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市中華路1412巷內,最近因為停車糾紛,其中一位地主將其私人土地放上障礙物擋住,導致巷尾的十戶人家無法由此進出,而此處本來的主要出入口,被封起來後,不只汽車無法進出、連倒垃圾都需要繞一大圈。
本案因為有多位住戶來向我陳情,了解狀況後,這兩週都在和縣府及公所相關單位討論,希望可以幫忙釐清問題,協助解決。
這類的糾紛其實相當常見,往往都是大家以走成路的私人土地,地主突然主張自身權力而把路擋住,要解決不外乎幾個方向,第一是協調後照原本默契繼續使用,第二是認定為現有巷道或既成道路,第三則是住戶可主張袋地通行權,都需視個案而定。
工務處認為本案地主所遮擋之處為私人土地,並非都市計畫道路,後面的住戶另外還有兩處小巷可通過機車與行人,雖然長年來皆為眾人主要通行之路,但難以用現有巷道及既成道路認定。同時,地主意志應相當堅定,在我之前已有地方人士協助協調未果,且此確實為地主權力,也須受到保障。若要主張袋地通行權,則需住戶提出告訴,但就非民代與公部門能介入的了。
那麼,巷尾的這十戶難道真的無路口走了嗎?雖然有一條小路可通到外頭,但僅能通過機車和行人,自小客車要通過則需要把後照鏡折起來,非常小心地開,就是我雙手張開的那張照片,另個小巷則為其他社區的私設道路,仍有發生類似問題的風險。
故皆非合理的出入口,更有甚者,一旦這十戶發生火警或意外,消防車跟救護車根本進不來,屆時民眾生命財產發生損害誰能負責?
故今日我請縣府及公所的相關共同討論,務必要想出解決方法。
後來在各單位的資料比對下,終於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法,這十戶應該走的路其實不是被封起來的那條,而是另外一頭的未開闢都市計畫道路,這段路約有80公尺尚未徵收,目前雜草叢生,只要將這段路開通,便可通向武昌街,這才是原本在都市計畫中這些住戶真正該走的路,也是此案正本清源之道。
今日各單位皆各自回頭確認細節,預計一週內會有答案是否能執行此計畫,再請住戶們稍微等待幾天。
機車後照鏡收折 在 老司機車庫-Old Drivers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來一台歐巴早安號🔥 #免頭款月繳6千小車!
考慮Yaris、Fit、POLO的朋友
這台也是不錯的選擇啦~
2015 KIA MORNING☀️
一手車!資料齊全!里程僅5萬!
配備
方向盤快控
中控螢幕
AUX IN
衛星導航
免鑰啟動 + 車門鎖
倒車雷達輔助
電動收折後照鏡
僅此一台!實車超美~
老司機的Line ID : danis921
老司機的官方Line@
https://line.me/R/ti/p/%40jcm6903g
#買對二手車何必騎機車👌🏼
#我是大仲
機車後照鏡收折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敵人是創造不合理的可能性的人】
2017年8月底。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早上,我騎著車要出去教課,在一個我已經經過無數次的路口等紅燈。紅燈還有大約40來秒,我在東張西望,包括習慣性的看兩側後照鏡,對後方有些什麼樣的車之類的。
一切都顯得跟其他那些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日子一樣。沒有特別凸顯出異常的地方。
但是就當我視線回到前方的時候,我從後方被追撞 (或者以那時的低速或許可以稱為「推擠」)。擠壓的力道和空間,加上我自己將近200kg的車重,使我無助的往對向車道倒下去 (我當時靠在較左側,因為接下來不到20公尺就要左轉)。
我人幾乎完全沒事,車也嚴格來講只算小傷。但後來去看行車紀錄器才注意到,她要是早一兩秒頂我,我倒出去就會直接被對向的卡車輾過。大概就很諷刺的變成新聞上的孝子了。
照片是後來從後方行車紀錄器的截圖。雖然我在那個事件的處理上有很多事情真的不算有做好 (包括可能有人可以馬上指出的「為什麼車被扶正了?」),但所幸對方也不是什麼番仔,除了造成一些不便之外都算順利落幕。
對,但我還是差那一點就晚安維也納了。
=====
在台灣,很多人沒有像我這麼幸運。我也沒辦法保證我還可以這樣幸運幾次。
每當有機車與汽車發生事故,下到隨便一個用路的鄉民,上到相關管理當局的官員,很多人都很喜歡講一個東西:「防禦駕駛」。
說穿了,就是你要去假設所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可能性,並去為這些可能性預留生存空間,來盡可能確保你不會突然就被幹掉。
我個人私心認為「應注意而未注意」很多時候也大概是被從這樣扭曲的概念中解讀出來的...
所以,舉例來說...
