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車站,盤踞在 #丸之內 的這座紅磚之城不只是 #東京地標,也是日本全國鐵道的心臟。建造此車站的 #建築師,作品遍佈全國,他是 #辰野金吾,日本的第一代建築師,也是打造出明治時代日本面容的巨匠。
⠀⠀⠀⠀⠀⠀⠀⠀⠀⠀⠀⠀
▋ 到IG掌握更多日本即時資訊:
https://www.instagram.com/tsunagujapantw/
東京車站建築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展覽|四個道具串連一個建築展】場域.啟發—隈研吾展
本週日(9/12)〈忠泰美術館〉奧夫賽計畫(Off-Site Project)展覽《場域.啟發—隈研吾展》就要結束了,快點上網預約!
我常好奇建築師在設計時,是如何去設想在自己的建築裡看出去的風景,或是建築環境對其在設計上的啟發;又或是設計給A地的建築,後來在B地實踐的時候,那會是怎麼樣的心情。
而在這個展覽裡特別提到:「隈研吾秉持融合當地環境和文化的信念,從地方出發,其創作遍跡世界,受到建築基地周遭場域所啟發,創造出當地獨一無二的建築作品。」也透過每個場所不同的力量與能量,轉譯為建築的型態,也成為建築的力量。
這個精選展覽主要展出了六個建築模型,好幾個都變成我的口袋名單,希望未來的某天可以到建築現場體驗現地氛圍。這次在「靈光乍現」展區牆上遍佈隈研吾在造訪世界各地時,用手機所拍下的照片,以作為獲取靈感、連結場所的道具(工具)。同時在此區的影片裡,也能看到他歸納出「孔洞」、「傾斜」、「粒子」和「時間」四個主題,連結起靈感與場域間的關聯,也對應到這次展出的幾個模型之中。(我補充在照片圖說裡)
看著看著,又讓我回想起上回2018年5月在〈東京車站博物館〉所看的「Kengo Kuma: a LAB for materials」裡,展覽以另一個角度:「材質」來重新編輯隈研吾的建築世界,也因為材質的多樣化,在結構組成上更是豐富多變;同時,又讓我想念起了旅行。
展覽預約連結放在留言裡。
東京車站建築師 在 哲看新聞學日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京公廁計畫」打造廁所藝術品 透明玻璃一進就霧!迷宮入口尿急怎辦?折紙外型源自…】#哲看新聞學日文
-
■安藤忠雄、隈研吾、佐藤可士和、NIGO®......渋谷区に設置されたクリエイターが手掛けた公衆トイレ|#FASHIONSNAP
■安藤忠雄、隈研吾、佐藤可士和、NIGO®等創作者親手在涉谷打造的公共廁所|FASHIONSNAP
-
🇯🇵THE TOKYO TOILETとは?
トイレは日本が世界に誇る「おもてなし」文化の象徴。しかし、多くの公共トイレが暗い、汚い、臭い、怖いといった理由で利用者が限られている状態にあります。同プロジェクトでは、渋谷区の協力を得て、性別、年齢、障害を問わず、誰もが快適に使用できる公共トイレを区内17ヶ所に設置。それぞれのトイレのデザインに世界で活躍する16人の建築家やデザイナーが参画し、優れたデザイン・クリエイティブの力で社会課題の解決に挑戦しています。
参加クリエイター:安藤忠雄、伊東豊雄、隈研吾、槇文彦、片山正通、坂茂、田村奈穂、坂倉竹之助、藤本壮介、マーク・ニューソン、NIGO®、佐藤カズー、佐藤可士和、後智仁、マイルス・ペニントン、小林純子
🇹🇼THE TOKYO TOILET計畫是?
