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柴玲告訴外媒,很多同學在問何時退場,但「其實我們期待的就是流血」。
當時已是5月下旬,北京多處果然發生群眾攻擊解放軍、焚毀軍車的事件。在此之前,「學運」的領導組織「高自聯」就曾討論,用「軟政變」方式奪權,或只有暴力才能達到目標。
終於,失控的群眾甚至燒死解放軍,將屍體吊起示眾。終於,鄧小平決定即時鎮壓,保住改革開放的初步成果。終於,軍人犧牲了。終於,從木樨地要到天安門聲援「大哥哥」、「大姊姊」的熱血學生,也死了。
終於,「大姊姊」柴玲期待的流血,成真了。
30年過去了!「大哥哥」吾爾開希盼望的「穿Nike鞋」、「和女朋友去酒吧」,現在早已是大陸廣大民眾稀鬆平常的享受。多年前就娶了台灣老婆的吾爾開希,也早已享受在台灣富足的生活,幾個月前才在台北酒駕,涉犯公共危險罪送辦。
30年過去了!「大姊姊」柴玲則成了美國人。當年她早說過:「中國人,不值得我為你獻身!」如今,她是成功的商人,接受了基督的洗禮,一切的懲罰和寬恕,都交給了「神」!
10年前的今天,那是兩岸剛剛三通,第一屆陸生來台就學。我和一位復旦大學的朋友,就在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看著變調的六四,成了一群根本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獨分子,高唱「皇軍」和「二二八支那人殺台灣人」的「民主晚會」。
我和復旦同學搖搖頭,轉往附近不遠處的西門町聊了通宵。聊台灣,聊兩岸,更聊中國的未來。
10年了!這位復旦同學已到歐洲深造,攻讀政治學,並回國參與研究中國模式,建構「一帶一路」共同發展的理念。10年了!他和他身邊的大陸同學,對前途充滿希望,懷抱無比的信心,邁向民族復興的未來。
10年了!我和我所在的台灣,則繼續內耗。我們高喊「民主」,在一次又一次的造勢裡自嗨,除了選舉,還是選舉,繼續選舉......
柴玲回國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六四29週年 #圖說八九六四 #八九天安門大事記
1989年5月23日:北京逾百萬人遊行,四青年污毛像
圖一:89年5月23日,首都各界人士及學生逾百萬人遊行,這是北京戒嚴令發布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的除高校學生外,主要是文化、金融、科技、工業、新聞界、民主黨派人士和機關幹部。
圖二:89年5月23日北京百萬人遊行抗議戒嚴,有許多外地赴京學生參加遊行。
圖三:89年5月23日廣場學生臨時指揮部成立,總指揮柴玲,副總指揮張伯笠、連勝德(天津民航學院學生),秘書長郭海峰,常委柴玲、張伯笠、李錄、王丹、王超華(很快辭職了)、連勝德、郭海峰。前排左起:柴玲、李錄、王丹、馬少方。
圖四:89年5月23日下午湖南瀏陽報社美術編輯喻東岳、瀏陽達滸鄉漣頭小學教師余志堅﹑湖南省汽車運輸公司瀏陽分公司工人魯德成向天安門城樓毛澤東像扔顏料,在場的學生糾察擔心當局找到鎮壓的藉口,將他們扭送公安。
圖五:89年5月23日學生糾察隊抓住向天安門城樓毛澤東像扔顏料的喻東岳、余志堅﹑魯德成,送往廣場學生指揮部,在召開記者會後將他們送交公安局。
圖六:1990年冬,喻東岳、余志堅、魯德成在湖南獄中。余志堅,無期徒刑,2001年出獄。喻東岳,有期徒刑20年,獄中不堪折磨精神分裂。魯德成,有期徒刑16年,1998年出獄。
圖七:2009年6月1日,左起:定居美國的喻東岳、余志堅與定居加拿大的魯德成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聚首。喻東岳已經精神失常,無法治療。洛杉磯等地的民運朋友在他出國前曾捐助治療費。
【八九天安門事件大事記:89年5月23日 星期二】
作者:吳仁華
天安門廣場白天的人數比往日減少,約一萬餘人。大多數人都到各交通要道守衛、宣傳去了。由於戒嚴部隊沒有入城,廣場秩序平靜。學生指揮部傳出的消息說,累計已有139所外地高校學生來廣場聲援。
新成立的廣場臨時指揮部(總指揮柴玲、副總指揮李錄、封從德、張伯笠)從中午開始對廣場擁有48小時指揮權,北高聯撤到北大整頓,從此對廣場失去了影響力。
下午1時,北京爆發各界人士參加的,5月20日發布戒嚴令以來規模最大的遊行。主要橫幅有「軍管引起動亂,戒嚴引起癱瘓」、「不許槍指揮黨」,主要口號有:李鵬下台、反對軍管、撤銷戒嚴令。新華社稱有一百萬人參加遊行,外媒有報導稱有兩百萬人參加遊行。
