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雄空污,瑞隆促中央提出多項減污對策】
高雄空污嚴重,為台灣貢獻高經濟產值的背後,當地居民卻承受環境污染、人體健康危害等苦果。
瑞隆自上任以來,將改善空污視為高雄轉型的重要任務。透過多次質詢、公聽會、協調會等方式,要求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跨部會合作提出具體減污對策,有效改善空污。
三年多來,我們提出的「前鎮、小港植樹十萬棵計畫」,在經濟部、交通部、國營企業及工務局的支持下,共植超過12萬棵樹,超過38個植樹點,並努力爭取小港森林公園、桂林養生公園兩處20公頃公園開闢,打造花園城市與工業共存。
此外,也向環保署爭取6640萬補助「空氣品質維護計畫」,並以高雄空污最為嚴重的小港區,作為治理推廣示範區,推動各項固定、移動污染管制及小型掃街車示範計畫。
第九屆第五會期,立法院進行空污法修正時,瑞隆也積極參與協商審查,提出四個修正版本,要求移污空污基金20%回歸地方、劃設空品淨區等執法補強,獲行政單位採納,並順利於2018年臨時會三讀通過修法。
另外,瑞隆大力推動電動機車、客運,取代原有高污染的燃油運具,並以臨海工業區作為示範區,成功推動433輛電動機車。另外求環保署加強老舊柴油車汰換補助、交通部全面啟用岸電、使用低硫油及船舶減速,讓交通工具污染降至最低。
高雄有許多國營企業大廠設立於此,工業生產污染也是高雄空污嚴重的因素之一。經多次協調,中油、台電、中鋼、台船等國營企業,也承諾投入經費汰換老舊設備,帶同改善空污。
經中央全力協助高雄,高雄上半年空氣良好比例突破7成,三年成長超過12%。前鎮小港紅害天數減少25%以上。同時,大林蒲遷村、小港居民健康檢查計畫,也已爭取到位,將盡速啟動並向市民報告。我們會持續努力,讓居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品質,全力督促中央各部會,重視高雄居住正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下龍灣(越南語意為“龍下海之處”)是越南北部廣寧省鴻基市附近東京灣西北部海岸的海灣。包含約3,000個岩石島嶼和土島,典型的形式為伸出海面的鋸齒狀石灰岩柱,還有一些洞穴和洞窟,共同形成一幅異國風味的如畫景緻。水域和熱帶森林中可見各種不同的海生及陸生哺乳動物、鱷、魚類和鳥類,因其景色酷似桂林山水,因此...
桂林 國 小 版本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了一個母親節,抬頭望客廳高掛的字,是高齡八十的退休軍醫何正恩伯伯手書送給我的,內容正是中視1990年開播至今的「大陸尋奇」節目主題曲「江山萬里心」。風雨千年路,江山萬里心,秦關月,楚天雲,無處不是故園情!從小熟悉的歌詞,處在此時此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回顧31年前的母親節,一群老兵在台北街頭發起「我要回家」運動,而後終於等到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這段海峽兩岸驚天動地的大事,正值我不到一歲時;直到2008年兩岸實現全面三通,我才真正有親身經歷的之感。猶記那時我結拜的大陸義兄發訊息來,相信兩岸只會愈走愈近,未來到大陸就像回家一樣的親。怎料十年後的今日,新的戒嚴卻又降臨,台商返台遇上自己政府打壓,而我想到大陸交流,短期內也遭受「限制出境」的命運!
