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22)
脫穎而出
六七暴動期間,港英當局除了按法律正式拘捕和起訴一些參與群眾之外,還政治拘留了一些名人或可能是各界的實際領導者,在摩星嶺政治集中營裡。出版界領導人藍先生與我相熟,他那時候常到我的辦公室兼居處度宿,認為可以躲避拘捕。是否真有作用不得而知,但我們因此晚上常會單獨傾談。記得他曾經跟我說:「你也不是想一直做普通群眾吧?」我即時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試探我是否有意入黨。我想到入黨可能對麗儀在大陸的處境有利,但同時又想到正在發生的文革種種扭曲的事態。於是我顧左右而言他,沒有回答他的探詢。但於此,我相信這位常將創辦生活書店的鄒韜奮掛在嘴邊的黨員,基於對知識人的珍惜,又看到我創辦《伴侶》的成績,對我有一定的信任。
1969年底,我將所看到的香港和國際的思潮與文化現象向他分析,提出辦《七十年代》的構想,他很快就同意,並說服上海書局投資。也許是因為要辦的不是由中共直接控制的刊物,而是外圍刊物,較不需擔心與北京領導層的極左意識形態有抵觸。雜誌只我一人挑起所有編務,兩三名校對和處理發行、行政。
我忘記創刊號印了多少冊,但這種探討知識的、非消閒非實用的刊物,當時印數最多不會超過一萬份,因為估計銷量不會多。但使我意外的是,雜誌發行只四天,就到處售缺而要再版了。這說明在香港和新馬一帶,左派讀者真是長期陷於文化飢渴中。創刊號的打響,使這本雜誌脫穎而出,立即確立了生存地位。
開始挑大旗的寫手,主要是《大公報》的趙澤隆,以梅之的筆名,每期寫近萬字的國際問題專欄;梁羽生寫隨筆;羅孚寫散文;舒巷城寫小說和詩,張初與吳羊璧寫報告文學和雜文。
我們的左派意識,不在宣傳中國,而是在國際舞台上,集中在反美、反越戰、反日本軍國主義的意識,以相當多篇幅報導和評論美國那時激烈的學生運動。我在三月間去日本探望媽媽,和參觀大阪博覽會,也採訪了參加反安保運動的學生,訪問了日本貧民窟。總之,美國、日本所有不好的事情都盡量予以揭發報導。
這些內容迎合了親中左派的意識,因為都是他們不知道但又想知道的事實與評論。不過除了這些國際政治內容之外,反映香港社會生活的小說、詩、報告文學和關於留學生生活的評論,現在看來還是有價值、寫得好、能夠吸引讀者的。其中,舒巷城以他自身經歷描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他在香港的生活記實《戰火下的香港,和我》,為當時的社會風貌留下珍貴的記載。有些文章還相當有趣,例如創刊號梁羽生寫的「粵語怪聯與怪詩」,他引用的粵語怪聯:「一拳打出眼火;對面睇見牙煙」,「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公門桃李爭榮日,法國荷蘭比利時」……,刊出時引起不少人津津樂道。
日本有一位讀者,每週都寄一本《週刊朝日》給我們,算是提供資料支持我們。我記得,那時的《週刊朝日》幾乎每隔一兩期,就大篇幅圖文並茂地揭發日本各地的環境污染情況,日本稱為「公害」。時值日本工業高度發展,工業廢水污染河流,損害森林,破壞人民居住環境。《週刊朝日》的報導令人驚訝。但十幾二十年後,所有去日本旅遊的人,都對日本茂林修竹、潔淨清幽自然環境印象深刻,人人都會發現日本從政府到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沒有五十年前日本對污染的揭露,就不會引起重視,就不會有今天的良好環境。由此可見,揭發問題,提出弊端,那怕說得過分些,對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是好事。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所有的揭發、批評,都不能稱之為「唱衰」,因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可能因被「唱」而「衰」,只會被「唱」而好起來。倒是掩蓋問題、壓制批評才會使社會變「衰」。
我在編者話中提出,雜誌的讀者應該是它的作者,雜誌的作者也應是它的讀者。意思是,雜誌不是編者作者辦給讀者看的,不是要「教育」讀者,不是用固定的立場觀點去影響讀者,而是由讀者參與對世界社會人生的探討,由讀者作者共同尋求答案。我的這個宣示,表明雜誌會採取開放態度,來稿只要寫得好、有事實根據、有獨特看法,就會採用。這與中共宣傳強調的「立場、觀點、方法」三要素並以立場為要,極為不同。由於貫徹這方針,所以後來我也在來稿的影響下改變了自己的認識。我創辦了這本雜誌,這本雜誌也創造了我的後半生。
1970年的開局雖好,但真正的改變卻在一年後發生:海外的保釣運動和中美關係的突破帶來雜誌發展的最大機遇。(66)
圖1,《七十年代》創刊號;
圖2,1973年在《七十年代》所設的圖書中心,與同事合影。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萬的網紅眼球中央電視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官媒隆重宣布】 iPair老友回鍋送VIP https://reurl.cc/jdmNGq 就可以免費領取iPair愛情公寓鑽石VIP💎 快點跟上勿成孤單戰士 ● 香港法院出手 蒙面法違憲 ● 韓總雞談兩性 自詡美男子 ● 礦業法失修 綠營鬧內訌 ● 歡樂無法黨不分區出爐 ● 從政孤獨路 交友有...
