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9] 細說分鏡 Vol.16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21
🖍正是因為如此,讓我們體驗到,攝影是一個剎那間的永恆
🖍沒有任何人能複製的他人的感動,
🖍每一個感動都是私密的,只有自己清楚
🖍因此我們才如此的著迷
照片帶來的意義,除了我們眼睛看得到的「 內容」,點線面組成的線條、曲線、圖案,色彩與亮暗表現之外,再加上作者的創作目的,這樣子就代表了這張照片的生命與價值嗎? 當然不只,想一想,是不是每次看自己的照片總是一看再看,縱使說不出千百字形容它對你的好,但若看著他人的作品,他人口沬橫飛地訴說照片的故事,我們也不容易觸動心弦,這代表我相信無論如何,照片與作者、觀者三人之間,總是有完全觸及不到與不同的心境。
🟥永恆、照片、與我們
太陽與月亮交際,照片地表上每一生態角落,這地球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長久永恆,萬般生物皆有生命周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不過這樣想法也有些狹礙,「非生命」的物體也是有可能「永恆」的保存,就像是「數位照片」就可以透過電磁記錄方式一直保留下去,只要妥善的保存,比如定期的更新硬碟,小心使用,那麼一張數位照片哪怕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都能一如按下快門那一刻的模樣,「永恆」地保存下去。
🔹將照片透過拆解,透過電磁特性記錄,這個動作,只是記錄一張照片「01010001…」等二進制的數位資料,只是拼湊成圖案,我們稱為「照片」,若只把照片的「永恆保存」挶限在 0 與 1 的電磁特性記錄,若從這個角度來定義「數位照片的永恆」,就顯十分可惜,因為我們知道,電腦等物理電磁特性,只是保存了照片的「物理形式」,卻無法保存了「代表的意義」,那顯然不足以說服許多人,物理電磁性能如實永恆地記錄照片,一張照片除了這些 01 組成的資料以外,應該還有更多東西才對,沒錯,那就是「照片的故事」。🔹
就像前數篇文章提到「照片的故事」,就無法透過電磁特性記錄下來,除非像我這樣子的透過電腦、作業系統、中文輸入,將每張照片背後故事保留記錄下像,或著像是這篇文章存在目的 - 將我把這隻影片,每一分鏡、畫面、旁白等,再多說一點「分鏡後面的故事」,再透過數位檔案記錄下來,若能為照片做到這種方式的記錄,我才覺得那達到「永恆」更進一步。
🟥照片故事的生命
由於工作的關係,為了寫文、備課,我會有特定目的,在電腦硬碟裡不斷尋找某些照片,這時間的幅度可能一跨就是五年、十年,看到多年前的照片,有時會有一種陌生的感覺 – 像是在看別人的作品一樣陌生,有一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觸,這些照片無疑是我親手拍的,卻又有點距離,有些還想得到為何這個角度拍、拍來做什麼,但隨著時間越久,對這張照片解讀的空間也越有限,對一張照片記憶不斷的流失,而且還是數萬張照片,想想是有些可惜、恐怖。
🔹如果數位照片背後的 0 與 1 能保存所有的照片與故事,那就不會有上面的感觸,以及「照片意義在我們心中滋長」的可能。🔹
回到「照片背後的故事」這點,今天看這張照片,拍攝當下有了感受,了解為何這麼做、為何這麼拍,按下快門回家欣賞後,同時再為這張照片寫下故事,這樣子就結束了嗎? 不,還差得遠,當你時過境遷,過上好段時間,無意間再翻看同一張照片,你又會對這一張照片的故事,心裡又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想 – 多年前的照片不變,同時留在照片底下的故事說明也一字不動,它就是電磁特性永恆不變數位記錄特性,但變得是我們,一張照片所帶來意義又更加延伸,好像他會跟隨著我們,隨著我們的人生滋長下去。
若真的有興趣,做一個實驗 (雖然我自己也沒這麼做過,相信挺好玩的),隨機挑一張最近拍的作品,寫下當下的感受,最好是字數多一點比較能記下更多的想法,過了半年好了,再把檔案打開來欣賞一下,再參考底下的照片故事,也許心裡不會有什麼變動,但如再過個半年、一年、二年再重看這份照片與資料,我相信心裡的感受絕對又更加不同。
