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品音樂會*
《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影像與音樂的天堂交織
FB詳情
https://fb.me/e/cmboz7yre
報名請來Line
https://lihi1.com/Jvbg2/FB
12/05 (六) 19:10
鋼琴/人聲
阮丹青
攝影主講
陳理德
小提琴
黃偉駿
Special Guest:
中東鼓
馬儁人
乘著被天使吻過的嗓音,跳一支跨距千萬年的三城舞。
斜陽迤邐在金字塔末尾,陵寢裡的法老王,驕傲地睥睨整座埃及王朝;冰與火的絕美容顏,在冰島這片土地上,溫柔迸發;船夫低迴的歌聲,在威尼斯這座城市繚繞了數千年......
在阮丹青空靈的歌聲帶領下,穿梭雲端樂音之間,搭配精彩的影像敘事,晨光中的人類文明,與半個地球外的自然絕美爭輝,而被恐懼籠罩的威尼斯嘉年華,是否正在演出另一個世紀末?
演出人員介紹
鋼琴/人聲|阮丹青
★多項金曲獎、金鐘獎肯定
1998發行首張流行音樂演唱專輯「跟蹤」即入圍1999金曲獎最佳新人,先後曾發行過4張流行音樂專輯,創下近五十萬張的銷售數字。2007年獨立製作發行首張「陽光海岸」入圍金曲獎三項大獎演奏類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作曲人,而主持電台的同名廣播節目也讓她兩度入圍廣播金鐘獎 最佳非流行音樂節目與主持人。 與盧欣民劉瑋菁等一同打造『山中的上帝』並獲2017傳藝類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
★超豐富音樂經歷與作品
超過20首知名詞曲發表,包括如黃鶯鶯(天使的指紋)/張清芳(沒有愛的男人)/李玟 (Love Comes so Easy)等,曾任舞台劇音樂設計與live演出。受邀與九位優秀作曲家於台灣國家演奏廳、受邀台北詩歌節 演出三首跨界作品 。融合曲風、即興演奏、肢體舞蹈、詩歌等劇場元素進行巡演。發行十年演唱全創作專輯「尋愛旅程 (The Journey of Love )」 ,2018 六月第五張創作專輯 LIGHT(薇光旅程) 全台發行 。2020 與傾聽心聲共同發行 「12個迴響」專輯。
攝影主講|陳理德 Charles Chen
陳理德的數理背景、商業訓練、對文學電影的狂熱、對旅行探索的著迷,反映在他作品裡的複雜心理層次和曖昧的符號意象,遊走現實和虛幻之間。
由動態藝術興趣延伸至攝影創作的陳理德,作品的故事性並非傳統"決定性瞬間"類型(引人想像照片停格的瞬間前後發生的故事),而是整個故事都在同一張作品裡。結合攝影本質的紀實性與藝術本質的原創性,傳遞出一種無時間性的永恆。
黑白彩色,陳理德用了兩種方式來表達外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相應對照。彩色絢麗浪漫富多曖昧層次,黑白燃燒真實,直指在人心荒漠裡爬行的現代人。
小提琴|黃偉駿 Stephen Huang
2015年金曲獎四大滿貫「最佳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最佳作曲人」、「最佳演奏錄音專輯」。林宥嘉世界巡迴演唱會弦樂團首席。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爵士與流行小提琴演奏碩士。
巡演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各大音樂節,包含著名音樂節如韓國Jarasum爵士音樂節、上海爵士音樂節、南京爵士音樂節、兩廳院夏日爵士音樂節、以及珠海北山世界音樂節等,目前為「玩弦四度」弦樂四重奏團長。
中東鼓| 馬儁人(special guest )
★記者資歷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
記者資歷
1994年 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體育組,製作「體壇風
雲」節目
1995年 進入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擔任攝影記者,主跑軍事
新聞
1996年首次踏上伊拉克採訪戰事。某天從戰場回程的路上,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傳來陣陣樂音,那帶點哀愁的唱腔在山谷中 迴盪,伴隨簡單明快的鼓聲,聲聲鑽進細胞裡。那一刻,音樂魂再也無法安靜。
2007年起開始浪跡中東世界,十年內造訪埃及、敘利亞、突尼西亞等阿拉伯文化重鎮,學習各類中東打擊樂器與中東音樂文
化。
目前於亞洲各地教學與演出,期望大眾欣賞進而學習中東音樂,更希望能透過音樂介紹這地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讓世人對中東少一點誤解,多一點關懷。
★音樂資歷
2009 赴敘利亞學習,師承中東打擊樂大師Jamal al-Sakka
2010 赴突尼西亞學習,師承突尼斯國立高等音樂學院Brahim Bahloul教授
2012 師承埃及大師Khaled Badawy2014 師承黎巴嫩中東打擊樂家 Souhail Kaspar 成立Hamnavâ中東樂團,擔任Aashti汎絲路樂團鼓手與音樂家張宜蓁共同籌組東方世界音樂聯盟
東方足跡報名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海盜夏令營 #跟著Lara海盜一夏 #維京海盜 #Vikings
海盜營的第二天一早, 我們在 #臺灣博物館 的 #土銀展示廳 集合, 看看過去在日本時期的💵💰💎財庫是怎麼運作的。
✍️
而後便有 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 的 #斑鳩老師 帶著孩子們 “看骨頭認識鯨豚”。必須說, 適度的專業導覽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這樣科普類型的博物館, 如果我們只是進去走馬看花, 只能看到👀好多好大的骨頭吊在天上~但是經過斑鳩老師的解說, 當我們抬頭看著那龐大的抹香鯨🐋的骨頭時, 腦中便能想像他當時如何藉著尾巴的人字骨, 在海洋裡遨遊~如何透過中空的下顎, 傳達聲音到耳骨~👂然而就在導覽結束的同時, 在蘭嶼卻也有一隻小的抹香鯨擱淺死亡......😢
⛵️
下午的課程回到了教室, 延續前一天的北歐主題, 我們將“維京海盜”的身世之謎, 一步一步揭開~ 從掠奪的路線, 是往東還是往西?到貿易的進行, 除了用獸皮跟阿拉伯商人交換珠寶外, 維京人還有一個著名的“商品” -- 奴隸😵😵什麼是奴隸?只是指做很多事情的人?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下, Lara老師幫忙下了個結論:一個沒有權利、沒有自由, 被迫無償工作的人, 才被稱之為奴隸。從最近的影片話題 - 這500年來的美洲黑人奴隸, 到千年前的斯拉夫奴隸, 這群聲音隱沒的人, 卻是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
🇷🇺
既然說到斯拉夫, 就不能不提維京人兩大貿易中心之一, 在現今烏克蘭的首都。這邊Lara老師出了一個難題, 請兩隊猜一猜, 烏克蘭的首都是哪一個城市?我給了四個選項:
哥本哈根、奧斯陸、基輔、都柏林
.