林樂儀從政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從五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因為3+11相關爭議,我鮮少對外發文,但對民眾的服務從來沒有停歇。對於3+11的爭議,如我之前所說,我為機組員開協調會,出發點是擔心機組員身心狀況導致飛安疑慮。對於相關決策與疫情關聯,除了指揮中心多次說明,我也相信行政院與監察院分別進行的調查,會釐清相關爭議,我也會盡全力協助相關爭議釐清。
非常感謝這段時間關心和鼓勵我的朋友,我會繼續做好我的工作,今明兩天我也想向大家報告這幾個月我們的工作成果和大家分享:
---------------------------------------------------
范雲工作成果報告(2020/02-2021/07)
✅ 深化民主,守護主權
守護主權,防範紅色滲透
進入立院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國家,與建構防範中共滲透的防禦工事,是我與過去在街頭守護民主的夥伴們共同努力、不敢懈怠的重要工作。我一上任,就積極處理中研院士應為本國籍,以及中研院外文名稱正名討論的開啟。接著,包括成功推動影音串流平台OTT要合法納管才能落地、數位身分證要先立法再實施等,都是為了要防範中共在科技、媒體、教育、學術等領域的紅色滲透。
深化民主
除了防範紅色滲透,我努力推動深化台灣民主,建立一個保障人權的民主台灣。我提出了憲法增修條文草案,一方面確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獨立行職權,二方面強化人權保障,將社會權、文化權入憲。為了去除威權文化,我提出「宣誓儀式民主化」三法案,希望未來台灣民選公職不用再對國父遺像敬禮。
針對平等參政,我也提出選舉公共化的修法,期待經濟資源不再成為人民參選的門檻。看到香港人爭自由所遭受的迫害,我也提出「跨國全球人權問責」法案,希望能讓台灣為國際民主自由同盟盡一份力。
✅ 團結!看見每一位勞動者的辛苦
作為一個教育領域的勞動者,我希望能補上勞動權益的拼圖缺角,也希望能協助解決非典型勞動工作者的困境。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我與15個工會勞團共同呼籲職災保險專法(我提出本屆立院第一個草案版本)、公益揭弊法、勞動教育促進法、最低工資法、性工法中陪產暨親職假等五大勞權法案,應盡速立法或修法。我的辦公室也提出了相關法案。
我也協助了包括外送員、專櫃銷售人員、駕駛、教師、護理師,以及藝文工作者爭取他們應有的勞動權益。
✅ 讓各領域的女性都能平等發展
投入婦運超過三十年,我是性別運動的終身推動者。進入立院後,我與婦女團體站在一起,持續努力修法處理權勢性侵、跟蹤騷擾、數位性別暴力、遭遇雇主性騷擾求助無門、弱勢女性處境包括月經貧窮,以及還國際慰安婦正義等議題。
性別議題深入社會文化,從人身安全的侵害到厭女現象的日常,以制度與政策確保界線是最根本的。我的團隊積極協助在不同領域中的女性所面對的環境不友善,目前有具體處理的包括運動領域、科技領域,以及金融領域。針對政治領域,我也提出了行政院組織法修法版本,明定未來政務官任命單一性別比例不得少於三分之一。
✅ 親子友善,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友善家庭
台灣社會的家庭樣態非常多元,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推動從孕育孩子、誕生、養育到求學每個階段的改革,希望讓各種家庭樣態中的每一位家長都能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我提出陪產親職假、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補正幼兒園虐童罰則漏洞,也實質透過質詢、溝通與預算審查,敦促政府提升幼托公共化與家外送托比率。
