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火龍果禮盒!!
-
#迦智美地 堅持無毒栽種,把最天然、最豐碩、最美味的給大家;產地直送宅配到府,把最新鮮的給大家!!
-
迦智美地生產的紅龍果為無毒栽培,開花完後馬上套袋,以防治果蠅,達到百分之百的無農藥污染,今年因夏季陽光充足,甜度更勝以往呢!顆顆碩大有重量,送禮整個超有面子!
-
#紅龍果 可保健排毒美顏,提高人體免疫機能,男女老少皆宜,常食有益,送禮自用兩相宜!!
✔️火龍果含「鉀」量高,有助身體排出鈉
✔️含有豐富的「 維生素C 」
✔️果肉內所含的水溶性纖維可使節食減肥者延長飽足感,而不致饑餓難耐
✔️黑色籽粒含有各種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物物質,有助胃腸蠕動,達到潤腸效果。
---------------------------------
▎ 紅龍果禮盒 $600(紅肉)每盒6斤以上
➤運費 $150 (滿3,000 免運費)
------------店家資訊------------📌
▎店名:迦智美地
▎電話:0931955989
▎網購:http://jjmd.mystrikingly.com/
📌------------------------------
果蠅防治農藥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噴完農藥,我爸突然倒下來」...一場意外,讓交大副教授投身「智慧種田」
2019.08.02 by
陳君毅
農譯科技誕生於交大校園,是科技部率領前往2019年CES(消費性電子展)的新創之一。他們希望透過人工智慧、IoT與生科的跨領域知識,實現農業自動化、走向農業智慧化。而在創立農譯科技的背後,則是來自雲林農村的共同創辦人,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對於台灣農業期許與想像。
「噴完農藥,我爸爸走回放農具的倉庫,突然倒了下來,我嚇傻了,媽媽在旁邊哭......還好最後救回來了。」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講起小時候差點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所以你會不會討厭農藥?你恨死了!」陳文亮說。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透過插在土中的感測器,蒐集、分析土壤與含水量資訊等,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智慧種田,讓非專業農民媲美專業
農譯科技的特別之處,不只在誕生於交通大學校園,更是結合跨領域技術的成果。談到跨系、跨專業的合作,陳文亮認為所有人要從「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從科技的角度去推動農業,是無法成功的;反過來說,要找到農業面臨的問題,用科技來解決。」而農業遇到的問題,不外乎農民的年齡老化、農藥問題,以及土壤濫用與酸化。
陳文亮與學生下鄉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全球農業發展的口號,雖然已經喊到了4.0,從人力、機械化、自動化,一直到農業智慧化。但是口號喊的響亮,台灣光自動化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公司的營運角度來看,這是很大的市場。」
因此農譯科技結合了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IoT技術,用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進一步建立調控系統,調節水分、光線、溫度、蟲害、病害與土壤肥力6種常見的農業問題,並能透過手機即時了解各項數據及農作物的生長情形,以達到真正自動化的效果。「先自動化,才有智慧化的可能。」陳文亮說,農譯科技所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將成為農業智慧化的基石。
以施肥與澆水來舉例,農譯科技從土壤中取得微生物數據進行分析,訓練肥料系統演算法,達到精準施肥的效果,因此只要能取得土壤數據,理論上各種農作物都適用;澆水則不用再「靠感覺」,如前幾日烈陽曝曬,水分其實無法滲透到土壤深處,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水量,感測器能更精確地理解農作物所需。
農譯科技要讓「非專業農民」,有機會種出跟「專業農民」一樣好的成果。背後則是希望能帶動青農返鄉,解決台灣農業缺工與長照的問題。「在雲林,80多歲的農民仍堅持下田,因為他今天不種,明天也沒人幫他種了。」陳文亮說。
走印表機「賣墨水」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理想再壯闊,也要活下去,農譯科技最重要的商業模式,要走印表機「賣墨水」的模式。
農譯科技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智慧農業平台解決方案,架設整套包含感測器、自動灌溉、施肥、開關驅蟲燈、噴灑生物抑制劑的系統,主要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如根莖類的中草藥、草莓等。
第二則是農作物的販售,為了證明農譯科技的系統有效,團隊自主種植了多款農產品。以薑黃來說,不只打破了原本種1年休3年的模式,可以每年耕種、保持土壤不酸化,而且薑黃素的數值還更高,目前也公開販售薑黃產品,成為農譯科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常常有人跟我們說,博士為什麼要去種田,我們也種的不錯啊。」陳文亮說。
最後,是最重要的「生物抑制劑」。農譯科技從5,000多種蜘蛛毒中,篩選、分出病蟲害的抑制劑。「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昆蟲有效,聽不懂對不對?就是蛾、蚱蜢、果蠅之類的啦。」陳文亮說,但他也強調,生物抑制劑不是噴了就有效,,而是提前預防的生物防治概念,目前能防治80%左右的害蟲。
硬體設備就是農譯科技的「印表機」,生物抑制劑則是生財的「墨水」,但更重要的,後者更是陳文亮對於小時候那場刻骨銘心的意外,最實際的回應。
Q:教授創業的優勢?
教授擁有學校相當多的研發能量與資源,能夠做出很多很棒的prototype(原型)。學校內也有許多人才,教授能夠手把手自己培育子弟兵,他們能延續你的理念、想法,在執行上也有一致性。教授創業也能學著更務實地理解市場,除此之外也能驗證技術與想法的可行性。
Q:教書與實作的距離?
教授創業的最大缺點,就是「出一張嘴」,容易流於喊口號,企業最痛恨的就是教授隨便講講不負責任,反正他還是繼續教書。我們過去也面臨過「打高空」的問題,但真正創業時才發現自己時常錯估市場與商業機會,畢竟這是教授比較不熟悉的地方。
Q:CES的參展感想?
