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計畫總召從高雄前鎮談到左楠
從劇場談到菜市場
從演員談到流氓
煉油廠變成晶圓廠
翻出《想回家的病》....
—-
50兒童人文地理學
他們身上有股微妙的煙硝味,像丟進水溝裡的水鴛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我應該要捂著耳朵儘快跑回家躲起來才對,可是,如果不必裝乖的話,我想承認我喜歡懷著怕意在遠方偷偷瞄他們,像在夜市看賣蛇肉的老闆用鐵鉤鉤出籠中嘶嘶吐信的蛇。
以我住的莒光菜市場為軸心畫出的三條路徑,是三條完全迥異的成人生態:
巷口左轉到底是新拓寬的八米路,不過兩三百公尺的距離,在那可以清楚嗅到煉油廠煙囪冒出來的味道,空氣是流動的為什麼在那裡聞得特別清楚呢?我也不知道。路過煉油廠門口可以看見抗議布條,電視新聞報導過後勁居民的健康和油廠污染空氣的問題,但是螢幕上跟實際上看到的不太一樣,螢幕上叫囂的叔叔伯伯戴斗笠或農會發的棒球帽,嚼檳榔叼香煙,紅紅的嘴唇罵幹你娘的樣子很像神經病,在現場的他們看起來很像過新年去油廠福利社參加賓果遊戲的普通人,並且發現內部有人作弊,害他們賭輸所以氣得跳腳。我想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弄錯了,不可能的,電視台不可能大費周章跑來我們這種小地方。
更左邊一點是楠梓加工出口區,每到上下班時間,大人穿制服騎腳踏車和機車等紅綠燈,八米路塞滿了人,人多熱鬧的場面不管看多少次都不煩,當時機車剛流行起來,不是很普及,車子排出來的廢氣聞起來香香的,我喜歡站在路邊拼命吸。
巷口右轉直走到底會走到軍校路,路的兩側是很長的紅磚砌成拘謹的圍牆,海軍兵校官校,海軍總醫院和左營眷村聚攏在這個區域。我坐爸爸的三輪車經過衛兵站哨的大門,只要哨兵跟我揮手我就躲在遮蔽物後面,偏出一顆手掌貼齊眉毛的頭向他們敬禮,對他們有禮貌是有原因的,我總覺得他們隨時會為戰爭死掉,很可憐。
以上兩個區域的男大人都有點無趣,他們的作息和時鐘、紀律綁在一起,臉上表情很少,少到五官很淡,更別說留下什麼印象了。
鄰居之中,只有陳昭光他叔叔會在熱天穿一條子彈型三角褲,家裡家外袒胸露背,他剪山本頭,瘦扁的身體撲上一層精實的肌肉,像生氣的龜殼花的肉,小腿用刺青畫了黑色的鯉魚,背後胸前是一對龍鳳,檳榔是他的口香糖加口紅加鍛鍊下顎肌肉的啞鈴,巷子尾通往右昌大路那裡很多像他叔叔這樣的人,很好看。
每次跟媽媽去右昌我總是興奮得沒有辦法乖乖坐在椅子上,外婆開檳榔攤,元帥廟旁很多像陳昭光他叔叔那樣的人,光著上身賭博叫囂很熱鬧,幹你娘是罵真心的還是罵玩笑的從語調可以分出來,外婆說他們是蝶雞仔,也就是流氓的意思,說他們像炸彈一樣情緒化,愛打架,殺人放火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少惹微妙。
我喜歡幫忙包檳榔賣給他們,因為身體的距離太近了,遞檳榔的時候我不敢看他們的臉,也不敢講話,眼睛放在刺青或夾在肩膀和汗衫之間的香煙,他們是我非常好奇的世界啊,皮膚上有畫畫,肌肉發達體育好,講話很自由,互嗆幹你娘的時候有一種隨和,三八兄弟的親密感,特別重視自尊,我喜歡他們為了自己在意的事把命豁出去打架的死心眼。唯一要想一下的是他們會跟別人暴力要錢,我和外婆說:「欠錢不還本來就會生氣啊。」外婆把抹紅灰的檳榔刀插進碗中,紅灰像內臟一樣發抖,外婆哼了聲,說:「嗯?大家都欠他們就是了?憨孫,妳實在有更憨吶,他們是流氓吶,伊要是看妳不爽把妳拖去姦一姦,到時看妳要按怎才好。」
