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上的魔術師》今晚迎來最終兩章〈金魚〉、〈超時空手錶〉,趁今晚之前先聊聊 EP.8〈#錄音帶〉。
——因應讀者建議設置防雷——
這幾天看到很多人在討論阿猴是否真的扣下板機,槍殺女友小蘭。於我而言,這題的「答案」不會太重要,重要的是,#楊雅喆 與編劇團隊透過這樣的懸念,將書中的核心概念幻化成影像,拍出其中曖昧性/真實性的互文。
在此集之中,魔術師扭轉了錄音帶將敘事觀點倒轉,如同錄音帶的特性有其正反兩面,選擇哪一面聽取,音樂中的故事就會不一樣,也正如同阿猴反覆聽取小蘭的錄音,最終只聽到「學長」而忽略小蘭真正傳遞的情感。於是觀眾在同一個故事中窺見阿猴與小蘭雙方的主觀視角,此集緊扣「錄音帶」的特性,進而讓 EP.8 本身打中楊雅喆所說的:「到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故事最終會從「記憶的裂縫長出來」,10 年、20 年,數十年之後,當人們討論阿猴是否殺了小蘭,有些人會篤定地說板機扣下、悲劇發生,有些人則相信阿猴最後的溫柔,如同小蘭提醒的那顆痣。答案都無妨,天橋上的說書人,錄音帶中的聲音,說出來的故事,會在每個聽眾心中長出新的版本,這樣的模糊與曖昧,正是楊雅喆讀取《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最大領悟。
我在專訪楊雅喆時,楊雅喆說:「其實『裂縫』就是隔了很久的『時間』。同一件事,我講的版本跟你講的版本會不一樣。小說是虛構(fiction)不是紀實,所以有實、有虛,我們都被吳明益矇騙,以為他筆下中華商場的故事都是真的,但錯了,這當中有太多是他的『虛構』。」
「小說中每個角色口中的魔術師都不一樣,況且這本小說對於中華商場的描述,一定也有很多讀者不認同,這是因為大家的『記憶』都不同,所以任何改編這本小說的團隊,其實都是在吳明益記憶的虛構基底中,再虛構幻化成另個故事。我們在虛構中找到裂縫,從裂縫中再度虛構,這當中就需要『時間』幫忙,時間是最大的魔術,它能改編人的記憶,把紀實變成虛構,對這齣劇來說,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魔術。」
「紀實」與「虛構」,就成了《天橋上的魔術師》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楊雅喆將吳明益的文字核心成功影像化,最終成為自己的模樣,小說中的曖昧性,來到了影像世界裡,同樣極具力量。
改編正是這麼回事。創作者在另一名創作者的文本中,讀取心思後轉換為其他媒介,一定會有差異,也本該長成不同模樣,故事,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故事,每個人聽到的都不一樣。我認為這次是成功的改編。
不過,在「猴蘭戀」的愛情故事中,有些事是能確定的。雙方的愛情最終是消逝在階級的窠臼之中,阿猴的原住民身份(戲謔之稱為生番)映照出整體社會的漠視,阿猴是某種典型,在制度、環境長期的剝削之下,逐漸故步自封,最終喪失自信;小蘭接受教育,就讀國立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是社會的得利者。因此,「軍營」與「大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場域符號,就此將「阿猴」與「小蘭」拉開距離,「高中」時期純粹的愛情自然消散。
在雙方之中,取代「愛情」的是對「未來生活」想像的更迭,吃人社會、沈重未來,才是殺死愛情的真正槍手,阿派嘶吼的那句台詞「不是你的人,終究不是你的人。」背後實則劍指社會階級的巨大鴻溝,楊雅喆不動聲色的讓這幾名年少角色,乘載、訴說時代下必然的悲歌,淡淡的,卻縈繞心頭。
從此延伸,宏觀地縱看《天橋上的魔術師》,全劇從頭到尾都精準述說「轉型正義」,而關於戒嚴時代的「轉型正義」,無論是影像、文學,各種形式的創作,對於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來說,永遠不嫌多。
EP.8 最終收在以下台詞:
「火車來了,
來台北的人會先遇到這個彎,
後來火車也會很慢地再一次過這個彎,
讓離開的人能夠好好地再看這裡一眼,
之後,就是不同的風景了。」
火車的媒介符號,在影史之中多變萬化,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能帶著點媽前往地獄,也能帶著猴蘭前往未知彼方,楊雅喆透過火車、兵變致敬侯孝賢的《戀戀風塵》之外,也在其中給予角色最後一抹溫柔的塗暈,如同陳昇唱的:「為了不讓你,輕易從我記憶中抹去,讓我擁有最後愛你的溫柔。」
