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一二集觀後感與小彩蛋分享
公視粉絲團真壞,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一次就上兩集,真的是逼人一口氣看完吶!我還真的看完了...根本停不下來~
心得:
超精緻的史詩劇,只看兩集就可以說,是我所見過最用心的台灣史詩劇。
對於19世紀末的台灣生活,尤其是房舍的考究十分仔細,還有劇中不斷穿插的5種語言:原、台、客、華、英,真的是聽得很過癮啊~雖然只聽得懂三種XD
其實看片尾的致謝名單,就知道他們聯繫了多少在地部落的耆老進行調查甚至協助,一部戲劇能做到這個程度,除了感動已經沒什麼話好說了,還原度真高。
---
這邊小小幫大家整理一下「斯卡羅」事件的背景:
「斯卡羅」是一個由許多部落組成的部落邦聯,位於中文文獻中稱呼此區眾部落的「瑯嶠下十八番社」範圍之內。(感謝眾高人指點與《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臉書分享)
斯卡羅是一個很特別的統治實體,族群的主體為排灣族,所以劇中族人使用排灣族語與穿著,然而他們的統治階級是從知本社(卡大地布)南遷的卑南族,雖然好幾百年前因打輸普悠瑪部落而來此,但因為他們仍武力高強、善於使用巫術(強弱果然是比較出來的),而使得恆春半島南方的排灣族等民族臣服,形成一種有點類似島內殖民的統治組織。但也因為被排灣族環繞的關係,耳濡目染下這支卑南族人的文化也漸漸被排灣化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所有南恆春排灣族都臣服於斯卡羅,所以不適合直接拿來代稱整個地區;當時台灣清國勢力範圍外的狀況,可以想像成歐洲那種小國林立的狀態。
早在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江樹生,2003,已絕版)中就有提到「瑯嶠君主」這個用法,也提及該族群的強大。
然而,為拓展殖民地事業的荷蘭,在1642年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任命戰地指揮官Johannes Lamotius率軍前往基隆淡水等地,想奪走西班牙人的城堡(淡水紅毛城等等,不過今天的淡水紅毛城是荷蘭人在西班牙人原址上重建的就是了),也征服北部的居民。而在任務結束返回台南時,也順路征討虎尾、二林等不順從的聚落,就這樣回到安平古堡。放假一陣子之後,他率領了一支300人的軍隊再次向南挺進,目標:征服瑯嶠君主。
結果,該次遠征大敗數個瑯嶠十八番社成員,毀了許多舊社,君主更敗逃知本。(因荷蘭時期年代久遠,此部分其實存在多種不同解釋,本文僅取其一)
這應該就是正片開頭,龜仔甪(音作「鹿」)社族人宣稱「為祖先報仇」、12分鐘搶先看版中「幾百年前,斯卡羅被洋人殺的家都沒有了」的由來。這新仇舊恨的糾葛,原來是起源于荷蘭,羅妹號船難的美國人不管是劇中還是史實中,真的都死得莫名其妙... 被報錯仇了...
沒辦法,現代人都會臉盲了,也就別為難人家分不出來美國人和荷蘭人了(其實我也分不出來啊!!)
好啦,大概就是這樣,剩下的自己看~ 否則又會變成萬言書喔~
---
*小彩蛋:
1. 柴城=車城,社寮=射寮=屏東海生館旁邊
2. 龜仔甪=龜仔角=社頂公園一帶
3. 羅妹號船員上岸的地方,大概在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到墾丁福容大飯店之間的海岸。(自李仙得手稿比對地圖地形推測)
4 .那個第二集突然開口講很標準很出戲的英文的總兵劉明燈啊...他大人就是在草嶺古道寫「雄鎮蠻煙」和「虎字碑」的那位啦!下次去走草嶺古道,記得多看兩眼真跡啊~或者可以直接看我和Joeman 去走的影片就好,空拍超精彩喔:https://youtu.be/QnmYd9ieJzM
5. 我說那個梅花鹿的部分... 溪裡那幕那隻中央大公鹿,鹿角的叉好像有點不自然XD 然後在任何有狩獵活動的地方,鹿群都不會等到人離那麼近才跑掉喔~ 這邊有違事實,比較像卡通常見的「人與自然共融共處」的烏托邦世界觀裡,但那是不存在的;或者只存在於沒有狩獵人又多的地方,比如說能高安東軍(扶額頭
6. 根據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羅妹號是在七星岩附近觸礁失事,距離台灣還有8海哩遠(14.8K),船員是乘坐救生艇登陸的,而不是片頭「大船就擱淺在海岸邊」的樣子。
