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認真長文,關於核廢料的大小事】
#不能解決核廢不要再用核電
#核廢料是真的無解
「核廢料」這三個字長期以來在台灣和整個國際社會,都嚴重地受到漠視,乃至忽略。但這卻是全人類都必須共同面對、共同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只要用過核電,或甚至只有採過鈾礦,就會製造出核廢料:即便全世界現有運轉中的核子反應爐立即停止運轉,核廢料也不會自動消失,最棘手的高階核廢料也仍然需要花上超過十萬年的時間才有機會讓其輻射量回歸自然背景值。
台灣將核廢料分為高階和低階。
目前低階核廢料是以焚化、壓縮和固化的方式先進行初步處理,放入貯存桶後,暫時存放於核電廠內的倉庫以及蘭嶼貯存場,未來仍需計畫興建低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
高低階核廢尚未立法最終處置辦法,且最終處置場皆難產
怎麼處理核廢料?
核廢料的處置,有些國家選擇直接處置,有些國家傾向進行再處理,但再處理過程成本偏高、風險多,而且最終核廢料還是會返回國內,很多原本實行境外再處理的國家,如瑞士,都已暫停——境外再處理已非國際趨勢。
關於核廢料的爭議
➡️「自願」場址不見得真的「自願」
許多地方的行政機關為了回饋金和補償金,在未取得當地居民同意前向中央政府表達接收核廢料的意願
在日本和西班牙都曾發生過這樣的狀況。
➡️「由上而下」中央逕自做決定,引發地方反彈
在南韓和英國都曾因為中央逕自決定,引發地方居民強烈的反對
➡️假「探勘」、「研究」之名,行「興建」之實
➡️環境種族主義造成的歧視
「環境種族主義」就是所謂的環境種族歧視。最著名的例子是尤卡山位於內華達州和加州邊界的沙漠地區,當地的West Shoshone人在此以居住超過12,000年,他們對於尤卡山也有著特別的情感,並把他視為「力量」的象徵。
但美國政府在1951年強制徵收了他們3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為核子試驗基地,根據當地人的說法,造成了動物離奇死亡、人類異常掉髮、土地顏色轉黑等奇怪現象。即便如此,美國政府還是決定在1987年將此地選為最終處置場的候選場址,也是當時全美唯一的一個候選場址。
反對者認為當地位處地震帶,本身就不適合貯藏核廢料,遑論要把它埋在地底深處長達數萬年。對當地居民而言,如果輻射外洩到地下水中,也會進而影響他們日常的水源,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更多負面的影響。當地原住民在美國大環境中一直不被重視,內華達州本身根本也沒有使用核電,卻因為人口較少而被選為處置核廢料的地點,讓不少人認為這完全就是種族歧視。
這個例子也很像台灣的蘭嶼,當初以罐頭工廠之名行放置核廢料之實,蘭嶼沒有使用到任何核電,帶卻承擔了核電的代價。
#文出自2016綠盟季刊
http://gcaa.org.tw/post.php?aid=567&preview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