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這篇文的時候,NANAQ極簡生活的相關爭議和吵鬧風波,無意外的話應該已經過了。齋主我並沒有太密切的注意這事件,不過事後卻看不少人針對「極簡主義」做討論,很多人說如果要過極簡主義為何不去過原始人生活。也有不少人出面說明,這種日本來的極簡主義到底是甚麼。
齋主想先簡單說個故事。
如今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旁,有個漂亮的現代主義建築,那是已逝建築師王大閎的建國南路自宅重建。王大閎師承包浩斯創始人葛羅培斯的現代主義精神,對包浩斯理解的人,就理解當代的IKEA或無印良品設計風,都承襲自包浩斯的設計工藝。換言之,當代所謂的「極簡主義」生活,其實這種線條簡單,以直線設計線條為主的現代主義,逐漸演變來的。
事實上王大閎當初設計這間房子,是給單身的自己居住,而且那個年代的公共建設並沒有瓦斯管線和相關服務。某次我在其中的客廳看啊看,始終不明白王大閎要如何生活。後來甚至當我想到房子中還有一個浴缸,卻沒有瓦斯和自來水管線,那要如何泡澡? 而且建國南路在當時的台北稱不上交通方便,王大閎要如何上班移動?
後來我才知道。王大閎自宅中平時備有一名傭人,要負責在廚房的外頭用灶台煮水,再一桶桶的將熱水搬運到浴室。那麼王大閎要如何移動? 他家族於不遠的新生南路還有一間房子,每天王大閎將車子停在新生南路,再小走一段路回建國南路的家。況且王大閎的工作是建築師,還自己是老闆,並非每天都要準時到辦公室上班。
好,我要解釋甚麼是極簡生活了,有以下幾個重要的關鍵。
一、你擁有的個人空間要多到足以藏起雜物或不夠完美的東西。
二、你的生活要更有餘裕,才能讓極簡與原本的生活品質相當。
以上兩點,其實就是「要夠有錢」。
至於為什麼王大閎的物慾很低? 齋主當然也有一套解釋。
王大閎1935年於瑞士還是英國讀書的時候,父親王寵惠替在巴黎的他,買了一台全手工打造的精品車Voisin。(甚麼? 你問我為什麼在瑞士或英國讀書,卻在巴黎買車? 反正都是歐洲沒差啦。)
物慾很低,對我來說是因為物慾太高。
高到尋常玩物或商品根本入不了眼。
還覺得放在家裡礙事,索性不買。
當然,這是我對極簡主義的認知。
PS.聽說Steve Jobs也是家中空無一物的人,那麼他是物慾低,還是物慾極高呢?
#齋主談文化
極簡主義 包 浩 斯 在 海獅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終於可以來宣傳一下我的時尚史講座了!】
#不時尚的人竟然也可以開時尚講座嗎 #這是歷史講座!
是說早上快問快答,故事小編問:「你是個走在時尚尖端的人嗎?」
「噢當然不是啊。」
「.......」
.
.......是怎樣一定要很時尚才能講時尚史嗎??(翻)
.
那為什麼我會對時尚有興趣呢?這一切都是因為我自己的個人經驗:
上次我說到漢堡有條超高貴的精品街,有次因為要帶一群貴婦團,
我才終於有機會踏進那傳說的大觀園,試穿了一件海軍藍西裝
本來還想說「啊就一件西裝外套,是有差多少.....
.
.....哇賽我好高啊!」
.
那一瞬間,我真的熊熊發現剪裁修飾身形的效果
更誇張的是拿在手上明明很重,但一穿上去後重量很神奇的全都消失了。
原來是因為都平均分散在胸與腰部上,所以肩膀的負擔相對減輕了
.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試穿的牌子Jil Sander
就是德國「極簡女王」的同名品牌。而她所代表的純粹主義與極簡設計
就是德國在戰後最重要的設計主流。
.
