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分享|#認識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
香港教育大學「看動畫 · 學歷史」項目,以生動活潑的動漫呈現十位中國歷史人物生平事跡,包括:孔丘、屈原、張騫、張衡、杜甫、文天祥、李時珍、康熙、孫中山和蔡元培,從而啟發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和品德情意。
動漫系列共有十輯,每輯動漫均配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並附參考教案、工作紙,便利教師施教,並增進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及興趣。
► 課程連結: https://beginneros.com/courseDetail.php?course_id=323
► 導師:香港教育大學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探尋未竟的山水》#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這次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大部分作品都是從日本和私人收藏借來的! 因此能看到這些展品的機會很珍貴,錯過的話下次見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機會難得,而且完、全、免、費! 目前展期只剩一個月,到 1 月 17 日,而且每個週末都有不同主題的活動, 很歡迎...
李時珍 生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歷史大人物 | 李時珍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黃碧瑤老師
生平事跡:
李時珍是明朝人,但社會上仍在應用四百多年前宋代流傳下來的本草書,當中的記述常有謬誤,而且許多前人用的藥當時已不用,許多新藥亦已登場。於是他在三十五歲那年,立志編一本新本草。本草是一門廣泛的科學,當中涉及藥材裁培(農學)、藥材出產、歷史源流(輿地、考證學)、藥用植物形態及生長的觀察(生物學)等等,因此,他所要做的儼然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工作。
李時珍走遍四川、江西、江蘇、貴州、兩廣、福建、安徽、河北、河南各生產藥材的地區考察,不斷的觀察、比較、閱讀、印證,解決了許多前人錯誤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間在寫作、採集、觀察、實踐和閱讀中過去,他花了二十七個年頭,寫成了《本草綱目》。這本偉大的著作,早已成為世界性藥學、生物學的經典之作。至今,在國內先後刊印了超過30個版本,並先後被譯成日、朝、拉丁、意大利、法、德、英、俄等外文版本,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金句名言 | 「專心致志」——《孟子告子上》
「專心致志」是指用心專一,絲亳不馬虎地貫徹意志。李時珍由下決心要編撰《本草網目》到成書,花了他不少的時間和精力,若計及書籍刻印,那就佔了他一半的人生。為了世人能免卻疾病之苦,不容疾病輕易掠奪人的生命,李時珍便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地去編著新書,這種處事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古學今用:
2015年,屠呦呦以研製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貢獻,獲頒授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及其團隊數十年來查閱大量古代醫學典籍、拜訪各地中醫師、訪尋民間葯方,從2千多個有關抗瘧疾的藥方中,成功研製出抗瘧藥青蒿素。同學可比較李時珍與屠呦呦,兩人在求學問的路途上可有相似的地方?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對寒具有了明確定義:「寒具即食饊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由此可以推斷,寒具是油炸食品。那麼在古代又有哪些糕點?你可曾吃過呢?敬請期待明天同一時間的文章。
(本文曾於2020年10月29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本草 #明朝 #青蒿素
李時珍 生平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課堂分享|認識中國歷史人物的故事()】
香港教育大學「看動畫 · 學歷史」項目,以生動活潑的動漫呈現十位中國歷史人物生平事跡,包括:孔丘、屈原、張騫、張衡、杜甫、文天祥、李時珍、康熙、孫中山和蔡元培,從而啟發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文化和品德情意。
動漫系列共有十輯,每輯動漫均配以粵語、普通話及英語旁白,並附參考教案、工作紙,便利教師施教,並增進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及興趣。
這次會先介紹孔丘、屈原、張騫、張衡、杜甫。
► 課程連結: https://beginneros.com/courseDetail.php?course_id=78
► 導師: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李時珍 生平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探尋未竟的山水》#不朽的青春 #北師美術館
這次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大部分作品都是從日本和私人收藏借來的!
因此能看到這些展品的機會很珍貴,錯過的話下次見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機會難得,而且完、全、免、費!
目前展期只剩一個月,到 1 月 17 日,而且每個週末都有不同主題的活動,
很歡迎大家多來逛逛,可以讓大家更了解那個年代的台灣。
想知道更多詳細訊息點這裡:https://montue.ntue.edu.tw/theeverlastingbloom/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1 100年前的臺灣,是什麼樣子?
02:49 一己之力開拓時代的人
04:27 逐漸萌芽的台灣意識
06:01 百花齊放的台式藝術家
07:24 新銳的台灣藝術家,甚至還有女孩子!
