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明星果物中,最讓人期待的當然就是「草莓季」終~於~要~來~了!!!草莓是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源自南美洲的智利,1934年由日本人引進台灣,在陽明山試種。初期因栽培技術問題,無法順利量產上市;後則由苗栗大湖農民苦心經營後,草莓才成功問世,並成為大湖的代表性農產,現更是最大的草莓專業種植區
草莓主要產季落在每年12月至隔年3月。富含多元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每100公克約有60毫克,含量約是蘋果的10倍。台灣草莓因具有濃郁氣息,軟香多汁,酸甜可口。不論單吃、沾煉乳、或是做成沙拉、糕點、冰品、果汁等,都讓人食指大動,毫無招架之力!
除了美味,草莓還帶來哪些好處呢?以下「5個草莓的優點」,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❶活絡腦部防退化
其含豐富碘與植化物,有助維持神經系統運作、增加腦部血流量及改善認知功能,防止腦神經提前老化,以養護並維持大腦機能穩定
❷多酚抗氧促代謝
當中富含鞣花酸,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許多莓類水果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抗氧化性、抑制壞細胞增生,也能協助分解食物中多餘的脂肪,以利排出體外
❸胃腸疏通好順暢
內含有天然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道蠕動,使排便順暢,進而改善便祕及痔瘡症狀;對於懷孕時腸胃道系統運作不佳,亦有助消化、減少脹氣及避免胃酸逆流之作用
❹緩炎養護心血管
因含花青素、兒茶素、槲皮素、山奈酚等物質,進而可抑制體內發炎反應與降低血壓,並減少壞膽固醇形成,以達到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之風險,而黃酮類化合物及原花青素,也具有抗炎作用
❺勻淨明亮增防禦
其維生素C含量高,可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制酪胺酸脢活性,以提升明亮細緻度。於吃飯後2小時內吃草莓,可有效促進當餐鐵質吸收,以預防貧血現象。此外,還能增強免疫力,減緩感冒發生率
🍓草莓的種類
台灣品種
➡️戀香草莓
台灣研發的新品種草莓。直立植株,相較於豐香更好栽種,植株不易弱化,繁殖倍率為豐香的1.4倍,果實平均20公克,呈現卵型,平均15公克大,具有濃郁的甜香味,糖酸比高達18.3
➡️香水草莓
形狀呈圓錐形狀,具有長寬比大致相同的圓弧度,果實相較於豐香草莓較小巧。果皮是更有光澤的鮮紅色。果肉呈現由表皮至核心,白色至粉紅色帶有漸層的色澤,入口是淡雅的香甜,形狀較一致,酸味平衡,口感偏脆而有嚼勁
➡️豐香草莓
形狀呈類似金字塔的圓錐形,顆粒碩大。果皮呈亮紅色。果肉是白色的。培育過程中難標準化,容易產生不均勻變形,因肉質柔軟多汁而容易碰傷或受蟲蛀損壞。香氣豐厚,有時帶有淡淡的牛奶香。果肉細膩多汁,含糖量高,甜味濃郁,酸度較少,口感似覆盆子,是台灣草莓最受歡迎的品種
進口品種
➡️美國草莓
長時間日照,果實顏色鮮豔且大顆,但口感偏硬、香氣清淡、甜度較低,多數會製作為果醬或是蛋糕裝飾
➡️韓國草莓
韓國市面上最常見、價錢最便宜的就是一般大小的紅草莓,其中又以盛產地論出產的章姬最為普遍;最甜的則是雪山品種
➡️日本白草莓
白草莓是近年來的新寵兒,外表白色或呈現淡橙色,有著高貴的形象。不管是最先引起白草莓旋風的「初戀的香味」、雪白又夢幻的「天使的果實」或者是吃起來口感清脆的「雪兔」等,皆深受饕客喜愛,果肉細膩,香甜迷人