友善親子環境
我也推動了包括圖書館、藝文場館與故宮的兒童近用與親子友善環境;積極協助家長一起努力改變小孩可能遇到的霸凌或性別刻板就學環境。從親子共讀、校外人士進入校園教學的把關到教育部家庭教育網站內容的檢討,我與團隊積極努力,與家長們一起打造親子友善環境。
✅ 責無旁貸!做助人工作者的後盾
出身社運,我一直感謝「助人工作者」支撐台灣社會各個角落人們的辛勞!因此我進入立院後,就努力與這群人並肩作戰。
我的辦公室處理過社工、護理師、醫師、心理師、照顧人員等助人工作者所遇到的不合理的對待,其中包括醫師面對的天價違約金、專輔人力的不足、照顧人員應有全新疫苗照顧假、日間精神復健機構納入紓困4.0等協助與爭取,我跟團隊都是日夜兼程全力以赴。
我的團隊最近成功為台北榮總的護理師爭取到加班費,感謝退輔會因此建立了全國各地榮總系統護理師「事後申請加班」的合理程序!
✅ 性別平等不能退守,攜手同志對抗歧視
婚姻平權法案為台灣建立了人權立國的國際形象,但因為保守勢力的抵擋,「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對同志家庭權益的保障仍不完整:同志配偶無法共同收養、部分跨國同志配偶仍無法在台灣成家等,仍需持續推動。
此外,這個社會對同志的歧視與偏見並不會立刻改變,過去這一年多內仍然發生友善同志的童書繪本「國王與國王」被抹黑以及大學「性別平等專題研討」邀請反同言論講師等事件。
我與團隊除了緊急協助處理了多起歧視同志的案件,也督促教育部在推廣教育、社會教育、師資職前培訓、教師在職進修、教科書審查、身心障礙及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等面向,都必須避免針對同志的偏見與歧視;也要求包括體育、國軍、金融業、勞動職場各領域推動性別平權措施。
✅ 推動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教育:
守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自治,落實校園民主
作為一個學生運動參與者,我認為校園民主就是讓年輕人成為學習主體,展現自己想法的重要過程。因此進入立院後,我就與新世代學子緊密互動,從制度面協助解決學生權益不受保障的困境,包括檢討黑心校規、健全學生申訴機制、補足學校諮商輔導資源、縮小數位落差以及完善學校飲食教育。
我跟團隊在處理學生求援的議題時,都會反覆確認各種社經背景、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氣質、族群、身心狀況的學生會面對如何不同的處境。未來任期中,還有二個議題需要全力以赴的:十八歲公民權入憲,以及讓黑心校規真正從校園消失。
✅ 一步一腳印,服務各地民眾不分區
我的團隊常常說我辦公室是名副其實的「不分區」立委,地方選民服務有我從政以來深耕的台北市大安區、有我認養的花蓮、還有我的老家淡水和故鄉雲林等地;也跟各地友善議員合作,將地方問題但屬於中央權限的議題,和各部會討論與處理。
過去這一年半來,我們辦公室成功協助各地民眾處理問題,例如成功協調各單位,完成台北車站街友家當安置處理,讓北車環境整齊,同時也保障街友生存空間。
其他還有督促道路標示改善完成、促使衛福部醫院移除埋設於民眾土地上會造成汙染之管線、使大學重要地震帶研究取得場址、爭取地方閒置公家宿舍作為居民活動場所、敦促大學校園改善校內危險斜坡道、召開協調會處理地方瀝青廠長期空氣噪音廢棄物污染問題等。
民眾的小事,就是民意代表的大事,我和團隊會繼續為地方服務。
✅ 轉型正義,讓台灣成為正常的民主國家!
