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代理人》前篇。
.
玩偶設計師月子遭到身穿金色球鞋紅色球帽拿著一隻彎曲球棒的不明少年攻擊,豬狩和馬庭警官負責追查案件,只是線索有限,受害者仍不斷出現。究竟神秘的「球棒少年」到底是誰?
.
一,我知道《妄想代理人》是將電視動畫直接搬上大銀幕(所以每個章節中間都會有片頭和片尾曲),但我沒想到影片的聲音品質會這麼差,看了五分鐘,覺得聲音怎麼都悶著?想說這樣直接放到大銀幕也太不專業。等等,等等,啊!我忘了把耳機拿下來!!耳機一拿掉,聲音瞬間亮了起來。
.
厚,年紀大很容易隨便錯怪別人!(自掌嘴巴)
.
二,今敏導演的片子真的好適合反覆觀賞喔,#細節多到不管看幾次都有驚喜。從去年開始,陸續重溫今敏導演的《藍色恐懼》、《東京教父》、《盜夢偵探》(下週換《千年女優》登場!),接著補上《妄想代理人》前篇,只能說:「《妄想代理人》根本是集大成之作!」雖然影集分鏡沒有電影那麼地令人眼花撩亂,但是探討的主題都能跟今敏導演的影片相呼應。
.
我們可以在《妄想代理人》劇中的月子或家庭女教師身上看到《藍色恐懼》的影子、拾荒婆婆和逃家少女令人想起《東京教父》、「球棒少年」則是《盜夢偵探》的具體呈現,穿梭在想像與現實之間,探索幽微複雜的人類心靈,反覆詢問:我是誰?我能成為誰?
.
《妄想代理人》從不同的受害案件探討各種社會問題:職場上的排擠與霸凌問題、女性對於男性威脅的恐懼、自小追求成功的野心與惡心、階級的暴力和壓迫、群體的保守與衛道,導致人們不得不壓抑真實的自我、還有人心受制於金錢、成就、性愛、貪婪、嫉妒、偷窺、亂倫、名利等因素,深陷心靈地獄卻又無法自拔的困境等。
.
《妄想代理人》的神奇,在於事件的鋪展方式,從單一事件慢慢擴散開來,既像是「暗示」,召喚出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面(慾望)。也像是無法控制的傳染病,逐漸污染群體的思想,直擊心靈「集體淪陷」的危機。
.
#底下有雷喔喔喔
.
.
.
對我來說,影集中的「球棒少年」像是被賦予實體形像的「網際網路」:傳播速度更快、觸及人數更廣、殺傷力與渲染力更強大,具有能夠讓身處不同空間的人為同一件事同步感受到焦慮的能力。
.
《妄想代理人》是2004年的作品,但是這部影片卻像是預言般,提早預見了當代世界如何因為失控的網路社群媒體,使得虛擬網路的言論變得越來越真實(影響力不斷增加),甚至從虛擬空間跨入我們身處的真實世界,並且造成嚴重(且難以彌補)的傷害。
.
三,「他們都在遇襲後,反而像是放下心中的大石。」這段台詞聽著覺得有點悲傷,一開始覺得那是人的逃避,故意不去面對眼前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再仔細一想,卻覺得那是自殘,因為無法面對自我與困境,通過傷害來向外界求救,希望內在的傷痛,能夠被看見,能夠受到援助。
.
四,《妄想代理人》的兩位調查警官,分別是年紀較長經驗較豐富的豬狩,以及年輕但比較能用非正規方式調查案情的馬庭。豬狩曾感慨地說:「沒有理由的犯罪?現在已經變成那樣的時代了嗎?」哀傷社會民情變得跟他熟悉的過往大不相同。馬庭則在追案過程,不斷深入被害者的內心世界,最後深陷其中,成為另一個受害者。看著豬狩和馬庭警官,我想著:啊!啊!啊!他們不就是《破案神探》影集裡的兩位警探的化身嗎?無論是心境或遭遇到的困境都好像!不知道《破案神探》的編劇有沒有看過《妄想代理人》?
#破案神探超好看一併推薦
.
五,很喜歡《妄想代理人》的片尾曲,眾人睡成一片,最後卻是拼組出一個大大的「問號」,訴說每個人即便睡眠的神情看來安詳平和,但內心底對自我對群體對生活的世界的疑惑,卻是始終都在。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東京 教父 片尾曲 在 貓王不討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有時候大人也會想要,像嬰兒一樣哭啊 」
看了動畫大師今敏的【東京教父:4K數位修復版】,內心覺得好溫暖。
三個遊民:逃家少女、醉漢大叔、跨性別酒家女,在聖誕夜撿到棄嬰,有點像三谷幸喜的多線敘事喜劇。
最驚喜的是片尾曲,日本搖滾樂隊 Moonriders 主唱鈴木慶一,改編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變成一首雷鬼版的「流浪漢之歌」,他唱:
「 真想消失掉,這個世界一片黑暗 」
「 人渣有人渣的歸宿,人渣有人渣的居所 」
「 來吧,在加勒比海喝一杯蘭姆酒 」
在絕望的人生後,還是要有點希望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