🍓草莓挑選法
顏色鮮豔飽滿為宜,若紅色品種的顏色太白或是過青都是未成熟,如果尖部是白色就約8分熟。草莓一旦離枝後成熟度就中止,不會像其他瓜果還可催熟。此外要注意外表是否有損傷,草莓上的絨毛越長代表越少人碰過,越新鮮,而且越新鮮的草莓,表面的小顆粒是立起來的
草莓不吃就先不清洗,可先冷藏儲存,要吃多少洗多少。洗後若未吃完,則應密封冷藏,並在兩日內完食
🍓草莓清洗法
將草莓放進漏籃之內,以冷水慢慢沖洗,採流動活水沖洗15-20分鐘,清洗草莓時蒂頭先不摘掉,避免汙染物通過蒂頭縫隙滲入果實內,瀝乾後可用軟毛巾吸乾水分
草莓洗後非常容易爛,且內含花青素,若經過長時間浸泡,花青素便容易釋出,例如擦乾草莓時,常會發現粉紅色印記,那就是水溶性的花青素已溶出的現象
少數人會因想維持外觀美麗而省略清洗步驟,或是簡單用布擦拭表面,這都無法除去其表面的髒污,直接吃下肚,恐造成人體負擔……
因草莓植株矮小,離地面很近,當前亦有高架種植方式。但不論何種栽種形式,都容易沾染泥沙、灰塵等髒污,且屬於重肥重藥的水果,建議食用前,務必要清洗完全,以保障健康。若能選擇擁有產銷履歷或有機栽培的產品,更能讓人安心食用
🍓草莓停看聽
⚠️草酸鈣含量較多,所以不適合腎功能耗弱者,會難將草酸排出體外
⚠️孕期或哺乳期間,直接食用草莓基本上安全無虞,只要醫師未特別禁止,懷孕中的婦女或餵母奶的媽媽都可以適量食用草莓。特殊體質者,則應諮詢專業人士與謹慎評估後,再行食用
#凱鈞有食力
#5個草莓的優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茄子(Egg plant)又名落蘇,別名紅菜、六蔬、吊菜,廣東人稱為茄瓜或矮瓜,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茄子起源於亞洲東南熱帶地區,古印度為最早馴化地,至今印度仍有野生茄子。世界各地都有生產茄子,以亞洲地區的產量最多,佔世界總產量74%。 茄子產量高,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白色或紅色品種...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酸溜溜又香噴噴的檸檬與萊姆,是四季都吃的到的水果,在中西式料理中,因為獨特的迷人酸香滋味,一直是出色的調味高手!尤其在夏天受歡迎的愛玉冰、西西里冰咖啡、法式檸檬塔、泰式海鮮湯...有太多料理,少了檸檬的酸味,就等於沒了靈魂!天熱時來杯清涼的檸檬氣泡水,更是暢快透心涼!當中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成分,可是檸檬與萊姆的外型與風味實在太像了,常讓人無法分辨???嘿嘿~別擔心,這回我們就一起來好好認識它們吧~「檸好,歡迎光臨!」
❶消除疲勞有活力
含有硫胺素和核黃素,這兩種營養素是維生素B群的一部分,有助體內細胞運作正常,亦有利食物轉化為能量,消除疲勞感,獲得元氣
❷遠離骨鬆鈣強健
其中的檸檬酸能使鈣易深化並能螯合鈣,可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增加骨密度,進而預防骨質疏鬆症,適時補充含維他命 C 豐富的檸檬萊姆或柚橘類水果,是不錯的保健方案
❸緊實彈潤發光肌
內含維生素C、類黃酮、酚酸、精油和香豆素,其優異抗氧力可對自由基具牽制消弭作用,有助新陳代謝與維持青春。而檸檬酸則能幫助降低黑斑、雀斑發生率,以保持勻淨豐盈彈性
❹思緒清晰好記性
當中富含維他命C、E,據美研究報告,維他命C、E攝取充足,可提高思考反應靈活度,保護腦細胞運作,是現代人增強記憶力的重要元素,亦對於預防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有正向助益
❺養護心血增免疫