廁所,是日本引以為傲的「おもてなし」(待客)文化象徵。但是多數的公廁因為昏暗、骯髒、惡臭、恐怖等原因,讓使用者不敢踏入。本計畫獲得涉谷區的協助,在區內17處打造不限性別、年齡且無障礙,任何人都能舒適使用的公共廁所。每間廁所的設計是由在全球知名的16位建築師及設計師所操刀,他們以出色的設計、創造力來挑戰解決這項社會課題。
-
🇯🇵はるのおがわコミュニティパークトイレ/坂茂
はるのおがわ公園広場のトイレは建築家の坂茂がデザイン。調光フィルムによって鍵を締めると不透明になるガラスを外壁に使用し、入る時の2つの心配事である「中がキレイかどうか」「中に誰も隠れていないか」をトイレに入る前に確認でき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ます。ユニバーサル・トイレ、男性用トイレ、女性用トイレの3つのスペースで構成されており、ユニバーサル・トイレにはオストメイト対応器具も用意。夜は行灯のように公園内を照らします。
🇹🇼春之小川社區公園廁所/坂茂
位在春之小川公園廣場的廁所是由建築師坂茂所設計。廁所外牆是整片的透明玻璃,讓使用者能在進入廁所前,確認「裡面是否乾淨」、「是否沒人躲在裡面」,而藉由調光液晶膜,只要使用者進入上鎖後,玻璃就會變成不透明霧面,到了晚上,就像日式行燈般點亮公園的一角。這間廁所由無障礙廁所、男廁、女廁3個空間所構成,無障礙廁所中還設有人工肛門持有者的專用器具。
-
🇯🇵代々木深町小公園トイレ/坂茂
はるのおがわ公園広場近くの代々木深町小公園トイレも坂茂が担当。はるのおがわコミュニティパークトイレは水色や黄色でしたが、代々木深町小公園トイレは遊具の色合いとマッチする赤色や紫色でデザインされています。
🇹🇼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廁所/坂茂
位在春之小川公園廣場附近的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廁所也是由坂茂所設計。春之小川社區公園廁所是水藍色及黃色所構成,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廁所則是配合園內遊樂器材的色調,以紅色、紫色設計而成。
-
🇯🇵恵比寿公園トイレ/片山正通
ロケット滑り台などで知られる恵比寿公園トイレはインテリアデザイナーで、ワンダーウォール代表の片山正通がデザイン。トイレの起源で縄文時代早期の川に直接用便する「川屋」をイメージし、コンクリートの壁を15枚組み合わせています。男性用と女性用、だれでもトイレの3つを用意。迷路のような入り口など、人々が遊具と戯れるようなユニークな関係性をデザインしたそうです。
🇹🇼惠比壽公園廁所/片山正通
以火箭溜滑梯知名的惠比壽公園廁所,是由室內設計師、Wonderwall公司的老闆片山正通所設計。片山以日本廁所的起源:繩紋時代早期人們在河川裡直接如廁的「川屋」為形象,用15面混凝土牆交叉排列出此間廁所。設有男廁、女廁及性別友善廁所,也設計了如迷宮一般的入口,打造人們與遊樂器材一同玩耍互動般的獨特關係性。
-
🇯🇵東三丁目公衆トイレ/田村奈穂
恵比寿駅の北側で線路沿いの細い三角地に位置する東三丁目公衆トイレは、プロダクトデザイナーの田村奈穂が担当。トイレを利用する誰もが快適な気持ちを得られるよう、プライバシーと安全を念頭に個人の空間を再定義して3空間をデザインしました。目を引く真っ赤なカラーが特徴で、渋谷の訪問者へのもてなしの気持ちを込めて日本の贈り物文化のシンボルである折形から着想を得て設計しています。
🇹🇼東三丁目公共廁所/田村奈穗
