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到70%,桃園人辦到了!
從去年開始,久旱不雨,水情吃緊。到了今年5月,#石門水庫 蓄水率甚至只剩7%,是有史以來第二低,幾乎要分區供水或定點供水,將會嚴重影響大家的生活用水。面對歷史上數一數二困難的,市府從去年9月開始,提早啟動抗旱整備,開源節流全市水源,避免市民朋友面臨無水可用的狀況。到了今年6月,終於供水無虞,感謝大家的努力,我們順利完成任務了!
市府去年啟動抗旱工作近9個月,超前部署整備措施,這段期間水情燈號曾經從「綠」變「黃」再轉「橙」,警示也從提醒到減壓供水,再到減量供水,今年6月30日水情燈號轉為提醒綠燈。我想,抗旱是中央與地方努力合作的可貴經驗,包括北水南調、加強開源節流等,再加上6月梅雨鋒面降雨挹注石門水庫,才能讓桃園順利度過缺水危機。
水是桃園的生命線,民生、產業都需要水,市府抗旱超前部屬,2020年9月16日桃園水情轉為提醒綠燈,就成立旱災緊急應變小組監控水情,經濟部10月14日成立「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並調整水情燈號為黃燈,隔日我們也成立「#桃園市旱災緊急應變小組」,即將展開節省水資源大作戰。
抗旱要面對問題、找到方法,桃園邀請中央單位參與市府抗旱應變會議,一起研擬抗旱對策,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已召開34次,包括水源全力調度、抗旱整備、農業節水,及產業節水措施等,提早整備可調配用水,減輕對桃園的衝擊。
我們配合中央政策,包括2020年第二期作及2021第一期桃竹苗地區1.9萬公頃停灌,並實施停灌補償措施;桃園第三灌區一期作今年2月21日開始供灌,市府協助在新街溪、老街溪設置抽水機抽水到桃園大圳,可以減少石門水庫水耗。
水也是國家的重要資源,「#北水南調」讓水源調度更有彈性,也提升桃園的供水能力,大漢溪畔 #頂山腳加壓站 是樞紐工程,每天可以從大漢溪調水40萬噸到桃園大湳水廠;#板新二期 讓翡翠水庫主要供應新北板新地區用水,每日最大達81.6萬噸水,板新給水廠回供桃園每日最大51萬噸水,可以減少石門水庫供水量;桃園再透過 #桃竹備援管線 送水22.5萬噸到新竹,讓北部地區水資源可以共享。
市府開源水源,多元利用埤塘、河川、地下水、放流水等,包括將埤塘及地下水抽水返送淨水廠、桃三灌區支援6台抽水機每日抽水6.91萬噸、7座水資源中心放流水每日供水7.8萬噸,提供民生及產業次級用水,核發 #全國首件自行取用放流水同意書,鼓勵水資源循環再利用。每天開源出水量約70萬噸,占石門水庫出水量1/2,可以延緩蓄水量下滑。
桃園配合中央和災應變指揮中心政策,產業節水須達7%以上,我們加強節水措施,每日用水量1,000以上的廠商專案輔導24家、節水宣導130家,並鼓勵使用水資源中心放流水。另外,透過有線電視、社群媒體發布節水資訊,校園舉辦節水5%以上的抽獎活動,以及垃圾車廣播呼籲大家一起珍惜水資源,達到民生及產業節水率6%,總節水量1,223萬噸,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省水的成果。
進入水情紅燈分區供水前,桃園提早完成整備可使用的水源,包括24口民生備用水井、增購199個水塔、681處取水點、98輛水車、5706箱礦泉水,並盤點民間水井5,202口、學校水井78口並採樣水質,增加民生可用水資源,我們必須提早演練下階段限水前的準備工作,不能讓用水成為市民朋友生活最大的煩惱。
中央地方齊心合作抗旱,謝謝經濟部、水利署、農糧署、台水公司及工業局、市府等各單位同仁,每週參與會議研擬抗旱政策;另外,感謝陸軍第六軍團五三工兵群從3月19日動員整備清淤、加強陸挖共計73天,石門水庫清淤量達成20萬立方公尺的目標,增加水庫儲水量,目前蓄水量超過70%,比去年同期更多。
去年下半年石門水庫蓄水量維持在4成以上,今年2月到5月降雨偏少,水量降到個位數,我們請桃園游泳池、三溫暖、洗車業者等配合節水,謝謝大家落實政策。桃園水情目前為提醒綠燈,我相信,這些抗旱應變措施都是重要的經驗,也可以成為其他縣市參考的範例,也期盼大家養成節省用水的好習慣,一起珍惜水資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簡志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園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經濟發展局工作報告 針對自來水公司復興區澤仁里淨水廠為維護水源地水質,歷年來使用民眾私有土地進出,重型機具經過私有農地造成破壞。經上週實地會勘後,昨再質詢經發局要求自來水公司,應合法取得租約闢建道路,並且盡速復原遭破壞農地,保障民眾權益。...
