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女孩日 為女孩們加油!
10月11日是「臺灣女孩日」,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女孩們走出課堂書本,種下參與改變社會未來的種子。
東吳高職汽修科的余佩縈同學在國中技藝學程中喜歡上修車,所以從幼保科後轉為汽車科,顛覆一般人對於女孩作汽修工作的印象,可是她勇敢地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定「寧可吃更多的苦,也願意承擔起來」。
今年嘉義市的台灣女孩日活動,將在10月12日於秀泰影城辦理女性影展首映會,特別安排《家庭式》、《部落地圖》2部影片做為首映影片。
更將在10月17日下午2時假市府9樓大禮堂辦理一場由嘉義女孩賴麗君導演與彭家如導演的拍攝的優秀紀錄片-「老鷹之手」電影世界首映會,鼓勵女孩可以勇敢實踐自己的夢想。
光宏邀請大家來觀影,來看嘉義女孩的勇敢作夢和實踐夢想。
東吳高職地圖 在 小劉醫師-劉宗瑀Lisa Liu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據說會被檢舉ㄝ
那就分享再分享吧
(Facebook 原文疑因被檢舉而消失,但作者說過歡迎轉載)
李秉憲:
打烊後,幫女兒洗完澡,有點時間就來寫些雜談。先說好,這是一篇很長很長很長很長的文章;有時間的朋友就加減看吧!
我打出生至今,就是一個道地的台北人。
沒在其他的地方長住過,從小到大,就只待在台北這座城市。
讀書在台北,當兵在台北,工作在台北,
就連現在開店也是在台北。
三十五個年頭,全都獻給了這座城市。
在這座城市裡生活,從小就必須浸淫在一種望鄉的氛圍之中。
我的家住在復興北路附近,靠長春路邊的巷子。
念的是吉林國小,逛的是遼寧夜市;
活動的範圍是龍江街一帶到合江街左右。
當兵在中華路上,常去西藏路出公差,
或去重慶北路上採購軍用品;總部在東吳大學附近;
要趕路的話可以飆車走延平北路轉敦煌路過去。
細看這些生活過的軌跡,到了時過境遷的現在,我才了解;
原來這整座城市瀰漫著一股濃到化不開的鄉愁。
在外省籍濃度高達80%的城市裡,
這種鄉愁是一種必須,也是一種唯一。
我居住的城市,用著路名去勾畫著一個我不認識的國度。
而這個國度,是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祖國」。
唯有如此的望鄉,才能讓這裡的人們有著希望。
每個人都習慣了這種沉醉。
而兒時的我,從未懷疑過這種沉醉,也跟著浸淫在這種鄉愁中。
在每年的雙十國慶與元旦升旗,處處旗海飛揚,
將所有街道與橋樑染成了紅藍一片,
時時提醒著我們切莫忘記「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初衷。
因此我國小唱的歌曲是中華民國頌、萬里長城與四海都有中國人;
隨著國小四五年級時爆發天安門事件,
我們更是滿腔熱血的唱著「歷史的傷口」與「龍的傳人」。
每每唱到「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中國人」時,
更是彭湃洶湧到熱淚盈眶。
我從未懷疑過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即便我困惑著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說著我聽不懂的方言;
我仍努力的學習著字正腔圓的北京話,
甚至還反覆練習著日常生活中不曾出現過的腔調去參加過演講比賽。
這一切只因為我的教育、我的環境、我的背景如此的教導著我。
所以在國小五年級蔣經國去世的時候,
每個小學生與老師都哭的如喪考妣,(可能老爸死了也沒哭成這樣)
因為我們喪失了反攻大陸的明燈,因為我們無法承受這種哀痛。
因為我們失去了一個中國的明君與偉人。
因為我以為我是中國人。
直到我升上大學為止。
在大學剛放榜,重考聯考完的那個暑假,我在家裡翻閱我哥的教材。
當時在念台大的他正在修台灣通識,
我順手就拿起了「寒夜」、「荒村」、
「植有木瓜的小鎮」等書籍來看。
一看,就不知不覺看了一整個暑假。
然後翻閱了呂赫若、七等生、吳濁流、葉石濤、楊逵、李喬等人的作品;
到閱讀他們的生平簡介,再以此為經緯,慢慢著往下摸著,
赫然摸到了一個當時從不曾出現在課本上的數字 - 228。
才突然重新認識起了自己居住的這個城市。
「國民黨的軍隊從基隆港登入後一路不分青紅皂白地開槍射殺百姓,
一路殺到了植物園,當時在裡面約會的男女被擊斃的粗估有60餘人;
而後清除完台北的抵抗份子...
