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機車教室
懸吊結構淺談
事實上車廠對車款的懸吊設定,勢必符合該車的主要訴求,例如超跑、街車、越野車等,然而這些基礎的設定,是否能夠完全的迎合車主需求以及用車環境,那麼原廠設定是否足敷使用,就有待商榷了,也有鑑於此,許多高階的超跑與街車,設有懸吊可調的設計。扣除複雜的力矩連桿不談,我們單就避震來看,它需要哪些性能?
避震器的構成主要分為減震筒與彈黃兩大部分。
彈簧具備抗壓縮與回彈的角色扮演,而減震筒則是個阻尼器,主要負責拉住減震筒的筒芯,預防二次階震的產生。最後兩者合力扮演懸吊中連結輪胎的結構部份,特別是在前叉。
避震器總長度,決定車輛離地高。例如越野車的前後避震器一定比街跑車來得長。原因在於這麼長的避震器,兼具避震壓縮與舒張的活塞式運動外,容積是更是散熱最重要的一環,而且越野車的前叉,居所有車種之冠,這當然是得應付跳躍等能量吸收與剛性的顧慮。
彈簧的乘載長度,決定減震筒作動行程,當避震器裝上車後,車輛的重量就會壓縮該避震器,被壓縮進減震筒內的行程,與剩下可壓縮的行程,讓車輛如同懸浮一般,在避震器的某個長度上,如果我們將該彈簧切短,或是下降它的彈簧磅數,那麼車輛的離地高將會變小,相對了可運用的壓縮行程也會犧牲。
前面說完彈簧扮演的腳色,接下來看減震筒的部份,減震筒的形式有氮氣填充、純油壓、空氣或者油氣雙混等,筒芯末端的活塞上設計有瓣膜,構成一個阻抗,這就是阻尼的產生。因此活塞上瓣膜角度或者穿透孔的大小變化,就可以改變阻尼,其次如果是油壓避震器,油本身的密度也可以改變阻尼表現,也就是越黏稠的機油,阻尼會越高,進而變成壓縮慢、回彈慢的表現,機油如果變稀、則反之亦然。
理想化的避震器表現是壓縮慢、回彈快,但是這與彈簧磅數、阻尼表現,構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因為一旦壓縮慢、表示阻尼高,可是回彈相對也會慢,於是才有了複式筒身的構成,讓壓縮與回彈由不同的介質與活塞或閥門來負責。而彈簧的部份則發展出可變彈簧磅數的設計,例如疏密彈簧,國產速克達常可見到後避震彈簧,有疏密各半的設計。
在實務上,當我們慢速行經凹凸路面時,優異的避震器應該可以讓你如履平地一般的從容渡過,而在我們緊急煞車時,它又可以力抗突如其來的重心移轉,避免前叉整個貼底產生嚴重的撞擊。如果你開過五百萬以上的跑車或是高級轎車,你會驚訝它為何能夠巨細靡遺的處理坑洞反應,在高速時又能夠穩若泰山,當然汽車已經發展到主動式懸吊,可以偵測你目前的行車狀態,然後給予不同的阻尼變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hester C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ston martin在台灣相對是較冷門的車系,但意外的是VantageS既然是停在我車庫最久的超跑,一個對於做工用料不妥協的車廠,這集帶你了解,我之所以這麼喜歡這台超跑的原因。 影片中所提到機油的更換我想做點補充! 1. 換什麼機油都沒有差!我在這邊多加講解,不論任何品牌其實只要是換「全合成機...
