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面對災難與風險
#核三延役可不可?
今天利用在和平醫院篩檢站休息時間,看看臉書,很多民眾在我臉書底下留言,因為我表達「反對核四,不反對核能」,問我現有核電廠可不可以延役?
看著這幾天我國新冠肺炎居高不下的死亡率(2.9%,高於全世界平均),看著急診室裡一張張不知所措的民眾,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等待快篩的心情,難以形容。我常想一個災難,它不會是單一因素,對於大自然病毒的反撲,我們真的要學會謙卑對待大自然。
同樣地,對於核電廠延役的看待,我們也要嚴肅看待。核電廠延役有法規、技術、溝通三方面的問題,需要完整的資訊公開,和許多的社會討論,特別是地方政府和恆春居民的態度。
一、法規問題。
先釐清「2025非核家園」只是現有核電廠滿40年準時除役,並沒有提前關閉。
雖然2018年公投廢止《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新廠和除役的限制,但還有較高位階的《環境基本法》第23條的「逐步達成」,是2002年立法院朝野共識的立法。馬英九、蔡英文兩位總統也都說過,核電廠不延役的政策。
《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子法「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第16條也規定,延役要五年前就提出申請,核三廠若要延役,最晚2019年就要提出延役申請(運轉執照換發),送原能會審核,這個時間已經過了。
二、技術問題。
首先,是地震的風險,不可不慎。這是無論要不要延役,都要做的事。
其次,設備老化評估與乾式貯存容量。
綜合來說,是成本效益的財務分析和時程規劃。由於用過核燃料棒冷卻池容量不足,就算延役,也只能再運轉4至5年,卻要花數百億元是否划算?(詳見附圖圖說)
三、社會共識及防災演練。
當年蓋核電廠是戒嚴時代,當地民眾沒有說不的權利;現在是民主時代,若要延役,一定要有全民共識,更要尊重核電廠當地的民意。年度防災演習和回饋金,也要做到透明化、制度化。
至於用過燃料棒的乾式貯存設施,需要再做環評,和地方政府同意水土保持執照。現在核三廠所在地、民進黨執政的屏東縣政府,明確反對延役,核一、二廠的所在地、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政府也反對乾式貯存設施。
#科學基礎社會溝通
#公開透明資訊對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麗君說,台電公司將核一延役計畫、除役計畫前後送原能會審查,兩者一併審查,鄭麗君質疑延役計畫若是先通過,除役計畫也會跟著消失,根本欺騙人民。 鄭麗君表示,台電公告招標核一二廠用過核子燃料小規模國外再處理計畫,擬將1200束用過燃料棒小規模送國外再處理,年底先送300束,否則核一廠一號機恐停機,台電申...
核燃料棒英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供電政策與計劃從規劃到落實,動輒要5-10年,甚至不少規劃是「不可逆」;蔡英文不能考慮2024年卸任時供電不出問題即可,對現在已浮現的問題,還是該及早檢討修正。>
經濟部規劃的所謂六大電力開發計畫包括:興達燃氣機組改建、中火新建燃氣電組、協和電廠改建、大潭電廠擴建、通霄電廠更新、通霄電廠第2期更新等6項計劃,總計要投入6814億元,預估增加電力裝置容量1823萬瓩,計劃時程則訂在2023年前陸續商轉。不過,這6項計劃中的前3項都因環評或地方政府等因素而「卡關中」,等於新增電力計劃中超過一半延誤,其影響可能不僅是嚴重而已,甚至可能是「致命」。
這些規劃中的新增電力,不僅僅是因應未來新增的用電需求,也不僅要用來填補未來5年內就要完成除役的核二、核三共390萬瓩的核電,同時也要取代許多老舊、污染嚴重、需要除役的火電機組(如基隆協和、高雄興達的舊機組)。不難想像,如果有一半延誤無法如期完工,代表可能產生的電力缺口問題會有多大。
事實上,問題不僅是新規劃的供電進度問題而已,這些電力計劃全部是火力發電,雖然有一部份是取代原先的煤電機組,但整體所言,火電機組還是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煤電乾淨,但絕對不是如政客宣傳的那麼乾淨,污染與碳排都無法避免。