國民黨軍將屍體堆放在北門口與鐵路總局邊;
據當時國外記者描述,屍體堆疊的高度足有超過兩層樓。」
「圓山橋下也成了行刑的地點,
當時處刑完的屍體丟棄在河邊任水流,連河水亦染成了鮮紅色...」
我到現在仍記得看到這段文字的自己情緒有多激動。
激動的不只是這個政府隱瞞了這段歷史,
而更是自己原來是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
我過去所學的一切跟我所生活的一切全無關聯;
而這些寫在教科書中的更跟真實的世界毫無關聯。
原來真正推翻滿清的叫袁世凱,
原來第一個起義革命的叫孫武,
原來當時國際承認的中國代表是北洋軍,
原來當時最有希望拯救中國的明星是汪精衛,
原來當時為了打勝共產黨,
國民黨炸了黃河花園口造成89萬人喪生,
原來當時打中國的日本兵有20萬人來自台灣,
原來當時轟炸台北的是中國與美國,
原來當時日本並非將台灣歸還給中國,而是由聯合國代管,
原來當時中國強佔了台灣,並引起英美抗議;
原來曾有個叫陳智雄的知道一切而試圖揭露,直到死前都在喊台灣獨立。
原來當時美國總統曾怒罵我們的總統夫人私吞了美國的援助金,
原來當時全台灣85%以上的人使用的語言叫做方言,會國語的人不到15%。
原來當時下令禁說台語的新聞局長後來當了省長,直到今日仍出來選總統,原來當時曾有四萬萬元換一元,造成一堆百姓自殺發瘋;
原來當時全世界60%的蔗糖產自台灣,而這些產值幾被國民政府給私吞。
原來當時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搶走了許多人的土地,造成一堆氏族破碎。
原來當時美國金援台灣,將輕工業交由台灣製作,
才間接創造出了經濟奇蹟。
原來我的課本教育我的從來都是一個虛假的神話。
一個令我深深著迷不已的神話。這些神話很美。
只是,不存在於真實之中。
我們精美的秋海棠地圖只存在於課本裡,
闔上書本,走回台北市的街頭,
台北人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在這些道路上找尋著身為中國人的慰藉。
曾有個笑話這麼說:
駱駝寶寶問: 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眼睫毛那麼長呢?
駱駝媽媽回答: 因為我們要在沙漠中行走,長睫毛可以檔風沙啊
寶寶又問: 那為什麼我們的背上為什麼要有兩坨東西?
媽媽回答: 那是用來儲備體力的,這樣我們才能在沙漠旅行~
寶寶最後又問: 說的是啊,可是,既然如此~
媽媽,那我們現在在動物園裡做什麼?
是啊,既然我們身為中國人,那麼我們現在在台灣做什麼呢?
又或者該問的問題是:中國創立於1911年,
那麼,在此之前,活在台灣的又是什麼人呢?
還是,在1911年前,就不存在著台灣人?
說來可笑。我到大學前畫不出一張台灣地圖。
我不知道雲林彰化嘉義台中哪個在哪個的上面。
可是我知道中國的煤都是遼寧,鐵都是四川。
我知道烏魯木齊在哪裡,可是我不知道崙背在哪邊。
(環島的時候我曾在那邊跟陌生的基督教友借住一晚,感謝他們的熱情)
不懂台灣歷史,不懂台灣地理,不會說爺爺奶奶的台語,
原來身為一個中國人,不懂台灣是很合乎邏輯的。
於是,在大學到研究所的那段時間,
自己慢慢看了很多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書籍。
才慢慢地將這個城市與自己生活的軌跡重新做了一個連結。
原來當時日治時期之初曾有個台灣民主國;
可惜在教科書上被稱作「抗日英雄」的丘逢甲烙跑,唐景崧也龜縮,
只得靠地方仕紳代表辜家去開台北城,迎接日軍與日商代表進城。
這個日商代表叫三井船務,至今台北總公司仍在南京東路上,
恰巧也是我媽工作的地方。
原來當時清治時期桃園曾有個李騰芳高中舉人,
門前立了兩根舉人柱,是當時台灣唯一看到巡撫不用下跪的象徵,
李家也成了桃園的望族;而其家宅後來翻修整新,叫做「李金興宅」。
恰巧也是我爸的名字。
( 我堂哥堅信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不過因該是亂扯的,人家是客家人..)