這邊單行道,合理來說不可能有車從另外一個方向衝出來,但是基於防禦駕駛,你應該要連「不可能」的那個方向都檢查,並且預留那邊會衝出車子的可能性。
這邊對向車禁止左轉,號誌又屬於我,合理來說我就直行應該沒太多應該顧慮的,但是基於防禦駕駛,你應該要連違規左轉的、闖紅燈的、或側撞你再跟你說A住看不到的等等全部都算進去。
我平常喜歡凡事舉三個例子,但我認為這樣應該很夠表達了。今天這第三個例子就交給你自己的經驗中去找尋,我相信不難。
講白了,防禦駕駛就是叫你要預設性的把你自己以外「所有的」用路人都當作神經病。
車輛故障、違規、眼瞎、恍神、還是在你後面打噴嚏瞬間油門踩到底的你都應該要算進去,並且在這一切都考量過後的空間中找尋你安全的行車方式。反正只要你出事了,你鐵定有你「防禦駕駛」做不足的地方。
所以,我們會在一些地方看到憤怒的機車駕駛說「防禦駕駛的意思就是『我負責違規,你負責閃』。」
=====
大家很可能都聽說過「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
想一想這句話的解讀,我相信你應該可以刻劃出一個「範圍」。
其中應該不包括... 例如...
你跟陌生人一起進電梯,就應該要考量到他會要在電梯裡拿短刀跟你決一死戰的可能性...
或是...
你在收銀櫃前掏錢要付帳,應該要留意後方的人的眼神、距離、和可能的意圖等等...
稍微誇張一點...
你在辦公室大樓上班,旁邊突然有人繩降下來,爆破窗戶,然後持著全自動武器踢進來無差別的掃射...
為什麼你不會去算這些可能性?它們不合理嗎?
在一個正常運作的「文明社會」當中來說,是,相當的不合理。不合理到我們應該不用去考量它的可能性。
如果你連如此荒唐的可能性都必須要隨時隨地的去考量、去為其設想、去對其有所準備的話,我相信那種生活將不是「壓力山大」足以形容的。
尤其是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相當普遍的在發生,你將不會認為這是堪稱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地方。
你能想像譬如說你在排隊買電影票,一個路人突然掏刀砍你,為了能插你隊,然後警察事後跟你說「你沒有防禦性排隊啊」,或是你「應注意而未注意」嗎?
這就是台灣馬路上的畸形之處。
這個防疫做到世界第一的文明社會,它的文明僅限在沒有車輛行進的地方。
有車走的地方,就幾乎是叢林法則在運作。
馬路從來就不是賽道,但它好像更不應該是戰場。
=====
我是個教武術的。有時候社會事件發生,我就會被詢問「教練,我們有沒有辦什麼法可以防範人家突然偷襲?」
這個問題本質上很蠢,但是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問。
答案也很簡單。
有。只要你去假設所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可能性,隨時隨地都保持高度的警戒,並去為這些可能性預留生存空間。你做到這樣,你就可以差不多確保你不會突然就被幹掉。
可是你想這樣生活嗎?你承受得了多少這樣的日子?
所以你明白那些在越戰時必須懷疑叢林裡的每一棵樹都會對自己開槍的美國士兵為什麼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嗎?
所以你能明白那些一騎車上路就要面對這樣的壓力的人們為什麼憤怒了嗎?
有時候,我們真的沒辦法算到所有的可能性。或是有時候,我們真的只是希望能夠多信任他人一點點。
就那一點點...
我希望能夠相信跟你一起搭電梯,你不會突然就拿刀捅我。
我希望能夠相信你既然有駕照,就看得懂紅綠燈和號誌並且願意遵守它。
我希望能夠相信你開著車停在我後面,不會突然就把我頂去給卡車輾。
但有時候,台灣的用路人就是這麼的讓我們失望。
我們失望、我們受傷、我們失去在意的人...
我們努力的在以文明人的態度對待那些用叢林法則對待我們的同胞,因為明明我們放眼看去,這應該要是一個文明的社會。
在我們的挫折中,有些人變得憤怒、絕望,激起更嚴重的對立,甚至以他們能力可及的各種形式展開報復。
我沒有辦法去說他們錯。
我也沒有辦法去說「防禦駕駛」是完全錯的。
就像我認為我們平常生活大小事中也應該保持一定程度的警覺,不能總是掛在鬆懈的狀態。
但這一切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範圍。那個範圍就交通路況來說,真的不應該那麼大。
最終,我認為對立應該要存在於所有「正常的用路人」和「創造不合理的可能性給他人」的人之間,而不是在車種之間。
我想向每位感受過「防禦駕駛」的壓力的人敬個禮,不管你輪子有幾顆。大家辛苦了。
願有朝一日,我們可以對一輩覺得文明又安全的行車很理所當然的年輕人們描述我們荒唐的經歷,宛如老兵們帶回文明社會的戰爭故事一樣。
願有朝一日,「馬路如虎口」可以變成一個剛跨上車的年輕人聽不懂的比喻。
祝大家都行車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