圖片來源:【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
楊雅喆女友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知不覺《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邁入倒數第二次播出,著實感到些許不捨,縱使那樣的國度有無數傷痛、悲哀、無奈、酸楚與淒涼,仍舊不減被藝術襯托出的美,迷惘的靈魂與母子命題很是動人,注定失落的戀情背對背走出另一種溫柔收尾,無需再為理應各自體會的劇情做多餘解釋。當然,中華商場的前世與今生是不容忽視的背景,但我們目光所及,依舊關注於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
雖說點媽 孫淑媚 的表演在〈#火柴〉中臻至巔峰,力道十足,教人心疼,然而下禮拜的完結篇章,則真正為整齣龐大劇集中,個人最喜愛也哭到不能自已的一集,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影痴們念念不忘的史詩級結局,會以何等美好之方式慎重道別吧:)
⠀⠀⠀⠀⠀
🎩以下文章皆有雷,尚未觀賞者請斟酌服用。
⠀⠀⠀⠀⠀
⠀⠀⠀⠀⠀
若論主創團隊做出最大幅度也是最畫龍點睛的更動,大概就是性格鮮明的「點媽」孫淑媚以及從小讓她極有面子的長子。然而,置身這個藏不住任何私事的中華商場,Nori 心中見不得光的秘密就這麼緩緩浮上檯面。「半陰陽」、「不男不女」、「不三不四」、「命中缺一角」、「男人身女人心」,頓時從鄰居眼裡的完美模範生神壇被狠狠拉下地獄,編導極其優異地透過孫淑媚的精湛演繹與為人母的觀點,切入這個不容許差異的時代底下那一顆顆故作堅強的、不透明的泡沫。
⠀⠀⠀⠀⠀
點媽行事幹練精明,性格真誠直率,不乏女強人的氣魄,也有其細心可愛的一面,卻將所有的疼愛都給了會讀書又會運動、台大政大不知道要念哪間的 Nori。這樣的媽媽並非早期典型的傳統女性形象,以相當前衛且現代的方式持家顧店、管教孩子;但她面對兒子的離家依然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麼環節出了錯誤,才會導致自己成為一個不認識且留不住孩子的失職母親?
⠀⠀⠀⠀⠀
曾經俐落的背影剩下失魂落魄,如此專注的目光轉向沈迷賭博,如此自信的笑容變得恍惚卑微,恨不得上窮碧落下黃泉,公廁小便斗一個個聞了,前女友一個個問了,穿上兒子那身一度令自己驕傲無比的卡其色制服,忘記自己身在何方,漫無目的走上一座天橋,彷彿通往夢境,通往 Nori 的內心世界;身旁路過的人笑道,髮簪燒黑了換一個新的好不好,那兒子缺角也換一個新的兒子好不好?
⠀⠀⠀⠀⠀
「她很乖,也很漂亮,妳有喜歡嗎?」
⠀⠀⠀⠀⠀
即使思想再開明,當時滿心望子成龍的父母,可能永遠也無法接受男兒郎成為女嬌娥。但母愛終究帶領她理解了 Nori 的夢想,心知肚明這樣的環境無法給他(與她)一塊應許之地,或許在九十九樓的某一處,完美如昔的兒子可以不用閃躲,不用粉墨,為喜歡的生活而活,為喜歡的姿態而盛放。
⠀⠀⠀⠀⠀
「火車軌拐了一個彎,現在是背著太陽走,落日的餘暉似乎展開來在替這個慢慢消逝的城祝福,這個她一度生息的地方。」
⠀⠀⠀⠀⠀
〈強尼.河流們〉原著故事中引述了費茲傑羅《大亨小傳》一段句子,為大學生小蘭與阿兵哥阿猴之間漸行漸遠的下半段戀情道出無可避免的結局。少不經事的愛是極其純粹,也是有些天真的,年輕時會相信真正的愛不應含有任何雜質,可以打破家世背景、教育程度甚至是人生際遇等種種無形隔閡,後來還是會發現:
⠀⠀⠀⠀⠀
生命分成很多階段,維繫一段感情也涉及各種複雜因素,一如中華商場旁的鐵軌,莫可奈何,火車注定要在這裡轉一個彎。
⠀⠀⠀⠀⠀
導演楊雅喆如同魔術師的魔法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中華商場的靈魂再度伸出了手,暗自捲起錄音帶,溫柔創造出兩種現實,為太過年輕便搖搖欲墜的身與心留下一線生機。再熟悉不過的歌曲猶在耳畔,赤腳走回商場的歡笑聲彷彿昨日,貼滿超額郵票的整疊信封,一次一次提醒著他們,那些相伴同行的路,那些愛過的痕跡,曾經發生的其實不會消失,來得及的話,再輕撫一次還殘留彼此溫度的眉毛。有時候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好好凝視,好好道別,好好記得,初衷依然清晰可見,而回憶,則會帶領我們含笑於某個渡口離散。
⠀⠀⠀⠀⠀
「火車在這裡會很慢地過彎,讓離開的人好好再看一眼,之後就是不同的風景了。」
⠀⠀⠀⠀⠀
⠀⠀⠀⠀⠀
⠀⠀⠀⠀⠀
▍延伸閱讀:
⠀⠀⠀⠀⠀
釀電影 多方探索的本月專題:《天橋上的魔術師》
https://filmaholic.tw/covers/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