想想這道淺淺的海峽,承載了多少家庭的辛酸血淚!我的祖先自明末就自對岸來,在大陸已無親戚可尋,自沒有外省老兵那樣的鄉愁。但從小讀的唐詩宋詞,三國水滸,兒時課餘經常翻閱的戰國策,卻使我一直對神州大地不覺陌生。我讀過斷橋殘雪,知道那是白娘子和許仙重逢的地方,即便聽爸爸講,自己六歲便隨他們到大陸旅遊,從桂林、杭州、蘇州一路到北京,但我已無記憶,更多的是透過那些傳統故事給我的想像。甚至可以說,這種既接近而又遙遠的距離,比起我真正到達現場,還要來得動人而難忘。
如今的我,很可能有段時日都無法再到彼岸。此時再看「江山萬里心」的字字句句,忍不住打開網上「大陸尋奇」的影片重看片頭。資深藝人張琪帶有地方民歌味道的唱腔,配上與歌詞相應的風景,更早的版本還能感受大陸剛開放不久時純樸的氛圍。歌詞看似無奇,卻每一句都有一個畫面,令我聽了回味無窮,甚而熱淚盈眶,久久難以自已。
這就是我們的錦繡國土,壯麗巍峨的山河歲月!有苦難,有悲傷,更有無比的驕傲與自豪!風雨千年路,江山萬里心,這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懷抱的大中華!這些年來,我跟隨郁主席創辦的「中華兒女文史體驗營」,更親眼見到九曲黃河的壺口,伴著駝鈴聲走過敦煌的月牙泉。大陸何其之大,非得窮盡一生方有可能踏遍,但因為我們有一顆中國心,所以能飛縱千里山,穿越悠悠古今,千載歲月。
當權者或許能限縮兩岸的交流,限制異己的遷徙,用盡一切手段從教育上「去中國化」。但中華文化何其根深葉茂,歷經五千年綿延不斷,一時的偏安政權只有被歷史大河所淹沒,又豈能阻斷時代的潮流?當年來台的老兵,盼了四十年終於盼到回家的路;我們這一代的中華兒女,相信不用再等上四十年,便可撥除雲翳,重見青峰。到那個時候,但看神州萬里,龍華再現;但看長江的水,依舊在流......
再聽一次「江山萬里心」,分享我的感動
🔥大陸尋奇片頭(最早版):https://youtu.be/Qrt6FdurQBc
🔥大陸尋奇片頭:https://youtu.be/hAkhSMwpA4Y
桂林 國 小 版本 在 宇宙人 小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男星分享的這一篇文章,看過的人都...」
你如果願意可以在手機螢幕上用手指停住這篇訪問,這世界上還有比厚奶茶更
值得讓我們反省、鼓勵自己的文字。
-------------
讀完這篇訪問,我想和劍青說的是,看著電視新聞的雜亂報導,我覺得自己也和你一樣身在異鄉。
在這個以嬉笑怒罵譁眾取寵的網路世代,深度訪談被誤會為媒體革命中的舊思維而逐漸被忽視,我們的思想將會逐漸被腐蝕中空。
你如果願意可以在手機螢幕上用手指停住這篇訪問,這世界上還有比厚奶茶更
值得讓我們反省、鼓勵自己的文字。
什麼是鄉愁?
當李劍青走在台北街頭,突然聽到了桂林鄉音,這是他的鄉愁。
那裡是異鄉?
台北是李劍青的異鄉。當他熟門熟路帶同事看北投的稻田時,這都市邊陲的綠洲,對台北人而言,彷如異鄉般陌生。
隨著李宗盛搬回北投老家,李劍青來台北的次數也跟著多了,一年加總起來,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跟著大哥,一起宅在北投做音樂。北投仍有稻田,他喜歡到田地旁散步,驚訝圳溝裡有大魚,「要在我們那,早就被吃了」。偶爾也入境隨俗,穿著背心、夾腳拖到處亂走,或是一路騎著腳踏車到淡水漁人碼頭,也曾想按著門牌號碼,嚐遍北投市場旁的小吃。
12歲就離家,李劍青一路從桂林、南寧、北京到台北,漂泊了好大一圈。第一次見到他,是在2006年的「理性與感性」的演唱會上,耳聞他是李宗盛的「新人」,想像應有極大的本事,才能被納入李宗盛旗下,記得他在演唱會上拉了小提琴。中間隔了好些年,才在2013年的「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上,聽到他的「匆匆」,然後,又隔了幾年,才有現在的「仍是異鄉人」專輯。在瞬息萬變的流行樂界,李劍青奢侈地用著手工般的速度做音樂,李宗盛曾形容,「原以為劍青像其他樹,放在院子裡沒澆水就死了,沒想到沒死、竟還長了起來」。
李劍青原是廣西交響樂團副首席小提琴手,某次音樂比賽裡,託人以送礦泉水為由,將自己的小樣(Demo)給了評審李宗盛,因此牽起了兩人的緣份。從小學琴,斯文的外表和名字,以為他應是出身於有餘裕的家庭,但其實,李劍青的家境並不好,劍青這名字是外婆取的,意謂「又賤又青」,只希望他能活著就好。
