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和五斗
陶淵明的文學地位是死後才被肯定的。宋朝歐陽修盛讚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是晉朝唯一可以讀的文章。從此他的作品列入暢銷排行榜!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名潛(東晉改朝換代後他就改名為陶潛,從此潛龍勿用)自號五柳先生!
他最被人傳頌的是不屑為「五斗米折腰」,最後的官職是縣令,只做了81天。離職原因是有長官來縣府視察,主任秘書叫他一定要服裝儀容整齊親自躬迎,陶先生就不幹了,辭官歸隱。最後固窮自守。62歲病死。喪禮菊花不用買,東邊籬笆種很多!
學生最喜歡問「五斗米」等於現在多少薪水?意思是人的腰部的柔軟度可以根據薪水的多少來決定。
「五斗米」教科書都翻譯成微薄的俸祿,當時的薪水是半錢半穀,陶淵明的薪資是月錢2500,米150斗,換算起來一天有5斗米加83塊錢。(以當時的物價計算,不差)
介紹一下他的祖先,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就是那個為了北伐中原每天搬磚練身體的人。和庾亮還曾一起合作平亂。後來也是知所進退,才能安享晚年,活到76歲。可惜富不過三代,到曾孫陶淵明這一代已經家道敗落!
《桃花源記》只有320個字(不含標點符號)。這篇散文真的厲害。時間地點人名(南陽人劉子驥)都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11個字人事時地就交待清楚了。
太元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年號。太元8年打贏淝水之戰後,這個皇帝就開始喝酒喝到35歲,被後宮的張貴人用棉被悶死!
「桃花源」用寓言的方式,描繪出一個豐衣足食,恬靜祥和的烏托邦世界!令人嚮往!
各位同學,在亂世,人能活著就是一項成就了,所以很多人沒得選。
陶淵明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他的選擇是寧可粗茶淡飯也要挺直了脊背不受束縛的活着。
人生的選擇很難,蕭伯納說過人生有兩個失望,一個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另一個是得到你想要的。
桃花源是回不去的家,
還是醒了的夢?
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仗!
PS:聽說我的學生是8歲到88歲,這樣很難寫啊!晚安!週休二日喔!
下課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爺亨#爺亨溫泉#巴陵 爺亨位於桃園復興巴陵西南側, 擁有桃園復興僅次於角板山的第二大台地, 而梯田是在日治時期修建 ,全盛時期多達1200階。 至於溫泉也是在日治時期被發現, 屬於中性碳酸氫鈉泉, 分布在大漢溪谷中 ,後來因為颱風肆虐而遭掩沒, 近年已被當地露營區業者重新開發 ,成為又能露...
桃花源記地點 在 Fun假趣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桃園繡球花季 熱情開幕
母親節快樂~快帶著媽媽來當網美吧🤳🏻把繡球花獻給媽媽吧
HOt SHOCk Taiwan 熱情演出,現場活力滿滿
———2021桃園繡球花季———
▶️活動日期:5/8~6/19
▶️活動地點:台七桃花源休閒農業區
(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商圈主花區/台七線14.5公里)
▶️活動官網:https://www.2021tychy.com/
▶️活動時間:10:00-17:00
———————————————
⚠️防疫期間,請確實配戴口罩
⚠️維持社交距離,進入活動展區需實名制登記
桃花源記地點 在 Fun假趣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桃園繡球花季 #宣傳記者會 直播ing
「2021桃園繡球花季」即將在本週六5/8開幕,我們在枕頭山魅力商圈等著你們唷!
⚠️本記者會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進入室內均配合戴口罩、進行消毒手部。
———2021桃園繡球花季———
▶活動日期:5/8~6/19
▶活動地點:台七桃花源休閒農業區
(桃園市復興區枕頭山商圈主花區/台七線14.5公里)
▶活動時間:10:00-17:00
桃花源記地點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爺亨#爺亨溫泉#巴陵
爺亨位於桃園復興巴陵西南側,
擁有桃園復興僅次於角板山的第二大台地,
而梯田是在日治時期修建
,全盛時期多達1200階。
至於溫泉也是在日治時期被發現,
屬於中性碳酸氫鈉泉,
分布在大漢溪谷中
,後來因為颱風肆虐而遭掩沒,
近年已被當地露營區業者重新開發
,成為又能露營又能泡湯的營區。
而我所拍攝的地點,
就是位於爺亨溫泉入口處,
那種非假日時的幽靜感覺
,尤其又在傍晚餘暉的照射下,
真是令人嚮往。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桃花源記地點 在 瑪啡因樂團Maffin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那天空氣中的濕度,在演出完後才下起的雨,你還記得嗎?」
這是《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數位專輯的第二支 Live MV ——〈想要卻不可得〉。
瑪啡因與好樂團的歌曲大多都是比較和緩的,難得有許多與觀眾互動的畫面,我們想將它們記錄下來,不只是表演者,還有每個參與現場的你們,都是那天重要的一份子。
歌詞唱著:「我想要卻不可得,卻抗拒卻推卻」
獨自一人時,在人群中時,心中總有部分充滿信念,另一部分卻感到迷惘。
當時寫這首歌,是想用輕快的語氣,抽離的唱著這樣的矛盾哀傷。
想要卻不可得,是恐懼、是抗拒、是自我質疑。
低潮困惑時讓這首歌陪著我們一起,輕輕哼著自己的疑惑。
而有一天徬徨會過去,雨過天晴總有彩虹。
-----------------------------------------------------------------------------------------------
▌《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專輯
► 2019.5.22 數位發行
● Spotify - https://reurl.cc/ALRD3
● KKBOX - https://reurl.cc/9L5yd
● Apple Music - https://reurl.cc/r41n4
● 網易雲 - https://reurl.cc/a8N7Z
我也想為我所愛的負責啊!
