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抱時光半遮面】#藝旦 #時代歌聲的收納箱
文‧圖︱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若說藝旦是個職業類別的話,在島內早已消失許久。
遠在清朝時代,青樓便頗為盛行,到了日本時代,所謂「花柳界」甚至更具規模,尤其設有專人專法進行管理的「遊廓」(又稱色町)。在遊廓下的各種相關分類中,娼妓是最明確帶有情色服務的,其他如藝妓、酌婦、酒女、女給,則有點走擦邊球路線,漂遊於有與沒有之間。大多數人可能對於藝旦有個誤解,認為她們是性工作者之一。事實上,有別於賣身的妓女,正式的藝旦僅能賣藝,訓練嚴格、生活規律。她們受教育、識字、要會唱各種北曲南詞、習樂器、寫詩吟詞,更要應對得宜、舉止得體。名牌藝旦日日有專人梳妝,出入有車伕。天天都打扮得美美的、香香的,優雅地散發出最極致的女性魅力,以便迷倒眾多尋芳客。
在錄音技術尚未發明之前,藝旦穿梭在各地的料理屋或專屬藝旦間,可說是最早的明星形式,她們會有屬於自己的支持者、場域與公開活動。而在錄音技術普及之後,唱片工業興起,某些藝旦面臨某部分獨特娛樂性被唱片取代了的問題,一部分藝旦選擇繼續留在特定場域空間進行表演,而有另外一批藝旦選擇懷抱新科技,進入錄音室,在唱片世界裡找到自己的新舞臺。
1926年起,專門接待仕紳的台灣料理屋東薈芳、江山樓、蓬萊閣有多位專屬藝旦開始積極參與錄音,直至戰前整個唱片工業結束這二十年期間,藝旦圈對於唱片工業可謂貢獻良多。研究者林倚如形容藝旦就是「時代歌聲的收納箱」,為了賓客的需求,各種樂種都得習藝:北管、南管、日本曲、流行歌......都在演唱及錄音的範疇內。
#稻江名旦
在風月報或三六九小報當中,常可以看見當時藝旦的各種動態,其中有幾位藝旦特別受到矚目,而她們同時也是唱片工業中的要角,其中一個代表人物即是幼良。
出身大稻埕的幼良女士可說是大稻埕一流藝旦無誤,不僅灌錄唱片,甚至也上廣播,透過放送對日本樂迷獨奏揚琴,讓各地樂迷感到十分歡欣。根據報導,她是個大眼睛、鼻子高挺的小個子時尚女伶。幼良的美,可不是隨便口說,她曾在美人投票中脫穎而出,當選藝妓部花狀元,說她是紅牌明星絕不為過(風月報,1936年)。1932年流行歌天后純純唱的〈臺北行進曲〉歌詞中,幼良還入了歌詞,當中唱道:「行入蓬萊閣旗亭,走樓親切恰叮嚀,檢番花譜提來擇,幼良、寶惜及桂英。曲唱清風亭、寶連燈、二進宮、李樣起興、黃樣起統,二ケ對唱献西城」。由這幾句歌詞看來,幼良以藝會客的畫面似乎歷歷在目,花名錄裡登載的幼良人氣非常高,獻唱的曲目也很多元。更特別的是,純純演唱的名曲〈望春風〉於1934年發行之後,因為正當紅又人氣高,1937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其中,幼良跨刀飾演藝妓彩鳳,真可說是影歌雙棲。
幼良另一個才藝是揚琴,她回憶道:「想起第一次看到揚琴就非常喜歡,特地拜託黃章田先生每天從萬華過來,每天努力的練習揚琴,今天才能往內地日本放送,甚至讓我收到了很多從日本寄來的信件,把我當成他們的愛戀對象,希望我能去日本去表演,或是至少給他們簽名照之類的請求。我最初也想見見那裡的樂迷,不過仔細想想身邊還有孩子,又是如此遙遠的地方。此外,主要的是我的日文又不通。所以無法前往,但最起碼可以寄送簽名照給他們。」從這則報導,可見她當年受廣大粉絲歡迎的程度。
1931年,〈烏貓行進曲〉唱出臺灣流行歌的第一聲,不過幼良的〈雪梅思君〉更受到市場歡迎,日蓄唱片公司前後共再版了至少3次。該曲錄音時,幼良才剛踏入藝旦這一行沒多久,年紀應該跟純純差不多,約略於1914年出生。這首〈雪梅思君〉甚至到了戰後還有許多歌手持續翻唱,包含天后江蕙。
