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模型師學徒」的推薦目錄: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巴黎老姐甜廚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普雷] 《摘星甜點王》糕點使人幸福-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店長學徒一名 需求人數: 1名... - 和男塾x 自由人【ModelArt】 的評價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建築模型學徒-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網路名人美食 ... 的評價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建築模型學徒-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網路名人美食 ... 的評價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想請同樣從事模型相關行業的網友,大家的薪資水平...大約是? 的評價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公仔模型學徒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玩具控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模型師學徒 在 [北部] 板橋-原型師、模型助理、學徒- 看板job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模型師學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rt is a line around your thoughts.”—Gustav Klimt
「藝術就是你思緒的廓形。」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家克林姆這麼說過。
作為一個從小對時尚感興趣的人,我對於所有與視覺相關的事物都備感興趣,不論是影像型態、物體模式、或平面延伸...所有能被看到與感受到的事物,我覺得都是藝術的一環。小時候對於藝術似懂非懂的我,只能先從「大師」著手,攝影師、雕塑家、畫家...我試著中他們被定義成的「偉大」去理解何謂真正的「藝術」。
你說,為什麼一張畫被切三刀是大師?幫一堆藥丸拍照是大師?塑膠蘑菇模型倒過來是大師?為什麼天上降下黃色雨水的時尚秀是大師之作?
我不知道啊!但我好想知道。怎樣才能知道?花時間學囉!
我開始學習研究與在意細節,學習從一個畫面中延伸出不同想像,從比對大師的過往到建築自己的故事。直到有天我在書中看到這句:「藝術就是你思緒的廓形。」我突然恍然大悟。重點一直都不是這些事物的定義是什麼,而是我追尋它的「過程」中所累積的,這與每一位大師都相同,所有的大師,都曾經是學徒。原來在準備出發的那一天,我們都已註定理解藝術。
其實我們常常聽到大師的故事離不開「過程」,舉例百富的首席調酒師大衛史都華,他從1962年便加入百富,一路從儲酒倉庫管理員,最終成為業界最優秀的威士忌調酒師之一,掐指一算,明年將是他在百富的第60年。60年!我們這代的人有沒有想活過60歲都不知道,更難想像能在一個地方深耕超過60年,是何等的經歷。
他親手打造的百富25年單一麥芽威士忌,正是這次的主角,透過他發明的「過桶」工藝,將威士忌置入一種橡木桶中熟成,隨後再抽取放至另一種項目中繼續熟成,讓威士忌的風味更多元、面面俱到...用凡人的話來說就是搭什麼都好喝啦!