相關研究顯示,當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和維生素C,有助增加動脈彈性,並防止靜脈出血,平時補充萊姆或喝萊姆果汁,對於高血壓可有緩和作用,而維生素C對人體作用猶如天然抗生素,具有抗菌消炎、增強免疫力
🍋 認識 檸檬與萊姆 🍋
大部分的柑橘種類,在尚未成熟前幾乎呈現綠色,越接近成熟才會逐漸轉黃,而檸檬和萊姆也是。分辨檸檬和萊姆的差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切開來看,果皮厚而且有子的就是檸檬,皮薄無子的即為萊姆
📍萊姆(無子檸檬)
果實無籽,又稱「無子檸檬」,以7月後至次年3月較為常見。真正的品種名是大溪地(Tahiti),果形較圓,果皮光滑且薄,果皮上油胞較細小,果肉為淺黃綠色
📍香檬
又稱扁實檸檬,產季7-10月為主,果形不大,與金桔差不多,但形狀更扁一些,果皮很薄,果汁酸而不嗆,有獨特的香氣,清爽宜人,十分適合夏天榨汁或搭配蜂蜜飲用
📍黃金檸檬
目前栽培較少,是檸檬和柑橙類的結合種,果皮光滑,油胞大且明顯下凹,皮不易剝離,果底部無明顯突出,較不具檸檬香味,但有一股淡淡橙香味,國外一般用作烹飪料理用
📍四季檸檬(優利卡)
又稱有子檸檬,真正品種名為優利卡(Eureka) ,果形略呈橢圓形,果皮粗厚,果皮上油胞較粗大,果肉淺黃色,有子,為目前最常見的品種,適合作為糕點食材,且酸度多、果汁量多,也適合打果汁或入菜
📍香水檸檬(香櫞)
四季皆產果,以10月至次年3月較多。因果皮具有芳香味,果肉味道像檸檬,故稱香水檸檬,因成熟時果皮呈黃色,很容易被誤認為萊姆,但香水檸檬果實較檸檬或萊姆來得大顆,果形呈明顯長橢圓形,果皮是四者之中最厚的
🍋檸可信其有🍋
⚠️為避免檸檬酸會侵蝕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讓牙齒變得越來越薄、易斷,吃完檸檬可以漱口或是刷牙,若喝檸檬汁,可運用吸管
⚠️檸檬汁不要以金屬容器盛裝,因為金屬會促進維生素C的氧化褐變速度,其中以鐵、銅影響較大,鋁次之,所以最好不要用鐵銅盛裝
⚠️檸檬雖吃起來酸,但其實仍含有果糖,在8%~10%左右,與梨子、葡萄不相上下。因糖友的糖代謝不佳,不宜吃含糖量高的食物,適量攝取為宜
⚠️清洗檸檬的方式可以先浸泡10分鐘,然後在表皮灑上一點鹽輕柔搓洗,通過鹽粒摩擦檸檬表面,除了能對表皮有清潔作用之外,還能把表皮的蠟一同洗掉
⚠️很多人沖泡檸檬水,多半將檸檬切半後榨汁再加入冷開水,不過最好連皮一起切薄片泡,因為檸檬皮含有類黃酮更高,薄切則使檸檬皮的香氣成分容易溶出
⚠️檸檬表皮有一顆顆小小的突起,擠壓時,除了會散發芳香氣味,還會擠出漆酚類等植物性化合物,一旦殘留在皮膚上,經陽光或燈管的紫外光線照射,就會容易產生光敏感性皮膚炎,並可能留下色素斑,通常需2、3個月才會褪色
⚠️喝檸檬水也要適量,每天不宜超過1000cc,由於檸檬pH值低達2.5,如果是胃酸過多的人群,最好少喝檸檬水,尤其不要空腹喝,出現胃酸過多的時候,喝點溫開水或是溫熱的淡鹽水緩和一下,這樣可以活化夜間失水過多導致血液粘稠,有滋潤腸道的作用
⚠️檸檬的酸容易刺激胃產生胃酸,但實際上檸檬是鹼性水果,鹼性食物本身能夠促進酸性物質中和,加快新陳代謝,促進毒素和廢棄物排出,適量喝檸檬水,是不會刺激到胃的。但是,檸檬水不能代替白開水喝,調製檸檬水,建議一顆檸檬要加1000cc~2000cc的水,依個人喜好的酸度
#凱鈞有食力
#檸可信其有
#檸淨的夏天
#檸好歡迎光臨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前小編總聽長輩說「蔬果得用溫水泡,不然洗不乾淨!」 「吃蘋果要削皮,否則嚼到蠟就糟了!」,但口耳相傳的洗菜方法,到底是對?是錯?蔬果究竟該怎樣洗,才能安心享用呢?
果園裡風光明媚,鮮紅欲滴的草莓襯著嫩綠的葉子,在陽光下看起來更是可口。你伸手摘了一顆下來,感覺它的豐潤飽實,甚至可以聞到它的香氣,可是,你敢直接就這樣放進嘴裡嗎?