「機油黏稠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雷尼 Rai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Chester C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Re: [問題] 機油太輕或比較稀的話?? - 精華區biker 的評價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選擇機油】機油黏稠度如何選擇?機油包裝上數字5W40意思? 的評價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轉載:機油黏度:油耗與引擎壽命的影響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機油黏稠度 在 關於機油的黏稠度 - 機車板 | Dcard 的評價
機油黏稠度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清華研發神奇吸油海綿獲獎 研究團隊捐獎金回饋學校
國立清華大學戴念華教授率領團隊(博士生謝秉諺、碩士生黃俊彰及大學生簡明紳)研發「吸油不吸水的神奇海綿」,小小的市售海綿塗上石墨烯後,可以瞬間吸收超過海綿重量90倍的機油。此研究可望應用於輪船翻覆時,短時間將漏油吸收,避免環境污染。此成果並獲得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國內組冠軍獲40萬獎金,為了感謝學校的支持,團隊特別捐出10萬獎金予清華旭日獎學金,以示飲水思源。
輪船翻覆,油污流出造成海域污染的事件時有所聞,為此,戴念華教授團隊特別研發「吸油不吸水的神奇海綿」,將石墨烯均勻塗佈於商用海綿的支架上,當海綿與油水混合液體接觸時,石墨烯的疏水親油特性加上海綿結構所產生的毛細現象,可以瞬間將油吸進海綿中,而把水留在原處。這種神奇的海綿應用廣泛,可以吸收超過它本身重量90倍的機油,也可以吸收超過它本身重量160倍的氯仿,並可以重複使用。
戴念華教授表示,此研究特殊之處在於,利用市面上買到的海綿作為骨幹,可以有很多種的變化性,因為不同海綿有不同的孔隙度,可以用來吸收各種不同黏稠度的油類。此次研發出來的吸油海綿,與市售已經可以買到的吸油材料相比,市售產品約可吸收其重量30倍的油品,清華團隊的海綿則可以吸收到將近90倍,效果非常好。
另外,海綿製作成本也不高,以目前實驗室設備放大粗淺計算,一片長、寬、高分別為30、10、1公分的海綿,成本約為20至30元,如果未來投入工業量產,可望更低。
此成果獲得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肯定,團隊也決定捐出10萬元給清華旭日獎學金,幫助低收入清華學子逆境向上。「飲水思源,取之於學校,也希望能用之於學校」,戴念華教授表示,整個研究都是在學校進行,能夠得獎很幸運,也希望讓這個成果更有意義。團隊成員材料系博班學生謝秉諺說,老師提出這個構想後,大家都覺得很棒,因為學校提供設備、空間等資源,才有這樣的成果,「有點回饋的感覺很好!」。
未來除了將尋求量產的可能性,團隊也思考更多不同的應用,戴念華教授表示,研究成果出爐後,後續不少人有提出需求,像是吸取雞精、火鍋的浮油,或是臉部的油等,這些都有機會,不過也需要時間繼續努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4TITgVuz0&feature=youtu.be
機油黏稠度 在 Chester C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ston martin在台灣相對是較冷門的車系,但意外的是VantageS既然是停在我車庫最久的超跑,一個對於做工用料不妥協的車廠,這集帶你了解,我之所以這麼喜歡這台超跑的原因。
影片中所提到機油的更換我想做點補充!
1.
換什麼機油都沒有差!我在這邊多加講解,不論任何品牌其實只要是換「全合成機油」,基本上只要不要換到假油,對於車子的引擎就不用擔心有問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每個品牌機油的劣化程度,以及你開起來的感受。
2.