位在惠比壽車站北側鐵道沿線的狹窄三角形地區,東三丁目公共廁所是由產品設計師田村奈穗所設計。田村希望使用這間廁所的每個人都能感到舒適,她以隱私及安全為出發點,重新定義個人空間,設計出有3個空間的廁所。吸睛的鮮紅色外觀是這間廁所的特徵,包含著給到訪涉谷的遊客的待客心意,田村從日本送禮文化的象徵「折形包裝」獲得了設計靈感。
-
【新聞單字片語】
★優れる(すぐれる)③〔自動下〕:出色、優秀
★ユニバーサルトイレ(ゆにばーさるといれ)〔名〕:無障礙廁所
★オストメイト(おすとめいと)④〔名〕:人工肛門持有者
★行灯(あんどん)⓪〔名〕:方形紙罩座燈
★遊具(ゆうぐ)①〔名〕:遊樂器材
★色合い(いろあい)⓪〔名〕:色調、色彩
★縄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⑤〔名〕:日本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
★用便する(ようべんする)⓪〔自動サ〕:如廁
★コンクリート(こんくりーと)④〔名〕:concrete,混凝土
★だれでもトイレ(だれでもといれ)〔名〕:性別友善廁所
★戯れる(たわむれる)④〔自動下〕:玩耍、嬉戲
★線路(せんろ)①〔名〕:鐵軌
-
【新聞關鍵字】
#THETOKYOTOILET|#はるのおがわコミュニティパークトイレ|#代々木深町小公園トイレ|#恵比寿公園トイレ|#東三丁目公衆トイレ|#トイレ
-
【新聞連結】
https://www.fashionsnap.com/article/tokyotoilet-shibuya/?utm_source=line&utm_medium=news&utm_campaign=external_link
-
■FB:哲看新聞學日文
■IG:@ay_japanesenews
-
#台湾 #台湾人 #台日友好 #日台友好 #台湾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日本 #日本語 #ニュース #報道 #記事 #日本語勉強中 #日本語勉強 #中国語 #日文 #日語 #日文課 #日本新聞 #日本時事 #學日文 #日語學習 #日文翻譯
東京車站建築師 在 【親子共讀分享】建築比一比-東京車站v.s台灣總統府...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興建於1914年的東京車站,出自日本第一代建築師辰野金吾之手,打造三層樓高的東京車站,並以獨特的「辰野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圓頂與紅磚加上灰白色系飾帶為獨樹一幟 ... ... <看更多>
東京車站建築師 在 [遊記] 東京研究觀光紀錄:丸之內- 看板Japan_Trave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2東京研究觀光紀錄:丸之內(東京車站.三菱一號館.明治生命館.將門塚)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630237
造訪日期:2022年11月
(本系列雖然分類為遊記,但做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準備,包含許多歷史典故
解說,因此介於遊記與深度歷史導覽之間)
2020年2月結束長崎與東京的研究兼旅遊行程後,隨者新冠疫情與邊境管制,接下來長達2
年多都無法再前往日本一步。2022年11月,隨者日本與台灣相繼大幅開放邊境管制,終於
再度前來日本。
這次前來日本由於僅有4天,且同樣是以研究工作為重,因此觀光行程較少。這次主要的
觀光範圍包含我研究工作地點所在的皇居周邊,加上日本橋、六義園、明治神宮等。
本系列先從皇居周邊開始,除了用來接續2019年遊記外,在疫情這2年間該地區的觀光景
