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遠古◎楊牧
是從來沒有一個音符
如此綽約,可是默默無聲
也許你本屬於遠古的韻律
曾經翩翩飛於多爭執的年代
一朝厭倦了宮商嘈切,決心逸去
隱入被遺忘的樂府—
潔白綽約,你是崑山之玉
直到李憑中國彈箜篌
鳳凰驚叫,乃悠悠醒來
不行兮夷猶
等候著
而那已經是石破天驚的第九世紀了
秋雨逗落在紛紛大朝代的末葉
你像音符一樣醒來,輕輕吟哦
羞澀地溫習著遠古的韻律
歌聲浮在洗亮的樹葉上
飄飄閃爍的心事:歷史
是一頁再生的新譜
等候著,破碎的光影在現代
聚合,我聽到一首無滯無礙的歌
走入我上邪無絕衰的樂府
為我的壓卷詩定音
向遠古
--
詩人許嘉瑋賞析:
「向遠古」此題目無疑拈出具備方向性,且可供想像的時間縱深。從字面來看,遠古的「遠」可為形容詞,意謂久遠的古代。此說固無疑義。然而讀者也不妨將之理解動詞——「遠離」之意,說明時間從不停留,我們所立足的當下持續成為歷史,於是遠古成為動態且持續進行中的「過程」。因此,這首詩蘊藏一個龐大的探問:如何抵抗時間。
無論誰充滿眷戀地頻繁朝向時間回顧,興亡成敗皆屬陳跡,又有什麼留下呢?有的,詩人提醒我們面向過往,同時也承繼接受日益綿延的文明積累,能否被官能感受,經典如何被記憶銘刻,還看後世接受者的迎拒。循此,楊牧以轉瞬即逝的聲音作為開篇首句:
是從來沒有一個音符
如此綽約,可是默默無聲
此寫法策略性地讓無限濃縮在稍縱即逝的音符裡,看似近乎「大音希聲」,實則有意凸顯歷史有情,人類有感。
大音希聲典出《道德經》所謂「聽之不聞名曰希」,本用以說明大道非人力所能理解聽聞。楊牧以綽約和無聲並置,從古典翻轉出新意。綽約有柔弱優美之意,並非真的無聲,否則何來第三句「也許你本屬於遠古的韻律」。當能感的人們對聲音聽而聞之,自然能避免聽之不聞的情況出現。在此前提下理解,當有助讀者更全面掌握向遠古的「向」字,有著主體的積極選擇與判斷。
聲音本即時間的藝術,氣息之流行貫穿,溝通內在感受(心事)與外在時空(歷史),甚至可說所有音符都是二者的錯身交響。楊牧在詩中塑造一個「你」,讓「你」化作接受敘事的對象,隨詩行的推進參與詩境的起伏變化,反覆強化人在歷史塑造的重要性。「你」既是音符,屬於遠古時間的一部份,也是擁有清脆本質的崑山玉,為中國九世紀(唐代)聽聞箜篌被彈奏才悠悠醒來的聽聞者。儘管沒有直接說明,然而透過睡與醒,歷史與再生,默然與彈奏,時間屢屢在張力的互動中成就意義。
循此,「你」自然也是現代光影,是一首歌,是楊牧為個人心緒與時間座標的歷史定位。當詩作提及的「你」走入「我」無絕衰的樂府,心事與歷史便不侷限於楊牧自身,而是詩人積極邀請讀者成為眾多音符之一。正如同他閱讀樂府、李賀詩,感受並想像箜篌與吟哦聲,必須有「你」,才能為現代詩壓卷,並讓沒有滯礙的韻律起伏在逐漸流逝的歷史長河裡,為這首作品壓卷定音。
藉古典來盱衡現代,暗示當下時空乃奠基於前人基礎的坦率自剖。詩中主要運用李賀〈李憑箜篌引〉的典故,如「潔白綽約,你是崑山之玉/直到李憑中國彈箜篌/鳳凰驚叫,乃悠悠醒來」引自「崑山玉碎鳳凰叫」;「而那已經是石破天驚的第九世紀了/秋雨逗落在紛紛大朝代的末葉」則聚合拆分自「石破天驚逗秋雨」。原作的聲音改變了呈現方式,楊牧溫習古典並加以轉化的痕跡,歷歷可辨。
若我們理解用典是一種參與歷史的方式,則楊牧正如同他所塑造的「你」一般,一方面溫習前人作品,一方面嘗試推陳出新,讓歷史與經典再生。至於音符是否逸去、被遺忘,是否再三等候,端賴能接受、理解的「你」何時出現。簡言之,樂府詩、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乃至於楊牧的現代詩歌,乃至後世讀者對楊牧作品的評斷定位,都不妨視為綽約韻律整體的一部份。於是我們終於理解,詩人為抵抗時間提出具體可行的方式:書寫,並等待知音。故向遠古既是探索內在,也朝向無窮遠的過往邁步前進。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向遠古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許嘉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3的網紅廣播魔法師 張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詩歌人聲3.0】第54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入圍 ・企劃主持/張敬 https://facebook.com/iamradiostar ・後製混音/唐妮 https://facebook.com/candybabybaby ・導聆撰稿/尹潔楓 https://facebook.com/pbsoff...