如果換的是「半合成機油」因為價格比較低,也很容易有較劣質的油,這種油的黏稠度以及對於引擎的保護程度就相對沒有這麼好,使用上就必須比較小心一些。
Follow me:http://Instagram.com/chester_yhl
Follow Jack:https://instagram.com/jackxtr?igshid=1f91qck927rxc

機油黏稠度 在 【選擇機油】機油黏稠度如何選擇?機油包裝上數字5W40意思?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挑選機油時,大家通常都會看到10W40或是5W40等數字,而這個表示方法是國際間共通的SAE黏度等級,代表的就是機油黏稠度喔! 英文字母W代表「Winter(冬天 ... ... <看更多>
機油黏稠度 在 轉載:機油黏度:油耗與引擎壽命的影響 - Mobile01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有趣的資訊,可以參考一下。機油黏度的影響內文重點:1.黏度愈高,內阻越大。2.新車系原廠推薦使用5w-20 機油,的確可省一些燃料費。3.5W-20 機油, ... ... <看更多>
機油黏稠度 在 Re: [問題] 機油太輕或比較稀的話?? - 精華區bike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AthlonFX (AthlonFX)》之銘言:
: 我最近去汽車精品買了一罐FK 100%合成油 5W-50
5w=>卬像上,前面的數字越低,代表在低溫時流動性越好
相對的,你的車熱車也越快
50=>這個數字越高,工作溫度可以承受越高,當然就會可在高溫時
把油的黏度和保護都展現出來
: 車行在幫我換的時候,老闆笑說,你這個機油黏稠度也太低了吧,
: 我看,的確是蠻低的。當初我的要求是,起步能快一點,瞬間加速力提升
: 汽車精品的人就推薦此款 他說:這個機油輕,而且它是真正100%合成油
: (他說,100%這個字眼是不能隨便打上去的,很多都只是說全合成,但非真正)
: 比較輕的話,轉速比較好拉,而且還可以順便帶出你引擎的屑屑,
: 可是,我換了之後,發車時都會產生怪聲,而且也最近這一陣子性能好像掉下去了
: 敢問: 輕的機油優點和缺點是啥??
我不知道你的輕機油是啥意思,不過照你說的這罐5W50的話(我只針對數字),
優點,熱車很快,震動較小,拉轉很快,加速也快,同時油在高溫運作時,保護性也較好
=>這是跟10w40的來比啦!
我個是人是不喜歡用10W40的,個人用過一陣子感覺比較耗油,不知是不是錯覺
缺點很多,熱車較慢,震動較大,加速不夠快,尾速高轉時聲音很嚇人(會叫人心疼的聲音)
當然稀一點的機油,用在新車沒什麼差
用在老車上的缺點,我個人試別人的是感覺車子加速較軟吧(比較沒什麼力),
據說,容易吃機油,我還沒遇到,
所以等以後我車老了以後再說吧
所以很多人都建議老車用濃一點的,如10W60或是15w50.20w50都有
而且前後數字越大的油,跑長途時原則上是越耐操,這是個人個案的感想,參考一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58.106
> -------------------------------------------------------------------------- <
作者: vst (呼呼) 看板: biker
標題: Re: [問題] 機油太輕或比較稀的話??
時間: Thu Jun 9 15:47:43 2005
※ 引述《AthlonFX (AthlonFX)》之銘言:
: 我最近去汽車精品買了一罐FK 100%合成油 5W-50
: 車行在幫我換的時候,老闆笑說,你這個機油黏稠度也太低了吧,
看不出老闆笑你的理由,在原廠機車用油中,也不乏有這種黏度
: 我看,的確是蠻低的。當初我的要求是,起步能快一點,瞬間加速力提升
: 汽車精品的人就推薦此款 他說:這個機油輕,而且它是真正100%合成油
: (他說,100%這個字眼是不能隨便打上去的,很多都只是說全合成,但非真正)
: 比較輕的話,轉速比較好拉,而且還可以順便帶出你引擎的屑屑,
: 可是,我換了之後,發車時都會產生怪聲,而且也最近這一陣子性能好像掉下去了
可能是與上一種機油不合的關係,如果用了2~3次還是有這種其況發生
只能說這罐機油不適合你,或是不適用你的座騎
5w機油本來抑震、抑噪音的能力就比較差,劣化也較快(相對高黏度來說)
不過很符合你的要求
: 敢問: 輕的機油優點和缺點是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220.120
> -------------------------------------------------------------------------- <
作者: abliou (Art of Life) 看板: biker
標題: Re: [問題] 機油太輕或比較稀的話??
時間: Thu Jun 9 23:06:24 2005
※ 引述《INMOST (好熱好熱好熱!)》之銘言:
: ※ 引述《AthlonFX (AthlonFX)》之銘言:
: : 我最近去汽車精品買了一罐FK 100%合成油 5W-50
: 5w=>卬像上,前面的數字越低,代表在低溫時流動性越好
: 相對的,你的車熱車也越快
數字叫"黏度系數"..越高表示越黏...