7. 第一集龜仔甪社把船長夫人的頭丟回海中,但史實上,那是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條約之後,他們才把頭還給美國人。
8. 另外,羅妹號那名倖存的船員,並不是直接被送到府城。而是不知受何人幫助,逃到打狗(高雄)後自己向官府稟報,消息上呈台灣府,經英國領事館傳遞至北京辦事處,再由該國公使移牒美國公使蒲安臣(Burlingame)。當時,一艘停泊在安平港的英國軍艦哥爾摩蘭號(Cormorant)有前往墾丁進行搜救任務,但一接近海岸就被龜仔甪的族人攻擊,只能趕緊躲回船上,甚至向陸地開砲擊退族人(居然有這段,怕),最後無功而返。經歷這段插曲後,才輪到李仙得上場,來到台灣,要找龜仔甪族人算帳,但龜仔甪首領不買單,加上清廷敷衍,才有後續美國派兵殺來台灣的故事。
9. 李仙得這趟來台灣的故事他自己有寫成書,有中譯版《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朋友,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著作。不過很遺憾...博客來最後一本現貨被我買走了,明天到貨,椰(欸
10. 我年初去山型者 Wilder在那山那谷辦的WILDER LAND有遇到温貞菱 Wen Chen-Ling 本人,那時候她和謎卡 Mika on the road 一起在溪邊放空,我那時候有眼不識泰山... 還問她是誰(眼神死)記得跟她講過幾句話的感覺... 她本人根本就是劇中蝶妹的感覺,輕飄飄的啊~這次看《斯卡羅》,真的很佩服她能背好講好這麼多種語言的台詞,太強了!!而且那帶一點英文的口音,有夠自然!讚讚!
我吐槽到這邊,你可能會覺得「欸等等,這時間軸怎麼差有點多?」但是畢竟《斯卡羅》可是經過兩次改編的歷史(陳耀昌改編一次,劇組再改編一次),而導演接受訪談時也已表示:「一部片不需要去、也不可能去承載所有歷史的真相。」
這部分我是認同的,本來就不應該把《斯卡羅》當成一部正史來看,而是以看《三國演義》那樣的心情,去欣賞當代影視劇作如何將150年前的台灣生活樣貌、族群互動、服裝居住乃至語言樣態,活生生的還原到眼前。
我可不會說《三國演義》因為不符合史實所以不好看哪...
而這部劇最大的價值是,《斯卡羅》可以是個起點,喚起我們的意識,去探究那些固著於這片土地上,長的硬邦邦,卻有著記憶溫度的真實歷史,深切的認識流在自己血液中的台灣基因。
台灣沒有史詩?滿腦子中國五千年?
講這種話的人,只是沒看書罷了。
今年起,也可以說,他只是沒看公視罷了。
---
誰說台劇沒人才、不好看、沒質感?那個時代早過去了,《斯卡羅》證明了,你如果還沒看到好看的台劇,就只是經費不足而已啦~一集1550萬,總算能摸到韓劇邊邊的製作費,果然可以拍出國際級的水準啊!!!
我會繼續追下去的(腦粉貌),
期待下週六(我是日,Netflix)!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4日治地形圖
林立青醫師 在 Alex 柯叔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華麗的報導,嘩眾取寵的手段,只有真心真意,苦幹實幹的精神,用最原始的關懷和初心,照顧著這些弱勢團體,這才是真心英雄🙏🏻
林立青原文:老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看完這影片以後我覺得很感慨,台北市到現在民間還是走在政府前面。
去年我和孟穎去採訪方荷生里長,那時候的方荷生說他經歷過SARS,覺得還是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去解決疫情,那就是好好關心身邊的人,叫受到影響隔離的里民只要打電話給他,當天就準備好你可以吃一週的乾糧,然後再每天放麵包便當給你,如果要看拿慢性病藥,身分證健保卡夾在電鈴上,里長去幫你找醫師拿處方籤。
當時我覺得無法複製,年底看方里長借了近千萬去開辦共享園區,看他說這可以備災,當時大家只想勸他好好休息了,你做的夠多了,不用再煩惱國家大事。
沒想到後來覺得這才是最有用的方法,看起來又無聊又沒有噱頭,不知道效果如何,無法量化無法做成計畫書,向政府申請絕對會被刁難,那些官員學者只會覺得你不值得支持,看不出成效,信任是沒有辦法量化的,但忠勤里在SARS期間創下死亡人數最高紀錄,方里長有20年的經驗,現在事實證明了他是對的,去年及今年他靠著食物包和「里長不會讓你餓」守了下來。
