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校長】醫學中心工作中,換老闆就換規劃,導致研究領域變動大,該怎麼應對?(完整提問請見原文)
『當你真的有了深厚的成績,即使換了新老闆,他要叫你砍掉換領域,也說不出口,畢竟你可以說:「主任,這個領域不做的話,科內每年會少三篇 SCI,我發展新領域可能又要三年才會開始有成果,不如我還是做這個領域,新領域一邊學,你看這樣好嗎?」只要主任不是存心要搞你,應該都會同意的。』
--
答:(蔡依橙)
關於「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及研究領域動盪的問題,我建議,身強體健的時候,臨床工作疑難雜症可以多做,但研究發表的領域,還是要專心在 #投資報酬率高的。
例如我在台中榮總工作時,臨床工作包括胸腔放射、介入放射、兒童放射、心臟放射,肝臟移植也找我。這些我都做,也都在很短時間內把技術練到世界等級,但說到發表,我的主力還是心臟放射,因為這個領域新,而且發表的手感我累積最久。
其他領域我也會偶爾寫寫小品文,case report、case series、educational review,但我不會在非心臟血管的領域,仔細的建立臨床病人資料庫,只有心臟血管領域,值得我這麼做。
這個連結,可以看到我的研究論文領域分配,會發現的確高度集中在心臟血管領域。
I-Chen Tsai’s Academic Publications
🔗 https://bit.ly/3iAUyzO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講師中,吳昭慶醫師做神經外科,腦部、頸椎、腰椎都有在開,但國際發表,他就是專攻頸椎,做到又深又廣又好,能見度高,寫作直覺也特別好。吳青陽醫師則是從 port-A 開始寫,近幾年再增加肺癌領域,但臨床上,也是什麼都做。
所以,我建議你盤點一下自己的資源,做了幾年,換了幾次老闆,翅膀也比較硬,推事情的技術也好多了,建議集中火力在「#能讓自己有成績」的領域,對於其他研究領域先放掉,這樣會比較好。
當你真的有了深厚的成績,即使換了新老闆,他要叫你砍掉換領域,也說不出口,畢竟你可以說:「主任,這個領域不做的話,科內每年會少三篇 SCI,我發展新領域可能又要三年才會開始有成果,不如我還是做這個領域,新領域一邊學,你看這樣好嗎?」只要主任不是存心要搞你,應該都會同意的。
作個結論,科內政治的確很麻煩,但有經驗的人都會告訴你「實力主義」,當我們有成績,別人沒辦法假裝看不見的時候,你的選擇權就大得多。所以,務必讓自己快速有成績。實力在手,選擇我有!
下面這篇,我想蠻適合作為您的延伸閱讀,請參考。
(Q&A) 如果現有環境有大石頭,搬不開,要怎麼打造更好的環境呢?
🔗 https://bit.ly/3o0EDhD
▶ 現在就預約,為明年的自己提早準備。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
✓ 怎麼做才最好,成敗關鍵 revision!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
✓ 提供過去的 revision letter,讓你學習參考!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
2021 / 1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了解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 課後學員回饋
「課程中最實用的互動實作,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親自帶我們做一遍,直到我們做出來為止;課後作業再上傳,校長給予回饋,深怕我們學不會,學習最大化。學會這些實用的醫學統計,只要我們有想法,就能自己收集資料,跑統計、寫論文發表不再是難事。」(鄭文建 醫師)
「課程的最後提出論文的六大面向,主題、實驗設計、執行、統計、圖片表格、寫作,與其在設計和統計拿了 100 分,不如追求所有的面向都拿到及格以上的分數,在這個分配不平均的年代,把自己手上有的時間、資源充分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課堂上所學,超乎我所想像。」(蔡易臻 醫師)
榮總兒童神經外科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問校長】醫學中心工作中,換老闆就換規劃,導致研究領域變動大,該怎麼應對?(完整提問請見原文)
『當你真的有了深厚的成績,即使換了新老闆,他要叫你砍掉換領域,也說不出口,畢竟你可以說:「主任,這個領域不做的話,科內每年會少三篇 SCI,我發展新領域可能又要三年才會開始有成果,不如我還是做這個領域,新領域一邊學,你看這樣好嗎?」只要主任不是存心要搞你,應該都會同意的。』
--
答:(蔡依橙)
關於「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及研究領域動盪的問題,我建議,身強體健的時候,臨床工作疑難雜症可以多做,但研究發表的領域,還是要專心在 #投資報酬率高的。
例如我在台中榮總工作時,臨床工作包括胸腔放射、介入放射、兒童放射、心臟放射,肝臟移植也找我。這些我都做,也都在很短時間內把技術練到世界等級,但說到發表,我的主力還是心臟放射,因為這個領域新,而且發表的手感我累積最久。
其他領域我也會偶爾寫寫小品文,case report、case series、educational review,但我不會在非心臟血管的領域,仔細的建立臨床病人資料庫,只有心臟血管領域,值得我這麼做。
這個連結,可以看到我的研究論文領域分配,會發現的確高度集中在心臟血管領域。
I-Chen Tsai’s Academic Publications
🔗 https://bit.ly/3iAUyzO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講師中,吳昭慶醫師做神經外科,腦部、頸椎、腰椎都有在開,但國際發表,他就是專攻頸椎,做到又深又廣又好,能見度高,寫作直覺也特別好。吳青陽醫師則是從 port-A 開始寫,近幾年再增加肺癌領域,但臨床上,也是什麼都做。
所以,我建議你盤點一下自己的資源,做了幾年,換了幾次老闆,翅膀也比較硬,推事情的技術也好多了,建議集中火力在「#能讓自己有成績」的領域,對於其他研究領域先放掉,這樣會比較好。
當你真的有了深厚的成績,即使換了新老闆,他要叫你砍掉換領域,也說不出口,畢竟你可以說:「主任,這個領域不做的話,科內每年會少三篇 SCI,我發展新領域可能又要三年才會開始有成果,不如我還是做這個領域,新領域一邊學,你看這樣好嗎?」只要主任不是存心要搞你,應該都會同意的。
作個結論,科內政治的確很麻煩,但有經驗的人都會告訴你「實力主義」,當我們有成績,別人沒辦法假裝看不見的時候,你的選擇權就大得多。所以,務必讓自己快速有成績。實力在手,選擇我有!
