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今日+0
精準疫調匡列,提早匡住53.7%確診個案!
疫情確實逐步在控制之間,但風險還沒有結束,我們的防疫原則是,嚴謹疫調、擴大匡列、多次採檢、確實隔離,在精準防疫2.0版下,經過不斷的清零,讓社區沒有風險。
市府投入相當大的疫調人力成本,今天從這兩張圖表,向大家說明疫調工作的重要性:
桃園與雙北生活圈緊密,人流進出頻繁,雙北疫情升溫,桃園不確定性增加,5月中(19週)開始的個案,匡列居隔人數較少,多為非居隔確診,居隔占比27%。我們始終堅持,透過疫調、匡列找出可能的傳染者。衛生局同仁很用心,有時工作到很晚,與警察局疫調團隊合作,把每一個人活動軌跡都找出來。
這樣的細心追查,從數字上來看,也的確起了作用,第21週居隔占比48.73%,第22週有6成感染者,是在我們匡列的居隔名單之中,到本週甚至9成以上,產生的個案都在居家隔離的範圍內,也就是說,這些確診者並無其他接觸者,所以也沒有社區感染的風險,平均有53.7%確診個案在匡列範圍,代表超過半數的個案已在掌握之中,足見精準疫調的成效。
從感染源分析圖來看,也因為這些個案本來就被匡列,感染來源也很清楚,明確感染源76.52%,代表疫調對整個疫情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我們在居家隔離期滿前,無論有無症狀,都必須要進行PCR二採,即便檢驗結果CT值很高,病毒含量低,但只要是陽性反應,就列為確診個案向大家報告,這樣也比較安心。
比較特殊的是,在第26週居隔占比下降到44%,這與指標個案13091交友圈染疫案有關,案13091交友圈較複雜,提供的疫調訊息,多為友人的代號、綽號以及社群的聯絡方式,且確診不久就重症插管,也增加了疫調的困難度;市府疫調團隊很努力,透過手機軌跡系統,沿途比對監視器畫面,並申請調閱「簡訊實聯制」資料,花了很久的時間,逐步拼湊出確診者複雜的交友圈。
另外,國軍桃園總醫院感染案,雖然有45例確診個案,但從第1起個案產生後,從第2例到第45例,總共44人全在我們匡列隔離期間確診,並沒有在原來的九病房以外的地方擴散,甚至進到社區裡頭。我也要對醫護人員致上最深的謝意,你們的努力,守住患者的健康,也守住桃園的安全防線,大家都辛苦了。明天市府也會與CDC北區指揮官,總檢討清查清零計畫是否完成,確保沒有風險才能恢復營運的時間。
疫苗接種部分,桃園持續採取精準、有序、友善方式,今天持續進行70歲到72歲長者疫苗接種,造冊人數57,268人、實際接種41,751人,接種率72.9%,施打疫苗更普及,提升長者保護力。
我想,每一個個案都可以追蹤他的傳播路徑,桃園努力匡列、篩檢、隔離,把居家隔離的範圍擴大匡列出來,相信桃園會逐漸安全,讓疫情做到最好的控制。
桃園醫院 友善 病房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5/17]這段紀錄已經過二年,這位個案阿嬤畢業離開也一年多…回顧文章,訪視場景歷歷在目,如果家中有長輩,這些別人的故事千萬別發生在自己身上啊!(常爬護理師日常的文,別誤會怎麼護理師訪視常常生氣,並沒有啦!😅)
有個新聞是說桃園有位89歲高齡醫師還開診所看診,因為60多歲的護理師重複使用針具造成多人感染C肝...(詳細請自己看新聞內容)。但是我想講的不是這件事情,是昨天訪視讓我堅持到最後一刻才離開案家願意三點半才吃午餐的事。
**跟 老醫療人員態度觀念 很有關係**
新的個案是100歲的人瑞阿嬤,因為中風帶了胃管尿管回家,出院前我花了很長時間去病房教印尼照服員及家人所有回家照顧細節該注意的事情,翻身 拍背 灌食 營養 身體清潔 管路照護 抽痰 排泄 藥物 關節活動 上下床 用氧 刷牙...。安心讓阿嬤出院回家之後,昨天我安排去家訪探視。
案家是很古意的林口在地人,兒女很孝順,憂心印尼照服員無法勝任,還很不容易的找到一位自稱是"特別護士"的朋友來家裡"指導",行情差不多是400/小時,從阿嬤出院開始到現在,已經A走這家人不少錢了。說A不太好聽,但是如果我舉例當下看到所有狀況,可能連你也會一把火要燒起來...