#烏貓之聲
上述提及了〈烏貓行進曲〉,它的確是台灣最早發行的流行歌曲,演唱者其實也與幼良一樣,同為藝旦,她叫秋蟾。雖然此曲可說早被世人遺忘,但是透過該曲的再出土,我們才有機會一窺當時所謂的流行歌最早期風貌。我們現今聽到的所有流行歌,都曾經經歷演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則在〈烏貓行進曲〉發行後才算正式萌芽。
當年的流行歌可說是唱片界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詞曲作者及歌手必須在某個程度上夠了解流行歌是什麼,並且要有一定的成熟度才能與這個來自西方概念的世界流行接軌。接軌的同時,除了遵守流行歌的規則外,還得融入臺灣味,創作出讓聽眾可以接受的詞曲。所以其重大意義在於融合外來與內有,新創與舊存,西方與臺灣。這個挑戰對剛開始起步耕耘的這群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藝旦秋蟾唱了〈烏貓行進曲〉,「烏貓」以當時的社會氛圍來說,就是「摩登女子」。我們從風月報看到的秋蟾照片,秀麗當中透著貴氣,顯然就是一位烏貓代言人。
#最成功進入流行歌圈的藝旦
青春美,可以說是在流行歌界最成功的藝旦了。她本名為林春美,原為桃園人,後於臺北太平町擔任藝旦,專攻京曲。初入唱片界首度現聲在文聲唱片,與鄧雨賢合作了數首曲子,後兩人一同加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古倫美亞開啟了青春美的青春世界,以青春為名的她,專門演唱了青春系列歌曲〈老青春〉、〈青春美〉、〈青春美呢〉和〈青春讚歌〉,號稱青春歌手。青春美雖然學過京劇,不過卻沒有灌錄京劇或任何京音小曲唱片,也沒有像純純或愛愛一樣,挑戰其它樂種。脫離藝旦生涯後,看來便專心當個稱職的流行歌手。
除了在文聲的時期可以聽到她未脫京劇影響之外,在唱片中的表現漸入佳境,大致維持不錯的穩健水準。她唱紅的歌曲算來實在很多,紅利家的〈對花〉、博友樂的〈人道〉、日東的〈農村曲〉,還有泰平爭議不小的台灣首片禁歌〈街頭的流浪〉,都是青春美主唱。
整體來說,青春美算是在藝旦圈當中,切入流行歌界後表現最出色的一位,成績也最為亮眼。
#已消失的藝旦文化
大多數藝旦,在戰後的生活如何,後續過得好不好,只隔著資訊的大斷裂,皆不得而知。戰後新時代,藝旦文化消失在島內,成了一道說不出的無敵隔音大藩籬。
上述舉例的藝旦僅只是其中一部分,當時還有許多知名藝旦也灌製錄音,藝旦風華透過《風月》或《三六九小報》當中的報導看來也格外精彩。例如阿好、玉雲、根根、阿珠、鱸鰻或節子......等等。有趣的是,當時有兩位藝旦撞名,都叫「金治」,哪位歌迷要買哪位藝旦的唱片會搞不清楚,於是分別改取名為「小金治」和「大金治」。還有一組撞名更為奇特,因為都叫「罔市」,所以其中一位研判可能是皮膚較黑的罔市就被更名為「烏肉罔市」。
這些藝旦各有千秋,各有忠實歌迷,甚至曾經有日本歌迷將這些藝旦的錄音,從臺灣再買回原先的壓片地日本,當作聲音土產送給日本友人,於是這些唱片都曾經幾番折騰,數度漂流在往返臺日的海上,以聲音載體的形式來旅行。
藝旦的美,有聲有色。總令現代人多懷抱著神秘幻想,特別在現今已消失的台灣藝旦文化裡,更顯珍貴,充滿異時代的趣味。
#報時光專題 #報時光UDNti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
東薈芳 在 蔡小雀宅妖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他的「挺好的」!