檳榔攤三色燈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吳音寧〈台客少年雞冠頭〉
精瘦著上身
寬大的垮褲露出
白色內褲。重擊的鼓聲
麥克風唱到倒,沒關係
撿起來再唱,這真是
感人的一刻啊!呦、呦、呦
我這樣rap有沒有很誠懇
台中的廢party,倉庫搖滾
嬉哈小巷,暗夜裡有「寫手」(註1)
這牆那牆的心事交流
約翰藍儂、陳達、黃克林
台客的始祖是濁水溪公社
Bob Marley的黑人捲髮
魔幻的底層旋律線,提示是:
遙遙無期或已是歷史
不過誰想那麼遠、那麼深
有滷肉飯吃就要偷笑
有大麻high,就要high、high、high
送貨的少年家,修水管、念書
浪費一點點米糧的閒雜人等
臭味相投,台客一起
大樓底租間練團室
音飆下去,什麼都可以放棄
什麼都會忘記
(但維持熱血不是件容易的事)(註2)
雞冠頭主唱跳上舞台
甩一把汗,灌一口台啤
指向明滅的七彩霓虹燈
轉呀轉的地下pub擠成一團
吉他、bass、鞭炮、水桶
無敵鐵金剛就要組裝
吶喊的波浪中,接下來這首歌
送給快要去當兵的阿榮:
「二十歲生日快樂 我們等你回來喔!」
(但維持熱血不是件簡單的事)
歡呼!倒立!翻滾沒有目的
便秘的人生需要吶喊排泄
需要音樂像汗水流出 聲嘶力竭後,散場
走入一條凌亂的街 抓一抓屁股,掏一掏口袋
還剩下最後的一百塊
總是肚子餓了
台客少年昂起脖子
雞冠頭迎向
清晨些許落寞的曙光
咕咕咕――嘆口氣
對自己低聲唱到:「你需要的是一個龐克樂團
和很多的好朋友……」
註:
1.「寫手」是塗鴉客的另一種稱呼。
2. 括弧所引,出自「半導體樂團」的同名歌曲。島嶼中部地區的搖滾少
年們,曾聚集成「廢人幫」。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吳音寧 創作
#林依儂 手寫,Instagram: writingxphotography
#呂侑芃 賞析
※特約撰稿人 侑芃 賞析
「什麼是南方?」從絕對位置來看,台灣的經緯度大約是東經119~120度,北緯則是21到25度;然而倘若你真的用經緯度和人談論「南方」,恐怕得到的會是對方骨碌碌地轉給你看的白眼球。
那麼,什麼是南方呢?在台灣每逢端午節便會出現「粽子戰南北」的風潮,就連滷肉飯跟肉臊飯都有南北爭霸戰。身為桃園與台中的混血孩子,對於自身的認同一直都是北部人。直到大學最後一學期去了北京當了交換生,在與同學交談的過程中聽到一句:「聽你說話,你是打南方來的吧?」,詫異良久,再三忖度後才真正體認到要如何區分「南」與「北」,端看你拿什麼作為標準。我們都處在北半球當中的南方,至少這是在地圖上能夠獲得肯認的。生長在燠熱的島嶼,台灣的四季彷彿只存在於四季豆的名裡,當夏日蒞臨,我們個個都是南部人。
回到這首名為〈台客少年雞冠頭〉的詩吧!
「台客」一詞讓我想起小學時流行台客舞,彼時心智還未臻成熟的我,將「很台」視作一種鄙視人的形容,同學間也把這當作訕笑的用語,偶然被父親聽見我嚷嚷,「什麼叫台客?」爸爸不以為然地說。「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哪來什麼台客?」他些許慍怒的語句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很台有什麼不好呢?