老實說,喝威士忌我最喜歡搭配的是甜點,這次在百富25年精裝禮盒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甜點大師-平塚牧人特別為百富25年單一麥芽威士忌設計的五款點心。尤其是百富25年豐富的水果氣息,伴隨著蜜漬糖薑的結晶蜜香,更能與甜點撞擊出帶有深度的酸甜苦澀。當我品飲時濃郁的香草橡木味在口中慢慢消開,呈現出烤棉花糖、新鮮水果醬以及肉桂蘋果餡餅的層次感。哈哈,這豐富的層次感也是一種需要時間才能體會的浪漫。
有鹹有甜的小點,甜味持久愉悅的百富25單一麥芽威士忌,能在一只手工木盒中,品嘗到兩位大師思緒的廓形,愛威又噬甜的我感到無限美好。
P.S.此訂做禮盒為非販售商品
#Balvenie #百富25年單一麥芽威士忌 #一心一藝
📸 @hazel_chiu_ 💄 @kirakiraimagestylist
模型師學徒 在 巴黎老姐甜廚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國CAP巧克力考試在考什麼?//
對留法學習餐飲有興趣的版友,一定對CAP法國職能考試不陌生
CAP餐飲業最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廚師、甜點師、麵包師、巧克力師(另外還有肉類加工、肉販等等比較少眾的)
之前提過法國餐飲界斜槓多職能的文化,很多人都有兩張以上的證照
#我則是CAPPâtisseriewu甜點CAPCuisine廚師兩張證照,當然很多法國甜點師選擇麵包師當第二張證照,但畢竟台灣跟法國的飲食文化差異很多,加上甜點師證照裡面就有部分(軟式麵包跟維也納麵包)跟麵包師考試重疊了,所以老姐麵包反而是在台灣考丙級證照
#至於什麼是CAPChocolatier法國巧克力師證照呢?其實是在2000年左右,法國政府突然發現1911年制定的CAP甜點師考試,無法涵蓋巧克力店的生產,所以才把「巧克力製菓」獨立出來,
簡而言之,CAP巧克力師是個歷史不太悠久的證照😅
在整理了十幾個考古題後,老姐也得到結論「這是個很麻煩的考試」
很多法國甜點師也這麼覺得,連建教合作的巧克力學徒都覺得難考
為什麼難考呢?🧐
1.考試項目非常多,中間一個步驟失敗,可能之後的產品就做不出來
2.項目多就算了,但是不像廚師/甜點師/麵包師有食譜,所以要是考的品項剛好沒準備食譜,那就...
#要在九個半小時內
#Trempage披覆:
用法國奇怪的兩種手法,手工披覆15*兩種巧克力並裝飾(內餡考試當天考題會指定,可能是做個甘納許、也可能是從杏仁開始做Praliné堅果醬、或是其他可以當內餡的東西)
#Moulage模塑:
20~40個模塑巧克力Bonbon糖果,內餡依照當天考題,反正就是要生出來。
除了Bonbon以外,還要模塑兩個大模,最後展示時要正反面分別呈現
#巧克力雕塑:
當天,前半個小時會給你一份文件跟這次考試的主題(聖誕節、音樂節、母親節、任何奇怪的主題都有),並叫你畫出雕塑的草稿,要依照考場有的模型畫,不然成品跟草稿差太多,會大扣分,另外,考試最後成果展時,考官會把你的巧克力雕塑放在秤上,只能有考題指定10%的誤差
#Confiserie制菓:
從規定重量的原物料,做出太妃糖、水果軟糖、棉花糖等等
#考生自己選擇:
做出成品300g的糖果,既然是自己選擇,那就不能跟第四項製菓考題重複,而且要自己帶材料🤣...因為時間關係,其實選項很少
#一個6到8人份的巧克力蛋糕:
從規定的原物料(例如XXg的鮮奶油),做出指定的巧克力慕斯(炸彈麵糊、Bavaroise)、並指定蛋糕內夾層(很多考生就是沒準備夾層的食譜),之後淋面、並一定要用巧克力裝飾且呈現整個考試的主題(前面提到的奇怪節慶)
建議提早半個小時結束,開始清掃,最後15分鐘要開始佈置成果展示(要自己帶桌布、糖果要用包裝紙包好、自己要帶巧克力糖果展示的底盤)
說是說考試九個半小時,但其中還包含半個小時,比重三分之一的口試,我看了一下口試的考古題,我覺得算蠻難的,