……「沒關係,我只要撐過這個禮拜就好了。」她自言自語自我鼓舞。
就剩六天了,加油!
然後她就能回歸到上班、下班、追劇、看小說、撸粉圓的正常安和樂利生活了。
& & &
下班時分,麗陽同事沒能成功攔截到家珍,家珍不知道這是某人暗中連擺脫追蹤的反恐小技巧都用上了的結果,但是她匆匆忙忙上跑車的時候,還是四下張望了一下,搞得好像在做賊。
怪了,她到底心虛個什麼鬼啊?
她沒看見麗陽同事的身影,鬆了口氣之餘終於轉頭瞥向駕駛座上的聞鎮,卻發現他換了件白色T恤和黑色牛仔褲,一身沐浴過後的清爽醇厚男人體息在狹窄的車內空間輻射蕩漾開來。
咦?這傢伙是又刮了一次鬍子嗎?
「今天開了一上午的會議,下午又和幾個小子練了兩場。」他低笑,有意無意地跟她彙報行程。「怕滿身臭汗燻壞妳,所以剛剛在公司沖了個澡。」
「呃,我又沒有問,」她一頓。「不對,幹嘛跟我說這個啊?」
「妳呢?」他黑眸閃閃,興味盎然。
她臉上戒備之色更深,「我怎樣?」
「今天上班還好嗎?」
家珍強忍著跟他抱怨麗陽同事──又發神經──的衝動,吞了口口水,口是心非道:「挺好的。」
「晚上想吃什麼?」他不忙著發動引擎,柔聲問。
她清了清喉嚨。「這附近有一間麵店還不……」
「想草草吃頓飯就把我打發了?」他似笑非笑。
「怎麼……會呢?」她乾笑。
果然是大草原上機警、多疑、敏捷的小黑足貓啊!
他眼底笑意濃厚,偏偏自己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太好了,我就想著如果妳沒有特別想吃什麼的話,就帶妳去一家我相熟的酒家菜私房館子。老老闆吳老爺子是當年北投酒家菜界的第一把交椅,不過近幾年已經很少親自下廚,通常交給兩個兒子掌杓,不過剛好他老人家今天來了興致──」
大名鼎鼎的酒家菜!!!