農藥殘留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台灣的政府與民間單位都會對市面的蔬果採樣檢驗,不合格率從1%到14%都有,但是,即使只有1%,也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成為吃到農藥的那個人。因此,清洗蔬果就成為最重要的手續。
● 用水洗就夠了嗎?
農藥可以分為脂溶性的與水溶性的兩種。理論上,水溶性的農藥只要用水沖就可以洗掉,而脂溶性的農藥就得要用清潔劑來洗。不過,根據行政院農委會人員指出,現在田間施用的農藥,都會加入類似清潔劑的介面活性劑。這麼一來,脂溶性農藥也可以用水沖掉。
蔬果在沖洗之前最好先經過浸泡的過程。先經過泡水的步驟,可以使蔬果表面的農藥有機會先溶解在水中,這樣在隨後的沖洗過程,能去除較多的農藥。有沒有先泡水,洗掉農藥的效率可能有30%的差別。
● 鹽水洗有差別嗎?
至於有些人習慣在蔬果泡水的時候加鹽,鹽水能夠去除的農藥,用水一樣也可以,其實可以不必另外用鹽水。
不過,浸泡雖然重要,但是並不適合浸泡太久,泡五分鐘就可以了。一方面是因為溶解蔬果表面的農藥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一則也是顧慮到營養流失的問題。
浸泡的時候,如果是以整個蔬果泡水,就不會有營養流失的情形。但若已經把菜葉摘下,或是把蔬果切開,這時候由於蔬果的組織已經被破壞,浸泡的時間一久,蔬果細胞裡許多養分如維生素B、C、礦物質等,就會溶於水中而流失。這麼農藥可能洗掉了,但新鮮蔬果的養分也損失掉了。
有些人用鹽在蔬果上搓洗,也有可能會損及蔬果的表面,而使得營養容易流失。
● 先浸後沖,效果最佳
浸泡之後,一定要把蔬果用水沖洗,洗淨的效果才完整。沖的步驟比泡水重要,因為泡水是讓農藥溶解,沖洗才能把農藥帶走。蔬果在浸泡5分鐘後,在水龍頭下沖一分鐘,連續3∼5次,這樣就可以把蔬果表面的農藥清除乾淨。
● 洗菜方式因菜而異
雖然清洗的方式大同小異,但是不同的蔬果特性不同,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
1. 芥藍菜,菜梗和莖相接的形狀像碗一樣,在農藥噴灑的過程裡,容易殘留農藥,所以乾脆切掉。
2. 高麗菜或包心白菜的生長方式是先長出外面的葉子,再長內側的葉子,裡面的葉片接觸到農藥的機率不高,所以清洗之前,只要將外面一、兩片葉子摘掉不要,再沖洗裡面的菜葉就可以了。
3. 像小黃瓜這類瓜果,由於在表皮有一層角質,會使得農藥較難洗掉,浸泡時可用軟毛刷來刷洗表皮。
● 玉米真的比較「毒」?
以上原則是針對蔬菜表面的農藥。如果農藥不只在表皮,而是被吸收到蔬果裡面了呢?這類在蔬果種植的過程中,由根部施放,使農藥吸收進入植物體內的,稱為系統性農藥。例如:
玉米的栽種過程中,為了防範玉米蟲,在45天的成長期一開始,就把農藥由玉米根部吸收進入整株玉米。
檢驗機構表示,這些農藥通常會聚積在玉米梗,而玉米粒本身沒有農藥殘留。
另一個會有系統性農藥的例子是青椒。青椒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很弱,所以農藥的使用量相當大。清洗青椒時,除了用浸泡、水沖把表皮的農藥洗掉之外,最好把靠近蒂的凹陷部分切掉,因為這個地方容易殘留農藥。在青椒表皮下層還有系統性的農藥,這時就必須把青椒切絲,用滾水燙一分鐘,利用熱水把青椒裡的農藥溶解出來,就可以放心調理。
● 8個健康飲食的簡單祕訣
健康的身體來自正確的飲食習慣,可是很多營養的理論聽起來很複雜,要照著去做好像也不簡單,到底有沒有容易理解又能馬上做到的方法呢?