蔡政府承諾的「綠電占2成」並不穩定,一來現在進度明顯落後,2025年達2成的機會低;二來,就算達到規劃中的綠電裝置容量,但綠電不穩定的特性─例如天黑後與陰天沒有光電,夏天風電接近零,因此火電的比重會常態性的在8-9成多之間徘徊,這代表的是空污與排放難以降低,而綠電與天然氣發電成本必然高,電價上漲是必然結果。
此外,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時,蔡政府更應思考國安的含義與落實。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規劃要把天然氣發電比例拉高到5成,但問題是天然氣不僅成本高、更是全靠進口,國內安全存量只有7天,遠比燃煤1-3個月的安全存量、核燃料棒1年的安全存量低。
天然氣發電5成,代表的不僅是困難大又風險高的接收站要增加,而且每天都要有運送液化天然氣的船運補,台海有風吹草動、運補受阻,全台供電支撐能力大幅降低,這個問題老早就有人點出,但蔡政府顯然並不當真,或是毫不在意,但在兩岸緊張程度不斷上升,社會已不再忌諱的討論戰爭時,這個「國安問題」就顯示特別鮮明而真確,這也是當年外媒對台灣供電政策的評語:選擇脆弱。
風評:成本高、污染重、國安危的能源政策,修吧!
https://www.storm.mg/article/3079365
核燃料棒英文 在 方儉-六十耳不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藻礁永存!天佑台灣!
2020年8月4日黎巴嫰首都貝魯特特發生2750噸的硝酸銨爆炸,造成上百人死亡,4千多人受傷,震驚世界。這是一件原本可以避免的人造災難,卻拖了6年,終於成災。
相較之下,台灣的核電廠燃料池中上萬噸的用過核燃料放了40多年,燃料池已經裂開、滲水,包裹燃料的鋯合金護套,更是會產生輕氣自燃的材料,如果發生燃料池失水事故,將釀成燃料池核災,核一、二廠有4個燃料池,總量相當40個車諾比核災的輻射量,若發生事故,將是全台都在輻射塵籠罩的範園內,甚至週邊國家地區都受影響,不堪設想。
目前COVID-19大流行,世界各國嚴格鎖國、封城,若發生核災,誰會收容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世界罪人?
自311福島核災後,我已一再提出警告,也對蔡英文總統當面提出,至今都未收到任何答覆,我希望有人證明我是杞人憂天,說明我是錯的,可惜一直都沒有。
所附的影片是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在福島核災前一個月所做的實驗,測試的正是核一、二廠相同機型的沸水式反應爐(BWR),證明燃料棒/用過燃料所覆蓋的鋯合金在失水情況下,是會自燃的,這就像囤積硝酸胺加上燃料會造成大爆炸,不是不會發生,而發生可能就在下一秒,後果無法收拾。
核燃料棒英文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麗君說,台電公司將核一延役計畫、除役計畫前後送原能會審查,兩者一併審查,鄭麗君質疑延役計畫若是先通過,除役計畫也會跟著消失,根本欺騙人民。
鄭麗君表示,台電公告招標核一二廠用過核子燃料小規模國外再處理計畫,擬將1200束用過燃料棒小規模送國外再處理,年底先送300束,否則核一廠一號機恐停機,台電申請案尚未經原能會審查,審查後也可能駁回,但台電竟先上網招標申請案。且1200束用過燃料棒送國外再處理,20年後將會再回來,回存計畫也必須經過新北市同意,至今新北市尚未同意回存,送國外再處理回來也未知放哪裡。另外,法國要求與我國簽訂協議確保20年後會將處理後的核廢料運回,台電聲稱將委託再處理廠商代售再處理分離鈽、鈾,若10年後找不到買主,必須從第11年起超支付廠商管理費。鄭麗君說,台電真正擔心的是用過核燃料無處貯存,將影響核一廠延役及後續核二三廠延役申請,小規模再處理為示範計畫,之後台電可以此證明有能力解決核燃料無處可放的問題,順利換取延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e1Wks2-yE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