我們那一代的青年,是在威權教育與對抗威權中長大。我一直相信,只有當國家願意公開威權時期壓迫的真相,社會也不會選擇迴避,才會有真正的和解。
進入立院後,我努力促成政府一步步公開威權時期的各種檔案,包括:擴大解密並開放政治檔案、推動威權時期大法官解釋會議紀錄公開,以及促成國安局長承諾正視威權時期國安局過錯等。
在這麼多的政治案件中,讓我念茲在茲的是林義雄案與陳文成案的真相釐清與究責。直到這一刻,當年國家有系統介入的真相仍未能完整公開與被究責。我會繼續努力,因為唯有真相與究責,台灣社會才能得到和解與正義。有了歷史正義,這個國家也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
---------------------------------------------------
以上是我的簡要問政報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看附圖中的具體內容。
讓我們一起加油,為弱勢、為公益、為台灣,繼續風雨同路。
林樂儀從政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告別〉 蘋果日報 2021年6月23日
(因不確定何時會在蘋果網站下架,全文轉載於此)
友人曾志豪上星期五完成恒常直播電台節目後被即時解僱,他稱雖然早有心理準備會被調走,惟仍遺憾未能於節目中與聽眾道別。過去一年,香港人經歷了很多告別,和恐怕更多的來不及告別。如何說再見,成為當今香港人的必修科。
移民潮再起,人和人之間要道別,每晚都有一個又一個要移民的家庭在機場出境大堂和親友說再見。一家人能夠一同離開的,還好。如果同一家庭內意見不合,可能是政治理念不同,又或對未來風險評估有異,甚至是個別家庭成員因為要完全依靠香港的支援網絡照顧而無法離開,輕則家庭內部紛爭,無從解決下甚至家庭分裂。30年前的那次移民潮成為許多情侶分手的理由,這一波會拆散多少對鴛鴦?
機場以外,還有監倉。當因涉及抗爭浪潮相關案件被判入獄成為常態,如何「準備入獄」亦成為一門學問。換用配合監獄規格的鞋履和眼鏡,安排入獄後的閱讀書單,也成為許多等待判刑者告別自由前的功課。而能夠做足準備,恐怕還是相對幸運的。國安法實施後,多少從來沒有參與過街頭抗爭的從政者與知識分子,在某個清晨被警察登門拘捕之後便迎來不准保釋的無限期扣押。在離家之前,他們都沒有機會好好和家人、友好,以及眾多的支持者道別。
來不及道別,讓人感傷。過去一年來,相信不少讀者都吃過因同事移民離職而派發的「散水餅」,但也有很多朋友選擇靜悄悄的離別,到對方到埗後才發現:咦,原來他也走了。過去一年來,回想數次和政界中人碰頭問好,沒想過下一次已變成在羈留中心的探訪中心隔着玻璃靠對講機說話。
當然,也會有些人,是沒可能預先道別的。他們身體上雖然沒有離開,但精神價值上已變得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甘心成為強權的奴隸。遇上這種一去不復還的分離,有時更為痛苦。
生活中各種來不及道別的,又何止於個人。在香港電台當客席主持,近月來每次錄製節目時都會和嘉賓說:說不定這一集就是最後一集,如果不是在播出前已被抽起的話。回想近來香港各傳媒機構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這句話不幸言中的概率一點不低。
然後,來到這一篇過去一年來每周刊登的論壇文章:還會有下一篇嗎?還是連這一篇也不能印出來?下筆之時,也沒有保證。
無可否認,整個我們曾經熟悉的香港,正在急速離我們而去。去舊迎新,本來不一定是壞事。航向未知,有時也是一種樂趣。但當你懷疑在變得更好之前,將要先經歷一段可能相當漫長的黑暗時期,則難免會對一切和過去相關的事物表現出緬懷之情。
但緬懷並不足夠。回到2007年,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要拆掉皇后碼頭,當時留守的抗爭者在碼頭拉起一條橫幅,寫上「不告別」三個大字,表明不想再重演每一次舊建築拆卸前市民蜂擁到現場拍照的儀式化懷念。雖然皇后碼頭最終被拆,但自利東街、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以來一系列的抗爭,卻開啟了香港社會運動的轉化:人文價值、公眾參與、土地正義,成為了新的關鍵詞。