而溫暖脆弱的你,能繼續堅持下去嗎?
我們一樣可惜,我們一樣 __。
2018年5月,好樂團於瑪啡因《我就這樣在這裡等著》EP 發片場,首度合作演出,以 Full Band 形式重新詮釋好樂團的創作曲〈我們一樣可惜〉。雙主唱各具特色的聲線,加以不同樂器交織的聲響,被賦予不同面貌的〈我們一樣可惜〉,在演出後獲得了許多迴響。帶著愉快的合作經驗與默契,好樂團與瑪啡因決定將這個版本紀錄下來,同時也悄悄構思起另一場合作度更高的演出⋯⋯
2019年2月22日,《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企劃專場,於 Legacy Taipei 正式舉行。
這不是一場兩個樂團的共同演出,而是「一個團隊」的專場演出。從演出主視覺的延續、曲目流程的精心安排、舞台佈置與造型設計,直到行銷規劃等細節,在在可見好樂團與瑪啡因作為單一團隊的合作默契。在這場演出,除了能從兩團獨自的曲目中,聆聽到個別的初始風格外,更能在重新編曲的合作曲目中,感受到兩團在音樂展演上不同過往的現場魅力。
如果可以,我們願與脆弱卻溫暖的你,在更多的聲響中面對遺憾;
如果可以,我們願將最為珍貴的現場時刻,毫無保留的完整紀錄。
在 Legacy 創下完售佳績後,好樂團與瑪啡因合作發行《Live in Legacy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數位專輯,將現場發光的餘溫保存下來。
這一次,不論是否親臨現場,
當樂音響起時,請與好樂團、瑪啡因一起說出,我們一樣__。
-----------------------------------------------------------------------------------------------
▌近期演出資訊
【2020 桃園燈會・光之桃花源】
● 演出日期:2020 / 2 / 9 (日)
● 演出時間:20:30 ~ 21:30
● 演出地點:中壢光明公園・大地曙光燈區
● 燈會資訊:https://lanternfestival.tycg.gov.tw/
【意識不能招待所〖參〗林森北二泊三日音樂祭 2020】
● 演出日期:2020 / 2 / 22 (六)
● 演出地點:延聲音樂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77巷14號B1)
● 購票方式:私訊瑪啡因FB紛絲專頁
● 活動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72668886882959/
-----------------------------------------------------------------------------------------------
▌瑪啡因 - 想要卻不可得 (Live) with 好樂團
Maffine - Unobtainable (Live) with GoodBand
空無一人的房間 過去未來交疊侷限
抽離自己和世界 迷濛困惑在裡面 遊蕩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卻抗拒卻推卻
人潮擁擠的大街 人們尋找新的信念
拋棄舊有的膽怯 彷彿就能夠遇見 明天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卻抗拒卻推卻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我想要卻不可得
卻抗拒卻推卻
---
詞曲 Lyrics & Composed:瑪啡因 Maffine
編曲 Arranged:瑪啡因 Maffine、好樂團 GoodBand
製作人 Producer:瑪啡因 Maffine、好樂團 GoodBand
錄音 Recording / 混音 Mixing / 母帶後期製作 Mastering :神崎森 MORIMAGIC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金音俱樂部 Gold Sound Club
母帶後製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海波浪音樂製作 Wave Productions
美術設計 Artwork:何昀芳 Ho Yun-Fang
企宣執行 Promotion Executive:王玟沂 Wen-Yi Wang
【瑪啡因 Maffine】
主唱 Vocal /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謝孟庭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褚士銘
合成器 Synthesizer / 豎笛 Clarinet:黃瀞嫻
電貝斯 Bass:陳冠豪
爵士鼓 Drum:吳姵蓁
【好樂團 GoodBand】
主唱 Vocal:許瓊文
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張子慶
-----------------------------------------------------------------------------------------------
▌「想要卻不可得」Live MV 拍攝團隊
導演 Director / 剪接 Editing:李炎 Yen Lee
攝影 Camera:
李炎 Yen Lee、賴宥廷 Lai You Ting 、鄔鶴鴻 Wu He Hong、呂啟明 Liu Chi Ming
---
《好樂團 x 瑪啡因:「我們一樣__。」》Live in Legacy Taipei
現場統籌 / 舞台總監:王玟沂
Legacy 企劃:Lily
音響工程師:Andy(F.O.H)、小八(Monitor)、奕夫(Stage)
燈光:小宋
舞台 / 燈光 / 音響工程:Legacy Taipei
VJ:阿浮
視覺設計:何昀芳
動態影像設計:曹仲
靜態攝影:莊永鴻、苗嘉澍
動態攝影:李炎、賴宥廷、鄔鶴鴻、呂啟明
現場錄音:神崎森
造型:楊景雯
妝髮:金沚函、洪振揚
場佈:黃彥、李佳衡、于庭幼
湖中女神:溫達、黃評
周邊販售:吳亭諺、洪婕寧、周子勻
現場執行:王首仁
器材支援:林子彧
---
特別感謝:Charles 老師、Michael 老師、小樂
#瑪啡因 #好樂團 #想要卻不可得
桃花源記地點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art #inkart #龜山島
在三張金色畫仙板所組構的畫面上,描寫的對象正是宜蘭外海的龜山島,這個宜蘭人的精神象徵,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世界,在海島文化中尋找個人水墨創作的靈感,是我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流露。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