家珍眼睛唰地亮了起來,口水差點潰堤。
酒家菜是台灣精緻台菜的起源,自民國初日據時代,距今已有接近百年歷史,初始是仕紳、官員、員外們的排場飲宴,有藝旦作陪,菜色細緻美味、注重刀工與擺盤,後來台灣光復,經濟起飛,第二代酒家菜崛起,更是萬花齊放……
早期的台灣酒家大多集中於艋舺、大稻埕,日據時代有蓬萊閣、東薈芳、平樂遊、江山樓等等……光復後,大稻埕一帶的百玉樓、百花紅,北投的吟松閣、新秀閣。
以福建菜福州菜為基底的酒家菜,馳名天下的布袋雞、烤乳豬、五柳枝、佛跳牆、桂花紅蟳、螺肉魷魚蒜等等……除了鮮香豐美之外,更富含滿滿優雅人文的內涵。
「──妳想去嚐嚐嗎?」
開什麼玩笑?她當然──當然──
東薈芳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中期-台西混搭裙|
◆蔣渭水的革命戀人,「陳甜」
今年八月,柯文哲所組成的「台灣民眾黨」正式成立,也使的1927年的「臺灣民眾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成為了社群話題。
1927年的「臺灣民眾黨」是日治時期由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目標是能為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帶來新的改革,「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可以說是在那個被統治的時代下,想透過社會運動與文化教育來實現理想的一群人。
其中,蔣渭水便是臺灣民眾黨的領袖之一。但許多人都不知道,除了那些學富五車的男子以外,蔣渭水身也有一個具有膽識聰慧的女性,在默默的支持他。
那人便是陳甜。在大稻埕最繁華的1920年代,年少的陳甜從清貧家庭來到台北,容貌清秀的她便在高級餐廳「東薈芳」擔任藝旦。而與友人聚會的蔣渭水,也正巧來到東薈芳聚餐。
一個是富有聲望的知識份子,一個則是炙手可熱當家紅牌,但過去沒有受教育的陳甜,竟與蔣渭水相談國家局勢頗為投機。兩人一拍即合,很快進入相戀,於是之後蔣渭水教導陳甜讀書識字,陳甜並加入台北青年讀書會,成為五十人中唯一的女性。
在以妾的身分嫁入蔣家後,陳甜改名「陳精文」,之後風風雨雨幾年,陳甜更是陪伴著蔣渭水從事社會運動。
1923年時,「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成立,然而當時日本法規管制政治集會結社,雖然後來活動轉移至東京舉辦,然而蔣渭水也因為這件事入獄四個月。
這件事情史稱「治警事件」,除了花蓮、臺東、澎湖外,全台都展開了大檢舉,總共逮捕41人、傳訊58人,有99人遭受迫害。當時台灣人心惶惶,而當蔣渭水入獄時,陳甜仍然頂住了壓力,持續地替蔣渭水宣傳演講。
『……你在內時,是靜養的好的機會,保守自己的身軀,以外的事請暫放心,這是我所希望的,你請。我親手寫的。阿甜。』
──摘自1924年陳甜予蔣渭水之信。
◆台西混搭裙
陳甜在照片裡的形象,總是文雅的大襟衫搭配西式膝下裙,這也是在一九二零年代時台灣年輕女性常有的穿著。我們在這裡參考幾張同年代女性的照片,還原當時的穿著。
[#鉸剪眉]
也就是瀏海啦!鉸剪眉通常是未出嫁女性前髮的樣式,但比較特別的是,那個年代的瀏海不只剪得平齊,還有像圖片一樣圓弧狀的。
[#麵線紐]
將頭髮如麵線繞曲梳紮於腦後,8-9歲到13-14歲女孩愛梳的髮型,較流行於南部地區。
雖然陳甜的年齡與地區皆不符合此髮型,然而由於過去沒有介紹這類的後髮髻,我們在這裡仍然是保留了這個設計。
[#大襟衫+#喇叭袖]
大襟衫是清制服裝的一種,「大襟」意指右衽的衣衫。在清領中期時,大襟衫有著寬袖和浮華的緄邊,到清末時則是袖子變窄,下擺變長。
而大襟衫到日治中期,則變為短至臂部,且略有腰身,還有七分喇叭袖。
[#西式裙+#皮鞋]
裙子由平面剪裁的馬面裙,變成西式套穿的直筒裙。相較於搭配行燈絝的綁帶靴,此時更常搭配的是女性的皮鞋與絲襪。
◆如果有人比蔣渭水偉大,我就嫁給他。
『……我不曉帶我的愛妻的寫真來這裡賞玩,很是可惜,幸得腦裡明明白白,還有印刻我妻影像,所以時時在腦裡,看得明白,聊可自慰的。』
──1924年12月31日,蔣渭水獄中日記。