樂府詩 詞 在 Sama記事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變好】
弟: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
我:讀"陌上桑"啊。
弟:對!我覺得我的國文就要變好了。
我:?
弟:國文課提到的這些,我小時候就會了。
我:...
------------------------------
高中時,我在書店找到一本樂府詩集,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古詩,陌上桑是其中一首。第一次讀陌上桑,驚艷於詩中的鮮活意象,覺得質樸的古詩非常有趣,那本樂府詩集翻了一年,陪我渡過聯考前的焦躁時光,差不多都刻在腦裡。
兩個兒子出生後,我們常把押韻的詩詞當歌謠唸著玩。年幼時他們多話又好奇,為了找話題,要一直變化花樣,當我想不出什麼新鮮玩法時,我就把記憶中古詩的鮮明圖像,加入自己的想像變成故事,講給他們聽、教他們唸。沒想到小孩的記憶力很好,這些零零碎碎的閒聊,讓古詩十九首、陌上桑、飲馬長城窟行...成了難忘記憶。
事隔十多年,陌上桑又重新從兒子的口中聽到,沒想到再次聽見它,會是高中的課文選文,沒想到可以在高中課本中,讀到這麼浪漫又充滿趣味的詩。
我猶然記得,高中時,我跟大堂哥(大堂哥是留美理科博士,跟我差了二十歲)聊天,他提到如果高中生可以讀點美好的詩或文章,應該就不會那麼排斥語文。
大堂哥已當天使許多年,物換星移,現在的高中生,可以在課堂中讀到有趣又浪漫的詩了。
無論是弟弟偶遇童年記憶中的詩,讓他有國文"變好"的錯覺,或是高中國文朝更吸引人的方向改變,這都是"變好"吧!
(查了一下高一國文課本讀什麼,世說新語選讀、項脊軒志、師說、桃花源記、老殘遊記、飲馬長城窟行、陌上桑、徐志摩詩選、琦君散文、裨海紀遊選讀、岳陽樓記,一半以上都是兒時聽過或讀過的,難怪弟弟會有國文要變好的錯覺,哈哈哈)
*兒時的詩歌時光 https://blog.xuite.net/sama01/blog?st=c&p=1&w=1804478
樂府詩 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乾掉己方三員大將|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成語典故
典源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相關故事
版本一:那是齊景公時期。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裡的明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裡,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沖沖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裡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樑、鋼鐵衛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嚐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只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裡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游出九里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鱉命。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著凜凜的寒光。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景公的使者回覆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漢代畫像的歷史故事裡,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常見的二桃殺三士內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劍,其中一人面前放置豆,豆中放兩隻桃子,旁邊站立晏子、齊景公和大臣等。但也有簡約型的「二桃殺三士」畫像,畫面中只刻三士自殺的場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版本二: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二天,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
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則爭,因使其計功而食桃,意味著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認為功大無比。
果然,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湧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湧,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接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徵北戰,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沈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沈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接都爭先恐後「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接,但是桃已被他們搶佔,於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於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於受辱,那麼,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是放在「剷除權臣」這一篇系來說的,主要是寫了晏子如何運用計謀(心理學)而殺掉了三個居功自傲的謀逆之臣。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賦予了無尚榮譽象徵。二桃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價,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觀和主觀意義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繞指柔化為百煉鋼,五步之內,足以奪人性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成語鑑賞
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樂府詩 詞 在 廣播魔法師 張敬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詩歌人聲3.0】第54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入圍
・企劃主持/張敬 https://facebook.com/iamradiostar
・後製混音/唐妮 https://facebook.com/candybabybaby
・導聆撰稿/尹潔楓 https://facebook.com/pbsofficialguest
・編劇導演/邱筑君 https://facebook.com/naturalvoices
・角色演播/故事劇樂部 https://facebook.com/audioplay1001
・音樂授權/漢光基金會 https://youtube.com/ziyi7214
・譜曲演唱/馬曉安 https://facebook.com/Ma.XiaoAn
《飲馬長城窟行》 作者: (漢樂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樂府詩 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絕妙詩詞 #游本在專訪
內容簡介:
本書所稱 詩詞,泛指有韻 的文字。選材範圍不限唐詩、宋詞,自詩經以降,舉凡春秋戰國民歌 、 兩漢 樂府、魏晉古詩、金元明清詩詞,乃至民國初年佳作,均在其中。並選錄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人間詞話)詞論十篇。全書以百首為一冊,共計上、中、下三冊,總計收錄三百首。
本書選材標準,以優美動人,易於吟詠背誦為主。編排則採一短一長,一淺一深交錯。
作者簡介:游本在
1964年生於台北縣瑞芳鎮,輔仁大學大傳系畢業。育有子女三人,利用假日在家教子女背古文,名為:「三心學堂」;並擔任瑞芳國小詩詞志工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