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砍伐,才能保有健康的森林與生態?#台灣林業小百科!🌳
1️⃣臺灣自1990年起全面禁伐天然林,造成台灣木材自給率不到1%
2️⃣人工林需要適度的 #疏伐,才能有健康的森林與生態。
(🔺小補充:#何謂疏伐?人工林樹木的間距較密,須將部分樹木伐除,以維持足夠的樹木間距,使樹木獲得充足陽光,讓森林生長得比較理想👍。)
3️⃣#臺灣杉 是東亞最高的樹種,可長到25-30層樓高,更是全球唯一以「臺灣」當屬名的植物!
跟著副研究員林文智一起認識疏伐技術,也思考臺灣林業的未來!
【本節目由緯創人文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袁常捷 #台灣林業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林文智 #台灣杉
林 試 所 六 龜 研究中心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告訴品茶的「茶博士們」,我的族人不懂喝茶,但是對各位的「重視」都在這些茶具上了。
大家定睛一瞧,茶器上還貼有五金行的「標籤價」,不禁會心一笑,原來這是為了客人買的「全新」茶具!
這幾年「原生台灣山茶」異軍突起價格嚇人,一斤野生茶起跳價在四千元左右,也有萬元以上的,愈貴愈難搶。
於是,萬山族人問我:「我們不懂製茶,野生茶那麼有價值,平地人跟我們租也沒有多少錢,我們可以把它變成地方創生的產業嗎?」直到最近族人再度提起:「我們萬山什麼產業都沒有,很羨慕別人…..」
一個月前碰到老縣長曹老師,聊天提及部落上方的「野生茶樹林」以及部落的「願望」。他真是好人,如同過去來縣府開會,常常在會後,帶著便當到原民處跟我們一起吃飯。這次,我沒想到他很認真的帶來「茶博士吳德亮」及幾位領域專業人士。
今天我們特地前往部落上方「五公山」野生茶樹林踏查,車程約半小時。四輪傳動小貨車一路顛簸,嚇得外地人處處驚魂,直說「政府應該要給人家一條好路!」
原生台灣山茶是喬木,樹型高大,必須爬樹或攀梯而上,才採得到頂端的茶芽。天生天養深根抓土,對水土保持有良好作用,極適合目前政府想要推廣的「林下經濟」。
2019五月林試所六龜研究中心發表了一則「六龜茶抗氧化能力更勝一般綠茶」的新聞稿,證實台灣山茶的養生效益。不過,茶菁稀有、無法量產,真正的台灣野生山茶僅佔山茶市場的1-2%產量,因此魚目混珠情形非常嚴重。
推動「#產地證明標章」是產業永續的基礎工程,如何讓族人投入茶產業,這是新功課,令人期待。
十一點一到,雲霧立刻包圍樹林,大家即刻下山,各自繼續前往下一個行程………
感謝茶博士 阿亮大師 [吳德亮]
👉 驟雨稍歇中挺進高雄茂林山區探訪台灣原生山茶
https://reurl.cc/ogam9Q
👉五公山野生茶初評
https://reurl.cc/5rYyav
.
林 試 所 六 龜 研究中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議瑩今天就幾點農委會問題向副主委黃金城質詢:
1.林務局開發精準式踏板套索取代「山豬吊」,是否能增加數量給更多農民及原住民朋友?
高雄市六龜區新開山區一處國有林班地,近日連續遭人設置俗稱「山豬吊」的套索陷阱。這些隱藏於山林間的索命陷阱,大多是獵人所為,不僅會讓野生動物慘遭奪命,也可能讓野狗、林農、森林護管員、生態調查人員等不小心誤觸而受傷,相當危險。
為避免山豬吊口徑過大誤捕非標的物種,林務局去年開發「精準式踏板套索」,今年進一步改良製作出2,000具,預計今年4月中可於重點地區之山村部落推廣使用,與農民交換、汰換原本的一般踏板套索。
農民使用山豬吊獵具,目的是在防止農損,而不在捕獵野生動物,建議林務局還要積極去推廣精準式踏板套索給農民使用,要讓農民相信可達防止農損目的,就會有更多人用;若只是直接宣布禁用、開罰,反而會使山豬吊全部地下化,造成更多傷害。
2.臺灣產松露世界新種!本土松露可否發展出林下經濟?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2018年於高雄六龜研究中心的多納森林中發現世界新種「小西氏石櫟(ㄌㄧˋ)松露」,並成功開發人工培養技術,小西氏石櫟松露子實體直徑最大可達3公分,目前為台灣第二個正式發表的原生種白松露。
為了不讓台灣珍貴的原生種白松露於野外消失,林試所進行小西氏石櫟松露菌種保存工作,致力研發小西氏石櫟松露的人工培養,成功地完成了固態及液態的菌絲培養,同時進行可能寄主苗木的接種試驗,預計未來可寄主苗木種類將以松科及殼斗科樹木為主。
目前小西氏石櫟菌種培養技術已開發成功,有實驗室的生技公司廠商很有興趣技轉,但是如果要發展林下經濟,建立栽培技術是關鍵。就目前松露產業發展可分為生技業者和山區居民兩種途徑,林試所希望原生種松露可以活絡淺山地區,因此未來建置收穫量穩定的栽培模式後會向山區居民、農民推廣,在創造林下經濟的同時,也能逐步推進本土白松露的產業化。
3.進口紙漿緊縮又漲價 農民苦無紙箱可出貨
台灣農用紙箱傳出缺貨潮,最近進口紙漿量緊縮,加上疫情帶動國外相關原物料價格大漲,供貨期從原本三天,延長到十五天以上,導致國內農用紙箱不但供應吃緊,價格也相對提高,讓不少農民擔心會影響農產品的出貨。
觀察台灣工業用紙市場,廠商指出,去年台灣紙與紙板(包括工業用紙、文化用紙及家庭用紙等)消費量達437萬公噸,較前年成長1.86%;工紙消費量約210萬公噸,年成長5.05%,台灣紙箱消費量22.9億平方公尺,年成長9.6%。
議瑩建議,農糧署看到紙箱短缺、漲價的趨勢,能夠盡早超前部屬來協助農民,媒合調度紙箱,盡快解決無紙箱可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