德國極簡設計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包浩斯(Bauhaus)。
20世紀中葉,德裔美籍大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更是發表了極簡主義最著名的宣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
1953年,德國成立了戰後最重要的設計學院:烏爾姆設計學院
並且與百靈牌開始合作。是的就是那個刮鬍刀的牌子
但它不只是生產刮鬍刀而已,它的設計囊括了生活的許多面向
所秉持的原則,最後也成為戰後德國設計的通用原則:
.
實用、簡潔、經典。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我在跳蚤市場上看到很多1960年代的東西
都還覺得超好看,完全沒有過時的感覺
(上次我就看到一支百靈牌的手錶,就完全被它迷的嫑嫑的)
.
極簡設計後來蔓延到建築、裝潢,當然也延伸到時裝。
1967 年,Jil Sander在德國漢堡開辦自己的同名品牌,然而當時流行繽紛時尚風,她的設計一點都不受人歡迎。
.
然而jil Sander撐下來了,她的極簡美學比世人早了整整十年。
而如今,她早就已經是時尚人眼中的「極簡女王」。總之在看遍整個時尚史之後
我逐漸發現兩件最重要的事情:
.
1. 設計師並不只是天馬行空的亂想而已。名留青史的設計師都有個特點
就是他們比其他人更能洞悉自己的時代,他們抓住了時代潮流、也才創造了經典
2. 真正美好的東西,是能超越時代的
.
希望大家能從這場演講裡,體驗到我當時體驗到的感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51748408694655/
極簡主義 包 浩 斯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懷念一個人:文茜的世界周報》專訪札哈哈蒂,當代最偉大的女建築師去世兩週年紀念專輯之一 (1950.10.31-2016.3.31)
【2014年《文茜的世界周報》專訪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2004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桂冠普立茲克獎 不但是最年輕也是首位女性得主 建築概念受中國園林造景.建築形制.流動且空無 不以成敗論英雄念念不忘台中古根漢】
北京朝外大街,建外SOHO十一樓,SOHO中國執行長張欣,《財富》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領著我們參觀她們的項目,「這個是我們兩年前開幕的銀河,這個是我們下週六要開幕的,上海的凌空SOHO,這個是昨天大家看到的望京SOHO,這個是我們現在還在設計還沒有開始動工的一個項目,這個是誰設計的,也是札哈,所以這一組都是札哈,」SOHO中國執行長張欣。
《財富》雜誌寫著,儘管SOHO中國營收約25億美元,規模並不算大,張欣可能是國際最知名的中國商業女性,而她的國際知名度,相當程度上要歸功於,建築師札哈哈蒂開發的建案,「21世紀我們再回頭看,從這個四四方方的的,極簡主義的包浩斯的風格到現在,起點就是札哈哈蒂,而現在她的這種有機的,液態流動式的設計已經不光是在建築上,我覺得以後人們在看建築史上呢,她是一個轉折性的人物,」SOHO中國執行長張欣。
札哈哈蒂出現在望京SOHO,開幕記者會上,頂著染過不同顏色層次的長髮,黑色削肩緊身套裝,黑披風,黑短靴,黑鬚蓬鬆大戒指,腳受了傷,只得緩緩落座,依舊氣場十足,建築師裡,她是唯一的女王,張欣也是,地產界罕有的女性CEO,見識眼界過人,十多年前就找過札哈,兩度試圖合作,開花卻未結果,直到銀河SOHO順利面世,流暢俐落的弧線,驚人龐大的量體,倆人同登事業頂峰,「高層建築在材料或是建造方面不是難度所在,最難的總是在於,我們在創新的路上如何突破界限,」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的創意從來不知界限何在,2004年3月21號,獲得建築界最高桂冠,普立茲克獎,是獎項創立25年來首位女性,還是最年輕的得獎者,「無限風光在險峰」這句話,她肯定領略透徹,點滴心頭,曾被業界戲稱為「紙上建築師」,意思是設計作品僅只於圖紙上的想像,維基百科列出她前十年未能實現的作品,長長一串,直到1986年,才真正完成第一座建案,「如果你現在來看,我在香港「峰」俱樂部競圖時畫的一些設計圖,其實稀鬆平常,但在當時 