§ 食物內容種類愈多愈好。
§ 每天至少吃半斤蔬菜。
§ 挑掉看得到的脂肪,如肥油、雞皮等。
§ 試著少沾醬油,少加鹽。
§ 盡量以水果當點心。
§ 水是最好的飲料。
§ 盡量吃全穀類,如糙米、全麥或雜糧麵包。
§ 蔬果可以不去皮的,就連皮一起吃。
今天你幸福了嗎?
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茄子(Egg plant)又名落蘇,別名紅菜、六蔬、吊菜,廣東人稱為茄瓜或矮瓜,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茄子起源於亞洲東南熱帶地區,古印度為最早馴化地,至今印度仍有野生茄子。世界各地都有生產茄子,以亞洲地區的產量最多,佔世界總產量74%。
茄子產量高,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白色或紅色品種,形狀有長條形、圓形、橢圓、梨形等。以外型均勻、老嫩適度、無裂口、無腐爛、斑點、肉厚、細嫩為佳。表皮皺縮、光澤黯淡的茄子不新鮮。可以用來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拌,廣東人常吃的煎釀三寶,除了豆腐、辣椒,一定有茄子。想吃得較為健康,可以蒸,其次是烚。傳統菜式有茄盒、蒜泥拌茄子、醬爆茄子、油燜糖醋茄子、魚香茄子、椒鹽茄餅、油燜茄子等。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含有許多其他蔬菜沒有的營養素,其外皮含維他命B,以及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所以不要去皮來吃。還含有維他命A、C、P、鈣、磷、鎂、鉀、鐵、銅等。其中維他命P含量很高,每100克含750毫克。維他命P並非真正維他命,而是類黃酮,具有抗氧化功效,能夠增強人體細胞間的黏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茄子亦含有膳食纖維及皂甘,除了降膽固醇之外,亦提高微血管抵抗力、保護心血管功能、抗衰老、防癌、降血壓等。茄子熱量少,吃後有飽腹感,不易發胖,是減肥人士恩物。
編輯:張淑萍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sz0CUjMExk/hqdefault.jpg)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茄子(Egg plant)又名落蘇,各地叫法不一樣,福建人稱為紅菜,江浙地區稱為六蔬,客家人稱為吊菜,廣東人則稱為茄瓜或矮瓜,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茄子起源於亞洲東南熱帶地區,古印度為最早馴化地,至今印度仍有野生茄子。世界各地都有生產茄子,以亞洲地區的產量最多,佔世界總產量74%。
茄子產量多,多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綠色、白色或紅色品種,形狀有長條形、圓形、橢圓、梨形等。以外型均勻、老嫩適度、無裂口、無腐爛、斑點、肉厚、細嫩為佳。表皮皺縮、光澤黯淡的茄子不新鮮。可以用來炒、燒、蒸、煮,也可油炸、涼拌,廣東人常吃的煎釀三寶,除了豆腐、辣椒,一定有茄子。想吃得較為健康,可以蒸,其次是烚。傳統菜式有茄盒、蒜泥拌茄子、醬爆茄子、油燜糖醋茄子、魚香茄子、椒鹽茄餅、油燜茄子等。
茄子是為數不多的紫色蔬菜,含有許多其他蔬菜沒有的營養素,其外皮含維他命B,以及抗自由基的多酚類化合物,所以不要去皮來吃。還含有維他命A、C、P、鈣、磷、鎂、鉀、鐵、銅等。其中維他命P含量很高,每100克含750毫克。維他命P並非真正維他命,而是類黃酮,具有抗氧化功效,能夠增強人體細胞間的黏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茄子亦含有膳食纖維及皂甘,除了降膽固醇之外,亦提高微血管抵抗力、保護心血管功能、抗衰老、防癌、降血壓等。茄子熱量少,吃後有飽腹感,吃多也不易發胖,是減肥人士恩物。
食譜。肉鬆茄子素雞煲
