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近十億人被隔離,我們可以做些甚麼?
災難來得突然,讓許多原本受物理距離限制的活動,開啟了遠端模式,許多實體學習課程活動,甚是音樂會表演以及各機構都在這特別時期,拋磚引玉導入線上免費資源共享。
無論你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有手機就可以享用。
衛生紙買不到沒關係,物質糧食缺乏的時刻,就讓精神糧食來滿足我們吧!
📌藝文活動
英國所有博物館、劇院關光光,表演活動移至上線看,你家就是劇院,不旅行也能一網打盡精彩表演。
🔗英國皇家歌劇院 Royal Opera HouseROH’s 非常佛心,三四月份在Facebook YouTube 上提供四場免費直播表演:
⏰Peter and the Wolf, The Royal Ballet, 2010 – 27 March 2020, 7pm GMT
⏰Acis and Galatea, The Royal Opera, 2009 – 3 April 2020, 7pm BST
⏰Così fan tutte, The Royal Opera, 2010 – 10 April 2020, 7pm BST
⏰The Metamorphosis, The Royal Ballet, 2013 – 17 April 2020, 7pm BST
📎嫌直播看不夠,還可以加入Marquee TV這個平台和英國主要劇院配合包含了400個舞蹈、歌劇、舞台劇線上播放,一個月免費試用,之後每月租8,99英鎊/月。
📎跟著Goggle Arts and Culture視覺導覽逛遍世界美術館景點
全球1200間博物館,不去巴黎也能逛羅浮宮!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roject/street-view
📎百老匯劇場線上看(七天免費試用)
https://www.broadwayhd.com/
📎柏林愛樂到你家(3/31前免費)
https://www.digitalconcerthall.com/zh/home
📎(駐荷蘭限定)線上看電影
https://www.idfa.nl/en/info/watch-films-online?fbclid=IwAR1SFMcD88lPMy_hEQtKsRl93c-plbjnQfe3WOzcGkraA0qa8gZzj7w7yjI
📎NASA TVU/3QU04
https://www.nasa.gov/multimedia/nasatv/index.html#public
📌逛香港巴塞爾藝博會 Art Basel
每年在瑞士巴塞爾、美國邁阿密和中國香港都會舉行全世界頂級的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展。香港的巴塞爾展原定於在3月舉辦移到了線上。這個月到25日,香港巴塞爾首次公開開放網上展廳展出,全世界200多家畫廊共2000多件作品,多數畫廊都趁此展出一般實體展有困難的大型裝置作品。
像是法國藝術家菲利普·帕雷諾為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一個大廳設計的大型作品《My Room Is Another Fishbowl》(《我的房間是另一個魚缸》),和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無限空間》。線上藝術展賦予藝博會全新的樣貌,挑戰了以往的不可能,以下連結看展:
🔗https://www.artbasel.com/viewing-rooms?utm_source=hkpage&utm_medium=hero&utm_campaign=ovrhk20&utm_content=cta
📌英國最搖滾的教會的週日主日直播Hillsong Sunday Church online Hillsong Central London
基督徒一定不陌生的英國教會Hillsong,許多著名的教會詩歌都來自這裡。
這也是七年前我經常性出差倫敦時,週日最期待拜訪的教會,除了專業演唱會的現場臨場感(舉辦地為倫敦劇院),教會詩歌樂團演奏如同搖滾演唱會,牧師生動詼諧,與時俱進與年輕人時事接軌的講道內容,就算不是基督徒的人也能有所啟發,這裡的週日禮拜陪伴我度過了一段迷惘的日子,希望現在這股溫暖的清流也能幫助你。
不需要來到倫敦,遠短也能體驗英國最活潑的教會之一。
🔗https://hillsong.com/uk/onlineservice/
📌線上學習平台
隔離中或和我一樣計劃長期居家的你,還可以考慮加碼好好運用時間,趁機充實自我,推薦以下幾個歐美平台:
英文篇
📎MasterClass世界80多位名人大師來上課
七天免費試用,之後年費為170英鎊,包含英國米其林名廚Gordon Ramsay教你做菜
https://www.masterclass.com
📎Lynda LinkedIn旗下的各種課程,一個月免費試用。
https://www.lynda.com/
📎Coursera
包含免費網路課程,在線學位和證書,部分課程一週免費使用。
https://zh-tw.coursera.org/courses?query=free
📎歐美190所大學的免費課程一網打盡
https://www.classcentral.com/report/new-courses-october-2018/?fbclid=IwAR0ldDUTZP_n6-_z3Ui0r3UjGqmD-qZ1rP1KwMNSRo4G7BDyRon6v100iOY
📎Adobe開放軟體使用免費
至 5 月 31 日(暫定)。
https://theblog.adobe.com/adobe-enables-distance-learning-globally-schools-impacted-covid-19/
中文篇
📎台清交開放式課程
台大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
清大
http://ocw.nthu.edu.tw/ocw/
交大
https://www.ewant.org/
📎好學校線上課程平台
https://hahow.in/
📌家裡就是黃金屋
📎Versobooks免費電子書下載 (4月二號前)
https://www.versobooks.com/blogs/4604-free-quarantine-ebooks?utm_source=Master%20List&utm_campaign=2d8153d85b-US%20Direct:%20Reading%20in%20a%20time%20of%20self-isolatio&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1f96ba5fab-2d8153d85b-411922139&mc_cid=2d8153d85b&mc_eid=4ef8adad8e&fbclid=IwAR2ocxJmFqB6OmTR_NvlHl519jRdCfUtJ_vGP7EvH4eBTi2UfU5TVttda6M
📎Haymarketbooks免費電子書下載
https://www.haymarketbooks.org/blogs/112-ten-free-ebooks-from-haymarket-books?fbclid=IwAR3XUZ02dhuZsOuw6aF1q0rffBdocAxmsbOHNpHCTyDlrvrKlRS9zlI7hN8
📌育兒良伴
📎線上免費著色本
http://www.supercoloring.com/zh-hant
📎國際學校在家上
https://landingpage.tutorjr.com/LandingPage/202003freelesson/Index
📌居家體態大改造
原本就坐不久,每天至少走一萬五千步的我,開始在家工作居家模式,最害怕的就是活動量減少,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擔心一個人很難有毅力持續下去,不如找幾個朋友一起線上做運動,照表操課,每天彼此鼓勵。自己用縮時記錄也是很好的激勵方式。
Youtube上有很多健身影片,很多需要工具輔助,推健身網紅@Pamela Reif
📎https://www.youtube.com/user/PamelaRf1/videos
剛推出的兩週健身課表,還有線上同步運動,完全免費不需任何道具,每天照表抄課,三到四個影片,方便分開在不同時段運動。在哎居上看到其他人分享進度,就算在家健身也很有參與感,課表分成初學、每日30分、和進階版的每日45分鐘,我剛開始45分課表到Day5,一起來吧。
看完以上,我只能說,歡迎全民一起宅在家!