吳音寧在詩中提及了許多對樂壇影響甚巨的歌手,她輕輕提起的任何一個人名,背後都蘊藏著豐滿且沈甸甸的故事。
陳達的《思想起》,是從高中老師在音樂課堂上播放鄭怡的《月琴》認識的,「再唱一段思想起」,唱了陳達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以月琴續寫的南方之鄉——恆春;黃克林的《倒退嚕》,融入牽亡魂的唸詞,拜請拜請,寄託了民間信仰,生老病死視作日常,輕快的旋律,讓人忘卻「人生很難」,轉而想起了「生活很南」。
台灣沒有Beatles,每逢夏天便迎來了mosquitos,我們有Betel nuts(檳榔),對不起周杰倫我不配mojito,有時喝莎莎亞套維士比,或是美女圖案的津津蘆筍汁。
當Beatles高唱yesterday,我們喊的是「明仔日的氣力」,台灣版的Redbull,不能給你一對翅膀飛翔,但應許了明天的力氣。
詩人在詩裡提及了大麻,我想台灣的大麻應當是檳榔吧?閃爍的霓虹燈鑲嵌在玻璃櫥窗,有時是檳榔西施,有時是檳榔阿公,購買時別忘了當個檳…檳…有…禮…的…檳友。(按:近年流行的粉絲專頁「財哥專業檳榔攤」習慣以刪節號發文)
小學時曾屁顛屁顛地跟著開大卡車的舅舅上工,只見他咀嚼紅色的口香糖,身上流著熱汗,嘴裡含著紅血,出於好奇,我拿了一顆沒加石灰的檳榔,輕輕咀嚼,生澀的青汁在嘴裡爆開,舌頭產生了奇異的麻痺感,不知該嚥下去還是吐出來,紅燈一閃,遂模仿舅舅一口呸在白色塑膠杯裡。
《漂向北方》唱著老家的椰子樹,無法讓我產生共感,我把檳榔樹視為台灣的椰子樹。據說檳榔是用來提神用的,走在台灣大學的椰林大道,曾獵奇地想著自己其實是走在並排的檳榔樹。
想起去年參加一場知名的音樂祭,雙腳實實地卡在糊成一團的泥巴,跌了一大跤,用手支撐住,手機浸染上草味十足的土壤,我不喜歡接地氣,於是我用手當作接地,把樂團的電流串連在一起。
正巧草東沒有派對在台上唱著:「怎麼會,怎麼會,都變成了一灘爛泥……」
我與原本素不相識的人們對上了眼,然後相視而笑。大雨滂沱之後,困在泥濘裡的人們,倒像是天降甘霖之後,獲得解放的農民,一根根挺拔在土裡。
閃靈樂團,隔壁樂迷分給我一疊金紙,猶豫了半秒,便跟著金屬樂音向上潑灑;吳音寧筆下的雞冠頭讓我想起林昶佐,長髮甩甩,拋開立委身份,狂放的臉譜在音樂裡與我們同在。當最後一聲鼓落下,台下的樂迷藉著不需言說的默契,伴隨著微雨,撿拾方才撒下的熱情抖擻,反覆彎腰起身的我們像是插秧的農人,爛泥也能開出一遍花園。
詩的敘述方式如蒙太奇,文字中並沒有直接寫出太多南方的線索,卻透過玩樂團少年的意象,通透地傳達了專屬於台灣的「氣口」。鐵牛運功散的阿榮被框在電視裡,電話亭縈繞的關心,永遠當不完的兵,這大概是所有役男的夢魘?
從音樂祭回程的路上「列車不停開,奔向南方的風」林憶蓮如此唱著,「南國的風吹來我漸漸了解,答案一直攏在我心內」隨機播放的音樂自個開始接龍,我則不自覺地唱起長途夜車。
「時間是六點半/到站的長途夜車/下車的現在/我是回來的人」
天色漸漸亮,南方的孩子,你到家了嗎?
