲人口增長了約36%;拉美裔人口增長了約23%,占全國人口增長的一半左右。非拉美裔白人人口下降2.6%,這是該群體人數首次下降。美國整體人口的增長速度也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最慢的。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us/us-census-population-growth-diversity.html
*【對許多人來說,氫是未來的燃料,但新的研究提出了質疑】
它被許多人視為未來的清潔能源。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中的數十億美元已被用於為其提供資金。但是,康乃爾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能源科學與工程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指出,藍氫生產為能源密集型工業,其加熱和加壓過程以及使用天然氣作為基礎能源都會產生碳排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climate/hydrogen-fuel-natural-gas-pollution.html
*【英國發生致命槍擊案,致六人死亡】
當局沒有透露作案動機,但當地一名議員稱,發生在普利茅斯的這起事件與恐怖主義無關。警方證實,包括槍手在內共有六人死亡。英國是擁有世界上最嚴格槍枝管制法律的國家之一,致命槍擊案罕少發生。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world/europe/england-fatal-shooting-plymouth.html
*【澳洲民眾對被禁錮受夠了,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來加速疫苗接種】
頑固的Delta疫情讓一個自滿的國家進入了正軌,社區自救藥房自搭帳篷替民眾施打疫苗。澳洲藥物監管機構僅在本週批准了 Moderna 疫苗,比美國和其他國家晚了好幾個月。即使輝瑞和阿斯特捷利康的劑量供應增加,推高了疫苗接種率,但只有 24% 的成年人完全接種了兩劑疫苗,這使澳洲在 38 個發達國家中排名第 35 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2/world/australia/covid-delta-lockdown-vaccination.html
*【關於突破性感染和Delta變種,你需要瞭解的五件事】
新冠疫苗的目的是預防重症還是感染?接種後遭遇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突破性感染會導致持續症狀嗎?我們對這幾個常見問題給出了答案。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812/covid-breakthrough-delta-variant/
*【Covid-19實時更新】
#舊金山宣布嚴格要求,禁止未接種疫苗的人進入室內空間。舊金山領導人周四公佈了美國對未接種疫苗的人的一些最嚴格的限制,禁止他們進入室內餐廳、酒吧、夜總會、健身房、大型音樂會、劇院和其他在室內舉行的活動。新規定於 8 月 20 日生效,甚至適用於可以證明其冠狀病毒檢測呈陰性的人。
#美國最大的教師工會宣布支持對教育工作者進行疫苗接種或檢測。
#HHS 將要求其衛生工作者接種 Covid 疫苗。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周四表示,將需要超過 25,000 名衛生工作者(包括承包商和志願者)接種冠狀病毒疫苗,成為最新一個執行此類任務的聯邦機構。
#維吉尼亞州州長Ralph Northam宣布,要求從幼兒園到 12 年級的所有室內學校環境都必須戴口罩。
#佛奇稱“可能”加強注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理由是疫苗免疫力可能減弱的早期跡象。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佛奇博士表示,隨著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獲得額外 Covid-19 疫苗注射的批准,“即將”在某個時候使用於更廣泛的人口,但沒有立即需要這樣做。
#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每天報告大約 125,800 例冠狀病毒病例,比兩週前增加了 76%。報告的新死亡人數增加了 92%,過去一周平均每天有 616 人死亡。三個州:佛羅里達州、密西西比州和奧勒岡州,在過去一周報告的冠狀病毒病例比任何其他 7 天期間都多。
#隨著病毒病例激增,拜登政府鼓勵更多地使用抗體治療。面對人滿為患的醫院和全國各地不斷增加的 Delta 變異病例,拜登政府再次呼籲醫療服務提供者使用單克隆抗體治療,這可以幫助有可能患重病的 Covid-19 患者。
#美國最高法院阻止了紐約部分暫停驅逐房客情形。
#邊境地區官員說,移民並沒有導致病毒病例增加。包括德和佛羅里達州州長在內的一些保守派政客,將病例數量飆升歸咎於拜登政府未能阻止移民湧入。事實上,公共衛生官員人說,該地區的病例數正在增加,甚至是在過境點前就增加了。
#只有四分之一的紐約非裔青年接種了疫苗。年輕的紐約非裔特別不願意接種疫苗,即使 Delta 變種正在他們的群體中迅速傳播。紐約市數據顯示,在 18 至 44 歲的紐約非裔中,只有 27% 的人完全接種了疫苗,而該年齡組的拉丁裔居民和白人居民的這一比例分別為 48% 和 52%。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12/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歐洲大平原上的國家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極端氣候國際怎麼治水?🌏
🇳🇱荷蘭:#還地於河
1995年的大洪水,讓這座2000年的古城幾乎滅頂,水位一度與堤防齊高,17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我們不能再築更高的堤防了,否則我們將會被關在一座10公尺高的牆內,」
慣於與水爭地的荷蘭,決定拋開築堤防水的舊思維,推出「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的國家計畫,改為拆壩遷堤、還地於河,闢一片寬闊的沖積平原,讓河水跟洪水有路可走。
把這些土地交還給河流,恢復平原的蓄洪功能,不僅有助於防洪,亦能減少地層壓力,恢復下游地區地下水的挹注,解決地層下陷問題。
台灣淡水河,沿岸堤防不斷加長,部分堤防早加高過10公尺,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我們能做什麼改變?