30年前的人們無法理解,他們認為是蓋不起來的,」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接受,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專訪時,首度披露1981年,第一次的香港和中國行,對她建築思維的影響,「那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旅程,那趟旅程讓我再度愛上了自然的風光,(為什麼),因為我是非常城市的人,但是那趟前往中國的旅程,讓我和過去聯結,因為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去伊拉克了,那段旅程雖然不算長,但是又讓我和中東聯結起來,因為那些地形,河流等,還有當地的一些傳統等,」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在北京,這座古老的皇城大興土木,留下兩座量體巨碩,造型流線的建築群,乍看之下似乎與紫禁城秩序嚴謹,格局方正嚴密的規畫輪廓大相逕庭,札哈其實經過仔細的觀照和論證,「我認為包括紫禁城以及許多傳統園林,不論在蘇州或甚至上海,他們對於地形地景的設計一點都不死板僵硬,而是非常流動性的,如果你看到裡面那些被水侵蝕過的石頭,我也受到這些石頭造型很深的影響,關於侵蝕作用這件事,不只是石頭如何形成的,還包括他們如何打造類似風格的建築物,藉由空出這些建築物的一部分,你可以創造出一種空間的感覺,空無的感覺,所以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幾乎同時潛心鑽研這些建築,空無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如果你仔細觀察中國園林,它們是非常具有流動性的,不只是那些石頭如此,而且他們以非常具有組織性的方式安排,它們有點像是迷宮,」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根據札哈的說法,不論銀河SOHO,或者望京SOHO,這兩項建案的設計靈感,其實來自於中國的地景,中國的長城,「這種像是雕刻,或者是創造出類似山谷,山峰的概念,在不同的建築物之間創造出奇怪的關聯,就像是你來到了長城,不管你在長城的哪裡,你都可以看見長城,你看見山丘以及岩石等,所以這會給你一種在城市的空間裡,卻可以放眼大景的感覺,而不會只被侷限在某一個點上,」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1950年出生於巴格達,在黎巴嫩就讀數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就讀,她說自己早期的風格,受到俄羅斯前衛藝術家,流動空間觀念的影響,喜歡那種流動,和重力離異(divorce)的感覺,一直思考著如何設計出看起來輕盈,彷彿可以飄浮的建築物,札哈受訪時還念念不忘,讓她贏得普立茲克獎的作品之一,台中古根漢美術館,「我認為(古根漢)是非常棒的設計,他們應該繼續蓋下去的,我們做了非常棒的總體計畫,看來整體的建築,可以把它拉開來,一個是歌劇院,一個是博物館,還有市政廳,這是為何這個建築物有一個尾巴的原因,胡志強還在台中市嗎,(胡志強,在啊,他是我的鄰居),你應該提醒他(繼續蓋古根漢),(你要和他說話嗎,我可以打電話給他),沒關係,」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對建築師來說,競圖成敗或者興建與否,變數太多,勝敗乃兵家常事,他們多半了然於心,不致於介意,但札哈卻直率地,對於未能獲得落籍所在的倫敦,或者英國建築界接納頗為在意,「我覺得倫敦的建築需要另一種面向,我們在那裡幾乎什麼都沒有,我們是有倫敦奧運游泳場館,以及一些小型的案子,但是我們對於這個城市的天際線沒有任何影響,而那是我想做的,我是英國籍,但是他們對我並不認同,不視我為一份子,他們不了解我,我認為倫敦不了解我,像我說的,不論任何情況下,一方面我得到很多批評,另一方面我有很多粉絲,所以這也算是一種平衡吧,但是我不認為他們真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沒有一直監視他們是如何評價我的,但是我覺得,他們不理解我,」建築大師札哈哈蒂。
札哈哈蒂在東方確實得到,比西方更大的實質肯定,而終於,這位世界甚至世紀建築大師,作品終於要落腳久違的祖國,伊拉克了。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