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冠疫苗施打優先順序出爐
#保守估計明年中,盡可能爭取明年第一季(不是一月,差很多...)
祥祥在今天的防疫記者會中,提到關於新冠疫苗的議題整理如下:
1.目前新冠疫苗施打的優先順序為:醫事人員、防疫人員包括機場檢疫人員、維持社會機能運作的警察及憲兵等、長照機構照顧者和社工、軍人;再來依年齡部分,65歲以上長者、19~64歲有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和重大傷病、50~64歲成人。
2.兒童不在新冠疫苗首批優先施打對象中,因為兒童感染新冠的個案人數少且幾乎是輕症,相較之下,年輕人或老年人確診人數多且重症多,不過這都會隨時評估。
3.指揮官陳時中上周提及台灣口袋已有一些疫苗,目前所有新冠疫苗都還在臨床試驗階段,所以需要多方努力,不可能全壓寶在某一支疫苗,只要進入第三期的疫苗都會盡力聯繫,包含COVAX 、國內自製或逕洽廠商購買,主要就是為了分散風險,盡早取得疫苗。
4.COVAX最早在網頁公開9支疫苗,但後來針對有選擇權的國家釋出第一波可選擇的疫苗,包含輝瑞BNT、AZ(牛津)、賽諾菲這三種,目前指揮中心也都留下來選擇,也會進一步聯繫這些疫苗廠商。我們和輝瑞/BNT,牛津(AZ)都有直接跟廠商聯繫,賽諾菲GSK比較沒有,先前有和莫德納聯繫過,未來還會再跟莫德納洽商。
5.有專家質疑12月中國開始打疫苗後,是否來台還是需要隔離?祥祥回答,目前似乎只有中國在還沒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前有大規模接種,目前還需要評估不同廠牌施打後的保護力是否足夠,以及保護力能維持多久,這方面都要去了解,目前各國還沒有針對這部分有任何建議。
6.台灣何時會有疫苗?COVAX有說可能有兩支疫苗在第一季或第二季,如果這有成的話就會比較早。保守估計的話是明年中。但盡可能爭取在明年第一季拿到疫苗。
04b解讀:
1.如同我常和大家分享的,兒童得新冠感染的重症/致死率都非常低,且似乎得的機率就比較低,因此不會是新冠疫苗施打的首要族群。另一個原因,目前疫苗臨床試驗多半也都還沒兒童的受試者。施打的安全性和效力未知。
2.美國CDC網頁整理目前考慮的四個優先施打族群如下,也給大家參考:
Healthcare personnel(醫療機構人員)
Workers in essential and critical industries(在必需和重要公司的工作人員)
People at high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illness due to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有重症風險的疾病者)
People 65 years and older(65歲以上長者)
3.目前較早進入臨床第三期共有10支新冠疫苗,去掉俄羅斯的一支還有中國的四支,其實也不過就剩下五支:美國莫德納,輝瑞/BNT,牛津/AZ,美國嬌生,還有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我相信指揮中心應該都有去接洽吧。最快的就是前面三支,後兩者比較晚進第三期。
4.東森新聞以”爭取明年一月拿疫苗”為標題,我反覆聽了三次記者會,覺得是聽錯了。是第一季,不是一月。
5.且如同我之前分析的,先拿到一批數量可能不多的新冠疫苗先讓醫護人員施打,這是可能的,也很有象徵性意義。但要等到能達到群體免疫的大量施打,我想還早。大家想想,為何阿中回答出國旅遊可能要到2021年底?李秉穎老師為何表示,最快2021年底才能出國,最慢可能要到2022年?我想這才是比較有意義的答案。
機場檢疫人員 徵 才 在 NEJS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tupi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EJM:唾液採檢 COVID-19 跟鼻咽採檢敏感度差不多,但醫療人員更安全!
😱業務報復性增加,擴大徵才中🥼,名額剩最後兩名,請看介紹 https://bit.ly/2QRCGGq 手刀填資料 http://bit.ly/2GvyOED
從 9/1 開始,鎮守國境之門的機場檢疫人員✈️,對入境旅客改採唾液 (saliva) 💦採檢,這樣的方式真的夠敏感嗎?會不會遺漏陽性個案?造成防疫漏洞呢?