原來劉銘傳當時建構的鐵路並不像教科書裡寫的那樣豐功偉業;
反而是粗枝濫造,且不堪使用,距離更短短的僅只從台北到新竹;
直到之後在日治時期全數拆除,日人重新建構,
從1895年到1906年打通了全台縱貫線,藉以展示日本的高科技水平,
將台北打造為大東亞共榮圈的現代化城市樣板;
並且也開設了當時第一間百貨公司新光三越在台北車站對面;
恰巧也是我們針線球的成立後的第一個寄賣點位置。
原來二十六年前有個民主鬥士曾在民權東路三段上,
將自己鎖在一間名為「時代雜誌社」的出版社內,
為了表達對當時言論自由的禁錮而以自焚手段作為抗議。
而當時警方攻堅前的據點就是在該雜誌社對面的中山國中。
恰巧也是我就讀的國中。(恰巧攻堅的兩位隊長如今成了副市長與局長)
原來這城市在過去與現在存在著好多好多的故事。
而這些教科書中從未提及到的故事,
在歷史的軌跡中藉由血脈與建築埋下了現在的樣貌。
在時過境遷後逐一堆疊成了現在的這座城市。
原來我生活的台北,在教科書教教導的「中國」之外,
有著太多太多我不曾聽聞過的故事。
真實而又有血有肉,穿古貫今的故事。
我很喜歡這些故事,因為這跟我的生長背景有所關聯;
因為我是台灣人。
你說義務教育重要嗎?他其實可以很不重要。
因為我到現在早已忘了那些國高中教的地理與歷史。
而我現在累積的所有對這塊土地的知識與情感,
都來自義務教育結束之後,出於興趣使然的自我研讀。
大學看的是一些台灣的歷史;而研究所看的是台灣的習俗。
與一些些的原住民文化與南島語系文明。
這些知識並非來自義務教育,但我仍能自學而知。
你說義務教育不重要嗎?他其實還真的蠻重要的。
因為時到今日,我的許多同輩朋友們,
仍然堅信著教科書的那個「中國」。
仍然堅信著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而忽略了被外族滅國的元朝與清朝。
仍然堅信著憲法寫的我國的領土包含了中國蒙古新疆與西藏,
而忽略了外蒙早已獨立,西藏從古至今都未納入漢文化的版圖中。
仍然高唱著「中國一定強」、「四海都有中國人」,
而忽略了自己出國時會不自覺地說自己來自 Taiwan而非China.
我曾受的教育賜給了我一個叫做「中國人」的板模。
這個板模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背負著一個看不見也摸不著的鄉愁。
瀰漫在我成長的城市之中。
這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充滿了許多的矛盾與困惑。
到18歲那年,我很慶幸自己突然地轉身將他脫去,
從此不再背負這個沉重的「祖國」。開始用自己的眼與腳,
去找尋自己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去。
我很慶幸這裡的人仍有多數人記得真實的歷史。
我更慶幸這裡的人曾群起反抗過一個威權,將真實逐一歸還給百姓。
之前我曾看過姪女的國中課本,訝異到裡面居然清楚寫著台灣各地的產物。
那是過去我國中高職課本不曾出現過的知識。
我很想告訴他,這些知識並不是平白無故出現在義務教育裡的。
而是不知道背後淌過多少的血淚,才換到課本上短短的一行。
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的下一代會比我更早認識到自己的這塊土地。
而不用像我們這代一樣,得靠自己努力才能學到,
或者更多的同輩就乾脆放棄了解,就這麼吃著義務教育豢養的飼料,
努力捍衛著一個叫做「中國」的神話美夢。
在受過了這些教育後的現在,我總算知道了我不是中國人而是台灣人。
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希望以後也不要是。
然而這並不代表著我就得要痛恨與否定中國。
在研究所的時候,我的一位老師胡澤民教授說了很有意思的話:
「台灣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中國的歷史反倒是台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更精確地說:我喜愛漢族從古至今的文化,因為那裏有著我們的根源。
我們的八家將可追朔到蘭陵王時期的儺;(是的,就是那個連續劇蘭陵王)
我們的台語可追朔至漢朝的雅言,
我們就是整個漢民族文化的結晶。
我們必須知道自己來自於漢族;然而,這一切都與「中國」無關。
我很喜歡高行健在【一個人的聖經】裡寫的那些,
特別是