..
...
(大家不妨想想看, 哪個是正確答案?)
兩隊分別用刪去法,
雷鳥隊: 絕對不是哥本哈根, 那是🇩🇰丹麥的首都!
紅血隊:也不是奧斯陸, 那是挪威🇳🇴的首都!
.
聽到這樣的討論, Lara內心不禁竊喜😍本來我是有點故意提供大家“不熟悉”的選擇, 但是我的學生們程度真的很高(對, 這個時候一定要沾光一下😂~我的學生~😎😎😎) 居然知道這兩個城市, 那麼在基輔與都柏林之間, 兩隊都作出了正確的判斷!
🕌
基輔, 在當年維京人的貿易驅使下, 成了他們在東方最大的貿易中心, 而維京人的基因, 也就這樣, 留在了廣大的俄羅斯地區。事實上, 全世界幾乎有一半的土地, 都有他們踏過的足跡.....想知道有哪些嗎?問問來 #海盜營 的孩子們吧~😉😎
#Lara海盜營Day2 #ToBeContinue
****************************
錯過七月的報名嗎?8/17~21還有機會喔~
✅yeslara.com/KC雙語營
東方足跡報名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施振榮/防疫寫下「東方矽文明」精采扉頁
2020-05-18 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作者/施振榮
我曾在一九八九年提出「科技島」,對日後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影響宏遠。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在二○一六年再次對未來發展提出呼籲,台灣的新願景就要以成為世界的「創新矽島」(Si-nnovation)為定位,並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Si-vilization)的發祥地。
人類的文明發展和科技息息相關,從石器時代文明到青銅器時代文明一路發展至今,「矽文明」時代已來臨。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好的東西會流傳下來,受到大家的嚮往及讚賞,保留下來就成為文明的一部分。
此次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重大的衝擊,大家的生活也都受到影響,不過戰勝疾病,維繫人類健康也是文明重要的根本。尤其如今已進入矽文明的時代,我們也可以看到防疫和科技有密切的關係,台灣除了有一流頂尖的醫學研究人才與醫療水準之外,如何借重資通訊(ICT)與人工智慧(AI)科技,將成為防疫工作成敗的關鍵。
台灣的防疫成果有目共睹,成為全世界的模範生,各國也紛紛前來取經。台灣能有此成績,我的看法是,台灣的防疫能量整合了醫學研究與醫療服務、科技與人工智慧、健保制度,才成功讓台灣的防疫工作取得世界領先地位,並將經驗分享給全世界。
台灣此次用防疫的成果,在東方矽文明的發展史上,寫下了精采的扉頁,並對人類做出了貢獻。
過去文明的發展,在漢、唐時代,東方文明曾是世界的主流,直至清代西方文明才逐漸引領全球。如今華人勢力再崛起,如果在各個不同領域可以對世界做出新的貢獻,東方(矽)文明就有機會再次成為主流。
除了智慧醫療及健康醫療可以體現文明重要的一環之外,文化科技也是未來台灣在推動東方矽文明可以著力的方向。
目前我也擔任文化科技發展聯盟的召集人,同時還與民間有心的企業家攜手成立了首家文化科技種子基金,為的就是希望能進一步整合文化與科技,進一步帶動文化產業的新發展,以科文雙融為東方矽文明寫下精采的一頁。
文明需要長期的累積,往往要有幾個世代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出成績,寫出好的案例,就像此次台灣所寫下的防疫案例,在防疫過程中展現了台灣的矽科技文明能量,包括整合健保的口罩實名制、國人旅遊史註記、防疫足跡掌握追蹤、疫情簡訊通知及政府學研攜手民間投入新冠疫苗及快篩試劑的開發等,都受到大家的讚譽,成為學習的對象。
我認為,只要在各領域逐步累積更多受到全世界嚮往及讚譽的好案例,台灣未來絕對有條件及潛力能成為「東方矽文明」的發祥地,與由西方世界主導的「西方文明」並駕齊驅,分別在東西方為全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45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