桃園 淨水廠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陣子,除了疫情升溫和幾次的臨時停電外,讓頭份竹南的朋友最痛苦的,莫過於持續的分區限水。
現在不只一週停水兩天,一般供水日會再 #減壓供水,這讓部分人的 #水壓不足水塔進不了水,水都還沒來又快到下次停水的時間,許多鄉親反應一週實質上停水三天、甚至四天,這樣不斷延長停水時間的狀況,真的讓人非常痛苦。
減壓供水大概是從上週六5月15日開始,包含我在內的各級民意代表都不斷跟水公司溝通,甚至是請求,請他們恢復水壓讓大家水塔進水,但水公司原則上都沒辦法答應,只有做了些小區域的短時間調整,因為原本應是豐雨期的五月,至今仍是幾無降雨,永和山水庫已快要抽不到水了,若是正常水壓供水,沒幾天可能就會完全沒水。
目前 #永和山水庫的蓄水量僅剩2.89%,有效蓄水量為86萬噸,減壓供水的狀態下每日約出水8萬噸、進水2萬噸,一天耗損約6萬噸,比起未減壓時的每日出水10萬噸,減壓狀態一天能減少2萬噸出水。
再加上之前說過的,有效蓄水量50萬噸為最低出水狀態(剩下的可能混濁到沒辦法用),也就是說從19號開始,永和山水庫僅剩36萬噸可消耗,若都沒有下雨,#只能再用大概6天,到5月24日水庫就幾乎完全無法出水了。
更不用說在沒有減壓的狀態下,永和山水庫可能這兩天就要斷供了,而減壓爭取到的這短短幾天時間非常關鍵,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從今年三月我就多次呼籲要評估的中港溪伏流水系統,近期水利署和自來水公司為了開闢水源,終於評估完要加入支援永和山水庫系統了。目前已先增設抽水管,#抽取南庄田美攔河堰下方伏流水回送東興淨水廠,每天約可供應3千噸,這兩天會再增加一組抽水管,#一共可回送六千噸。
同時,評估中港溪沿線河川蓄積水源後,將利用頭份市河背地區主要灌溉渠道尖山下圳內水源,#設置臨時抽水站將圳水每日抽3萬噸進東興淨水場,大埔水庫的水,也會放進中港溪內一併使用,初估共有50至60萬噸水源可解燃眉之急。
以上兩個工程這兩三天內應該完成,屆時除了從新竹反向供水的每日1萬噸外,還會有田美攔河堰跟中港溪支援的3.6萬噸。
除此之外,小型的支援還有4座村落型緊急淨水設備 #Qwater,將設置於頭份蟠桃公園、頭份運動公園、竹南游泳池前及竹南大厝活動中心,可淨化地下水供民生使用,每日共可提供60噸水,一樣會在這幾天完成。
第二、按氣象專家的模擬,#25日至26日台灣附近可望出現梅雨滯留鋒,有機會降下明顯雨勢,到27日滯留鋒減弱,但28日再度增強,大氣型態似乎有轉成典型「梅雨滯留鋒」的跡象,將可紓緩台灣水情。
但仍無法掉以輕心,因梅雨還是可能遲到或不如預期的多,除了翡翠水庫狀況還好之外,其餘各地的主要水庫也都相當嚴峻,故經濟部昨日也宣布需加強節水力道,實施 #進一步的限水措施。
石門水庫蓄水量剩11.18%,故5/21起,桃園市與新北市林口區水情燈號調整為橙燈減量供水,每月1000度以上工業用水戶節水13%,非工業用水戶減量20%。
寶山水庫蓄水量剩8.7%、寶山第二水庫蓄水量剩3.6%、永和山水庫2.8%、明德水庫8.5%、鯉魚潭水庫2.7%、德基水庫1.7%。
#5月31日前若水庫集水區累計降雨量未達100毫米以上,自6月1日起,新竹地區轉由減量供水橙燈調整為分區供水紅燈,實施供5停2。苗栗、臺中及北彰化地區,延長分區供水停水時間8小時。
我知道苗栗的鄉親們對這消息都感到既憤怒又無奈,供5停2的分區限水不只沒有結束還要擴大,但從北邊的桃園、新竹,到南邊的台中、彰化,都陸續進入紅燈限水,今年中北部的旱情真的特別嚴重。