照片與當時寫下的故事都是不變的,變的是我們,一張照片故事,似乎可以又再更加的無止境的延伸下去,若是以這個觀念看待照片的「永恆」,那就沒完沒了,一張照片對自己的意義與價值不斷的增生下去,但我們人生肉體生命有限,直到那一刻,照片生命或許才算是真的結束,自那時才開始「永恆」保留下去。
而正是如此過程,才會讓我重新體會「照片」「照片故事」與「我們」三者的關係是會不斷的變化,有些照片不但讓我重新回想起當下的感受,更因時間因素產生了模糊的距離,讓日後的我重複看這些照片,賦予了新的感受、價值,這樣子的心情每天都在我的大腦裡不斷的上演類似的劇碼,我才更去想著一些我們常說的「一張照片真的訴說千言萬語嗎?」「照片故事真的一成不變嗎?」「如何保留這樣感動持續下去」…等各個有趣的話題。
🟥剎那間的永恆
撰文的今天,我在擷取影片裡的畫面,想想當初製作這影片時,挑選適當的素材放進來,那時在挑選素材,也都是為了要傳達旁白所說的事情,比如說這句話「攝影是一剎那間的永恆」這句好了,為何挑選那張照片,我當然知道為什麼,因為這張照片一定要有一種「多踏一步、快慢一秒就失去眼前畫面的感動」的感受,所以我挑選了一段影片,我走在德國國王湖山林路徑時,不時抬頭欣賞這片湖邊森林的美,不時陽光自林間透射錯落進來的感受,那真的就是「多踏一步」就會錯過一些景像的場景,於是我選了這個片段影片、這張照片來說著「剎那間的永恆」。
🔹前面說到「永恆」,在我看來你很難去為永恆做一個邊界,我自己的邊界,就是直到我離開人世為止,這張照片所代表真正的故事,到此為止,沒了,再多的他人解讀都是個人多元詮釋,不是我的故事,但如果加個「剎那」兩個字,就更加簡單一些「剎那間的永恆」,就是那一個身體感受環境後的瞬間感受,所按下的快門,產生的照片,將照片生命剪裁至「那一刻」就好,我想還算是可以辦得到「永恆的保存那一刻」。🔹
意思是,若我們同意照片生命是會伴隨我們不斷的成長 (或是消失),我們只限定「某時、某刻」,也許就那 3-5 秒,那樣子來解讀一張照片「剎那的永恆」就稍微講得通了,至少按下快門當下前後一刻的心情,較不容易隨著我們時間生命的推移,而有太多不同的解讀。
🟥照片是私密的感動
到現在看到那張選進影片的照片,仍可回憶我胸前背後滾滾發燙的感覺,那天天氣正好,說不定超過 40 度絕對有的,但好在濃密林間給了旅人遮避的空間,流動的風讓我這一路稍感舒適些,不時仰望、回頭看看身處的環境多麼美好,還可聽到接駁船電動馬達,以及水面波動的聲音,這一路真是享受,若時間再給我多點,我更願意放慢腳步想想「我幹嘛來這裡」「走那麼快幹嘛」「幹嘛帶這多的相機與鏡頭在背後」等等雜念。
上頭這段短短 188 個字,你能感受多少? 我相信多或少,能帶給你近似的經驗,但與我當下拍下照片的感動仍有不少的距離,一來單單 188 個字是無法說完當下我所有的心情寫照,再乘個 10 倍來到 1880 字放在這裡,只能更拉近你,與「我跟照片」之間的距離,再極端想像一下,你跟我同一時刻走在一起,肩並肩步伐步速一樣,同樣抬起頭來,採著相同的構圖,但這一路來我們對那一刻旅程的感受絕對不同,相同的畫面,採用的曝光決定也不同,「你拍你的,我拍我的」,我們擁有各自對自己照片的感動,當下馬上交換看彼此的作品,還是無法百分之百感受對方心裡的那份心境。
🔹所以,每張照片帶來的感動,都是無法複製的,也是非常私密的故事,也只有自己最清楚,我們已經重複過類似的經驗無數次,相信你我都有類似的感受過,而這一層「私密的感動」如此的珍貴,而將照片「剎那間的永恆」解放開來,照片故事又隨著生命不斷的滋生出更多意義出來,唯有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這種關係才得已存在,他人只能遠遠、盡可能感受,無論如何貼近你,始終只是隔在門外,透過細縫看著你與照片、作品間是如何的相知、相愛。🔹
我了解這層關係,多麼想為每張照片寫下與照片的連結與故事,但可惜那是一輩子無法做完的功課,我只能盡可能保留其 0 與 1 的電磁特性記錄下來,讓未來不同的我再次看到,除了帶來回憶,也希望給未來的我更多剌激與想像空間..