09:36 我們的觀點
10:31 提問
10:46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艾拉諾
|腳本:艾拉諾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圖錄,2020,台北:北師美術館
→ 《臺灣美術全集 19‧黃土水》,1995,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大地,牧歌.黃土水》,李欽賢,台北:雄獅美術
→《風景心境 :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 (上、下)》, 顏娟英,2001,台北:雄獅美術
→台展資料庫:https://bit.ly/2W456yK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
【 延伸閱讀 】
【趣聞】1929年:一位被刊登在美國報紙的臺灣藝術家,竟然來自獵人頭的家族!?:https://bit.ly/2KvhGoh
推薦網站:
1、深度介紹台灣藝術史的網站:Bí-su̍t Taiwan美術台灣: https://bisuttaiwan.art/
2、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的計畫【名單之後】:介紹了許多被遺忘但曾經在台灣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 https://bit.ly/34h31Ec
3、漫遊藝術史X中央藝研所:裡面針對「不朽的青春」有一系列的文章,不僅僅是探討藝術家的生平、年代,也分享了藝術史學者如何摸索,發現藝術品的來龍去脈。 https://bit.ly/2IUdvBZ
4、公視《藝術很有事》臺灣美術史紀錄片-
《追尋不朽的青春》:https://youtu.be/_NzRVPegv-E
《探尋未竟的山水》:https://youtu.be/0GMILt6oQbw
5、《畫我台灣》陳進的三地門社之女:https://youtu.be/SLWUtmByuDo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李時珍 生平 在 Kiki & May - 隨意吃樂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式茶飲文化歷久不衰,由台灣紅到香港的,除了珍珠奶茶,還有黑糖珍珠鮮奶和各類特色茶飲!今集《街坊食神》和大家狂隊6大觀眾最愛的台式茶飲店,實試本地薑、台灣過江龍逐間點評,即刻去片和我們一齊飲「肥仔水」啦!
[ Kiki & May航空✈️上線啦!]
►成為會員即享獨家獎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oN...
[ 重温 ]
►《街坊食神》系列
https://youtu.be/jCpXE9zTndg
[ 今集餐廳 ]
*食評乃根據我們的個人真實的經驗、觀感及口味得出,以當日出品為準。此外,食物價格及營業時間或會出現變動,敬請留意*
*疫情持續,大家切記戴口罩、勤洗手,防疫意識不能鬆懈*
Nuttea 堅果奶茶 (太古坊店)
地址:鰂魚涌海光街36號地下2號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1:00 – 20:00
Lady BoBo 圓圓小姐
地址:餐廳位於銅鑼灣利園山道11號快樂大廈地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2:00 – 22:30
Milksha 迷客夏(銅鑼灣店)
地址:銅鑼灣利園山道17號地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1:30 – 22:00
Bubble Lee 李圓圓(旺角店)
地址:旺角旺角道30-36號寶安大廈地下E2號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四 12:00 – 23:00、星期五至六 11:00 – 23:00、星期日 11:00 – 21:30
TeaBrush 茶墨
地址:尖沙咀彌敦道100號 The ONE 4樓L411號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四 13:00 – 22:00、星期五 13:00 – 22:30、星期六 12:30 – 22:30、星期日 12:30 – 22:00
木衛二香港鑄茶所
地址:銅鑼灣怡和街22號地下3號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11:30 – 22:00
【更多 Kiki & May 的日常】
►訂閱我們:https://bit.ly/2Gx3g23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ikiandmay.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foodki.may/
#非廣告 #多謝訂閱 #好人一生平安
李時珍 生平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現已全部併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稚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它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
1913年,辦集美小學。
1917年,辦女子學校。
1918年,辦師範和中學。
1918年,成立集美師範 。
1919年,辦幼稚園。
地標性建築中學部南熏樓由主樓及兩側附樓組成,呈Y字形矗立與於潯江西岸的制高點上,1957年6月建成。樓名取自虞舜時南風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慍兮",以示陳嘉庚一生興學造就後代的心願。主樓為高15層的西式建築,屋頂為中式方亭。塔樓頂部有“集美”兩字。兩側附樓似展翅的雙翼、淩雲騰飛。南薰樓全部用細紋花崗岩建造,綠瓦飛簷,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立面裝飾,都為集美標誌性建築。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簷、雕樑畫棟,人們稱其為“嘉庚風格”。建築特點是:一是穿西裝,戴斗笠。二是三曲燕尾脊。三是彩色出磚入石。四是梁檁桁柱不油漆。五是創新嘉庚瓦。陳嘉庚先於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划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闢了一個規範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宣導“誠毅”精神,一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一”,堅持到底。
嘉庚故居坐落於集美鎮後尾角,今嘉庚路149號,是陳嘉庚先生居住過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後重修,直到完工後才重修居宅。現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並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二層的會客室、餐室、工作間、臥室等,均按陳先生生前原樣陳設。故居西側的一座三層樓房為“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蹟陳列館”,共以“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三部分陳列。
1992年,為完成陳嘉庚先生的宿願,在鼇園的北面建設“嘉庚公園”。與鼇園相連,是陳嘉庚建築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園林自由佈局的形式。公園占地面積3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於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周年竣工,向遊人開放。公園內紅柱飛簷琉璃瓦的亭臺樓閣,它們一個連著一個隨著曲折回廊成一條龍展布。嘉庚公園以中國式的庭院為主體,公園內還有水池、曲橋、石欄、草地,結構排列。公園西側正中有大型人物群雕《桃李芬芳》,展示了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莘莘學子仰望著"集美解放紀念碑",緬懷校主恩澤。園內的東邊有一個尊師重教榮譽碑,雕塑巨型蠟燭一根,石碑上鐫刻著捐資興學的個人和單位姓名。公園裡有著地毯式草坪、市樹和市花。位於集美東南海邊的鼇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鼇園。1950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時,將這一島嶼擴填成園,於1961年完工,歷時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園中共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閩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鼇園門廊兩側中國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鏤雕。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鼇園的主體建築,碑高28米。陳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紀念碑正南面,1961年8月20日,國家為陳嘉庚先生舉行了隆重的國葬。1988年,陳嘉庚墓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