相對之下越低越不黏...也就是流動性會越好..
W代表"winter"..是在低溫的工作情況下的粘度..
這個值對於會在冰天雪地發車的人比較有用...
熱油快不快是跟機油的添加物和材料比較有關..
跟這個值沒有絕對關係...
: 50=>這個數字越高,工作溫度可以承受越高,當然就會可在高溫時
這個值也是"黏度系數"...跟"耐不耐高溫"也沒有"絕對關係"...
而是要看材質跟添加物...
不然仿間一堆機油的SAE都一樣...但是有一灌一百不到跟一灌七八百的是差在那?
: 把油的黏度和保護都展現出來
這是因為比較黏...附著性相對也強...保護性當然就大...
: : 車行在幫我換的時候,老闆笑說,你這個機油黏稠度也太低了吧,
: : 我看,的確是蠻低的。當初我的要求是,起步能快一點,瞬間加速力提升
: : 汽車精品的人就推薦此款 他說:這個機油輕,而且它是真正100%合成油
: : (他說,100%這個字眼是不能隨便打上去的,很多都只是說全合成,但非真正)
: : 比較輕的話,轉速比較好拉,而且還可以順便帶出你引擎的屑屑,
: : 可是,我換了之後,發車時都會產生怪聲,而且也最近這一陣子性能好像掉下去了
: : 敢問: 輕的機油優點和缺點是啥??
: 我不知道你的輕機油是啥意思,不過照你說的這罐5W50的話(我只針對數字),
: 優點,熱車很快,震動較小,拉轉很快,加速也快,同時油在高溫運作時,保護性也較好
: =>這是跟10w40的來比啦!
沒辦法比...這東西全部都要看機油的特性..
這些值只是在你選構的"參考"..讓你對這隻油特性有比較多的瞭解..
: 我個是人是不喜歡用10W40的,個人用過一陣子感覺比較耗油,不知是不是錯覺
這是你的機油沒挑好....沒番號無關...
至於耗油的部分...就要看看你的右手了....
: 缺點很多,熱車較慢,震動較大,加速不夠快,尾速高轉時聲音很嚇人(會叫人心疼的聲音)
: 當然稀一點的機油,用在新車沒什麼差
這一些東西在先前的討論也很多...油只有"黏"或"不黏"...沒有"稀"或"不稀"..
因為在坊間還有看到有任何指數是在說明(至少我不知道..有的話請指教...)
"這隻機油含有百分之70的油"之類的......
: 用在老車上的缺點,我個人試別人的是感覺車子加速較軟吧(比較沒什麼力),
: 據說,容易吃機油,我還沒遇到,
: 所以等以後我車老了以後再說吧
: 所以很多人都建議老車用濃一點的,如10W60或是15w50.20w50都有
: 而且前後數字越大的油,跑長途時原則上是越耐操,這是個人個案的感想,參考一下吧!
老車的建議用黏的油是因為氣缸用久了難免磨損
比較黏對氣缸的保護性比較大..
跑長程也會希望對汽缸有比較大的保護....所以才衍生出這一些說法
至於"後面數字越大越耐熱"的說法..我個人是不認同...因為全部要看你用什麼油
先去了解SAE制定的方式在去看那些數值的意義這樣會來得好..
y大整理的精華區應該很夠用才是...
不知道為例....這篇文章看完讓我想到一位很久以前的"玩車高手".......
--
阿...我也是新手...請多指教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38.144
> -------------------------------------------------------------------------- <
作者: wildsky (教練..我想打籃球..) 站內: biker
標題: Re: [問題] 機油太輕或比較稀的話??