目前頭份竹南地區的應變措施,包含各項小型淨水設備,4座Qwater每日60噸、頭份竹南水資中心的RO淨水設備每日1500噸、65處的各里臨時取水站,及田美攔河堰每日回送6000噸、中港溪每日支援3萬噸、新竹反向供水每日1萬噸,想到能做的都盡可能去做了。
在救命的梅雨來之前,希望能順利地撐過去。
桃園 淨水廠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立法院新竹考察
#水情嚴峻不可不知
🗣日前虹安參與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安排之新竹地區水情考察行程,在實地來到寶山和寶二水庫時,蓄水量以肉眼看即令人擔憂,部份水庫底部地形也因低水位一覽無遺。經詢問,兩座水庫蓄水率平均為8%左右,在詢問現場部會代表會不會很快有新竹限水措施?得到的回覆是五月應該會有梅雨季。
這個回答令虹安更擔憂了。寄望在梅雨季到來,那 #梅雨 如果不來,我們該怎麼辦?政府又做了哪些 #長遠計畫?
▶️ 台灣降雨量高於世界平均,但是地形難留存降雨,輸水管線又漏水嚴重(全台平均14%,其中基隆漏水率最高達到24%,台中與台東以及花蓮也都超過15%以上),面對缺水,沒有超前部署,只好危機存亡之秋、東拼西湊去處理缺水問題。
目前新竹地區的每日用水量是52-55萬噸,但預估大新竹地區隨著人口增長和科學園區發展,每日用水量恐將提升到80-90萬噸,加上因應極端氣候需要備援機制50%,對比現在連維持55萬公噸都有問題,真的可以說是治水不力。
大新竹地區因為有著 #科學園區 的重要性,一旦缺水不只是民眾沒水可用,連帶 #全球產業供應鏈 都會產生影響,真的不能只解決表面、短期問題,而是要從根本、長遠計畫去改善!
▶️ 盤點目前新竹地區的 #用水現況,日需量52-55萬噸,其中約20萬噸是由桃園地區透過聯通管道計畫支援、約15萬噸由隆恩堰經由新竹第一、第二淨水廠提供、約15萬噸由寶山第一、第二水庫淨水廠供給。
未來若要增加自來水用水量,有四個方式:
1️⃣增建再生水廠供灌溉與工業等非民生次級使用,但根據水利署的興建計畫評估表示,要到115年才會完工。現場虹安也立刻要求研議計畫加速之可行性!
2️⃣增建海水淡化廠,然而根據虹安科技業經驗,淡化水水質差、含硼量太高,需多道處理程序,對於竹科產業用水解決是有限的,且製水成本也相對高。對此,水利署承諾將取經以色列海淡技術以解決含硼問題。
3️⃣加速管道雙向聯通計畫,從桃園至台北的翡翠水庫到石門水庫聯結,提供支援水源。對此,水利署表示已進行規劃中,將再提供期程資料給虹安國會辦公室。
4️⃣關於「客雅再生水廠的興建加速利用」,水利署會跟營建署並肩推動,再生水廠的機制就是鼓勵與媒合水資源使用交換,目前於南科台積電跟奇美就有水交換機制的例子,這一部分是未來加重推廣的政策方向。
▶️ 有關水資源的建設是 #百年大計,過去我們政府輕忽太久,造成許多結構性基礎建設不足問題產生,未來針對再生水廠設置、水庫雙向聯通管的計畫,海水淡化廠的設立,虹安都會 #持續關注監督。
#缺水問題不能再看天吃飯
#水資源運用必須超前部署
桃園 淨水廠 在 簡志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桃園市議會第3次定期會-經濟發展局工作報告
針對自來水公司復興區澤仁里淨水廠為維護水源地水質,歷年來使用民眾私有土地進出,重型機具經過私有農地造成破壞。經上週實地會勘後,昨再質詢經發局要求自來水公司,應合法取得租約闢建道路,並且盡速復原遭破壞農地,保障民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