點發生許多變化,包含東京車站及前方廣場改造完成、將門塚整修、憲政紀念館舊館拆除
改到臨時館等,所以雖然都有去過,但不得不在這次旅行重新再走過一次,再把沒去過的
地方補完。雖然遊記時間先後順序有點混亂,但這是作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系列
的準備。
丸之內簡介
丸之內泛指從東京車站到皇居之間的地帶,江戶時期前是「日比谷入江」的海灣,後來填
海造陸後,在江戶時期屬於江戶城的外郭,主要作為與江戶幕府親近的藩主(譜代大名)的
住宅使用。明治之後這些藩主住宅都荒廢,作為軍隊的練兵場。
1889年發布東京市區改正計畫,原本的練兵場退出,當時丸之內是荒涼的空地,政府當時
正值苦於財源不足,因此道德勸說被政府扶植的三菱財閥買下丸之內的土地。當時三菱財
閥買下的土地多達10萬多坪,在該財團的打造與後來完成東京車站的加持下,成為不輸給
倫敦的的豪華商業街,30公尺的辦公大樓林立,曾被稱為「一丁倫敦」或「一丁紐育(紐
約)」
1894年丸之內第一棟辦公大樓「三菱一號館」完工,接下來三菱財閥會社總部都設立於此
,也吸引其他會社前來設立辦公室。與三菱一號館同年完工的還有東京府(後來為東京都)
辦公廳舍,二戰時被燒毀後重建為東京都辦公廳舍,直到1991年移轉到新宿新都心。其他
代表性建築物還有1911年開幕的西式劇場「帝國劇場」,與1934年完工的「明治生命館」
等。
1945年日本戰敗後,丸之內的辦公大樓被佔領盟軍接收,短期間內這些會社辦公室被迫移
轉到其他地方。高度成長期後,原本近代的紅磚建築紛紛被高樓取代,形成現在高樓大廈
的景觀,直到現在丸之內的高樓大廈依然持續建設中。丸之內是東京最典型的辦公大樓區
域,因此日間與夜間人口有如天壤之別。
東京車站(丸之內入口)
丸之內的繁榮主要是拜東京車站之賜。東京雖然在明治初期便有鐵路出現,但直到東京市
區改正後才有現在東京車站的工程計畫,1914年新橋到東京的鐵路完工通車,之後1920年
代中央本線、東北本線與東京車站連接的鐵路線陸續完工後,才形成以東京車站為核心的
鐵路網。
由於東京車站是前往皇居的玄關口,因此1914年完成的東京車站丸之內入口由知名建築師
辰野金吾設計,成為近代日本最廣大華麗的「天皇的車站」,3層的車站建築長度達330公
尺,兩側的北口與南口作為一般乘客出入,正中央的門口只開放皇室外賓。由於是皇居的
玄關口,因此近代有許多外賓從東京車站前往皇居,包含滿州國皇帝溥儀、演員卓別林等
。
二戰末期的空襲造成東京車站外觀受損嚴重,內部也幾乎燒毀,後來戰後重建時並未完全
回復舊觀,例如部分改成2層樓,兩邊的圓形屋頂改成方型屋頂等,高度成長期時甚至曾
有將它拆除改成高層大樓的構想。進入21世紀後該車站進行重建復原的工程,於2012年完
工,並改造前方廣場,回復建造當初的風華。
重建復原的東京車站除了1樓繼續維持車站剪票口的功能外,2樓以上則成為旅館、餐廳與
藝文展示空間,其中藝文展示空間「東京車站美術展覽室」位於丸之內北口。
該展覽室位於2-3樓,固定辦理美術展覽會,其中2樓的迴廊可以由下看到剪票口的人潮,
另外有1914、1964與2014年的丸之內模型展示,其中1914年就是東京車站的完工年,當時
丸之內僅有少數大樓,之後1964年是高度統一的整齊大樓景觀,而現在充滿高樓大廈,可
看出100年來東京車站與丸之內的變遷。
三菱一號館美術館
丸之內的代表建築「三菱一號館」,現在是重建復原的「三菱一號館美術館」。該館起源
於1894年在三菱財團土地開發後所成立的辦公大樓,設計者是明治時期工部大學校(現東
京大學工學部)英籍建築學教授喬賽亞.康德。該洋風建築裡面有辦公室、銀行、郵局等,
在當時相當氣派,卻在二戰後的高度成長期下,因為老舊加上高層大樓開發政策而被拆除
。2009年將該館重新復原,並作為企業博物館使用。