今年,光是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疫情爆發第一個月就跟他申請了近千份,因為疫情嚴峻,計畫寫不出來,寫出來也沒法核銷,有辦法核銷也買不到,加上政府的錢很難用,雞雞歪歪綁手綁腳吹毛求疵的規定一堆,社工們看著案家求助心急,都知道找里長比較快。
這像是什麼寓言中勸戒人們要居安思危信任鄰居的老故事一樣荒謬
可是現實不是童話,上週市場爆發,他又開始接到一些緊張到說不清楚話的求助,難得聽到他對著電話急喊「你不要打來就一直哭!你要告訴我是哪一棟哪一戶,把地址傳簡訊或語音給我,不然你這樣我不知道怎麼派人去關心你」
對,方里長還在用電話簡訊和語音信箱
這兩個月下來,我真心覺得最笨最老的方法其實最有效,百味和芒草心就用最原始的方法服務,定時定時發固定的物資,交出傳單然後解決突發問題,有狀況發生社工就送醫院檢查隔離治療,有人確診就找來問去了哪裡,誰跟他比較好,是不是有一起吃飯,然後全部安排一起送去檢查,用的是近乎原始的基本人力訪談。
涼粉也用最古老的方法,靠自己的朋友圈子各自掏個三千四千五千元募款,一通一通的電話打給老朋友可以撐起一個物資站,到現在後勤無虞,社工從有吃的就好不管是什麼通通都來,到現在開始挑物資考量天氣時間和調度進貨時間。
這些做法很無聊,很笨,很單純,沒啥媒體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鐵腕魄力,真的沒有,記者們喜歡下一些帥到不行的標題,聽起來很炫炮的全新名詞。看到這種單純倒無聊的做法甚至會覺得誰都做得來。
看吵架比較爽,看對罵很過癮,聽到各種全新名詞都會讓人耳目一新,像是看煙火一樣,可是那終究對現實一點幫助也沒有。
還是繼續用最老,經過證明最有效的方法最好。
林立青醫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收到出版社的消息,沒想到《過度努力》還在誠品書店排行榜上的第三名,真的很謝謝大家啊~~(淚流)
⠀⠀⠀⠀
這個月也剛好是誠品書店的 寶瓶文化 月,任選兩書七五折,如果有經過誠品的朋友,可以趁機搶購一下(書店表示:最近完全沒有群聚的困擾.....遠目)
⠀⠀⠀⠀
關於寶瓶的書,我推薦幾本跟大家分享:
⠀⠀⠀⠀
《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
《女性貧困》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蔡宜芳心理師
《野鳶尾》,露伊絲.葛綠珂(諾貝爾文學獎)
《都是李雅莉: 約會暴力》,李雅莉 (漫畫,非常適合父母買給青少年看)
《被剝削的童年》
《母愛創傷》
《比句點更悲傷》, BigBrother大師兄
《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 王意中 心理師
《研之有物: 穿越古今! 中研院的25堂人文公開課》
《職場冷暴力》 林煜軒醫師
《若你委屈自己, 任誰都能刻薄你》 黃大米
《如此人生》 林立青
《擺脫邊緣人生》 遇見嘿狗狗-胡展誥心理師
《人際剝削》 洪培芸的心理觀察
《闇黑情緒》 邱淳孝諮商心理師
《病床上的選擇權: 一個年輕醫師對生命與人性的誠實反思》
《對話的力量》李崇建、甘耀明
《允許自己選擇愛》,馮以量
《好好》,呂欣潔
⠀⠀⠀⠀
不小心就推薦了一串XD 可以推薦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大家可以再現場快速搜索
⠀⠀⠀⠀
當然,網路購買也可以囉! 網路購買看這邊:https://reurl.cc/Enjnaa
⠀⠀⠀⠀
最近出去採買,發現有許多店鐵門早已拉下,有些甚至已經開始在拆裝潢。在這波疫情中,很多行業都死命撐著:藝文演出、音樂相關(樂團與大型展演、表演藝術在這兩年真的都超級苦哈哈),攤販飲食店、書店與健身中心、飯店旅行業電影院等。希望大家能夠努力保護自己,有餘力時仍能互相支持支援。
⠀⠀⠀⠀
例如可以跟附近家中的餐飲店購買支持、如果有機會,也可以跟小農等購買。閒暇時間,看書是個好選擇,支持家中附近的書店,或是網路上購買。等疫情趨緩,有機會時,請多支持藝文活動與電影等,讓這些店家與美好的藝文活動,能在我們生活慢慢恢復之後,不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
再忍一忍,我們一定能一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