拒絕告別就要不停創造
不想止於緬懷,惟有不斷創造。我們可能已在沒有預告下經歷了最後一場的維園六四晚會,最後一次的7.1大遊行,和最後一場公開公正的民主選舉。但是,我們也在不斷創造很多新的第一次。過去兩年來,我第一次看到互不相識的香港人在打壓中互相保護,第一次見證香港人做到「齊上齊落」,第一次相信象牙塔中說了數十年的另類經濟有可能在香港成真,第一次可以放膽說我為我的同區街坊感到自豪。
同一道理,相對於緬懷個別媒體的終結,我們更需要創造新的意義。媒體形態因外在環境因素而改變,從來都是媒體生態的一部份。然而無論如何改變,媒體的基本功能是傳播意義,沒有意義也就沒有媒體。隨時勢逆轉,我們或許要和個別的媒體告別,但我們不能和意義的建立告別。拒絕告別,就要不停的創造,不停的實踐,衍生新的內容,成就新的意義。只要有燈,就會有人。
梁啟智
時事評論員
林樂儀從政 在 眼球中央電視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官媒隆重宣布】
iPair老友回鍋送VIP
https://reurl.cc/jdmNGq
就可以免費領取iPair愛情公寓鑽石VIP💎
快點跟上勿成孤單戰士
● 香港法院出手 蒙面法違憲
● 韓總雞談兩性 自詡美男子
● 礦業法失修 綠營鬧內訌
● 歡樂無法黨不分區出爐
● 從政孤獨路 交友有妙招
【生活處處是央視】
https://eyectv.soci.vip
#韓國瑜 #蔡英文 #吳斯懷 #礦業法 #林靜儀 #林淑芬 #地球公民基金會 #朱立倫 #黃國昌 #柯文哲 #iPai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tdqvnN1JLw/hqdefault.jpg)
林樂儀從政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http://eball.tw/news/23878
蘇貞昌今(14)日與彰化市長邱建富、立法委員翁金珠、彰化縣黨部主委江昭儀及縣議員們,一同在彰化市成功區民活動中心參加黨公職與社會賢達座談會。邱建富市長表示,選在成功區民活動中心舉辦,希望能給蘇貞昌的總統初選帶來好兆頭,「獲得成功」。蘇貞昌延續用「人民角度看事情」的一貫態度,先後已在高雄、嘉義、苗栗、雲林等縣市舉辦黨務座談會,蘇貞昌認為主政者就應傾聽人民聲音,與人民同心,才能真正瞭解人民的困苦,解決人民的問題。
蘇貞昌認為,目前主政者的滿意度越來越差,在野黨要有責任感,不能有對方做得不好我們就會贏的心態。民進黨需要符合人民期待,謙卑才能學習,反省才會進步。身為創黨黨員之一的蘇貞昌說,當台灣要打破戒嚴、要衝破威權、要爭取民主的時候,他很幸運地能跟黨內前輩站在一起。蘇貞昌憶起,在白色恐怖時代背景下,民進黨的第一場演講,到場的都是勞動階級的工人。演講結束後,蘇貞昌抱著募款箱跟在江鵬堅主席的後面,看著那些工人將他們一天賺來的血汗錢投進募款箱裡。蘇貞昌激動地表示,每一個箱子都裝滿了台灣人的期待,他永遠不會忘記民進黨是台灣人用雙手捧起的,他永遠不會忘記人民的期待,永遠不會忘記自己從政的初衷。
蘇貞昌表示,選民在三年前用七百多萬高票讓馬總統當選,立法院又有四分之三的國民黨籍立委,如果有心一定能做好,但是馬政府卻讓人民相當失望。蘇貞昌接著表示,要代表民進黨出來與馬政府分庭抗禮的人,自然要與馬政府不同,要選能做事、了解民意的人,口號大家都會喊,重要的是一位有執行力的人。蘇貞昌說自己從省議員做到立法委員,從屏東縣長、台北縣長做到行政院長,一路從基層做到中央,三十年的歷練,所以他能清楚知道人民的需要。
蘇貞昌強調,這次民進黨使用全民調產生候選人,蔡主席和許主席也都是優秀的人才,黨內一定要團結。相信人民都是總統的頭家,蘇貞昌呼籲在場民眾自己就能決定,初選期間接到民調電話一定要說出自己心中支持的人選。
最後,蘇貞昌熱情地邀請在場民眾,參加「蘇貞昌台灣夢想音樂會」,4月17日下午3點在台中市西區美術園道舉行,歡迎大家相招作伙一起來,自信台灣、相信蘇貞昌。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M1bhRSWTh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