🔹「現在拍的照片,都是給未來自己的一份禮物」,當你這麼想,也許你會更珍惜每一張自己拍的照片,無論好壞,不用與他人比較,都是你自己的寶藏、禮物。🔹
最後再回到一個場景,聽著他人分享作品,無論表達過程如何,我們始終感到「照片與說者」與「我們」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怎樣都能抓到說者與照片之間的感動、連結,對我來說,始終還是覺得「故事表達得好如隔層紗,反之表達拙劣如同隔座山」,那樣的感受,而我也能同樣換位思考,當別人聽著我如何分享我的作品,也是有著相同的感覺,最直接的例子就是 – 寫到這裡近 3400 字,你能感受我多少心境上的想法呢?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整個北半球都被熱爛啦 #RRRRRRRR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
極端天氣定義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正在製造天災
還記得5月底因為乾旱,寶二水庫只剩2.6%的蓄水率,讓新竹差點在6月1日要進入分區限水的日子嗎?
僅僅1個月的雨量,寶二水庫不但到達滿水位,接著盧碧颱風帶來的西南氣流,讓新竹的道路淹大水。不只是新竹如此,南部的彰化、雲林地區也和我們一樣經歷了半年乾旱,然後幾天的降雨就讓住宅、道路與農田泡湯,高雄的桃源、六龜和茂林地區更是經歷了接近八八風災的超大豪雨,雨勢造成偏鄉的聯外道路崩塌,讓當地聚落成了陸上孤島。
▍乾旱水災交替而來,我們這一年不只被疫情圍繞,還有天災。
這週由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簡稱為AR6)第一工作小組的報告,氣候專業的各國科學家們再一次地向世界敲響警鐘,這樣旱澇交替的極端天氣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因為它們其實不是天災,它們是「人造的天災」,是人類的活動製造溫室氣體,改變了全球的氣候環境,讓災害的強度與來臨的時間更加不可測。
報告指出,人類活動已經讓從工業革命以來的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增加了1.07度C,距離巴黎協定目標控制升溫的1.5-2度C已經非常非常迫切,事實上所有的預測情境都指出,2040年升溫超過1.5度C幾乎無可避免了。
▍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如果台灣和世界從現在開始積極地減碳,我們還是有機會透過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加上負碳排技術,在世紀末的時候讓升溫控制在1.5度C。也許那時我們都已不在,但我們能夠沒有任何愧疚地交給孩子們一個人類還能安居樂業的地球與台灣。
昨天晚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率先發文(https://reurl.cc/9r8Rgn),聲明表示農業部門全面啟動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淨零排放執行途徑。我樂見也期待更多部會的積極表態。
台灣的氣候研究單位也在8月10日發布了對台灣的氣候趨勢推估,簡單整理如下:
1. 1.4到3.4的升溫:最壞的情況台灣可能會在世紀末升溫3.4度C,最理想的狀況則可能僅升溫到1.4度C。
2. 熱浪來襲:最壞的情況台灣可能會在世紀末極端高溫(超過36度C)的天數增加48.1天,最理想的狀況則可能僅增加6.6天。
3. 夏天延長,冬天不再:夏天可能會從目前的130天延長到155天到210天,冬天可能從目前的70天縮短為0天到50天,最壞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失去冬天。
4. 暴雨強度增強:最大一日暴雨強度最壞會在世紀末增強到41.3%,最理想則只會增加15.3%。
5. 乾旱不斷:一年內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最壞的情況會在世紀末增加12.4%,最理想的狀況反而能夠減少0.4%。