#詩聲字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台客少年雞冠頭
檳榔攤三色燈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台客少年雞冠頭 ◎吳音寧
精瘦著上身
寬大的垮褲露出
白色內褲。重擊的鼓聲
麥克風唱到倒,沒關係
撿起來再唱,這真是
感人的一刻啊!呦、呦、呦
我這樣rap有沒有很誠懇
台中的廢party,倉庫搖滾
嬉哈小巷,暗夜裡有「寫手」(*註1)
這牆那牆的心事交流
約翰藍儂、陳達、黃克林
台客的始祖是濁水溪公社
Bob Marley的黑人捲髮
魔幻的底層旋律線,提示是:
遙遙無期或已是歷史
不過誰想那麼遠、那麼深
有滷肉飯吃就要偷笑
有大麻high,就要high、high、high
送貨的少年家,修水管、念書
浪費一點點米糧的閒雜人等
臭味相投,台客一起
大樓底租間練團室
音飆下去,什麼都可以放棄
什麼都會忘記
(但維持熱血不是件容易的事)(*註2)
雞冠頭主唱跳上舞台
甩一把汗,灌一口台啤
指向明滅的七彩霓虹燈
轉呀轉的地下pub擠成一團
吉他、bass、鞭炮、水桶
無敵鐵金剛就要組裝
吶喊的波浪中,接下來這首歌
送給快要去當兵的阿榮:
「二十歲生日快樂 我們等你回來喔!」
(但維持熱血不是件簡單的事)
歡呼!倒立!翻滾沒有目的
便秘的人生需要吶喊排泄
需要音樂像汗水流出 聲嘶力竭後,散場
走入一條凌亂的街 抓一抓屁股,掏一掏口袋
還剩下最後的一百塊
總是肚子餓了
台客少年昂起脖子
雞冠頭迎向
清晨些許落寞的曙光
咕咕咕――嘆口氣
對自己低聲唱到:「你需要的是一個龐克樂團
和很多的好朋友……」
註:
1.「寫手」是塗鴉客的另一種稱呼。
2. 括弧所引,出自「半導體樂團」的同名歌曲。島嶼中部地區的搖滾少年們,曾聚集成「廢人幫」。
-
◎作者簡介
吳音寧,二十歲開始寫詩,一度認為,人生啊,只要出一本詩集就夠了,沒料到,連續出版《蒙面叢林──探訪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後,才回頭整理,十多年來的詩作。反覆修改,終於透過定稿,像跟飄浪的青春道別,同時迎向新鮮的風景。
(簡介取自詩集《危崖有花》)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呂侑芃 賞析
「什麼是南方?」從絕對位置來看,台灣的經緯度大約是東經119~120度,北緯則是21到25度;然而倘若你真的用經緯度和人談論「南方」,恐怕得到的會是對方骨碌碌地轉給你看的白眼球。
那麼,什麼是南方呢?在台灣每逢端午節便會出現「粽子戰南北」的風潮,就連滷肉飯跟肉臊飯都有南北爭霸戰。身為桃園與台中的混血孩子,對於自身的認同一直都是北部人。直到大學最後一學期去了北京當了交換生,在與同學交談的過程中聽到一句:「聽你說話,你是打南方來的吧?」,詫異良久,再三忖度後才真正體認到要如何區分「南」與「北」,端看你拿什麼作為標準。我們都處在北半球當中的南方,至少這是在地圖上能夠獲得肯認的。生長在燠熱的島嶼,台灣的四季彷彿只存在於四季豆的名裡,當夏日蒞臨,我們個個都是南部人。
回到這首名為〈台客少年雞冠頭〉的詩吧!
「台客」一詞讓我想起小學時流行台客舞,彼時心智還未臻成熟的我,將「很台」視作一種鄙視人的形容,同學間也把這當作訕笑的用語,偶然被父親聽見我嚷嚷,「什麼叫台客?」爸爸不以為然地說。「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哪來什麼台客?」他些許慍怒的語句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
很台有什麼不好呢?