下午2時,來自湖南瀏陽的余志堅、喻東岳、魯德成用雞蛋殼裝油墨投擲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三個人當即被學生送到廣場學生指揮部,經討論表決,學生將三人送交公安機關。學生擔心這三人是公安便衣,為鎮壓製造理由。
廣場學生指揮部秘書長郭海峰隨車送余志堅三人去公安局,途中向余志堅三人述說了學生的無奈、自己的矛盾心理。六四後余志堅被判無期徒刑(2000年獲釋,赴美定居,2017年過世) ,喻東岳20年(2006年出獄,已精神失常,現在美國),魯德成16年(98年出獄,現在加拿大)。
包遵信等30多人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會議室開會,決定成立北京知識界聯合會,「與學生真正站在一起,與鄧小平等進行殊死鬥爭」,具體由包遵信負責,許良英、嚴家其等人作為發起人;發行《新聞快訊》,發表〈首都知識界聯合會成立宣言〉。
王軍濤、陳子明、包遵信、鄭義、王丹、柴玲等60多人在中國社科院召開首都各界聯席會議,由王軍濤、王丹共同主持,主要商討如何使「這場運動更能持久地堅持下去」,進一步溝通聯席會議與天安門廣場指揮部的關係。
包遵信簽發的〈北京知識界聯合會成立宣言〉稱:「我們的意見是:1,取消戒嚴令,軍隊撤回原駐地;2,立即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罷免李鵬案;3,在解決上述兩問題的基礎上,切實推進中國的民主化進程。」
據北京火車站統計,當天赴京的外地學生逾萬人,比前兩天增多,主要來自河南、安徽、陝西、雲南、河北、山東、江蘇等地,河南學生最多。外地學生分批進京,每批在京停留兩天左右,再由新來的學生接替。這樣,既可保持體力,又可將北京情況及時帶回去。
自23日起,各省、市、自治區、新華社香港分社、新華社澳門分社的黨政負責人,按中央規定的時間先後進京,由楊尚昆、李鵬、喬石、姚依林4人一起或分頭打招呼,通報對趙紫陽、胡啟立做出的處理決定,並要求他們表態。
楊尚昆與江澤民單獨談話,說:「小平同志要我與你談話中央決定,萬里同志將提前結束訪問回國。北京局勢現在很複雜,一些人想利用萬里委員長的特殊身份,重新挑起事端、擴大影響,小平、陳雲、先念、彭真同志都一致認為讓萬里同志先回到上海,由你代表中央向他介紹最近的國內情況。」這其實是將萬里軟禁在上海。
李鵬《六四日記》記載:喬石代表中央常委參加人大委員長會議。有的副委員長很激動,認為他們提的要求,中央一條也沒有採納,他們要求中央承認學生是愛國行動。喬石做了解釋,指出戒嚴的必要性。大部分副委員長表示接受,少數副委員長思想仍然不通。
戒嚴部隊尚未進入市區。戒嚴部隊指揮部發言人說:「目前,執行戒嚴任務的部隊正在進行熱愛首都、熱愛首都人民、熱愛青年學生的教育和政策紀律教育。」(作者案:6月3日晚至4日凌晨,38軍官兵乘坐掛著「三熱愛」橫幅的軍車在長安街大開殺戒,用子彈表示熱愛。)
戒嚴部隊沒有進城,官方稱是為了避免軍民衝突,其實是為了避免官兵在與學生市民的接觸中了解學運真相。一直到6月3日晚開始清場行動,官兵都被封閉在臨時軍營,進行所謂的政治思想教育,灌輸北京發生動亂的謊言。
【上海】上海逾30萬各界人士上街遊行,抗議北京戒嚴,圍觀及自願追隨遊行隊伍的市民更以百萬計數。整個白天,上海全城都處於一種亢奮狀態之中。
【廣州】晚8時許,廣州爆發「省港澳」環廣州市愛國民主大遊行,約50多萬廣州學生、新聞界等各界人士及300多名香港11所院校的學生代表冒雨參加遊行,高呼「省港學生心連心」、「要求民主自由」、「反對封鎖新聞」、「打倒李鵬」、「聲援北京學生」等口號。
【湖北】武漢10所高校的2000學生分別在通向武漢鋼鐵公司的主要路口攔截車輛搭乘,到達武漢鋼鐵公司大門前,演講、散發傳單、靜坐,要求武漢鋼鐵公司通電全國:不承認李鵬政府,號召工人大罷工。18時35分,武漢大學等5所高校3000名學生到長江大橋和漢陽立交橋靜坐,要求公安機關無條件釋放被捕人士。遊行、靜坐活動使交通中斷2小時以上。
【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十幾所高校的一萬餘名學生上街遊行,呼喊「反對軍管」、「李鵬下台」等口號。遊行隊伍沿途演講並散發傳單。哈爾濱高校愛國運動委員會宣布成立。