在 NEJM 上刊登了一篇讀者投書 (letter)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針對 70 位確診 COVID-19 的住院病人,比較同時採檢唾液及鼻咽部的病毒量。
結果發現,(深部) 唾液的病毒量在確診頭十天,比鼻咽部採檢更高,但超過十天後,則是鼻咽部病毒量比較高,代表唾液病毒量下降的稍微快一些。
因為不同時間點重複採檢,可能會有變異 (variation),因此研究者比對了不同時段採檢結果,發現唾液採檢的變異,比鼻咽部採檢低。
目前初步的看法是「唾液採檢的敏感度與鼻咽採檢差不多」,但無庸置疑的,醫療人員感染的風險可以顯著下降,甚至單人在適當的指示下,就可以完成採檢。
除非特例,可以稍稍擺脫穿脫重裝備 (兔寶寶😰、N95) 的痛苦,以及承擔感染的風險。
NEJM原文:https://bit.ly/2QEAHEr (良心保證無毒,沒有 COVID-19)。
機場檢疫人員 徵 才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增7例,皆境外移入;居家檢疫違規升級「一犯就送檢疫所」;第二階段紓困方案1500億】
今(1)日台灣新增7起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台灣累計病例329人。此外今日也進一步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細節,明訂室內1.5公尺,若無法執行,業者應停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之距離,分兩階段實施。指揮中心表示,若無法維持室內社交距離1.5公尺,且沒辦法戴口罩,業主應停業。不過目前仍在第一階段柔性勸導階段,若疫情加重才會進入第二階段強制執行,除了醫療、執行公務、維生等必要活動,其餘活動都要禁止。
由於居家檢疫違規事件屢屢發生,一改過去二犯才集中檢疫的做法,今日指揮中心宣布,只要違規被抓一次,就送集中檢疫所,且取消隔離補償並罰款,還會加徵住宿、飲食費。今日也正式公布將「嗅、味覺異常」加入採檢認定的臨床條件中,與發燒、急性呼吸道感染列為同一認定條件。
■機場檢出5例,多從美國返台
今日新增7例,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9日至30日,發病前活動國家為美國(6人)及英國(1人),其中有5人在機場就篩檢,2人在居家檢疫期間檢出。共為3男4女,居住在北部的有4人、南部3人,發病日介於2月29日至3月27日。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個案中,案325及329在2月6日至3月30日與另1名友人至美國自助旅遊,案325於3月23日出現嗅覺喪失情形,案329則則是在3月24日出現味覺及嗅覺喪失、有痰等症狀,2人返國入境時主動聲明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採檢通報,今日確診,為國外旅遊群聚感染;2名確診個案的另1名同行友人無疑似症狀,居家隔離中。
其餘5名境外移入病例為獨立個案,出國目的包括就學、工作及探親,發現管道為居家檢疫(2人)及機場(3人)。
■社交距離兩階段實施,室內無1.5公尺且不能戴口罩,業主應停業
指揮中心先前曾建議室內人與人要距離1.5公尺,室外1公尺,若達不到者須戴口罩。今天指揮中心另公布更詳細的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柔性勸導,針對無法有效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且無法戴口罩的室內場所,業主應停止營運。
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例如餐廳沒辦法戴口罩,業主就要想辦法增加隔板,餐飲一人一份等等。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補充,餐飲業者可以規劃每個人吃飯方向是同一方向,不要有對面交談,隔板也是另一種方式。
第二階段則進到強制處分,除醫療、執行公務、維生等必要性活動,其餘非必要性活動,特別是娛樂活動,全數禁止。
指揮中心表示,會分別針對餐廳、校園或辦公室、大眾運輸、賣場或其他營業場所、排隊人龍、特殊機構(如長照機構、監獄等)及其他特定場所等情境,提供維持社交距離的規範。莊人祥說,已經擬好草案,正在簽呈,簽呈完成就會公布。
不過指揮中心並未明確指出何時要強制處分、進入第二階段,現場媒體多次詢問,陳時中皆沒有正面回答,最後才透露,有規劃第一、二階段,但沒有具體時程,會根據專家研判情況,隨時作出調整。他強調,不是不願意預先公告,但擔心大家會反過來,用想定的實況想像可能性,「讓民心更不穩」。
■蔡英文:第二階段紓困1500億,捐千萬口罩當「國際一份子」