吳音寧在詩中提及了許多對樂壇影響甚巨的歌手,她輕輕提起的任何一個人名,背後都蘊藏著豐滿且沈甸甸的故事。
陳達的《思想起》,是從高中老師在音樂課堂上播放鄭怡的《月琴》認識的,「再唱一段思想起」,唱了陳達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以月琴續寫的南方之鄉——恆春;黃克林的《倒退嚕》,融入牽亡魂的唸詞,拜請拜請,寄託了民間信仰,生老病死視作日常,輕快的旋律,讓人忘卻「人生很難」,轉而想起了「生活很南」。
台灣沒有Beatles,每逢夏天便迎來了mosquitos,我們有Betel nuts(檳榔),對不起周杰倫我不配mojito,有時喝莎莎亞套維士比,或是美女圖案的津津蘆筍汁。
當Beatles高唱yesterday,我們喊的是「明仔日的氣力」,台灣版的Redbull,不能給你一對翅膀飛翔,但應許了明天的力氣。
詩人在詩裡提及了大麻,我想台灣的大麻應當是檳榔吧?閃爍的霓虹燈鑲嵌在玻璃櫥窗,有時是檳榔西施,有時是檳榔阿公,購買時別忘了當個檳…檳…有…禮…的…檳友。(按:近年流行的粉絲專頁「財哥專業檳榔攤」習慣以刪節號發文)
小學時曾屁顛屁顛地跟著開大卡車的舅舅上工,只見他咀嚼紅色的口香糖,身上流著熱汗,嘴裡含著紅血,出於好奇,我拿了一顆沒加石灰的檳榔,輕輕咀嚼,生澀的青汁在嘴裡爆開,舌頭產生了奇異的麻痺感,不知該嚥下去還是吐出來,紅燈一閃,遂模仿舅舅一口呸在白色塑膠杯裡。
《漂向北方》唱著老家的椰子樹,無法讓我產生共感,我把檳榔樹視為台灣的椰子樹。據說檳榔是用來提神用的,走在台灣大學的椰林大道,曾獵奇地想著自己其實是走在並排的檳榔樹。
想起去年參加一場知名的音樂祭,雙腳實實地卡在糊成一團的泥巴,跌了一大跤,用手支撐住,手機浸染上草味十足的土壤,我不喜歡接地氣,於是我用手當作接地,把樂團的電流串連在一起。
正巧草東沒有派對在台上唱著:「怎麼會,怎麼會,都變成了一灘爛泥……」
我與原本素不相識的人們對上了眼,然後相視而笑。大雨滂沱之後,困在泥濘裡的人們,倒像是天降甘霖之後,獲得解放的農民,一根根挺拔在土裡。
閃靈樂團,隔壁樂迷分給我一疊金紙,猶豫了半秒,便跟著金屬樂音向上潑灑;吳音寧筆下的雞冠頭讓我想起林昶佐,長髮甩甩,拋開立委身份,狂放的臉譜在音樂裡與我們同在。當最後一聲鼓落下,台下的樂迷藉著不需言說的默契,伴隨著微雨,撿拾方才撒下的熱情抖擻,反覆彎腰起身的我們像是插秧的農人,爛泥也能開出一遍花園。
詩的敘述方式如蒙太奇,文字中並沒有直接寫出太多南方的線索,卻透過玩樂團少年的意象,通透地傳達了專屬於台灣的「氣口」。鐵牛運功散的阿榮被框在電視裡,電話亭縈繞的關心,永遠當不完的兵,這大概是所有役男的夢魘?
從音樂祭回程的路上「列車不停開,奔向南方的風」林憶蓮如此唱著,「南國的風吹來我漸漸了解,答案一直攏在我心內」隨機播放的音樂自個開始接龍,我則不自覺地唱起長途夜車。
「時間是六點半/到站的長途夜車/下車的現在/我是回來的人」
天色漸漸亮,南方的孩子,你到家了嗎?
-
美術編輯:昱賢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台客少年雞冠頭 #吳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