【河南】乘車赴京聲援熱潮繼續升溫,又有2000餘名學生分別從汲縣、安陽、焦作、信陽車站強行乘車赴京,赴京學生總數已超過7000人。
【澳門】澳門爆發開埠以來的最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逾10萬名市民上街遊行,聲援北京學運,抗議北京戒嚴,佔全澳人口五分之一的遊行群眾,使大半個澳門交通一度停頓。
(2011/05/23發表)
柴玲回國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大提琴家王健參與柴可夫斯基大賽評審的我思我見。
「轉載」王健㸃評第15屆老柴比賽:我經歷過他們正在經歷的所有一切
在本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中,聲樂、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比賽均有一位中國音樂家擔任評委,他們是袁晨野、徐惟玲和王健。 彙演君特邀大提琴組評委、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王健自六月起撰寫《評委日志》,記錄下作為國際頂級音樂賽事評委的感受與思考,以饗讀者。
6月18日 奇特的入境經歷
這次進入俄羅斯的經歷很奇特,因為居然不用簽證——俄羅斯政府為了這個比賽專門頒布了臨時法案並經過普京總統親自簽字生效,他們居然立了一個臨時的法。通過立法院,參議院,政議院,正式通過,允許本屆所有的評委都不用簽證就能進入俄羅斯。可見整個國家對音樂比賽很重視。
今天,正式開始第一輪的比賽。每天我們基本上是聽六到七個參賽者的演奏。今天聽了六個,從下午一點鐘開始聽的。先聽三個,休息一下,再聽另外三個。他們每個人都要演奏一個小時的獨奏會,非常長的演奏機會,加上他們是自己選擇的這些曲子,也非常豐富。
所有的曲目都非常難,讓選手們盡量顯示一下自己的演奏技術。其中有兩首曲子是必須演奏的。一首是巴赫的《組曲》,還有一首柴可夫斯基的《狂歡曲》。選手們的水平也很高,其中居然不少已經是其他音樂比賽的獲獎選手,令我都產生了他們為什麼還要來參加這個比賽的疑問。當然老柴的分量肯定是頂級的。
6月19日 比的是技術還是音樂?
絕大多數青年參賽選手的音樂感染力,都不能說達到了成熟演奏家那種深刻或者震撼。有的樂感稍微好一點兒,但是在沒有好得太多的情況下,參賽者演奏的完整性和之後的完善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但也有例外。有個別選手,他們的音樂樂感和感染力遠遠超出了別的選手,在這種情況下,就算他們打了一些技術上的折扣,或者說不是那麼完善的話,也會非常有效果。所以說到最終還是音樂最感人。但音樂的感人程度和音樂感染力必須要達到一個非常的高度,才可以彌補技術上的不足。
6月21日 中國選手沒有進入第二輪,遺憾!
昨天第一輪結束了,經過4天的比賽,進入第二輪的是25位選手中選出的12位。
這次比賽幾乎所有的選手都是別的比賽贏過二等獎三等獎的,而且有人贏過國際上非常著名的比賽。可見本次比賽的地位是多麼高,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領先的比賽之一。不僅有獲獎者,還最起碼有五六個在國際上有過重要演出的演奏者。因為今年比賽為了更加提高演出質量,將參賽年齡從30歲提高到了31歲,以此吸引成熟的演奏家。
一般比賽會注重選拔年輕人,但這次完全屬於專業比賽,起碼今年是這樣的,有些選手的年齡相對很大了,經驗非常豐富。
中國選手有兩位參加第一輪比賽,但兩人都沒有進入第二輪,我覺得很惋惜。他們倆在自己水平上發揮不錯,而且我還為其中一位投了票,但還是都沒有進入下一輪。不得不說在這麼多優秀的演奏家當中,他們要脫穎而出確實很難。
6月23日 比賽不是完美的方式
今天第二輪第一階段結束了,第二輪除了整場一個小時獨奏曲,每個選手還要演奏一首海頓的協奏曲。第二階段明天開始和樂團合作。聽了第二輪,第一輪喜歡的選手有些表現不好了,反之亦然,所以比賽是很復雜的,不是說聽一輪就能決定這個人的演奏好壞。演奏三輪後,才能決定。我甚至覺得三輪也不夠,藝術是一輩子的事情。經常有這樣的事情:一些沒有獲獎或者名次不高的演奏者反而深入人心。比賽不是選擇優秀演奏家的途徑,但是是唯一的短期之內能盡量選出優秀演奏家的方式。