▍這不是天災,是人禍
去年一年我說了很多關於氣候變遷的事,我相信這一年來大家也感覺得到,高溫、乾旱與暴雨越來越頻繁,我希望大家從現在起看待這些災害時,不要再用「天災」定義它們,它們是我們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也有能力減少它們發生的機會和強度。就像我們能夠控制住疫情一樣,我們同樣也做得到從能源、產業、建築、交通、農業、土地利用與廢棄物的淨零碳排深度轉型。
我們現在努力轉型,也許不能避免升溫1.5度C,至少能避免最壞的突破2度C的狀況,就像打疫苗能夠避免重症死亡一樣。
氣候變遷聽起來很遠,實則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也不僅只是中央部會的問題。事實上,國外有許多城市走得比他們自己的國家還前進,我也是如此期許我們新竹市,也不斷地在各項政策給予建言。環保確實有許多的個人實踐,但企業與政府都也各有責任,且有著更大的影響力。
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終於宣布台灣也要走向2050淨零碳排,由國家元首的高度來宣布這個方向非常值得肯定,雖然後來疫情爆發難免影響政策的規劃,但台灣真的該有實質的氣候行動了。
2020環境專欄整理
https://reurl.cc/eEYLDR
————
📣子齊有官方line囉!
🔗https://lin.ee/vKYRzLs
😷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保護你我他🤜🏻🤛🏻
極端天氣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周末至下周一降雨增強 下周仍為西南風環境
昨天台灣南北有顯著不同的降雨,主要的都是西南風,北部是午後熱對流發展起來,延伸到平地,南部持續西南風和中南部的地形舉升,不只是午後熱對流,早晚也都有機會下雨。今天的天氣也和昨天類似,不過要值得留意的是,由於西南季風有略往台灣附近發展趨勢,整個東亞的季風低壓發展,預期周末開始,台灣附近的西南風又更顯著的增強,可能到達大家常聽到的西南氣流等級的降雨,提醒您要多注意了。
西南風和西南氣流,在氣象上有不同的定義,例如強風軸的位置,風速多少等,就像是東北風、東北季風、冷氣團用溫度區分,大家熟悉的就是西南氣流的降雨會比較強,也較容易有連續累積的劇烈降雨。目前這一波最顯著的就是從周六下半天開始,持續到下周一,過去幾天雨勢多在日雨量50-100毫米,極端值可以到150毫米,十分鐘的雨勢有將近10-15毫米,但相對之下較為短暫,感受卻很集中猛烈,這樣我們可稱為大雨,或是局部的豪雨。
但預期周六下半天到下周一這一波,雨量的等級會比目前加大,有機會平均多出五成到一倍以上,主要感受上,雨勢會較強、持續較久及降雨範圍擴大,中部山區可能出現豪雨,南部山區甚至有機會達到大豪雨,這種等級的降雨很容易接近致災的風險,農漁民朋友,以及戶外的各種公共安全、行車安全或是較低窪易積淹水的區域,一定要多加留意。
這波目前是看到下周一,下周二開始有機會有個短暫空檔,不過仍有變化空間,這期間的西南風仍強,預期持續到下周五,中南部仍將持續有類似目前的較大雨勢,仍要留意未來發展。西南風強度要減弱可能要等到下周末之後,看整個東亞的大氣環流配置,這段期間每天都有雨,的確會對生活造成一些困擾,農漁民朋友更是需多加關注,甚至都還有致災的風險,建議您趁今天還有空,多做好一些準備因應,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中部以北及東半部朋友,雖不是主要西南氣流影響區域,但預期午後雷陣雨會增加,降雨時間增多,雲量增多溫度也會略降,東半部仍有沉降高溫的可能。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
-------------------------------------
💡 DR. WEATHER 氣象博士抗風傘 限量發售!
➡️ https://www.weatherrisk.com/drweather
--------------------------------------
💡 【全方位閃電監測網】:我們提供全台灣各地落雷預警、雷擊歷史資料,歡迎洽詢小編!