時間: Fri Jun 10 00:15:17 2005
※ 引述《abliou (Art of Life)》之銘言:
: ※ 引述《INMOST (好熱好熱好熱!)》之銘言:
: : 5w=>卬像上,前面的數字越低,代表在低溫時流動性越好
: : 相對的,你的車熱車也越快
: 數字叫"黏度系數"..越高表示越黏...
: 相對之下越低越不黏...也就是流動性會越好..
: W代表"winter"..是在低溫的工作情況下的粘度..
: 這個值對於會在冰天雪地發車的人比較有用...
: 熱油快不快是跟機油的添加物和材料比較有關..
: 跟這個值沒有絕對關係...
但是還是有關係的...因為會影響到vi值....
低溫黏度越低......vi值越大...
代表低溫跟高溫的黏度差異越小....故會有熱車快的感覺....
: : 50=>這個數字越高,工作溫度可以承受越高,當然就會可在高溫時
: 這個值也是"黏度系數"...跟"耐不耐高溫"也沒有"絕對關係"...
但一樣有關係...高溫黏度越高代表高溫附著力越強...
越能讓機油內的添加劑和潤滑劑持續發揮效果....
: 而是要看材質跟添加物...
: 不然仿間一堆機油的SAE都一樣...但是有一灌一百不到跟一灌七八百的是差在那?
: : 把油的黏度和保護都展現出來
: 這是因為比較黏...附著性相對也強...保護性當然就大...
: : 我不知道你的輕機油是啥意思,不過照你說的這罐5W50的話(我只針對數字),
: : 優點,熱車很快,震動較小,拉轉很快,加速也快,同時油在高溫運作時,保護性也較好
: : =>這是跟10w40的來比啦!
: 沒辦法比...這東西全部都要看機油的特性..
: 這些值只是在你選構的"參考"..讓你對這隻油特性有比較多的瞭解..
: : 我個是人是不喜歡用10W40的,個人用過一陣子感覺比較耗油,不知是不是錯覺
: 這是你的機油沒挑好....沒番號無關...
: 至於耗油的部分...就要看看你的右手了....
同意....除非是超級黏的油像10w-60或20w-60才會明顯耗油...
: : 缺點很多,熱車較慢,震動較大,加速不夠快,尾速高轉時聲音很嚇人(會叫人心疼的聲音)
: : 當然稀一點的機油,用在新車沒什麼差
: 這一些東西在先前的討論也很多...油只有"黏"或"不黏"...沒有"稀"或"不稀"..
: 因為在坊間還有看到有任何指數是在說明(至少我不知道..有的話請指教...)
: "這隻機油含有百分之70的油"之類的......
稀一般來說還是用來形容黏度低啦...聽得懂應該就ok....
: : 用在老車上的缺點,我個人試別人的是感覺車子加速較軟吧(比較沒什麼力),
: : 據說,容易吃機油,我還沒遇到,
: : 所以等以後我車老了以後再說吧
: : 所以很多人都建議老車用濃一點的,如10W60或是15w50.20w50都有
: : 而且前後數字越大的油,跑長途時原則上是越耐操,這是個人個案的感想,參考一下吧!
: 老車的建議用黏的油是因為氣缸用久了難免磨損
: 比較黏對氣缸的保護性比較大..
: 跑長程也會希望對汽缸有比較大的保護....所以才衍生出這一些說法
比較黏不一定保護性大吧...之前不是才提到了...
老車是因為機件磨損...機件間隙較大....比較會有吃機油的現象...
而黏度低的油是因為流動性佳...失油率會較高...
所以一般老車不建議用黏度太低的油....
: 至於"後面數字越大越耐熱"的說法..我個人是不認同...因為全部要看你用什麼油
數字越大越耐熱是沒什麼錯的....至少我是這樣覺得...
但如果本身油內添加劑不足或是潤滑劑質量不夠好...
即使油膜能附在上面也不一定能產生好的潤滑效果.....
: 先去了解SAE制定的方式在去看那些數值的意義這樣會來得好..
: y大整理的精華區應該很夠用才是...
: 不知道為例....這篇文章看完讓我想到一位很久以前的"玩車高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71.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