比賽不是完美的方式。因為藝術是長遠的。比如有的演奏家在某幾年中的水准很高,但是之後退步或者沒有進步,他也是失敗的。所以比賽真的有其局限性。
我們所有的評委都被挑戰,希望盡量從更長遠的目標來衡量這些競爭選手的質量。比賽比到第二或者第三輪時,選手技術的完整性、控制琴的能力都達到一定境界,可以說差不多了,這時被我們注意的就是他們音樂中的感染力,音樂靈魂有多大。有的人音樂靈魂很大,才能成為真正的演奏家。
有一些選手拉琴拉得很好,聲音也很漂亮,但心中感情的濃度是很淡的,對音樂幾乎只是模仿、走程序式的演奏,這樣的選手是不可能成為演奏家的。
6月27日 音樂,最後還是要音樂感人
我們該如何評判選手的表演?情感是否和技巧一樣重要?這是一個會一次又一次被問到的問題。對大部分人來說,音樂是一種交流,是展示一個觀眾可以感受的世界。所以,毫無疑問,音樂本身和其情感表達要比技巧重要得多。
特別要補充說明關於技術和音樂重要性的比例問題:當你的音樂沒有達到非常出眾的程度的時候,技術更重要。比如說一個人音樂比別人好出10%,這時技術出了問題,哪怕更細膩、更有感情,拉琴不扎實、不干淨、不清楚、音不准、節奏不穩,還是不能過關。但是如果一個選手的藝術感染力超出別的選手30%以上,即使技術上不完美,也會勝出。
因為最後音樂最感人,但是要保證音樂比別人感人得多——這種情況下,評委都會打高分。
6月29日 網上聽和現場聽是不一樣的
今天進入最後一輪了,六個選手走到了現在。其中有的選手非常令人期待,也有的選手能進入第三輪實在令人吃驚……
有一點我發現,在網上觀看比賽和在大廳裡觀看其實是不一樣的。有些演奏者在話筒錄音裡聽起來非常棒,但在音樂廳現場卻沒能表現出光彩來,確實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一個一千人觀眾的音樂廳裡演奏,你必須要有個更大的骨架,必須讓聽眾聽到你的音色變化、情緒起伏,音樂中的高高低低,才能被感動、感染或振奮;如果骨架很小,聽不出變化,那就沒有影響力,而話筒因為離得很近,細微變化被放大了,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在現場卻體現不出來。所以,兩者之間的差異,也出現了一些爭議。
7月1日 我經歷過所有他們正在經歷的事
晚上就要頒獎了,我現在也還不知道誰會獲勝。名單會在莫斯科宣布。網上有600萬人觀看了比賽,大家都在等最後的時刻。
記住,一個好的演奏家要能適合各種場合和各種藝術形式的合作,無論音樂廳還是網絡錄音轉播,無論鋼琴還是樂隊伴奏,都要勝任。
俄羅斯選手的水平很高,俄羅斯有天才也有非常優秀的教師,才能確保他達到一個精湛的程度。而韓國“軍團”在器樂比賽的各個領域裡讓人稱奇。今年的幾位亞洲選手,說實話,有不錯的。但從整體來說,沒有達到可以和俄羅斯、德國還有法國等歐洲選手真正競爭的程度。韓國之所以在音樂上這麼強大,第一是因為音樂在韓國的根很深,而且非常普及,學的人很多,老師也好。而且很奇怪的就是,一般來說韓國最優秀的老師現在基本都在韓國教學,沒有留在國外。他們在國外深造闖出一番事業後都回到韓國,這一點我們中國現在做不到。他們最優秀的教師們都回國執教十年左右了,成效當然不一樣。而且韓國人對音樂的感覺、歌唱性的天賦也確實不容忽視。
青年選手中,有很多人使我想起年輕時的自己。有理想、對音樂的追求、有些不成熟、有些急躁、有些考慮欠周……他們身上犯的這些錯誤都有我年輕時候的影子。
音樂家無時無刻不在互相學習,向所有人學習,當我們發現一些好的東西,就把它們變成自己的。
而最壞的部分的是,當我必須考慮我將淘汰哪一位樂手時,這是很可怕的部分。因為我們也是演奏者,我們知道為了一場演奏要付出多少的辛酸和努力。淘汰一個選手就像放棄我自己的一部分一樣,這非常難。我知道我的很多同事都不想做評委。因為我和選手們,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我只是比選手們年長了一點,我經歷過所有他們正在經歷的事。
現在比賽結束了,祝賀獲獎者!
希望所有選手繼續努力。一個人的演奏,只要達到一定境界,總有人喜歡,也總有人不喜歡。忠於自己的藝術,就一定會有自己的聽眾。追求讓所有人喜歡是貪婪和虛榮。比賽是衡量現時的高度,不容易預測將來的水准。藝術是一輩子的事,以虔誠之心對藝術不懈的追求是唯一的成功法寶。
圖片來源:http://www.mask9.com/node/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