💡 總是被天氣攪局?來試試【客製化天氣預報】,我們提供詳盡的天氣報告和諮詢服務!
➡️ https://catch.weatherrisk.com/
--------------------------------------
#彭啟明 #氣象 #達人 #時事 #颱風
#陣雨 #專業 #西南風 #雷陣雨 #西南氣流
極端天氣定義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整個北半球都被熱爛啦 #RRRRRRRR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0 今夏熱浪的威力
02:07 熱浪的定義
02:32 熱浪為什麼會熱死人?
03:50 世界各地的極端氣候
05:12 我們的觀點與防暑小卡
07:09 提問TIME
07:22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 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環境資訊中心|熱浪席捲 高溫已是歐洲「新」日常:http://bit.ly/2Z6Hnh6
→ 關鍵評論網|歐洲「超級熱浪」致8死,法國出現45.9度破紀錄高溫:http://bit.ly/2LCfp9R
→ 轉角國際|45.9°C的法國熱地獄: 歐洲超級熱浪至少10死,突破歷史高溫紀錄:http://bit.ly/2Lz43n5
→ BBC 中文|極端天氣:英國48天缺雨 日本水災連酷熱:https://bbc.in/2LyC3A9
→ 關鍵評論網|美國阿拉斯加高溫破紀錄 家居無裝冷氣民眾措手不及:http://bit.ly/30MVc4J
→ 風傳媒|「地獄」熱浪席捲歐洲》西班牙體感溫度47度!各地高溫屢創紀錄,瑞士、北歐也遭殃:http://bit.ly/2M6Bay0
→ 泛科學|熱浪來襲,是天災還是人禍?:http://bit.ly/2LBcLBe
→ MedPartner|中暑或熱衰竭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醫師教你安全處置!:http://bit.ly/2O9jFjq
→ 維基|溫帶地中海型氣候:http://bit.ly/2XYBR3F
→ 報導者|以坐牢為前提!「反抗滅絕」運動引爆59國公民不服從,讓氣候議題重登舞台:http://bit.ly/2Z5DwRv
→ 上報|【零下60度是什麼感覺】極地漩渦侵襲美國中西部 各地嚴寒創歷史新低溫:http://bit.ly/2JH7So6
→ 上報|【極端氣候最前線】澳洲史上最熱的1月 2.3萬隻蝙蝠活活烤死:http://bit.ly/2Y6w6Mz
→ 上報|【極地漩渦發威】暴風雪肆虐美國中西部多州 芝加哥測得-46℃極低溫:http://bit.ly/2LwGWcQ
【 延伸閱讀 】
→ 自由時報|歐陸高溫頻破紀錄 吳德榮:這原因讓台灣從未受「熱浪」襲擊:http://bit.ly/2JJqdRt
→ 報導者|周澄/為何沒有「實效」的巴黎氣候協議仍是一大進步?:http://bit.ly/2GndBh4
→ 圖文不符|【 史上最狂總統川普,再次讓全世界 75 億人都驚呆!】:http://bit.ly/2LzhcN2
→ 地球圖輯隊|洪水、乾旱、熱浪越來越頻繁 人為氣候變遷惹得禍:http://bit.ly/2Lzxy8e"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
極端天氣定義 在 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有何不同?兩者之間有因果關係嗎? - TCCIP 的相關結果
極端 氣候通常具潛在威脅性,因為「極端」代表該氣候數值超過我們常處理的正常範圍,甚而達到災害等級,例如:降雨強度的增加可能將原本一般的降雨事件提升為豪雨造成的水災 ... ... <看更多>
極端天氣定義 在 極端氣候 - 中央氣象局 的相關結果
是天氣現象,而用以定義氣候的「平均狀態,除 ... 央氣象局定義的「豪雨」事件為24小時累計降雨 ... 2009年8月6至10日莫拉克侵臺前後的5日累積雨量分布圖,極端. ... <看更多>
極端天氣定義 在 極端天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極端天氣 (英語:Extreme weather)指非正常、嚴重、季節性,或超出歷史平均數值的天氣。通常極端天氣以當地過往天氣數字為基礎,並被訂為是基數中最不常見的百分之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