► https://bit.ly/2Tssicd
🇯🇵日本:#讓自來水能生飲
在日本轉開水龍頭,放心生飲自來水看起來稀鬆平常,但這其實夾雜著一段慘痛的歷史。
1956年,日本工廠排放廢水造成超嚴重的環境公害,三年內增加40多個死亡案例,讓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制定嚴格法規。污染水源不只有刑事責任,違規者將重判6個月以上7年以下的徒刑,彰顯日本全民的共識與決心。
為了讓鴨川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鴨川下游流經建成區的河岸,幾乎每500公尺就設有一個控制水位、增加溶氧量的攔河堰,也利用水制工控制河川的流心,使其在枯水期亦不致成為斷流。
台灣淡水河,同樣有香魚、豐富的鳥類生態,能夠複製「京都鴨川」的成功經驗嗎?
► https://bit.ly/3zpgs24
🇬🇧英國:#公司協力的梅西河谷運動
百年來,未經處理的家戶廢水、工業廢水統統排進了梅西河。1980年代,梅西河成為英國污染最嚴重的河川,甚至有人說是全歐洲、全世界第一。當工業革命的榮光退去,老牌英國工業城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沒,工廠關閉,人們失業,要如何從重度污染的河川裡,看見城市再生的一線生機?
1985年,英國第一個公私協力運動「梅西河谷運動」,由政府出資,展開25年的河川整治和水岸復甦。
河流超越了行政地界,滋養數百萬人口,必須打破既有行政框架,仰賴公、私部門和公民的共同參與,這和我們正在做的淡水河公約很像。
台灣淡水河,新北市長侯友宜承諾,「明年新北市政府目標,是讓淡水河域重度污染要從6恢復到3%,並且在2030年要歸0%。」政府、企業與民眾,必須要一起努力,要能繼續 #為淡水河一件事。
► https://bit.ly/3iA2UtI
歐洲大平原上的國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0sJaVR9aaE/hqdefault.jpg)
歐洲大平原上的國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葡萄牙,我們一起去」介紹
訪問作者:Brian
內容簡介:
這一次,帶著你心愛的人,暢遊葡萄牙!
如詩集般的迷人城市、獨特的藍旗海灘、
彩豔滾邊的野花地毯、山丘上一圈圈葡萄園、
一艘艘運送酒桶的木船、波光粼粼的多情河水……
★里斯本大區x阿爾加維大區x阿連特究大區x中部大區x北部大區
★橫跨本土五大區,50個大城小鎮漫遊介紹,3000公里的驚奇之旅
★14個聯合國世界遺產入選、7個世界遺產候選景點收錄介紹
★最寬廣,最深入,最熱門景點到最偏遠邊境的葡萄牙旅行書寫
出發之前—橫跨本土五大區,串連大城小鎮,最棒的紙上巡禮
回來以後—看見深度,感受廣度,令人意猶未盡值得一去再去
葡萄牙,這個位於歐陸盡頭、大洋起始的國家,在歷史中大起大落,曾經的帝國盛世已不復在,滄桑但依舊優雅的文化,來自不同時代交織在一起的肌理,如今卻成為旅人爭相造訪之地。美的復甦正在加快腳步,蒙塵的鑽石又漸漸開始閃亮。
與心愛的人勇闖文化古國,在不同城市的歷史文明軌跡上,銘刻回憶。也許,這才是旅行或「壯遊」最迷人的地方。
【里斯本大區】里斯本、辛特拉、卡斯卡伊斯……
里斯本並不是失落的美,她沒有急到需要趕快濃妝豔抹,然後一邊拎著高跟鞋一邊跑去參加宴會。飽讀詩書的里斯本,文學底蘊豐沛,信手捻來皆是詩意,現在有許多人正在幫忙她慢施脂粉、回復應有的美貌,美的復甦,正在進行。
【阿爾加維大區】西爾維斯、奧布菲拉、塔維拉……
全年充足的陽光與溫和的氣候,陽光超過300天,充足的休閒娛樂,高爾夫球、遊艇、划船、衝浪、自行車……這裡是歐洲最棒的退休勝地之一,但最特別的莫過於獨特的海岸景觀以及走不完的藍旗海灘,每一個都只能讓人「WOW」一聲讚嘆!