那時候覺得我們農業怎麼會去「消費型」的電子展,最後抱著出去看看的心態參加。結果發現荷蘭、加拿大、巴西、東南亞、中國、日本都來問,農業問題不只台灣有,我們解決的是全球性的問題。除此之外,也發現了其他商機,如歐美不需要太多軟體技術,只要讓他們能夠準時替後花園澆水就好。另外,畢竟我們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 大麻 也在範圍內,也有許多人來洽詢。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069/agritalk-2019
果蠅防治農藥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噴完農藥,我爸突然倒下來」...一場意外,讓交大副教授投身「智慧種田」
2019.08.02 by
陳君毅
農譯科技誕生於交大校園,是科技部率領前往2019年CES(消費性電子展)的新創之一。他們希望透過人工智慧、IoT與生科的跨領域知識,實現農業自動化、走向農業智慧化。而在創立農譯科技的背後,則是來自雲林農村的共同創辦人,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對於台灣農業期許與想像。
「噴完農藥,我爸爸走回放農具的倉庫,突然倒了下來,我嚇傻了,媽媽在旁邊哭......還好最後救回來了。」農譯科技共同創辦人、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講起小時候差點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所以你會不會討厭農藥?你恨死了!」陳文亮說。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透過插在土中的感測器,蒐集、分析土壤與含水量資訊等,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智慧種田,讓非專業農民媲美專業
農譯科技的特別之處,不只在誕生於交通大學校園,更是結合跨領域技術的成果。談到跨系、跨專業的合作,陳文亮認為所有人要從「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從科技的角度去推動農業,是無法成功的;反過來說,要找到農業面臨的問題,用科技來解決。」而農業遇到的問題,不外乎農民的年齡老化、農藥問題,以及土壤濫用與酸化。
陳文亮與學生下鄉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全球農業發展的口號,雖然已經喊到了4.0,從人力、機械化、自動化,一直到農業智慧化。但是口號喊的響亮,台灣光自動化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公司的營運角度來看,這是很大的市場。」
因此農譯科技結合了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IoT技術,用感測器獲取溫濕度、土壤環境等數據,進一步建立調控系統,調節水分、光線、溫度、蟲害、病害與土壤肥力6種常見的農業問題,並能透過手機即時了解各項數據及農作物的生長情形,以達到真正自動化的效果。「先自動化,才有智慧化的可能。」陳文亮說,農譯科技所蒐集到的大量數據,將成為農業智慧化的基石。
以施肥與澆水來舉例,農譯科技從土壤中取得微生物數據進行分析,訓練肥料系統演算法,達到精準施肥的效果,因此只要能取得土壤數據,理論上各種農作物都適用;澆水則不用再「靠感覺」,如前幾日烈陽曝曬,水分其實無法滲透到土壤深處,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水量,感測器能更精確地理解農作物所需。
農譯科技要讓「非專業農民」,有機會種出跟「專業農民」一樣好的成果。背後則是希望能帶動青農返鄉,解決台灣農業缺工與長照的問題。「在雲林,80多歲的農民仍堅持下田,因為他今天不種,明天也沒人幫他種了。」陳文亮說。
走印表機「賣墨水」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理想再壯闊,也要活下去,農譯科技最重要的商業模式,要走印表機「賣墨水」的模式。
農譯科技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智慧農業平台解決方案,架設整套包含感測器、自動灌溉、施肥、開關驅蟲燈、噴灑生物抑制劑的系統,主要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如根莖類的中草藥、草莓等。
第二則是農作物的販售,為了證明農譯科技的系統有效,團隊自主種植了多款農產品。以薑黃來說,不只打破了原本種1年休3年的模式,可以每年耕種、保持土壤不酸化,而且薑黃素的數值還更高,目前也公開販售薑黃產品,成為農譯科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常常有人跟我們說,博士為什麼要去種田,我們也種的不錯啊。」陳文亮說。
最後,是最重要的「生物抑制劑」。農譯科技從5,000多種蜘蛛毒中,篩選、分出病蟲害的抑制劑。「對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昆蟲有效,聽不懂對不對?就是蛾、蚱蜢、果蠅之類的啦。」陳文亮說,但他也強調,生物抑制劑不是噴了就有效,,而是提前預防的生物防治概念,目前能防治80%左右的害蟲。
硬體設備就是農譯科技的「印表機」,生物抑制劑則是生財的「墨水」,但更重要的,後者更是陳文亮對於小時候那場刻骨銘心的意外,最實際的回應。
Q:教授創業的優勢?
教授擁有學校相當多的研發能量與資源,能夠做出很多很棒的prototype(原型)。學校內也有許多人才,教授能夠手把手自己培育子弟兵,他們能延續你的理念、想法,在執行上也有一致性。教授創業也能學著更務實地理解市場,除此之外也能驗證技術與想法的可行性。
Q:教書與實作的距離?
教授創業的最大缺點,就是「出一張嘴」,容易流於喊口號,企業最痛恨的就是教授隨便講講不負責任,反正他還是繼續教書。我們過去也面臨過「打高空」的問題,但真正創業時才發現自己時常錯估市場與商業機會,畢竟這是教授比較不熟悉的地方。
Q:CES的參展感想?
那時候覺得我們農業怎麼會去「消費型」的電子展,最後抱著出去看看的心態參加。結果發現荷蘭、加拿大、巴西、東南亞、中國、日本都來問,農業問題不只台灣有,我們解決的是全球性的問題。除此之外,也發現了其他商機,如歐美不需要太多軟體技術,只要讓他們能夠準時替後花園澆水就好。另外,畢竟我們瞄準高經濟價值作物, 大麻 也在範圍內,也有許多人來洽詢。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069/agritalk-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