台灣除抗疫成績國際有目共睹外,也已從口罩進口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日產1300萬片。今日上午蔡英文總統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灣將會在口罩、藥物、技術三項目對國際提供協助,包括捐贈1000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請國內廠商提高奎寧藥物的產量,幫助其他國家治療輕症患者,以及分享台灣大數據分析系統,讓其他國家能準確追蹤確診民眾的接觸史,醫院也會提供防疫的經驗和技術。望藉此向國際傳遞「Taiwan is helping」的訊息。
她在致詞最後以英語對國際宣示,過去幾個月來,看到各國勇於奉獻的醫護人員不斷犧牲,台灣作為國際一份子有責任提供協助,讓各國前線的醫護人員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針對國內產業振興,行政院也將提出第二階段紓困,兩階段紓困將達1兆5百億元規模。蔡英文今表示,因為疫情提升到全球,紓困必須從第一階段提升到第二階段。第一階段除了立法院通過600億元特別條例預算外,還包括400億元計有預算、1000億元不同基金和3500億元規模的貸款協助。她強調,第二階段紓困預算約會有1500億元規模,會請立法院修改上一次特別預算法案來追加,而兩階段的的紓困規模一共會達到1兆5百億元規模。
■觀光局推「安心防疫旅館」,入住每房每日補助1000元
由於居家檢疫與隔離人數增加快速,為了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交通部觀光局提出「安心防疫旅館」專案,每房每日補助業者1000元,同時公佈「『COVID-19(武漢肺炎)』因應指引:防疫旅館設置及管理」,4月1日上路,6月30日截止。
交通部觀光局組長湯文琦表示,目前各縣市防疫旅館已超過5000房,之前和各旅宿業者開會時,另有2000多房有意願加入,目前補助金額和房間數沒有上限,希望可以破萬房。
根據該指引,防疫旅館應以獨棟建築、動線分流且「1人1室」為原則,若入住者需照顧者陪同,照顧者以一人為限,在房間內應配戴口罩。
旅館大門、櫃台、電梯及各樓層出入口等地點需設置消毒液設備,公共區域每天至少清潔一次;房間需可開窗通風,具獨立衛浴與空調設備,房內清潔由入住者自行打理,視聽娛樂設備遙控器或觸控面板應包膜保護,個人清潔用品或餐具則盡量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以減少傳播風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居家檢疫人數在3月28日達到最高峰,有5萬5千多人,昨天4萬9千多,今天剩4萬6千多人。他補充,若離島民眾返台,會請他們在本島檢疫,協助安排交通和住所。
■未來擬公布高風險職業,重症患者病情資料仍不公開
由於近期有許多個案被公開資料,指揮中心今也重新講解確診個案資料的發布原則,姓名、病歷及病史,原則上不公開,除非是為了避免疫情擴散。
而大眾關心空服員、醫護人員、政府官員確診是否要公開職業、工作地點,指揮中心表示,原則上不公開,除非是有防治需要,工作內容可連結至個人或影響利害關係人。
不過何謂「影響到利害關係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確實朝公開高風險職業確診案例的方向,但是到底哪些職業要公開,還需要思考,有人擔心若公布職業,會讓患者不願意透露自身更多訊息。
不過也有臨床醫師建議,希望指揮中心提供重症患者的部分資訊,例如年齡、性別、疾病表現、病人從第幾天變成重症、有沒有相關的共病等等,讓醫師預估眼前的病人會不會是重症高危險群,擬定治療方針。
對此,指揮中心沒有正面回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從目前臨床個案情況來看,還找不到重症的判斷指標,「我們也希望可以整理出來,但目前醫院提供的資料不夠完整。」
他表示,指揮中心有請醫院提供患者的診斷狀況,但每個醫院都很忙碌,尤其進入到後面病程時,常常沒辦法提供完整資料,要預測重症患者需要更多資料,若不夠完整怕反而會誤導。
■避免缺藥,醫院藥物庫存量超過3個月,食藥署不提供藥物
由於各國疫情嚴重,台灣已傳出缺藥情形,根據食藥署藥品資訊供應平台,缺藥通報包括肺炎鏈球菌自費疫苗、治痛錠、癲癇、利尿劑。
陳時中表示,食藥署平台的缺藥定義相對嚴格,是以藥物「商品名」來定義,「這樣看確實個別商品有缺」,但如果照健保定義「三同」,「同劑量、同成份、同劑型」來定義藥物,現在是不缺。
但他坦承有分配問題,因此現在醫療院所若藥物超過3個月用量,食藥署就先不供應;其他有缺的醫療院所,食藥署會持續供應,供給量以不超過去年同期庫存量加4%為準。希望幾個月內讓藥分配平順。他也建議,醫療院所開處方箋時,不要寫「不得換藥」,若寫了希望要附上理由。(文/林慧貞、林雨佑;攝影/吳逸驊、許𦱀倩、蔡耀徵、林彥廷)
#延伸閱讀
【空服員、看護、外送員等高風險群,疫情職災認定「看得到卻吃不到」?】https://bit.ly/3dL2nBR
資訊圖表【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懶人包2.0【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bit.ly/2WDiECP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報導者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