第一眼看到阿嬤,眼睛被眼屎黏住,張口呼吸,沒有穿褲子(只墊一條看護墊),雙腳不是瘀青就破皮,胃管內壁卡很多殘渣,尿袋沉澱物多而且紫尿症...我轉頭問印尼小姐 出院前我教妳的全部都會, 阿嬤為什麼會這樣?
印尼小姐無奈的看我,然後看這位年長的"特別護士",剎那,我知道問題在哪裡了!
年長的這位特別護士外觀看來超過60歲,外省國語口音,趾高氣昂的跟我介紹她自己是阿嬤的special,感覺像是退役或退休的那種阿姨,看到我不是很友善,(也許是我的出現讓她有壓力吧…)。我從發現的問題逐一發問
我:阿嬤眼睛怎麼了?
她:她啊…就老啦,眼睛本來就張不開,不是眼屎啦,我都有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但是沖不掉
我:用毛巾好好替阿嬤擦臉洗乾淨很難嗎?眼睛適合用食鹽水直接沖嗎?是被強酸強鹼噴到還是怎樣?
我:阿嬤一直張口呼吸,嘴巴很乾,血氧夠嗎?有沒有清口腔刷牙?
她:我叫阿嬤閉嘴她都不配合,刷什麼牙?又不從嘴巴吃飯...
我:胃管每次灌食有沒有捏揉再沖水,不然怎麼這麼多殘渣卡著?
她:揉捏太麻煩,我現在已經在給阿嬤減少進食,醫院吃六餐,回來已經改吃五餐就好...
我:為什麼不給阿嬤穿褲子,或是包尿布,這樣敞開...不太好
她:唉呦,她常大便,這樣比較好清理啦~
我:雙腳這麼多傷口怎麼回事?
她:阿嬤太重,每天我都要叫外勞抱她下來坐輪椅,都是外勞啦,都是她撞的,不是我喔~(突然家屬指著某個大傷口說 這個跟外勞沒關係,是妳讓阿嬤刮到輪椅才破整片...)
我:尿管這麼多沉澱物,又有紫尿...多久啦?
她:蛤?唉呦都是妳來才這樣啦~我早上都沒發現,妳一來就紫尿,應該是妳剛剛摸阿嬤才這樣...
我...檢查阿嬤屁屁周圍皮膚,一整個火氣都上來了!因為皺摺處全通紅,家屬依照她要求去買了氧化鋅藥膏,竟然塗得阿嬤整個會陰部都是白色...昏昏去...
我請印尼小姐跟我一起清潔,協助我換阿嬤尿管,竟然發現要拔除的尿管上竟然有一層層厚厚ㄍㄡˇ很多天黏呼呼的藥膏在管壁上,終於懂為什麼紫尿?為什麼尿這麼髒?為什麼阿嬤這麼不舒服?為什麼印尼小姐這麼不快樂...
私下我又問印尼小姐,還有什麼是我教妳但是現在不一樣的事情?
印尼小姐委屈的說
灌牛奶,妳說要慢慢,我都有灌20分鐘,但是阿姨都二分鐘就灌完。
阿嬤吃藥,我都有磨粉,阿姨說隨便磨碎就好沒關係,直接用打的就把藥全用力推進去。
我給阿嬤坐輪椅,要給阿嬤穿褲子,阿姨說不用,阿嬤的腳都磨破皮或出血。
還有很多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已經打到我手酸了!