下面這篇,我想蠻適合作為您的延伸閱讀,請參考。
(Q&A) 如果現有環境有大石頭,搬不開,要怎麼打造更好的環境呢?
🔗 https://bit.ly/3o0EDhD
▶ 現在就預約,為明年的自己提早準備。
✓ 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教你投稿重點!
✓ 怎麼做才最好,成敗關鍵 revision!
✓ 提供頂尖期刊範例論文,原作者讓你問!
✓ 提供過去的 revision letter,讓你學習參考!
✓ 資源稀少時代起步,給年輕伙伴的務實建議!
✓ 初學者最常用的統計,互動實作!
2021 / 1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了解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課程特色
【親切大師】國際級 editor / reviewer 的論文供您閱讀,並現場提問。將從 author 到 reviewer 甚至 editor 這一路可能遇到的狀況,系統性整理,節省您的時間、節省您的精力,機會難得!
【不怕統計】素富盛名的「互動實作時間」,處理初學者最常用的無母數統計,畫出漂亮圖表,並實際操作,上手 ROC curve 與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在眾多助教與講師的協助下,統計不難。
【課後回饋】除了課前提問,將由講師們仔細回覆之外。課後,蔡校長也將針對您所做的統計圖表,給予建議。用資深 reviewer 的觀點,協助您從「已經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圖表」,再上層樓。
🗣 課後學員回饋
「課程中最實用的互動實作,絕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親自帶我們做一遍,直到我們做出來為止;課後作業再上傳,校長給予回饋,深怕我們學不會,學習最大化。學會這些實用的醫學統計,只要我們有想法,就能自己收集資料,跑統計、寫論文發表不再是難事。」(鄭文建 醫師)
「課程的最後提出論文的六大面向,主題、實驗設計、執行、統計、圖片表格、寫作,與其在設計和統計拿了 100 分,不如追求所有的面向都拿到及格以上的分數,在這個分配不平均的年代,把自己手上有的時間、資源充分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課堂上所學,超乎我所想像。」(蔡易臻 醫師)
榮總兒童神經外科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俄羅斯棕熊扮醫生 俄國插畫家感謝台灣醫療援助
今年四月起,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歐洲,俄羅斯的狀況也直轉急下,俄羅斯染病人數已突破30萬人,疫情十分嚴峻。石虎插畫家卡佳莫洛措娃(Katya Molodtsova)和台北榮總醫師發起了「送防護衣到俄羅斯」,將兩批防護衣分別寄到俄羅斯Ulyanovsk州的各醫院。
榮總神經外科醫師鄭宏志團隊的「送防護衣到俄羅斯」計畫,在全球邊境封關期間,成功地將醫療防護衣送抵俄羅斯烏里揚諾斯克(Ulyanovsk)。
首批防護衣於上週抵達,受俄國最大電視台「全俄國家電視台」Россия-1的報導,播放於全國網。第二批防護衣於6月2日抵達後,更由直屬俄羅斯總統的經濟及公共政策學院,將防護衣配送給第一線對抗肺炎的醫院以及兒童醫院。
俄方醫院接收這一批貼有台灣石虎的防護衣。對於台灣友人在交通封閉下,仍設法運送醫療物資而深受感動,院方也特別感謝插畫家卡佳,在疫情嚴峻期間與台灣團隊進行聯繫。而這批防護衣貼上台灣石虎插畫,更讓俄羅斯民眾也能認識台灣。
插畫家卡佳設計了這幅插畫,以代表俄羅斯的棕熊為主角。象徵俄羅斯的小熊醫生環抱台灣抱枕,配上白藍紅國旗,為兩國未來的密切交流種下契機。
資料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462501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602/1728484.htm
俄羅斯插畫家卡佳手繪台灣石虎 防護衣結合「白藍紅」國旗躍當地媒體
圖片來自俄羅斯插畫家卡佳(Katya Molodtsova)
榮總兒童神經外科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 兒童癲癇手術簡介兒童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兒童 癲癇手術簡介兒童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信宏104/8/11 腦部在嬰幼兒時期快速發展與成熟是這段期間癲癇表現與變化特別複雜 ... 榮總籃球隊ialah kumpulan persendiria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