我現在也能理解為什麼很多有甜點師證照的法國人,上了CAP巧克力的課程卻不去考,因為要準備的東西很多、考試當天要帶的東西也很多(大家都一直吐槽為什麼要自己帶材料跟模具😂😂😂,而且有些考場設備比較少有些比較多)
廢話說完了,#以下是考CAP巧克力師巧克力雕塑的例子,當時設定的主題是某年的考古題「情人節」
然後為了讓學生能看到不同的手法,所以我塞了一些有的沒的技巧進去(但是難度是控制在考試能完成的時間內)😘
模型師學徒 在 店長學徒一名 需求人數: 1名... - 和男塾x 自由人【ModelAr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職位: 店長學徒一名☆需求人數: 1名☆年齡: 20才以上☆條件: 需有基本的模型認識即可; 男女不拘;上班族; 夜校生皆可. ☆上班時間: 自選白天時段13:00開始(每次4小時) 自選 ... ... <看更多>
模型師學徒 在 建築模型學徒-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網路名人美食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工作性質:上班的公司主要承接房地產銷售的壓克力房屋模型。 ... 這產業現在還無法外包給大陸,因為要做的模型圖樣建築師常常還沒畫好,得邊做邊改, . ... <看更多>
模型師學徒 在 [普雷] 《摘星甜點王》糕點使人幸福- 看板movi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美好的蛋糕苦澀的童年,法國糕點師的追夢
雖然年紀已經老大不小,但從小時候到長大甜食的誘惑總是擋不住,尤其是烘培類的糕點
,光是擺盤的糖霜和巧克力就讓人食指大動。說起生活調劑不能沒有什麼,甜品一定被記
在名單上,縱使知道多吃無益,但難免還是會來一口犒賞自己的辛勞與調適自己的的心情
,説起甜點就不得不提到法國,而法國最近甜點師傅也是人才輩出,其中一位的甜點師之
路還被拍成了電影。
法國電影《摘星甜點王》,是拍攝甜點圈新星糕點師-亞齊德,他的家庭、學習過程、與
抓住機會走上自己夢想道路,最後獲得世界冠軍的故事。
從小因家庭問題在原生家庭和寄養家庭兩邊跑的亞齊德,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糕點師,但
是貧窮又是移民孩子的他並沒有太多支援,只能努力找尋機會,但又一次次看機會從手中
溜走。
《摘星甜點王》是什麼電影?
不管是飯後來一點、或是單純享受宵夜與下午茶,點心總是讓人感到罪惡,但又會一口口
放進嘴裡的愛不釋手的東西。無論是在世界何處,總少不了那一點甜,不管是在餐點過後
最後一道的西式甜點、或是只有貴族與有錢人才能嚐到的精緻小點、還是如今甜得要死重
口味的各式現代人工零食。甜點一直有著無可取代的魅力,且讓大人小孩都無法抗拒,除
非你是正在備賽的健身選手。
而隨著時代,甜點也在求新求變,過去傳統是美好的但現代的烘培或甜點師傅也融會貫通
將科學與料理結合,例如現在才三十多歲就享譽國際的甜點師-葛瑞雄,就以可以以假亂
真的蛋糕和巧克力模型聞名世界。
開設了多間烘培學校,還有許多老師傅和糕點師來跟他詢問和學習技術。可以說在創意和
科技上,西方糕點圈並沒有原地踏步,反而有與時俱進,求新求變。
《摘星甜點王》是拍攝近幾年在法國甜點界引起關注的糕點師-亞齊德,三十出頭歲的亞
齊德因為獲得2014年「世界冰品甜點賽」跟團隊以「達文西」的創意發想抱回冠軍成名。
這部電影內容,主要是描繪亞齊德從小時候不太快樂的童年、家庭困境、和長大寄宿學校
的遭遇,最後努力取得製作甜點的機會,卻一次次與機遇擦肩而過。最後終於抓住機會踏
進法國甜點圈新星一角。
因為亞齊德現在其實才三十來歲,故電影除了描繪他的經歷與啟發,還有他與領養父母和
原生母親的關係外,有很多製作糕點的細解手法都用特寫拍攝,整體感覺就像是廣告影片
和店家宣傳片一樣,這點非常有意思。此外因為移民身份被一些人針對,還有差點走上歧
路等,都讓這部糕點師電影更多一些戲劇張力與吸睛度。
《摘星甜點王》分析與延伸:
亞齊德的出圈其實對於法國移民家庭和貧民區的孩子,是一種鼓舞效果。從因為貧窮與專
業的缺法只能自己土法煉鋼,到14歲才第一次接觸到專業的烘培技術,再到青少年時打工
時期,才獲得週遭人一丁點肯定。
整體來說他是一個從小訂製目標,長大不只有做夢還努力實踐的人,並且有克制力未捲入
黑暗漩渦與惡性循環中,努力只為讓大家關注到他的糕點手藝。
影響亞齊德對於糕點的執著,有幾個面向,一來是從小貧窮買不起蛋糕故想做模仿糕點的
各種失敗,還有寄養家庭父母對於他的關心,和讓他發揮藝術與創造力,同時也是他童年
短暫的避風港。後來不管是寄宿學校伙房的肯定、還有良師啟發與高壓工作磨練下,等於
是雖然不像其他人有著正統的學習管道,一無所有靠著自己的執著而闖出一片天的糕點師
,故更讓人驚艷。
但是雖然電影特別簡單帶過這塊,但在青少年時期亞齊德也是個暴戾乖僻性格的孩子,打
架鬧事、逃課行竊等,幾乎年輕混混的犯行他都有過,並且也有多次被警察逮捕的紀錄。
有週遭的師長與廚師拉了他一把,才將他又把重心來回糕點與興趣,並且電影也盡量省略
他青少年後與母親之間太多矛盾之外的衝突,簡單來說亞齊德雖然做了很多糟糕事,但都
是小罪小惡,才讓他著重頭來過的機會。
不過電影最大的原創應該是在亞齊德後半段成為甜點師的部分,可能是因為戲劇張力的關
係,製造了不錯的衝突和巧思,也好呼應最後「世界冰品甜點賽」所達到的高潮點。亞齊
德後來在法國開設了自己的精緻糕點店,並也在歐洲各處擴展自己的甜點版圖。其中最大
的是與文華東方酒店合作,提供他們自己創作作為飯店獨有的甜品。
《摘星甜點王》值得一看嗎?
電影在拍攝甜品製作的鏡頭時,用了很多廣告拍攝的手法,像是金莎那種營造高級甜品的
樣貌,從選材到製作完成,但最後在讓觀眾看見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這點讓人覺得很有意
思,也凸顯亞齊德年輕時有才但欠缺磨練。
有許多美食電影往往或把主角塑造成一個完全的天才廚師,但這部電影可以慢慢地看見亞
齊德從普通的甜點學徒到最後獨當一面的心路歷程,讓整部電影較為完整。
另外我覺得亞齊德與母親之間那微妙且矛盾的「感情」也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所在。因為家
庭貧困的因素,亞齊德並沒有美好的童年與受到父母妥善的照顧,甚至無法對自己的母親
產生好感,反而將家的願望投入到寄養家庭的養父母中,這使得亞齊德的母親一方面不了
解孩子,也不了解怎麼去愛孩子,彼此衝突隨著時間累積,最後爆發但有突如其來的反轉
,增添了電影的張力。
傳記電影本來就會有改編成分,而亞齊德也還相當年輕,故我還是認為這部電影的重點不
在於宣傳亞齊德這個人,而是對於法國移民和貧民兒童有一種希望在。
有一種可能性與人生翻轉,並非只有底層人士迫切渴望,許多一般人何不也想要看到自己
成功的一天?亞齊德的人生機運和努力剛好在對的時間被人瞧見,也才造就已經準備好的
他踏上舞台。
亞齊德其實一次次錯過的機會,不管是親手葬送或是意外,他不放棄在等待或自己去追下
一個機會,也許是因為自己一無所有所以沒有什麼留戀,還是跟一般人不同,選擇這條路
沒有後路可退,這也是亞齊德背後的「代價」。看起來戲劇化的前半人生,和後面目前看
似順遂的甜點師之途,不知道未來這位亞齊德的糕點師會再如何保握各式各樣的機會?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3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4765259.A.A72.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11.241.134.2 臺灣), 05/22/2023 22:21:37
※ 編輯: KevinMoleaf (223.137.103.141 臺灣), 05/23/2023 12:25: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