我當下很想打人,但是有忍住,
認真幫阿嬤把所有管路換好,皮膚都清乾淨,吹風機稍微吹乾,重新上乳液保護,穿上衣褲,再次對印尼小姐重新完整衛教一次,才離開。所以搞到三點半。
我今天打電話給阿嬤的兒子
就是去請這位特別護士的人
跟他說 請相信原本那位印尼小姐就夠,其他的錢不用這樣花。不知道他懂不懂我要表達的意思。
什麼special(我都想罵髒話了)
我沒辦法評斷或替代決定她的去留(已經極力向家屬建議辭退),只希望阿嬤能平安...
桃園醫院 友善 病房 在 焦糖媽咪育兒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將生產前的轉院事件】
什麼!!醫生突然宣布不接生了...怎麼辦...
沒錯,這麼措手不及的事情竟然就讓我遇到了囧rz 。明天就是弟弟滿3個月的日子,看著我身旁熟睡的他,覺得生產當時的印象馬上浮上腦海,沒想到當初已經到隨時可以生的週數時,我的醫生突然宣布不接生了..就讓我來說說這個經過吧!
到了懷孕後期是每週看診一次了,四月中時,那天剛好35w做了乙型鏈球菌的檢查,再來就等一週看報告,之後就是等待產照隨時準備可以生產了吧。沒想到檢查完隔2天朋友傳來我的婦產科貼的公告...告知大家..《因為醫院人手不足..醫生5月份開始只看診不接生!!》
什麼什麼什麼!
我看診時醫生完全沒有提.....
看到訊息的第一眼..我整個大大的傻住了,因為我預產期是5/13,但是第二胎可能會比較早一點,加上自己懷孕期間不適的狀況比較多,也都是固定給一位醫生看診,也根本無法預知何時小孩要出來阿,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當下也立馬跟原本的婦產科確認這件事情...櫃檯也很明白的告知我...因為醫院人手不足醫生只接生到4月底。
我當下真的是差點緊張到想趕快生下小孩了,但是還是冷靜的傳了訊息告知焦糖爸這件事情,他也傻了阿...因為我就要生了,根本不知道會再四月底還是五月初阿,我們不能拿這種事情來賭阿...最後我決定再找一家醫院,但是臨時要更換醫院我也不知道該準備什麼,打了電話給我預先找的醫院,確認我如果已經孕期後期要轉院需要準備什麼資料(這陣子檢查的報告,媽媽手冊),於是我還是趕快轉院讓醫院先了解我的狀況,也擔心醫生對我的狀況不了解..馬上也預約初診,之後我幾乎一週2次去新醫院看診。
真的非常非常感謝我這次生產轉診到 惠生保安婦幼中心-桃園的 李孝醫生,從我轉診過去之後,每一次看診都很仔細,醫生說話也讓我很放心,也跟我說一定可以很快生,也不用擔心太多都是沒問題的。(醫生真的讓我生很快..)
醫院的每位護理人員從櫃檯、產房、病房、嬰兒室每位護理人員都是親切友善的,醫院雖然很新,一樓大廳挑高又明亮,病房大到像度假一樣。但是人員專業的服務態度真的很優質。惠生除了有婦產科還有附設小兒科,所以弟弟出生時都會有小兒科的醫生直接上嬰兒室幫忙看診,出院之後打預防針我也都是直接到惠生了,因為連小兒科的醫生都超有耐心,每次打預防針時檢查的很仔細,媽媽有什麼問題也會細心回答我們,前陣子帶弟弟打預防診 曾育昇醫師真的是好爸爸級的,因為打完針的弟弟非常不爽,曾醫生還幫我推推車安撫弟弟呢!
沒想到我第二胎,也是最後一胎的生產記錄真的是讓我記憶深刻到不行,如果當初沒有轉診..弟弟5/2那天早上要生時..我可能真的會不知道該找誰來幫我接生了...
#一不小心打了一大篇
#趁著我的記憶還清楚
#和大家分享驚險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