「你不再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也不再把他人的陰影當成假想敵。
走出陰影就是了,不再去製造妄想和幻象。」這段。
中國並非是我的敵人,我亦希望能成為他們的朋友。
只是我清楚知道,我從來就不是他的人。
走出了義務教育,走出了中國,
我腳下的土地,我居住的城市,才是生我養我的文化。
整個台灣的歷史教育從解嚴走到現在不過短短的35年,
好不容易我們漸漸地解開了一個「中國」的禁錮;
能真正以這塊土地作為出發點,
用同心圓的方式往外推,去看看與自己相關的歷史與地理。
即便從未有人為過去錯誤的教育向我們這輩的人道歉,
我仍為今日教育的演變感到欣喜。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比我更了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不用再像我一樣,用著12年的時間去背負著一個從不屬於自己的鄉愁。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選擇用任何的視角去觀看整個歷史,
甚至用中國單一的視角去看我都能接受。
只要他高興,
他可以成為台灣人、中國人、日本人或美國人;
但必須出於他的自由意識選擇。
若在民智已開的現代,
仍有人試圖再將某些制式框架貫在他的腦中,
仍有人試圖將「一個中國」這樣的枷鎖靠在他的腳上,
我絕對會跟他拼命到底。
這就是為什麼在前些日子,我又重新回到街頭。
我有我信仰的價值,我也願意為這樣的價值付出。
用自己的眼與腳,去見證這個世代,是我們的運氣,
也是我們的義務。
我沒浪費我的運氣,我亦盡了我的義務。
很慶幸我居住在台北,有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去見證歷史。
這是個最差的時代,卻也是個最好的時代。
我喜愛我的城市,我以身為台北人為榮。
過去我的鄉愁在中國;而今我已不再有鄉愁。
因為我住在我的家鄉,不再憂愁。
謹記於8/1,新舊課綱交替之時。
我是秉憲,祝大家都能找尋到自己的根源。
感謝您的收看,下次閒聊再會。
若有親友真的看完,我由衷感謝。歡迎任何討論與轉載。
東吳高職地圖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首度在嘉義市舉辦的103年全民運動會,今(25)日下午五時在嘉義市立體育場盛大舉辦開幕典禮,全國5都、17縣市逾萬名的隊職員、裁判、眷屬齊聚。敏惠與副總統吳敦義、監察院長張博雅、教育部長吳思華、體育署長何卓飛等人,邀請全國民眾10月25至29日「來嘉運動,來嘉趣桃!」,參與嘉義市體育盛事,感受人文城市的動感魅力。
開幕典禮之前的16點55分,全民會特別安排施放2400顆紅、藍、白空飄氣球向空軍雷虎小組致敬!在體育場會場正北門、主席台左方,紅藍白三色空飄氣球緩緩飄過體育場與嘉義市天空,向空軍雷虎小組獻上最高敬意,感謝國軍保家衛民,為全民運動會開幕典禮拉開序幕。
開幕典禮下午五時於嘉義市立體育場登場,節目安排充分展現桃城的創新與活力。一開始由來自嘉義市四所高中職同學組成的2400人活力啦啦隊表演,用熱情與活力迎接貴賓。而現場聯合21個含社區、高中、及國民中小學的千人管樂迎賓樂,讓全國民眾感受嘉義市管樂之都的魅力。
序幕表演由嘉義國中823名學生演出「蘭潭泛月映禾鄉」舞蹈,以舞蹈呈現對嘉義市的感謝與讚嘆,巧妙將蘭潭美景、稻禾畝田婆娑入舞。隨後是興嘉國小及十鼓擊樂團等395人,以鼓聲敲出震撼人心的「擊鼓撼躍諸羅山」,展現嘉義人保護家鄉的忠義,希望與賽選手皆能凱旋而歸。
典禮中,敏惠與代言人曹佑寧、全民會吉祥物「桃城小精靈」及全國運動員在東吳高職學生手持以古桃城地圖設計的單位牌引導下依序入場,大會會旗也在嘉義女中樂儀旗隊與博愛國小樂旗隊引導下,由吉祥物「桃城小精靈」造型的空飄氣球帶引下隆重豋場。選手宣誓由太極拳選手謝媁婷擔任;裁判宣誓為定向越野裁判長陳俊民擔任。最後聖火由沙灘角力選手陳威霖、木球選手張琬聆接棒點燃。兩人手持以桃城、噴水池及管樂三元素所設計的聖火火把,點燃103年全民運動會聖火。聖火引燃瞬間,主辦單位精心設計的管樂聖火臺,綻放出的LED音符與煙火兩相交織,彷彿聖火台吹奏著迷人的樂章,為103年全民會揭開美麗序幕。
壓軸的選手之夜由節目主持人黃鐙輝主持,曹佑寧、鐵獅玉玲瓏、撼動特技藝術團、歌手家家,黃小琥演出,一起舞動全民、齊聲吶喊,讓選手之夜的氣氛High到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