應該要跟讀者們說對不起,早前停了三個星期沒有交稿,因為患了感冒,整個人很疲倦。三個多星期患病期間,沒有了味覺和嗅覺,非常辛苦,但同時要兼顧月餅的生意,實在是疲累極了。
在本欄寫了六年多,並不常用茄子做菜式,最近的一次已是兩年多前,煮了魚香茄子。以前很喜歡到粵菜館吃豉汁煎釀三寶,尤其是以前鯪魚肉還是可靠,沒有抗生素和激素。煮茄子菜式,很多時候會用肉末或免治豬肉,這次我也不例外,用免治豬肉煮茄子,再加入素雞,是一個很容易做的家庭菜式。
材料 (4人分量):
1.帶肥脢頭免治豬肉150克
2.肥短嫩矮瓜 240克,切方粒,2公分闊,中間芯腍的部分不用
3.素雞 1條,約200克,切粒,2公分闊
4.蒜頭 1粒,拍扁,用來爆炒豬肉
5.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 1/4 茶匙,用來爆矮瓜及素雞
6.紹酒 共3茶匙
7.芥花籽油 共4湯匙
醃豬肉材料:
1.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 1/4茶匙
2.大孖頭抽豉油 1茶匙
3.黃糖 1/4茶匙
4.胡椒粉 少許
5.紹酒 1茶匙
6.豆粉水 豆粉3/4 茶匙 + 水1湯匙
7.芥花籽油 1茶匙
8.麻油 1/4茶匙
茄子煲料頭及調味料:
1.薑 1片
2.蒜頭 2粒,拍扁
3.葱白 8條,切兩公分長
4.史雲生天然清雞湯 1/4量杯
5.滾水 1/4量杯
6.日本富士頂天蠔油 1茶匙
7.日本九鬼麻油 1茶匙
8.麵豉醬 1湯匙麵豉醬+1茶匙紹酒+半茶匙黃糖攪勻
豆粉水:
1.豆粉 1 1/2茶匙
2.水 1 1/2湯匙
做法:
1.豬肉加入鹽、糖、豉油、胡椒粉、酒,攪匀,加入生粉水,用力攪勻至有黏性。加入油及麻油,用力攪勻。放入雪櫃待半小時。
2.切矮瓜及素雞同一大小,兩公分長及闊。
3.在一平底易潔鑊放入1茶匙油,中大火燒熱油。油熱時放入素雞粒,煎一面40秒,灑少許鹽。反轉,再煎另外一面,灑少許鹽。拿出,熄火。
4.在一平底易潔鑊放入1湯匙油。中大火燒熱鑊,鑊熱的時候放入矮瓜粒,煎一面40秒,灑上少許鹽。反轉,再煎另外一面40秒,灒1茶匙酒,炒勻20秒,拿出。
5.中大火燒熱鑊,放入油1湯匙、蒜頭1粒。油熱時轉為中大火,將油搪勻四周,放入免治豬肉,等40秒。翻轉,繼續煎免治豬肉30秒,用鑊鏟壓平,再炒勻20秒。豬肉放入密篩去油。
6.用1湯匙油,小火爆香2粒蒜頭,轉中火,放入薑葱爆45秒,灒酒1茶匙。
7.轉大火,加入麵豉醬,爆20秒,加入豬肉、矮瓜、素雞,炒勻,加入清雞湯、蠔油及麻油,攪勻。冚蓋,煮1分30秒。同一時間,燒熱中大火燒熱一瓦煲。將豬肉、矮瓜及素雞放入瓦煲。繼續煮45秒。攪勻生粉水,倒入生粉水,攪勻20秒。熄火。
8.拿走蒜頭,上菜。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bP_DA5yHC0/hqdefault.jpg)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一、單選題(45題每題1分共45分)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解析雙子葉木本植物的莖木栓層細胞有木栓質,可以防止水分散失。 25下列有關葉子構造的敘述,何者正確? (A)表皮細胞含葉綠體,可行光合作用(B)葉肉 ... ... <看更多>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麥寮高中教務處's po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0麥寮高中微美攝影展#麥中日常洋蔥表皮細胞系列洋蔥表皮細胞大小約為200微米(0.2mm),部分經亞甲藍液染色後,洋蔥表皮細胞扁平且規律的形狀,為植物表皮細胞明顯 ... ... <看更多>
植物表皮細胞形狀 在 植物保衛細胞、表皮細胞和人類口腔細胞的比較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植物保衛細胞:形狀半月形兩兩成對,具有細胞壁,有葉綠體 植物表皮細胞 : 形狀 方格狀,具有細胞壁,無葉綠體人類口腔細胞:形狀不規則,不具有細胞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