【阿連特究大區】埃武拉、馬勒矛、夢山頭……
塔古斯河以南,白色的房屋,色彩鮮豔的滾邊;金黃、火紅、紫羅蘭色的野花地毯,咨意綿延在時而起伏的無盡廣大平原,古老而巨大的石頭散落在其中,沒有季節更替,嘗盡歲月風霜,冷眼看有機體,為土地的永恆做了最好的見證。
【中部大區】維賽烏、科英布拉、納札雷……
天空變化快速的雲層,為山丘上一圈一圈的葡萄園,帶來豐富的表情。過往運送酒桶的木船成為一艘艘觀光船,河邊圓形深黑色玻璃櫥窗裡,飄來時尚感的音樂,原來是一家小酒吧,剛好可以買一罐波特酒應景,順便搭配稍早在街上麵包店買的培根起司漢堡……
【北部大區】布拉加、阿威羅、波勒多……
我一直都喜歡有河流的城市,水有多種型態存在於環境中:調節氣候的水氣、水流的聲音、水分子的味道、波光粼粼的水波……河水本順著大自然的運作,自顧自地靜靜流向大海,唯有遇到人類所居之處,才會改變它的本質。懂得照顧河流的城市,就等於拿到了偉大城市的門票。
作者介紹:BRIAN
彰化鄉下長大,喜愛泡在大自然,連在家也不例外。目前跨界於建築、攝影、設計與社群媒體業之間。自從有第一個孩子之後,秉持「家庭為主、工作為輔」,用孩子帶來的勇氣與力量,改變長久以來的生活型態。
如今喜愛用長時間居遊的方式,將觀光改為親子式的探索,翻閱不同城市的課本章節,孩子能玩的地方通常更貼近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期許當一個城市的漫遊者,而非景點的吹捧者,帶著反思,體驗壯遊,創造永遠都無法取代的情感回憶。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Z-PrUhO_LU/hqdefault.jpg)
歐洲大平原上的國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第15屆世界羅浮童軍大會-參加心得分享
訪問:范芯瑜 (台北市99團信義國小童軍團)
李芃瑾(高雄市151團文藻羅浮群)
林嘉鵬(彰化縣 02團)
王璽媛(台北市 06團星宿海羅浮群)
洪于恩(台北市 61團內湖高工童軍團)
許哲誌(彰化縣 43團赤影羅浮群)
關於世界羅浮童軍大會:
全球首次的世界羅浮童軍大會於1931年舉行,大約每四年舉辦一次,中間經歷二戰停辦和改以世界羅浮大會年取代,於1985年恢復,透過世界領袖會議表決下次羅浮童軍大會的舉辦地點。此活動是一項全球羅浮童軍,及年輕成年成員參與的國際性童軍活動,參加人年紀約18-26歲(按地區有所不同),其重要性好比世界童軍大露營。舉辦世界羅浮大會的目的在於給予全球的年輕成員一個交流的機會,籍此推動成員作為世界公民對國際社會的了解。
關於冰島:
冰島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於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通常被視為北歐五國之一。冰島國土面積為10.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2萬,首都是雷克雅維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冰島地處大西洋中洋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活動頻繁的國家。內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多分布沙質地、冷卻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島雖然位於北極圈邊緣,但有墨西哥灣暖流所以氣溫適中,不過氣候多變,冰島是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等的會員國,但是並未加入歐洲聯盟,並且是沒有常備軍隊的國家,僅有海岸警備。
冰島國徽設計於冰島獨立前夕,為神龍、大鷹、公牛和巨人四方守護神環繞藍底白邊紅十字國旗、矗立在冰島國土四角的盾徽。(這四個守護神被用主營地的模組活動的名稱上),冰島人口雖少,但同性戀社群十分活躍,尤其以雷克雅維克最盛:當地有許多同性酒吧和咖啡館。每年約八月時舉行同志驕傲遊行。(因此,主營區內設有彩虹咖啡廳。)
關於本屆羅浮大會:
今年是第15屆的世界羅浮童軍大會,舉辦地點在位於北歐的冰島(飛行時間約15個小時),主營地位於烏爾法佐特瓦特童軍中心(Úlfljótsvatn Scout Center),該中心冰島童軍總會及雷克雅維克童軍市會共同擁有及經營,營內有一座可容納86人的宿舍,且其設備及面積是冰島國內最好及最大的營地之一,除了童軍伙伴可以使用外,營地也對外開放給一般民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6f1sFsOcj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