蔣渭水先生在1931年因為傷寒過世,在8月23日的永樂町舉行「臺灣大眾葬儀」,那一天,有五千多個人趕來參加蔣渭水的大眾葬,而海外如上海、金陵、東京,也紛紛寄來了兩百餘件的弔慰電文。
而蔣渭水臨終前的攝影,陳甜坐在床邊,那年她三十二歲。
很多人勸還仍年輕的陳甜改嫁,但陳甜只說:「如果有人比蔣渭水更偉大,我就嫁給他。」後來她在台北慈雲寺出家,直到1986年病逝都沒有再改嫁。這五十餘年的青燈木魚,彷彿是為了這十年間兩人相遇的美好。
輾轉離1920年代已經接近一百年,那代知識份子的愛情故事也逐漸被世人遺忘,但這百年前的傾城之戀,卻是當時大稻埕裡最璀璨的一筆。
一百年算短算長?我們不知道,但這份愛隨著時間沖洗,在這霓虹絢麗的年代,讀起來卻是更刻骨銘心。
委託繪師:崔小熊
參考資料: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台灣早期服飾圖錄》、《臺灣服裝史》、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
#補充:
雖然我們在文中介紹了陳甜女士與蔣渭水先生的故事,但主要繪畫形象並非參考陳甜女士,而是〈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中所附的1920年末蘇何蜜女士的老照片,所以與陳甜的照片(比如髮型)有多處不同,但兩者確時都穿著台西的混搭裙。
#網友趁啵俺補充:
參考了《臺灣服裝史》、《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日風俗一百年》、《台灣顏、施兩大家族成員服飾穿著現象與意涵之研究》等書籍資料,但因為這些資料都沒有對1920年代的髮型變化有詳細的解釋(但依稀記得在某本書還是其他網路資料有提到「側梳式髮型」)。所以我最後還是以網路可以找到的資料為主,自己試著在網路搜尋1920年代的照片,並藉由老照片把1920年代的造型歸納出來。先找出有確切年代的照片,然後再互相比對推論其他照片的年代。
最後得到的結果是,老照片中留有鉸剪眉的女性幾乎都穿著窄袖長下擺襟衫搭配直筒褲,因此髮型與服裝應視為一套。而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有穿著直筒褲的照片是標示拍攝於1920年代的,再從1920年代的團體照看不到直筒褲的狀況判斷,直筒褲應該在1920年代初年就被淘汰了。
1920年代流行寬袖上衫和西式裙,而穿著這種服式的女性多把頭髮梳成旁分或中分,除了
http://pic.pimg.tw/dotmanple/1404232792-727747732.jpg 這張照片還有類似鉸剪眉的瀏海以外,無法在穿著喇叭袖的女性身上看到鉸剪眉。而從1920年代的團體照可以看到當時服制相當一致,基本上都以喇叭袖上衣搭配西式裙為主,當中找不到窄袖襟衫搭配馬面裙的裝扮也不見鉸剪眉,從此驗證窄袖襟衫馬面裙搭鉸剪眉的造型結束於1920年左右,而1919年開始頒布了許多教育政策,教育逐漸普及引進西方文化進而影響傳統觀念,而這可能是影響鉸剪眉走向側梳式髮型及中分髮型的關鍵原因。
因此從服裝與髮型的搭配推論,1926~1930年的流行髮型裡應該不包含鉸剪眉的,或許有但應該只是極少數人而已。
東薈芳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東薈芳 在 旗亭/江山樓、蓬萊閣- 台灣的酒家文化最興盛@ 姜朝鳳宗族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旗亭/江山樓、蓬萊閣-早期台灣的酒家文化/「東薈芳」創於1884年(光緒10年)是大稻埕最早設立的大型酒/句俗諺「登江山樓,吃臺灣菜,聽藝旦唱曲」/「江山樓」、「東薈 ... ... <看更多>
東薈芳 在 張哲生- 91年前,大稻埕東薈芳餐館新設立「如意食堂」之菜單。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東薈芳 算是大稻埕最早期的餐廳,位於城隍廟後街,即今延平北路與南京西路口。而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於1917年開設的大型酒樓「春風得意樓」就在東薈芳對街不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