還有什麼推薦的線上活動,也分享給我吧。
關注哎居更多倫敦居家隔離現況😂
https://www.instagram.com/emilytanuk
#stayhomechallenge
#原來我們的愛無國界
#歡迎實用線上資源接龍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
柏林 2013 線上看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上燄火】公視13頻道重播中!無網路直播❗無公視+❗請把握~
蘭佩杜薩島(Lampedusa)是義大利南端的一座小小離島。也許你聽說過,關於它,如何成為25萬非洲及中東難民,渡海而來的一線希望,或2013年時一艘難民船,在小島外海失火沈船,超過300具焦屍粉碎全世界的心。這些確實都是《海上焰火》訴說的悲劇,卻無法一語道盡它所著眼之處。
《海上焰火》是第一部贏得柏林影展,最高獎項金熊獎的紀錄片。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Gianfranc Rosi )形容《海上焰火》帶來的是一場蛻變。
為了本片,他在蘭佩杜薩島居住了一年半。也交了新的朋友,雖然這些朋友的出現,多屬意外,卻意外成了鏡頭下的焦點,既是導演眼中為蘭佩杜薩悲劇,帶來嶄新視角的濾鏡,又是與他一起活出這部紀錄片的夥伴。
旅程的尾聲,每個人都有些不一樣了。
悲劇在邊境的小島上來來去去,留下的空白、人心裡的洞,羅西用Fire at Sea這首歌下了註解。這首義大利歌曲,說的是二戰時英軍轟炸義大利船,船在海上成了一團火光。
這是義大利的悲劇,但曲調歡快輕鬆地令人驚訝。在輕與重之間、生活與死亡之間,《海上焰火》悄悄燒著,燒在蘭佩杜薩的兩個平行世界之間,也燒在全人類選擇看見與不去看的世界之間。
______________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影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小島,
有人要離開,有人卻冒死前來。
●節目更多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設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柏林 2013 線上看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上燄火】公視13頻道重播中!無網路直播❗無公視+❗請把握~
蘭佩杜薩島(Lampedusa)是義大利南端的一座小小離島。也許你聽說過,關於它,如何成為25萬非洲及中東難民,渡海而來的一線希望,或2013年時一艘難民船,在小島外海失火沈船,超過300具焦屍粉碎全世界的心。這些確實都是《海上焰火》訴說的悲劇,卻無法一語道盡它所著眼之處。
《海上焰火》是第一部贏得柏林影展,最高獎項金熊獎的紀錄片。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Gianfranc Rosi )形容《海上焰火》帶來的是一場蛻變。
為了本片,他在蘭佩杜薩島居住了一年半。也交了新的朋友,雖然這些朋友的出現,多屬意外,卻意外成了鏡頭下的焦點,既是導演眼中為蘭佩杜薩悲劇,帶來嶄新視角的濾鏡,又是與他一起活出這部紀錄片的夥伴。
旅程的尾聲,每個人都有些不一樣了。
悲劇在邊境的小島上來來去去,留下的空白、人心裡的洞,羅西用Fire at Sea這首歌下了註解。這首義大利歌曲,說的是二戰時英軍轟炸義大利船,船在海上成了一團火光。
這是義大利的悲劇,但曲調歡快輕鬆地令人驚訝。在輕與重之間、生活與死亡之間,《海上焰火》悄悄燒著,燒在蘭佩杜薩的兩個平行世界之間,也燒在全人類選擇看見與不去看的世界之間。
______________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影片★
★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小島,
有人要離開,有人卻冒死前來。
●節目更多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公視+線上看:https://www.ptsplus.tv/
╔══════════════════╗
►設紀錄觀點 搶先看!不再錯過好電影!
╚══════════════════╝
柏林 2013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柏林 2013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影片由 馬奎斯《異鄉客》深度解析系列
亦即本頻道編號4、5、6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關於命運。這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小說之一──它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0/27/我的心滴在雪上的血痕──馬奎斯《異鄉客》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馬奎斯 #百年孤寂 #文學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柏林 2013 線上看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