爺爺是國民黨,父親是黑五類,沒辦法上大學,李劍青幼時家裡的生活條件困苦,為了要領十多塊津貼,他和哥哥從小就被送進桂林武術隊裡習武,武術隊冬天會發厚衣服,讓他們免於受凍,「冬天冷,很餓」,李劍青笑說,「小時候什麼都想吃」。當時父親有私心,刻意讓他改學小提琴,那時不懂,迷戀少林寺的他,還一度心生不滿。
很多人以為他進了李宗盛旗下,應該「一個月掙幾百萬人民幣」,但其實「我只是大哥公司的一個職員」。曾經也想過,是不是能得到一紙唱片合約,或是透過大哥認識什麼人,但工作一陣子後,想出頭的願望慢慢淡了,「看到很多優秀的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像是曾經滄海般,李劍青不急著想要變成誰,甚至「懷珠」的第一個版本都已經唱好了,李宗盛一句「你的第一張專輯能不能貢獻出來」,他把大半的歌都給了楊宗緯,回憶起這段過程,李劍青不覺得失落,「現在這張專輯更是我」。
「仍是異鄉人」是他「北漂」的鄉愁之歌,說起剛從桂林到北京時,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在廣西一個月只領七、八百人民幣,李宗盛曾帶他吃一頓三、四百人民幣的牛排,讓他見識到「原來世界上有這麼貴的飯」;也曾花幾百塊買T恤,「傻傻地把自己裝成城市人」,但骨子裡根本不是。
「在窗口戮個洞,他就能看到全世界」,這是李宗盛形容他最欣賞李劍青的地方。吉他從剛到北京時,只會刷幾個合弦,到執著於不同的調弦法,瘋狂的做小樣,李劍青的音樂迷人在不流俗,編曲有細部驚喜,還有那李宗盛費心尋覓而來,有著濃濃異鄉離愁的文字。
鄉愁總在某個時刻,突然湧上來。
「有誰啊,有誰啊也在這裡,讓這首歌也感動你,當你孤身某個街區」,李劍青唱給所有異鄉人、也唱給自己聽。
#仍是異鄉人李劍青
#從不是異鄉人卻在李劍青的音樂裡感到鄉愁
#周日離線咖啡有演出
桂林 國 小 版本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下龍灣(越南語意為“龍下海之處”)是越南北部廣寧省鴻基市附近東京灣西北部海岸的海灣。包含約3,000個岩石島嶼和土島,典型的形式為伸出海面的鋸齒狀石灰岩柱,還有一些洞穴和洞窟,共同形成一幅異國風味的如畫景緻。水域和熱帶森林中可見各種不同的海生及陸生哺乳動物、鱷、魚類和鳥類,因其景色酷似桂林山水,因此亦被稱為“海上桂林”。201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關於海灣起源有三個類似的傳說,反映在名稱上。第一個傳說稱龍猛力跺在地上而使山嶺崩倒,形成了很快被水填滿的谷地僅有山嶽的峰頂——下龍灣的岩島——浮在水面上。另一個民間傳說提到龍的長尾把大地撕裂,造成谷地和縫隙,而在龍躍入鄰近水域時淹了水。第三種是下龍灣的居民原是海上村落。一天遭遇大風暴。人民苦不堪言。這時天邊飛來一條神龍。降入下龍灣才形成下龍灣。三種版本都借自現代關於塔拉斯各(Tarasque)怪獸的傳說,這是一種像龍的海洋生物,據說住在下龍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山石、小島雕附的形狀各異,有的如直插水中的筷子,有的如浮在水面的大鼎,有的如賓士的駿馬,還有的如爭鬥的雄雞,兩塊約12米高的小石山,好像一對展翅的大雞由一條狹窄的海溝分隔而面對面站立著,栩栩如生。兩塊石山被選為下龍灣最獨特的形象。鬥雞石於2000年被選為越南旅遊業的標誌。下龍灣不僅山明水秀,而且物產富饒,海裏有許多名貴的水產。下龍灣的氣候和地形適宜於各種熱帶魚類生活,又有幾個河口帶來的食物,因此越南沿海的各種魚類,在下龍灣都有。007電影《明日帝國》及法國電影《印度支那》均在此作外景拍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diKE3RZWyE/hqdefault.jpg)
桂林 國 小 版本 在 桂林國小大小事- #五國語言版本的三級警戒公告#停課不停學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這場多元領域的藝術聯合表演,是桂林國小全體師生推展藝術學習的優質成果,也是學童們參加校團和課後社團的成果展現。演出最後還有邀請校長杜昌霖及社教館館長沈坤佑上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