美術館內大多數為付費才能進入的空間,而且禁止攝影,但1樓的「歷史資料室」例外。
歷史資料室部分重現當時一號館舊建築的辦公室,包含復原的木櫃與壁爐等,這些家具也
由喬賽亞.康德所指導的「芝家具」設計。喬賽亞.康德除了培養上述設計東京車站的辰野
金吾等建築師外,他也透過「芝家具」這品牌來培養西洋家具的設計人才。
該室展示內容還有三菱一號館的模型、設計圖等,模型還將部分內部重現,包含當時一號
館部分空間為百十九國立銀行的營業廳。由於三菱一號館反映丸之內的歷史,因此該室也
有丸之內歷史的相關書籍與影片展示。該室空間不大,但充滿明治時期的氛圍,相當推薦
參觀。
明治生命館
相較三菱一號館是重建復原,建築於1934年的明治生命館才是真正從近代保留至今的古蹟
,已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該館是從原本的三菱二號館拆除重建而來,建築設計者為活躍
於明治末期到昭和初期的建築師岡田信一郎,作為明治生命保險(三菱財閥旗下的人壽保
險公司,創立於1881年)的辦公廳舍。
該館的另一歷史意義,就是上述1945年日本戰敗後,丸之內的辦公大樓被佔領盟軍接收時
,該館就曾是駐日盟軍總司令部旗下的「對日理事會」辦公室,該理事會是由美英蘇中四
國代表組成,並由盟軍最高司令官的美國代表作為主席,作為總司令部有關佔領日本事務
的建議與諮詢機關。佔領期間結束後,該館復原成明治生命保險辦公室(現為明治安田生
命保險),近年又再重新修建,並與2004年在該館後方建築的全新大樓融為一體。
該館是地下2層,地上8層的古典希臘羅馬樣式建築,可經由警衛的引導之下經由電梯,參
觀2樓的開放參觀區域。參觀區域包含介紹該館歷史的展示室、營業廳上層的迴廊,及圍
繞迴廊的部分辦公室及房間,其中營業廳與上方的迴廊使用義大利的大理石,呈現莊嚴與
氣派的風格。
參觀區域所開放的房間包含接待室、會議室、食堂、健康諮詢室等,其中最大的會議室就
曾是「對日理事會」的辦公室,當時的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就曾在此辦公室演說,並
出席多次會議。明治生活館內還有付費參觀的藝廊「靜嘉堂@丸之內」,是由三菱岩崎家
所收藏的文物保存處「靜嘉堂文庫」(位於世田谷區,內部不開放)在該大樓內展示的藝文
空間,收藏物有不少國寶與重要文化財。
將門塚
丸之內現代大樓之間,有一個被稱為「將門塚」的祭壇,歷史相當悠久。將門塚傳說是平
安時代武將平將門首級的埋葬地,他本來是皇族出身,位於今關東的下總國(今千葉縣境
內)活動,卻因為家族內鬥的紛爭下舉兵反叛,於940年被戰死並將首級送至京都朝廷。傳
說平將門的首級送到京都時,即使連續數月經過仍不腐爛,不但睜眼還咬牙切齒,有一天
突然轟笑後飛出,並據傳飛到現在的東京丸之內。
由於平將門死有餘冤,過去在這裡的居民飽受怨靈所苦,因此設壇祭拜,後來作為東京地
方信仰中心的神田明神也納入平將門的信仰。該祭壇已有長久的歷史,即使今日被高樓大
廈包圍依然留存,原因之一是想移動甚至破壞祭壇者往往接連發生不幸事故,甚至造成死
亡,已經是東京著名的都市傳說。
目前該祭壇已經列為國家史蹟,並由神田明神管理,鄰近的企業也組成保存會來維持周圍
環境。2019年前來參觀時祭壇周圍還有許多樹木,後來為了配合鄰近的大樓開發,在
2020-2021年重新整修,部分樹木被移除後,讓祭壇明顯比之前更整潔明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41.218.1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672236603.A.CC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